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课文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全诗构筑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情感表现得真挚、隽永。可已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
1897年,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石硖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
徐志摩的爸爸为海宁首富,是海宁现代工业的发起人。他投资很多方面,但最大最成功的是对儿子的培养和教育。望子成龙的爸爸,在儿子初次出国留学时,给他另取名字:志摩。说是小时候,有个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顶,并预言,此人必成大器。
1918 年,徐志摩北大肄业后去美国留学。按照爸爸的意愿,徐志摩应该子承父业,因此到西方留学时,他读的是经济系,但不久他就觉得经济学与他无缘。他经常与文学家交往,渐渐荒疏了经济学。后来因为他非常崇拜西方的哲学家罗素,1920年10月便来到英国留学。到了英国后,才知道罗素到中国讲学去了,这样就在伦敦住了下来。
不久,听说著名的书法家兼诗人林长民来了,即上门求教,没想到邂逅了16岁的林徽因。当时的徐志摩24 岁,已经是两岁孩子的爸爸了。
林徽因的爸爸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一位爱国的有识之士,与大名鼎鼎的梁启超有深厚的交往,两人早就承诺结为亲家:把林徽因许配给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而梁启超(徐志摩的老师)也早把林徽因当做自己女儿一般对待。
年方二八、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表所吸引,两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人亲密地交往了。一次,当他们踏着泼洒下来的月光和雾,静静地在康河边漫步时,林徽因耳边响起波浪一样的话语:“徽因,在这样之际,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她微笑不语,伸手摘下一片柳叶,轻轻地衔在嘴上。
徐志摩曾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一生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和林徽因的交往,使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伟大力量的震撼,因此,他对康桥这段生活异常留恋。
胡适评价徐志摩说:“他的人生观真是1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3个大字:1个是爱,1个是自由,1个是美。他梦想这3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1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现实的历史。”
徐志摩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与林徽因相遇让徐志摩眼前一亮,绝伦的完美,使他产生了爱,他顾不得已为人夫人父的身份,要实现追求美与爱的自由。
而对林徽因来说,已结婚成家的徐志摩首先是1个兄长似的朋友,不是婚恋对象。她在一篇文章里披露16岁时的心情:不是初恋,是未恋。在伦敦,他们没有达到热恋的程度,但都有会心的程度。所谓会心就是:徐志摩知道自己深爱着林徽因,林徽因感受到了,也知道自己喜欢徐志摩。
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一点感情,林徽因见信惊慌失措,自己不敢给徐志摩回信,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信,信上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
经过痛苦的思索,林徽因和爸爸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徐志摩不辞而别,只给他留下一封信,信中写道:“我走了,带着记忆如锦金,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所有的'话,走了。”徐志摩读完信,颓然地坐在沙发里,心里一片空白。
虽然林徽因离开了,但徐志摩仍然抱有幻想。于是在1922年3月想他的妻子张幼仪提出离婚。张幼仪虽然有所预料,但这一天真的来了,她还是难以接受。就在徐志摩和张幼仪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一星期后,由吴经熊和金岳霖作证,徐志摩和张幼仪签署了离婚协议。
1922年11月,徐志摩写的《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在《新浙江》的副刊《新朋友》的《离婚号》上刊登出来。文名尚未远播的他,立即以此头号新闻震动了中国,造成了现代史上头一宗西式离婚案,挑战了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
按照当时知识分子的做法,是可以有多种选择的。最古老的选择是休妻,写上一纸休书,即可把妻子送回娘家了。另1种就像鲁迅的做法,把元配夫人仍放在家里,自己在外面同居。
徐志摩说,我不能把张幼仪送回她的娘家,因为这是对她不负责任的 ;我也不能把她放在家里,我在外面再娶上1个(而张幼仪是愿意这样做的,但徐志摩不这样做)。徐志摩表示,我一定要用离婚的方式来解决我的婚姻问题,让我们两人都获得自由。。所以在德国请朋友作证写下离婚协议,而且一回到国内马上在报纸上登出离婚启示。
而林徽因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在英伦发生的故事,仿佛也变得不太真实。家族中的长辈一致反对她插足别人的婚姻,不允许家族的名誉受损,这让林徽因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她明白了谁才是真正适合陪伴她一生的伴侣。因此,开始和梁思成恋爱,并排除了徐志摩的干扰。
梁思成的多才多艺、幽默风趣,深深地吸引着林徽因,他们常常在环境优美的北海公园约会,还随梁思成去清华学堂看梁思成参加的音乐演出。梁思成也在林徽因的影响之下,改学建筑学。两人在天坛同游时,还一同畅想去美国学建筑学,作中国的第一对建筑师。
1924 年4月12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率领1个国际大学访问团,乘船抵达上海。他是应梁启超、蔡元培以北京讲学社的名义邀请,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华访问的,徐志摩理所当然地成了泰戈尔在华访问的全程陪同。这老少两代之间不仅毫无代沟,而且一见之下即引为知己,成为二十世纪诗坛上的忘年交。徐志摩甚至向老诗人吐露了自己对一位叫林徽因的北京姑娘的暗恋,以致泰戈尔见到此行作为英文翻译的林徽因本人后,都忍不住想扮演中国神话中的月佬,替心有灵犀的一对青年男女牵起红线。
泰戈尔访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1个大事件,那时候,徐志摩和林徽因是作为金童玉女来接待泰戈尔的。那段时间,2个人的心灵仿佛走到了一起,徐志摩像是换了1个人似的,青春焕发,诗意盎然。当时的报刊形容:“林小姐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的一幅岁寒三友图。”——三人同行的画面被传为佳话。
在这个活动当中,他们还排演了1个泰戈尔的诗剧,是用英文排演的,叫《齐德拉》,那是写爱神的1个诗剧,两人分演男女主角。
泰戈尔的一番好心,最终并未促成好事,少女的情怀像深潭一般矜持,林徽因并没有答应。老诗人只能一声长叹作罢。他特意为林徽因赋诗: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一声,哎……
就在接待泰戈尔后的2个月,1924年6月,林徽因随梁思成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伤心的徐志摩写下了这样的诗篇:“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诧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遇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偶然》)
像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里的青年维特爱上了朋友的妻一样子,只是性别角色转换,已婚的徐志摩爱上了处女林徽因,结果是维特自杀了,徐志摩想法解脱了。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举办了婚礼。渥太华找不到鲜红的凤冠霞帔,林徽因自己缝制了一套东方色彩的婚服。从此以后,林徽因成了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完美身影。
这一年8月,徐志摩重返英伦,归国途中,旧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他的昔日之忆,11月16日,《再别康桥》诗成。
1930 年12月林徽因的肺病日趋严重,协和医院的大夫建议她到山上静养。第二年3月林徽因到北平西郊香山疗养,她住在双清别墅。别墅建于1917年,因为早年乾隆皇帝曾在此题字“双清”而得名。这里林木扶疏,环境清幽,十分适合疗养。林徽因静心养病期间,有了较多暇余来阅读她喜爱的文学书籍。捧一本书在手,焚一炷香,披一袭洁白的睡袍,沐浴着溶溶的月光,让这位病中的美人也不免有几分自我陶醉。林徽因对梁思成感慨称:看到我这个样子,任何人进来都会晕倒。而丈夫故意气她:我就没有晕倒啊!
当时徐志摩应胡适之邀,在北大任英语教授,因此有机会和朋友一起去看林徽因,并邀请林徽因在自己主办的《诗刊》上发表文章。两人平时接触不多,但在文章上心有灵犀,都知道彼此想说什么。
养病半年后,身体复原。下山的那一天,徐志摩、沈从文、温元宁等陪了梁思成去接她,并在北京图书馆办了一桌宴席。就在这桌宴席上,徐志摩和林徽因约定,参加 11月19日她在协和小礼堂给外国使节讲中国建筑艺术的讲演:“那一天,你会在北平吗?”“就是在天涯海角,我也要插上翅膀飞到会场,聆听女建筑师的精绝演讲!”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徽因的演讲,等不及张学良的专机,也顾不上大雾的天气,迫不及待地搭上了一架由南京飞往北平的邮政飞机。因为大雾影响,飞机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徐志摩罹难。而这架飞机的机号正巧叫“济南号”。
在协和小礼堂作讲演的林徽因,曾几次将热盼的目光投向门口,可她盼望的身影就是没有出现。第二天,望穿秋水的林徽因得到徐志摩遇难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地昏倒在地。醒来后,感觉到天是墨一般地黑暗,哀痛的哽咽锁住了她的嗓子,许久没有说话。
徐志摩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林徽因的出现点缀了他那浪漫的诗意世界。当初有人劝他放弃,他却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段宿命的爱情与浪漫,让人感到更真实,更刻骨铭心。
感情没有冲破理智的把握,恋情变成了最纯洁的友情,没有丝毫的羡慕——嫉妒——恨,没有一点儿野蛮的“爱你没商量”。
伟大的爱,有徐志摩式的含蓄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愿做康河里的一棵水草,向岸边的金柳招摇;还有梁思成式的坦诚的“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幸福”。更有金岳霖式的直白的“思成能这么说,证明他是爱你的,我不能伤害1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从此去过逐“林”而居的生活,终生不渝。
伟大的爱是真正的文明!
梁思成曾经说:“林徽因是1个很特别的人。不论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她能作为1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调查古建筑;然后又能和徐志摩一起,用英语探讨英国古典文学或我国的新诗创作;它还具有哲学的思维和高度的概括事物的能力。”他说:“做她的丈夫挺累的,因为你必须跟她一样地反应敏捷才可以,否则就跟不上了。”
林徽因单单在美术方面就曾做过三件大事:①参与国徽设计,②改造传统景泰蓝,③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莫大的贡献。
而徐志摩用了十年大量的新诗作品以及对文学的激情,最后,还是以最纯情浪漫的真我,还给时代1个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徐志摩。
让我们回望在中国走向世界大舞台时,曾经活跃过的1大批优秀人物。他们的才能,他们的抱负,他们的情怀和气度,都是值得后代敬仰的。而他们却悄悄的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次跨越时空的旅行,叙述着过往的爱与离伤。泰戈尔、胡适、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一代文人、书生、知识分子的心灵对话。
《再别康桥》带我们回到某1个遥远的时代,如音乐的诗,幻化为如诗的音乐。
拓展阅读:《再别康桥》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后加入文学研究会。
相关文章
再别康桥 绘画美2023-06-07 16:56:53
再别康桥艺术特点2023-06-05 13:41:02
再别康桥阅读鉴赏试题及答案2023-06-06 01:44:59
再别康桥翻译及赏析2023-06-19 14:56:50
再别康桥浠水话版全文2023-06-18 00:55:17
再别康桥感悟分析2023-06-04 21:08:4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