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再别康桥教材分析与教案设计

时间:2023-06-04 04:33:00 文/孙小飞 文学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再别康桥教材分析与教案设计

  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下面是再别康桥教材分析与教案设计,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首诗,此篇课文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我所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认知事物主要以感性为主,因此在教学上会尽可能地借用多媒体,给以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加深其直观感受。高一的学生对新诗这种文学样式接触不多,因此,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把握可能会有些困难。针对上述学生情况,结合新诗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体会诗歌的意象以及用“三美”来分析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前学生能够收集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课上反复朗读《再别康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歌意境和诗人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徐志摩真挚热烈的浪漫主义个性,了解作者对母校剑桥大学的一片深情和无限崇敬

  (三)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重点:《再别康桥》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以及诗人独具特色意象选择。

  2.难点: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来感知“三美”。

  设计理由:“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先生在他的论文《诗的格律》中所强调的。这是“新月派”创作的理念,因此“三美”的感知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同时,中国古代离别诗不胜枚举,徐志摩作为一名留洋英国的学者,他对中国传统离别诗歌意象的继承和对外国诗歌意象的借鉴必有其独到之处,因此,这也是重点之一。但是如何从诗歌的意象来感知一个诗派的创作理念,即如何从形象思维转换到抽象思维,这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详细分析和引导。

  二、教学设计

  1.教法: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美读法:自读、范读、齐读

  象《再别康桥》这样一首意境很美的诗歌,更需要通过美读去感受诗中的情感、韵味,把握其中的美。

  2、情境教学法

  《再别康桥》犹如一幅极富美感的图画,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励学生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加入自己的感受,使这幅画面立体生动,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深深体会这首诗的意境美、诗意美。

  3、点拨法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在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中,教师适度的点拨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课堂预设的生成。

  2.学法: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合作探究法、诵读法、联系上下文法等。学生在课前找有关本课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则要积极参与讨论,课后根据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进行巩固和迁移。

  设计依据:《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辅助,以及分发阅读材料。

  三、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我主要的准备工作是备好课,做好PPT课件,找到音乐伴奏的中文朗诵片段,同时找到《再别康桥》的英文版朗诵,并尽可能多的掌握有关徐志摩的创作情况和本诗的创作背景及与之相关的材料。在课前两天布置学生预习该课,让他们能主动地去查找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二)课堂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1、完成目标——品析“三美”

  2、落实重点:对诗歌意象的把握。

  流程:

  1、导入时播放视听结合的《再别康桥》,让学生视、听、触三觉结合,初步体会诗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

  2、作者及背景简介。

  3、朗读课文:首先播放录音,然后学生试读。

  设计理由: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先听名家诵读,再到自己读,有一个比较,学生会自主地总结诵读技巧。

  4、进入重点的分析“对意象的把握”,运用的学法是“合作探究法”“比较法”“联系上下文法”。

  我设计的问题是:全文的意象有哪些?蕴含作者的情感是?

  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堂适当的参与讨论,目的在于:

  ①了解讨论进度、正确度

  ②对讨论得比较热烈的小组给予鼓励,对讨论得比较安静的小组给予指导,总之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对讨论结果的设想是:根据前一课《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有关“意象”的知识,从课文中不难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根据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联系上下文基本上能完成第二个问题。

  5、过渡到目标一——品析“三美”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再别康桥》的教案设计

2.再别康桥最新教案

3.高一《再别康桥》教案

4.《再别康桥》优质课教案设计

5.《再别康桥》微教案

6.再别康桥教案 课件

7.《再别康桥》公开课教案

8.《再别康桥》精品教案

9.再别康桥优秀教案

相关文章

再别康桥教学反思2023-06-10 19:51:35

再别康桥朗诵技巧标注2023-06-16 00:10:31

再别康桥有哪些意象2023-06-04 10:15:52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案例2023-06-07 09:38:30

再别康桥的意境特点2023-06-10 05:14:25

再别康桥中英文对译2023-06-19 22:06:45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