《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一本学佛必读、妇孺皆知的大经。大般若经在四处,讲了十六会,共有六百卷,这经是第九会所说,译成中文共有5837个字。念诵的很多,但知义的较少。世亲菩萨著《金刚经论》用二十七疑来破除疑惑,阐明经旨。现在按照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大略讲解其要义。在三十二分中,第一分是序分,第二至三十一分半是正宗分,半分是流通分。学习般若法门,先须了解三种般若,即由文字般若下手,引起观照般若,而达到实相般若。“般若”是梵语,是五种不翻之一(1、秘密不翻;2、含多义不翻,如薄伽梵;3、我国所无,如阎浮树;4、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5、生善不翻。)“般若”是生善不翻,因不学佛法,不能领悟“般若境界”。古人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所以要即文字离文字,“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方与般若相应。金刚是坚固、透明、锐利,用来比喻般若的体、相、用,所以此经是以“法”、“喻”为名。(佛经取名有七种:即单的三种,单“人”,如《佛说阿弥陀经》;单“法”,如《涅槃经》;单“喻”,如《梵网经》。复的三种,“人、法”,如《文殊问般若经》;“法、喻”,如《妙法莲华经》;“人、喻”,如《如来狮子吼品》。还有一种人、法、喻都具足的,如《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波罗密译汉语为“彼岸到”,意即“到彼岸”。实际上,此岸、彼岸都是比喻。具足烦恼即名此岸;解脱自在,即名彼岸。“金刚般若波罗密”是别名,“经”是通名,也叫“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名的含义是:以金刚般的智慧,转化烦恼妄想,到达解脱的彼岸。另外,此经以实相为体,以无住为宗,以破我灭罪为用,以至极圆顿为教相。这是此经“五重玄义”的提要。
现在简略地讲一下译经的法师。鸠摩罗什大师,译为“童寿”,是一位有名的译经大师,《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经》、《佛说阿弥陀经》等,都是他翻译的。七岁便随母出家,精通大小乘经论。在姚秦也即后秦时代,由姚兴在长安集中八百多人,译出经论98部。临终火化,舌根不坏,证实所译经典没有错误。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从“如是我闻”到“千二百五十人俱”,其中有六种根据,也即六种成就。“如是我闻”意思说:这些内容是我亲自闻到的,这是一般的解释。真“如”之理,决定“是”而不错,这是较深的解释。这里包括“信”和“闻”两个成就。“一时”即在说法的一个时间里,因各国历数有所差别,所以不用具体年、月、日,以“一时”说明之。这是“时”成就。“佛在舍卫国”,舍卫国是波斯匿王的京都,译为丰德——物产“丰”富,道“德”高尚,名闻全国。“祗树给孤独园”是太子祗陀的树,给孤独长者的园,这园是给孤独长者向祗陀太子用“黄金铺地“买下的。这就是说法“主”成就和“处”成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这是六种成就中最后一种“众”成就。他们是常常随佛听法的。“比丘”是梵语,译为“怖魔”、“乞士”和“破恶”三义;“大比丘”即是回小向大的比丘。“众”即僧众,也即“和合众”,在事相上要有六种和合,——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总之,身、口、意、戒、见、利六种都要和合。“千二百五十人俱”,佛常随弟子有1255人,举大数,叫1250人。其中佛成道后,在鹿野苑先度五比丘;次度了三迦叶,即优楼频螺、迦耶、那提三位迦叶。三人学外道,名气很大,弟子也很多。佛就用火光三昧和慈心三昧,制服了口吐毒气的毒龙,这就折服了优楼频螺的骄傲,师徒共500人,皈依了佛陀;其他二人师徒亦有500人也同时皈依。舍利弗和目犍连本来也是外道,佛的威德感召,也弃邪归正。另有耶舍长者及同学50人,受度归佛。这样,实际上是1255人常在一起。以上是通序,也叫证信序。以下再讲别序,各经有所不同,故叫“别”。当中午、即日不过中,吃饭的时候,世尊依照规定,穿了僧伽黎大衣,即25条的袈裟,手持应量器——钵,入舍卫城中去次第乞食。“次第乞”也是一条戒规。过去迦叶尊者乞贫不乞富,为了让贫穷的人多培些福报;而须菩提却是专化富人,恐怕他们福报享完,要他们继续行布施。佛知道后就定下“次第乞”的规矩,平等利人。现在东南亚的泰国,还实行托钵乞食。“还至本处”以后,佛在吃好饭,收好衣钵,洗了足之后,展开座具,结跏趺而坐。上面这些动作,正是般若放光,全理成事,全事即理,体现了世尊不开口的说法。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这以下是正宗分,正式开始讲这部《金刚经》。
“善现”是须菩提的译语。在佛的弟子中,他是解空第一。原是青龙陀如来再来。他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这都是印度的礼节,表示恭敬,也就是“三业虔诚”。
然后须菩提赞叹世尊。“希有世尊”是说佛陀大慈大悲,一举一动无不加护怀念诸菩萨,无不付与、叮嘱诸菩萨。一切从有利于菩萨出发。须菩提随即请问如来:善男子、善女人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应怎样使心安住,应怎样降伏其心。这里必须注意,所谓善男子、善女人,不是指一般的善良之人,而是指已发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的大乘根性的菩萨。佛当时允许了须菩提的请求,“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须菩提也欣然应诺,“愿乐欲闻”。
这里所谓“如来”,是佛的名号之一。十号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所谓“如来”即是乘如实道,来成正觉,这是指应身如来。经上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这是指法身如来。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以下开始谈降伏妄心、安住真心的修行方法。古德把经分为信、解、行、证四方面,第二至第八分,是开示无住以生信;第九至第十六分是推广无住以开解;第十七至二十四分,深观无住以进修;第二十五分至三十一分半是圆满无住以成证。脉络分明,层次井然,经中都有语句可作证。所谓“菩萨摩诃萨”,翻为大菩萨,也即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发大乘心的觉有情的人。佛教导说,一切大菩萨应当这样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包括卵、胎、湿、化。其中依水湿而生的叫湿生,有些小虫,也是依湿而生。诸天与地狱是无而忽有是化生。蚊子由小虫脱皮而生,也属化生。此外,也包括“若有色”,指欲界和色界的众生。“若无色”,指无色界的众生,也指灭色归空的空无边处天众生。“若有想”,指以识想为命的识无边处天众生。“若无想”,指伏住六、七两识的无所有处天众生。“若非有想非无想”,指八识似转未转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众生。佛告须菩提,所有这十大类众生,我都叫他们入于无明已断,迷惑已尽,二种生死(分段和变易生死)已了的“无余涅槃”。但虽然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际上我没有灭度他们,因为离相度生,并不执著于能度所度;而且众生本具佛性,实际上是自性自度。这是为什麽呢?因为菩萨如果有能度的“我相”,有所度的“人相”,有很多差别的“众生相”,有执著不舍的“寿者相”,就不成为菩萨了。
妙行无住分第四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还有,须菩提,菩萨修行布施时,对于六尘诸法,应无所住著;也就是说不住著于色、声、香、味、触、法上去行布施。须菩提,菩萨应这样不住相布施。为什麽呢?菩萨能不住于相而行布施,其福德是不可思量的。须菩提,你以为怎样,东方虚空可思量吗?须菩提说:不可思量的呀!佛又说,那麽南、西、北方及思维、上下虚空可思量吗?须菩提亦说,不可思量的呀!佛说,菩萨布施而不住于相,福德广大亦象这样不可思量!佛告诫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此离相布施,无住生心,如我所教,把真心安住下来。经中“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不正是四维空间的描述吗?现在科学家,叫虚空的长、宽、高,叫三维空间,在三维空间的坐标上,加上时间,时空互相联系,就构成“四维空间连续区”,空间维数愈高,境界愈不可思议。《金刚经》到这里,已把离相度生、无住行施的道理讲清楚,故佛说:“如所教住”,就可以了。以下是详细发挥离相、无住的妙旨。
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佛又对须菩提说,你的意思怎样,是否可以把众生身相就认为是法身如来呢?须菩提说,那是不可以的,为什麽呢?如来所说的是众生身相,并非法身、实相。佛便告诉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条件具备就产生了“缘起”现象;既是“缘起”,还是生灭的。但在缘起事物上,知其“非相”、本空,就能见到法身如来。这样迷时性相不同,悟时性相不二。如镜显人影时,镜即是影,影即是镜。所以《楞严经》说:色身、虚空、山河、大地“皆是妙明真心中物。”
正信希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对佛说,可曾有众生,听到这样言说、章句,生起真实信心吗?佛就告诉须菩提:不要这样说。如来涅槃以后,“后五百岁”(即末法一万年中的最初五百年),还有持戒修福的人,对于所说离相度生、无住行施、非相见佛的章句能生深信,以此为实。我们知道,戒是定慧基础,福是修行资粮,持戒修福都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如果听到这些章句,乃至能生一念清净心的,如来能以五眼六通,尽知尽见,能得如十方虚空不可思量的福德。为什麽呢?因为这些众生,已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法相”,也没有“非法相”。慧彻三空,功圆诸行。如果这些众生,取执“我相”,就著“我执四相”;如果取执“法相”,就著“法执四相”;如果取著“非法相”,就著“空执四相”。所谓举心即错,动念即乖。因此不应取著“我、法二相”,到了我、法两空以后,也不应取著“非法相”。正因为远离“四相”,自心才能清净。所以我常说,比丘们知我说法,比如借筏渡河,到岸即舍,惑业若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之空。这里“法”即是有为法,“非法”是无为法,两边不著,正是朗然大觉呀!
无得无说分第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上面讲到一切皆不应取,为什麽如来还得要说法呢?为了防止这个疑问,佛就设问,如来是否得无上菩提,是否有所说法?须菩提说:根据我的理解,所谓“无上正等正觉”,实际上,是个对待的假名,是无有定法的;而且是对机说法,应病与药,也无有一定的法则可说.为什麽呢?如来所说的法,本来不可取著,也不可言说,非有非空。为什麽这样说呢?因为一切圣贤都依止“无为法”修心,究竟无智亦无所得,但境界却有高低的差别。如按别教说:有的入于十信、十行、十回向的三贤位,有的证入十地的十圣位;从圆教说,一修等于一切修,一证等于一切证,是初后不二,解行俱顿的。但从破惑来说,圆教是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断尘沙惑,经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共破四十二品无明而成妙觉。
依法出生分第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这是第一次较量持经的功德。所谓三千大千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有四大部洲,有一个太阳和月亮,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世界”,大略相当于一个太阳系。一千个小世界,名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名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名为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故称“三千大千世界”。据现代天文学说明,我们所看到的.银河系,有各种类型的恒星1,000亿颗以上,宇宙中还有许多超级银河系。真是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佛对须菩提说,用充满三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福德可否算多呢?须菩提回答:那是很多啊!为什麽呢?我是按照福德事相说的,不是依照福德的理性说的。但福德相有限,而福德性无量,按福德事相说,所以如来说福德多。佛说,如果有人乃至受持实践经中“四句偈”,且能为他人讲说,其福德能胜过七宝布施。为什麽呢?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无上正等正觉之法,皆从此经所出。所谓此经,不仅是指的文字般若,因为可由文字起观照,而达实相,更主要的是领悟“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妙理!这里所谓“四句偈”并不限定指哪四句,只要出自《金刚经》,能正确解释它,都可算是“四句偈”。
佛说《金刚经》处处随立随扫,所以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所谓佛法”是俗谛,“即非佛法”是指真谛,真俗不二,二谛融通,就是中道第一义谛。
相关文章
末学读金刚经的感应2023-06-02 02:36:51
金刚经念诵要点2023-06-03 04:23:55
金刚经之法语2023-06-15 23:03:08
金刚经无断无灭的译文及注释2023-06-18 21:32:48
金刚经仪轨和全文2023-06-07 12:49:09
金刚经的甚深真谛2023-06-11 14:46:3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