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数学教案2021文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和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3.初步认识对立统一的规律。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了解的意义,理解的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的一致性.难点是多重符号的化简.“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中的“只有”指的是除了符号不同以外完全相同(也就是下节课要学的绝对值相同)。不能理解为只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就互为。另外,“0的是0”也是定义的一部分。关于“数a的是-a”,应该明确的是-a不一定是正数,a不一定是正数。关于多重符号的化简,如果一个正数前面有偶数个“-”号,可以把“-”号一起去掉;一个正数前面有奇数个“-”号,则化简符号后只剩一个“-”号。
二、知识结构
的定义 的性质及其判定 的应用
三、教法建议
这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互为的概念。
由于教材先讲,后讲绝对值,所以的定义只是形式上的描述,主要通过的几何意义理解的概念。教学中建议,直接给出的几何定义,通过实例了解求一个数的的方法。按着数轴————绝对值的顺序教学,可充分利用数轴使数与形更好地结合起来。
四、的相关知识
1.的意义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如-1999与1999互为。
(2)从数轴上看,位于原点两旁,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所表示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如5与-5是互为。
(3)0的是0。也只有0的是它的本身。
(4)是表示两个数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存在。
2.的表示
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成为原数的。若 表示一个有理数,则 的表示为- 。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仍与原数相联系同。例如,+7=7,特别地,+0=0,-0=0。
3.的特性
若 互为,则 ,反之若 ,则 互为。
4.多重符号化简
(1)的意义是简化多重符号的依据。如是-1的,而-1的为+1,所以。
(2)多重符号化简的结果是由“-”号的个数决定的。如果“-”号是奇数个,则
果为负;如果是偶然数个,则结果为正。可简写为“奇负偶正”。
例如, 。由此可见,化简一个数就是把多重符号化成单一符号,若结果是“+”号,一般省略不写。
(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互为的几何意义.
2.掌握:给出一个数能求出它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会利用数轴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解释的几何意义,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求一个数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对应、统一规律.
(四)美育渗透点
1.通过求一个数的知道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学生会进一步领略到数的完整美.
2.通过简化一个数的符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利用引导发现法,教师注意过渡导语 的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学法: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练习反馈→总结.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求已知数的.
2.难点:根据的意义化简符号.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学生演示,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得出的概念,教师出示投影,学生以多种形式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探索新知,导入 新课
1.互为的概念的引出
演示活动:要一个学生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
提出问题“如果向前为正,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各记作什么?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口答,即向前走5步记作+5;向后走5步记作-5步.
[板书]
+5,-5
师:这位同学两次行走的距离都是5步,但两次的方向相反,这就决定这两个数的符号不同,像这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
[板书]2.3
【教法说明】由于有了正负数的学习,进行以上演示,学生们非常容易地得出+5,-5两数,并能根据演示过程体会出这两个数的联系与区别,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认识了互为.
师:画一数轴,在数轴上任意标出两点,使这两点表示的数互为(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练)
师:这样的两个数即互为,你能试述具备什么特点的两数是互为?(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
[板书]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叫另一个的.
【教法说明】在演示活动后,已出现了+5,-5这两个数,教师及时阐明它们就是互为的两数,这时不急于总结互为的概念,而是又提供了一个学生体会概念的机—利用数轴任找一组互为的两数,先观察在数轴上表示这两个数的点的位置关系,再观察两个数本身的特点.更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的概念.
2.理解概念
(出示投影1)
判断:(1)-5是5的( )
(2)5是-5的( )
(3)与互为()
(4)-5是( )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
【教法说明】对概念的理解不是单纯地强调,根据学生判断的结果加深对“互为”的理解,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0的是0.
(出示投影2)
1.在前面画的数轴上任意标出4个数,并标出它们的.
2.分别说出9,-7,0,-0.2的.
3.指出-2.4,,-1.7,1各是什么数的?
4.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1题同桌互相订正,2、3题抢答.
【教法说明】1题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的概念,让学生深知:在数轴上,原点两旁,离开原点相等距离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2、3、4题是对的概念的直接运用,由特殊的数到一般的字母,紧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数即互为”这一概念,又得出一个非常代数性的结论“的是.”
[板书]a的是-a.
师:的是,可表示任意数—正数、负数、0,求任意一个数的就可以在这个数前加一个“-”号.
提出问题:若把分别换成+5,-7,0时,这些数的怎样表示?
.
.
.
提出问题:前面加“-”号表示的,-(+1.1)表示什么?-(-7)呢,-(-9.8)呢?它们的结果应是多少?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回答.
【教法说明】利用的概念化简符号是这节课的难点.这一环节,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提问:“既然的是,那么+5,7,0的怎样表示呢?”学生的思维由一般再引到特殊能答出-(+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3)
1.是______________的,.
2.是_____________的,.
3.是_____________的,.
4.是_____________的,.
学生活动:思考后口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在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求这个数的,如果在这些数前面加上“+”号呢?
[板书]
如:
学生回答:在一个数前面加上“+”仍表示这个数,“+”号可省略.并答出以上式子的结果.
【教法说明】根据以上题目学生对一数前面加“-”号表示这数的和一数前面加“+”号表示这数本身都已非常熟悉,这时可根据做题情况要学生及时分析观察规律的存在,这样可以从学生思维的不同角度,指引学生解决问题,并同时也暗示学生在做题时不是单纯地演练,一定要注意规律的总结.
巩固练习:
1.例题2 简化-(+3)-(-4)的符号.
2.简化下列各数的符号
3.自己编题
学生活动:1、2题抢答,3题分组训练.1、2题一定要让学生说明每个式子表示的含义,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3题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三)归纳小结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归纳如下:
1.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
2.表示求的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空中内容由学生填出.
【教法说明】通过问题形式归纳出本节的重点.
(四)回顾反馈
1.-1.6是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的是0.3.
2.下列几对数中互为的一对为( ).
A.和B.与C.与
3.5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则;若,则.
5.若是负数,则是___________数;若是负数,则是___________数.
学生活动:分组互相回答,互相讨论,3、4、5题每组出一个同学口答.
【教法说明】1,2题是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复习.3、4、5题是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情况,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是一个提高.
八、随堂练习
2.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数的一定是负数
B.两个符号不同的数一定是
C.等于本身的数只有零
D.的是-2
(2)下列各组九中,是互为的组数有()
①和②-(-1)和+(-1)
③-(-2)和+(+2) ④和
A.4组 B.3组 C.2组 D.1组
(3)下列语句中叙述正确的是()
A.是正数
B.如果,那么
C.如果,那么
D.如果是负数,那么是正数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61页A组2、3.
(二)选做题:课本第62页B组1、2.
十、板书设计
7年级数学教案2021文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 会初步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4.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5.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以及有理数包括哪些数。难点是学习负数的必要性及有理数的分类。关键是要能准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以及要明确有理数分类的标准。
正、负数的引入,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教材是由学生熟知的两个实例: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的。比0℃高5摄氏度记作5℃,比0 ℃低5摄氏度,记作-5℃;比海平面高8848米,记作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155米。由这两个实例很自然地,把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把加“-”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个中性数,表示度量的“基准”。这样引入正、负数,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使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还将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性质。把负数理解为小于0的数。教材中,没有出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这是有意回避或淡化这个概念。目的是,从正、负数引入一开始就能较深刻的揭示正、负数和零的性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关于有理数的分类要明确的是: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结果应是不重不漏,即每一个数必须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
二、知识结构
1.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2.有理数的分类
三、教法建议
这节课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的.从内容上讲,负数比非负数要抽象、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在理解算术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就简便多了.
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明确有理数的分类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理解分类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通过正数、负数都统一于有理数,可以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的逐步树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四、概念的理解
1﹒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例如:一定是负数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字母 可以表示任意的数,若 表示正数时, 是负数;当 表示0时, 就在0的前面加一个负号,仍是0,0不分正负;当表示负数时, 就不是负数了,它是一个正数,这些下节将进一步研究。
2﹒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为有理数,奇数和偶数的外延也由自然数扩大为整数,整数也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如…-6,-4,-2,0,2,4,6…,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如…-5,-4,-2,1,3,5…
3﹒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细分有五类: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但研究问题时,通常把有理数分为三类:正数、0、负数,进行讨论。
4﹒通常把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0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0称为非负整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非正整数。
五、有理数的分类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1)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这样有理数按整数、分数的关系分类为:
2)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但为了研究方便,本章中分数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因此,有理数按正数、负数、0的关系还可分类为:
3)注意概念中所用“统称”二字,它与说“整数和分数是有理数”的意思不大一样。前者回避了分数是否包括整数的问题,即使把整数包括在分数范围内,说“统称”还是不错,而用后一种说法就欠妥了。
4)分数和小数的区别:
分数(既约分数)都可表示成小数,但不是所有的小数都能表示成分数的。如圆周率就不能表示成分数。
5)到目前为止,所学过的数(除外)都是有理数。
教学设计示例
(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是实际需要的.
2.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应用:会初步应用正负数表示温度、海拔高度等互为相反数意义的量.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善于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2.通过正负数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引人负数,学生会感觉得小学里学的数是“不全”的,从而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给学生以完整美的享受.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并及时点拨,让学生从实例之中自得知识.
2.学生学法:研究实际问题→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负数的引入.
3.疑点:负数概念的建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自制活动胶片、中国地图.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通过投影给出实际问题,学生研究讨论,认识负数,教师再给出投影,学生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提出问题:举例说明小学数学中我们学过哪些数?看谁举得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学生们互相补充,可以回答出:整数,自然数,分数,小数,奇数,偶数……
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没有物体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教法说明】学生对小学学过的各种数是非常熟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会非常积极地回忆、回答,这时教师注意理清学生的思路,点出小学学过的数的精华部分.
提出问题:小学数学中我们学过的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头脑中产生疑问.
【教法说明】教师利用问题“有没有比0小的数?”制造悬念,并且这时学生有一种急需知道结果的要求.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看两个实例
(出示投影1)用复合胶片翻四次
在冬日一天中,一个测量员测了中午12点,晚6点,夜间12点,早6点的气温如下:你能读出它们所表示的温度各是多少吗?(单位℃)
学生活动:看图回答10℃,5℃,零下5℃,零下10℃.
[板书]
10 5 -5 -10
师:再看一个例子,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我国有一座世界峰—珠穆朗玛峰,图上标着8848,在西北部有一吐鲁番盆地,地图上标着-155米,这两个数表示的高度是相对海平面说的,你能说说8848米,-155米各表示什么吗?
(出示投影2)(显示中国地形图,再显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直观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尝试回答:8848米表示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155米表示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法说明】针对实例,教师不是自己一概地陈述而是注意学生参与意识,要学生观察、动脉、讨论后得出答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与指正.
师:以上实例中出现了-5、-10、-155这样的数,一般地温度比0℃高5℃、10℃、1.6℃、℃记作+5、+10、+1.6、+,大于0的数为正数;当温度比0℃低于5℃、10℃、2.2℃记作-5、-10、-2.2,像这样在正数前面加“-”号叫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随着叙述给出板书
[板书]
正数:大于0的数
负数:正数前面加“-”号(小于0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法说明】在以上两个例子的基础上,对正数尤其是负数的引入已到了水到渠成的地步,这时教师描述性地指出正数、负数的概念,学生不仅认识了什么是,还清楚地知识,是相对的.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1.师板书后提问:第二个例子中的8848是什么数,-155是什么数,海平面的高度是哪个数?
2.出示1(投影显示)
例1 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
-11,4.8,+7.3,0,-2.7,-,,,-8.12,
3.自己任意写出6个正数与6个负数分别把它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4.(1)某地一月份某日的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可用_________数表示,记作__________.
(2)地图册上洲西部地中海旁有一个死海湖,图上标有-392,这表明死海湖面与海平面相比怎样?
学生活动:1、2题学生回答,3题同桌交换审阅,4题讨论后举手回答.
【教法说明】l题是紧扣上面的例子把正负数应用到实例中去,既呼应了前面,又认识了正负数,2题是通过判断正数负数渗透集会的概念,3题是让学生自行编正数负数,以达到自我消化吸收,4题是用实际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加强对负数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下一步引出相反意义的量打下基础.
师:在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地方用正数表示它的高度,低于海平面的地方用负数表示它的高度.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与温度、海拔高度类似的量也常常用正负数表示,你能列出一些吗?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互相补充,两个学生回答.
教师对学生列举的例子给与适当分析,针对学生回答予以补充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升)
1.填空
(1)-50表示支出50元,那么+100元表示_____________.
(2)正常水位为0 ,水位高于正常水位0.2 记作______________,低于正常水位0.3记作______________.
(3)乒乓球比标准重量重0.039记作_____________;比标准重量轻0.019记作_____________;标准重量记作______________.
2.一个学生演示,教师提出要求规定向前走为正.
(1)向前走2步记作_________________.
(2)向后走5步记作_________________.
(3)“记作6步”他应怎么走?“记作-4步”呢?
(4)原地不动记作_________________.
(出示投影5)
3.例题
一物体沿东西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它们的运动.
(1)如果向东运动4 记作4 ,向西运动5记作_______________.
(2)如果-7 表示物体向西运动7 ,那么6表明物体怎样运动?
学生活动:l题学生审题后回答.2题学生演示,其他学生观察举手回答.3题回答.
【教法说明】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节的重点.首先,先让学生举出自己所熟悉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数负数表示,激发学生兴趣,这时再出示补充的练习中的1题,学生能非常轻松地回答出来,这时学生有一种非常轻松的感觉,噢!原来正数、负数是用来表示这样的量的.紧接着,让一个学生向前后任意走,规定向前为正,让其他学生观察,第一次他向哪个方向走了?走了几步?记作什么?第二次呢?第三次呢?这时学生积极观察举手回答,然后让一个学生提出类似要求“记作+5应怎样走?”,这样在活跃、欢快的气氛中加深了对正数负数的理解.最后利用例2作为巩固练习就非常容易了,这一环节就是要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能回答老师开始时提出的问题吗?—有没有比零小的数?(有,是负数)
1.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
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l)0是自然数,也是偶数( )
(2)0可以看成是正数,也可以看成是负数( )
(3)海拔-155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
(4)如果盈利1000元,记作+1000元,那么亏损200元就可记作-200元( )
(5)如果向南走记为正,那么-10米表示向北走-10米( )
(6)温度0℃就是没有温度( )
2.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9,,0, ,2000,+61,,-10.8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3.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下列各量
(1)零上24摄氏度表示为___________,零下3.5摄氏度表示为______________。
(2)足球比赛,赢2球可记作_________球,输一球应记作____________球.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
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6,0.04,+ , , ,0,25.8,-3.6,-4,9651,-0.1
2.一物体可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
(1)向左移动12 应记作什么?
(2)“记作8 ”表明什么?
(二)选做题
1.一潜水艇所在高度为-50 ,一条鲨鱼在艇上方10 处,鲨鱼所在的高度是多少?
2.甲地海拔高度是30 ,乙地海拔高度是20 ,丙地海拔高度是-10 ,哪个地方,哪个地方最低?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多少?
十、板书设计
7年级数学教案2021文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概念和的画法,掌握的三要素;
2.会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根本依据。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的相关知识点
1.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这里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
(2)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以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另外,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的学习.
2.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
(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
3.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 ”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
五、定义的理解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如图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例如: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如图2).
A点表示-4; B点表示-1.5;
O点表示0; C点表示3.5;
D点表示6.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我们可以用 ,表示 是正数;反之,知道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 。
同理, ,表示 是负数;反之 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
3.正常见几种错误
1)没有方向
2)没有原点
3)单位长度不统一
教学设计示例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进而提问学生:在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教学中,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数 轴(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
2.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画,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动脑概括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师生同步画,学生概括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
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出示投影1)
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从温度计用标有读数的刻度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再从温度计这个实物形象抽象出来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了用数学的意识.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的画法
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 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 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
【教法说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跟着一起画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把类比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贯穿于概念形成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领悟这种思想方法.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1)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 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的定义.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
2.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向学生提出问题:上为什么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订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依据.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讨论.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2)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不准讨论,想好后举手回答.
让其他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判,对确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给予讲解.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的概念.
答案:(2)①缺原点,②缺正方向,③不是射线而是直线,④缺单位长度,⑥提醒学生注意在同一数轮上必须用同一单位长度进行度量.⑤⑦是,同时⑦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基础.
4.有理数与上点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来表示.
例1 画一条,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5,0,-2.5, .
学生练习: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然后在上标出各点,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教法说明】让学生动手自己画,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1是把给定的有理数用上的点来表示,完成由“数”到“形”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出示投影4)
例2 指出上 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学生举手回答
解:A表示-3;B表示 ; C表示3;D表示 ;E表 .
【教法说明】例2是让学生说出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完成了由“形”到“数”的思维过程.例1、例2从各自不同的两个侧面,体现出数形结合,渗透了数形之间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5.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5)
①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②将-3, ,1.5,-6, ,2.25,,-5,1
各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教法说明】①题由点读数练习,②题由数找点练习,进一步巩固加深本节所学的内容.
(三)归纳小结
师:①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章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运算都是结合进行的.
②掌握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以后再研究.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直线就是()
(2)是直线()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来表示()
(4)上到原点距离等于3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 )
(5)上原点左边表示的数是负数,右边表示的数是正数,原点表示的数是0.( )
2.画一条数轮,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5,0,+3.2,-1.4
九、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56页1、2.
(二)选做题:课本第56页及第57页B组l.
(三)思考题:
①在数轮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
②在数轮上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分层次地布置作业,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都能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并使部分学生能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十、板书设计
7年级数学教案2021文案4
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2.难点: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2.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
二、新授
问题3.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使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专,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2)使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比较(1)、(2)所得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吗?
不是每道应用题都是直接设元,要认真分析题意,找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再根据这个等量关系,确定如何设未知数。
(3)当长方形的长为18厘米,宽为12厘米时
长方形的面积=18×12=216(平方厘米)
当长方形的长为17厘米,宽为13厘米时
长方形的面积=221(平方厘米)
∴(1)中的长方形面积比(2)中的长方形面积小。
问:(1)、(2)中的长方形的长、宽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2)中的宽比长少“4厘米”改为3厘米、2厘米、1厘米、0.5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猜想宽比长少多少时,长方形的面积呢?并加以验证。
实际上,如果两个正数的和不变,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积,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4页练习1、2。
第l题等量关系是: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
第2题等量关系是:玻璃杯中的水的体积十瓶内剩下的水的体积=原来整瓶水的体积。
四、小结
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有些等量关系是隐藏的,不明显,要联系实际,积极探索,找出等量关系。
五、作业
教科书第16页,习题6.3.1第1、2、3。
7年级数学教案2021文案5
教学目的
通过分析储蓄中的数量关系、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难点
1.重点:探索这些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由此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难点:找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储蓄中的利息、本金、利率、本利和等含义,关系: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
本利和=本金×利息×年数+本金
2.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
利润=售价-成本 ; =商品利润率
二、新授
问题4.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2.43%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税,所得利息正好为小明买了一只价值48.6元的计算器,问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
利息-利息税=48.6
可设小明爸爸前年存了x元,那么二年后共得利息为
2.43%×X×2,利息税为2.43%X×2×20%
根据等量关系,得 2.43%x·2-2.43%x×2×20%=48.6
问,扣除利息的20%,那么实际得到的利息是多少?扣除利息的20%,实际得到利息的80%,因此可得
2.43%x·2·80%=48.6
解方程,得 x=1250
例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 (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那么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大家想一想这15元的利润是怎么来的?
标价的80%(即售价)-成本=15
若设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x元,那么
每件服装的标价为:(1+40%)x
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1+40%)x·80%
每件服装的利润为:(1+40%)x·80%-x
由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40%)x·80%-x=15
解方程,得 x=125
答:每件服装的成本是125元。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5页,练习1、2。
四、小结
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弄清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分析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由此列出方程;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检验解的合理性。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首先寻找“等量关系”。
五、作业
教科书第16页,习题6.3.1,第4、5题。
相关文章
一元一次方程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2023-06-12 23:24:54
探索与表达规律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2023-06-09 06:28:12
轴对称图形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下册教案2023-06-02 13:02:48
平面直角坐标系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2023-06-12 09:56:06
初三数学老师的质量教学反思模板2023-06-16 01:36:45
初三数学老师例题讲解的教学反思范文2023-06-12 16:00:07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小学数学上册二年级教案最新例文2023-06-09 21:16:26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模板2023-06-04 01:07:32
最新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模板2023-06-06 16: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