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1
教学目的:
(一)、结合实际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二)、在探究活动喝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小数
(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二)、教学难点:小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去购物好吗?
生:好。
师:但这次购物有点特殊,是在教室里面,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幻灯片)。
生:铅笔。
师:多少钱一支?(出示幻灯片)
生:5角。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那大家还想买些什么文具呢?
生:(学生自由回答)。
师:好,大家想买的东西很多,那我们来看一下钢笔的价格是多少?
生:8元。
师:尺子呢?
生:1元零6分。
师:笔记本呢?
生:3元5角。
(教室据学生回答完毕,再出示幻灯片,并板书)。
师:大家想一下,可以小组讨论,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价格还有其它写法吗?(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进行教学)
师:我们可以把这些价格用元表示出来,大家仔细看好了,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老师出示幻灯片)
生:出现了小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元、角、分与小数(教师板书)。
(二)、新课
1、初步认识小数
(1)、认识小数的各部分
师:大家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的书与平时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出现了小数。
师:很细心,像0.50、1.06、3.50的数我们就称为小数,来,大家跟老师念一遍,像0.50、1.06、3.50的数我们就称为小数,读两遍。
生:齐读)“像0.50、1.06、3.50的数我们就称为小数。
师:那下面大家看一下屏幕上哪些都是小数,哪些数是整数(出示幻灯片)。
师:小数是哪些?
生:1.50、2。70、16.85、9.99.
师:那整数呢?
生:1、5、3、20。
师:回答得很好,小数与整数有什么不同?
生:出现了小圆点。
师:我们称小圆点为小数点,小数前面的数我们称为整数,小数后面的数我们称为小数部分。
师:下面大家分小组认识小数的各部分,由小组自己选择一个小数来进行认识。一分钟后由小组派代表说出你们的讨论结果。
师:大家讨论好了吗?
生:讨论好了。
师:那哪个小组先来?看看哪个组表现得。
生:(依次点名或学生自愿说,老师作适当点评,也可请学生自评或他评)。
师:看来大家认真预习了,你们表现得很好,下面由老师出题,大家自由回答,比一比,哪组回答的又快又准。
师:准备好了吗?老师姚开始了(出示幻灯片)。 生:3.55.
师:它是小数吗?
生:是。
师:它的整数部分是?
生:3.
师:小数部分呢?
生:55。
(2)、小数的读法
师:这些小数你们会读吗?
生:会(由实际情况定)
师:那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指着黑板)
生:0.5元、1.06元、3.05元。
师:我们回忆一下,小数怎么读?
生:从整数部分开始读,遇到小数点读点,最后读小数部位。
师:大家认为他说得对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作总结。
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师:现在大家打开教科书,翻到第2页。
师:图画上没支铅笔多少钱?
生:0.5元。
师:钢笔呢?
生:8元。
师:尺子呢?
生:1.06元。
师:笔记本?
生:3.50元。
师:水彩笔?
生:16.85元。
1认识一位小数的实际意义
师;每支铅笔0.50元,谁知道0.50元是多少钱?
生:5角。
师:几个一角是1元?
生:十个。
师:那就是说5角师一元的几分之几?
生:十分之五。
师:我们以元为单位用小数可以表示成什么?
生:0.5元。
1认识两位小数的含义
师;那么每把尺子师1.06元,它是多少钱?
生:一元零6分。
师:几个一分十一角?
生:十个。
师:几个一角是一元?
生:十个。
师:几个一分是一元?
生:一百个。
师:那大家想一想6分是一元的几分之几呢?
生:一百分之六。
师: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如果我们以元为单位用小数可以怎么表示?
生:1.06元。
师:下面请大家做一下课本上第二页的习题,还是同学们已经提前做好了?
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师:哪个同学愿意回答第二幅图,它表示的师几元几角几分?
生:十二元五角零分。
师:用以元为单位用小数表示呢?
生:12.50元。
师:大家想一想,5后面的0可以省略吗?
生:可以。
师:为什么?
生:因为0表示的师没有的意思,在末尾可以省略。
师:如果老师不小心把0和5的位置互换了,即写成了12.05元,0还可以省略吗?
生:不可以,因为0代表的是角,5代表的是分,分比角小,如果省略了0,就成了12.5元了,与12.05元不同。
师;大家认为他回答的对吗?还有其它的补充吗?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灵活进行)。
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谁来总结一下末尾师0的小数的情况?
生;如果末尾师0,可以省略不写。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还应该加上小数二字,因为若是整数则末尾的0肯定要写,不能省略。
师:那把这两位小朋友的话综合起来,我们应该怎么说呢?大家小组讨论一下,互相交流一下各自意见,待会自愿起来说。
生:(讨论后)对于整数来说,末尾的0不可以省略,还有补充吗? 生:不论是小数还是整数,中间的0都不可以省略。
师:小朋友们考虑得很全面,下面我们接着第三幅图,哪个小组来提问?(学生举手).
生1:图中表示的是几元几角几分?
生2:2元0角4分。
生1:以元为单位用小数表示呢?
生2:2.04元。
生1:中间的0可以省略吗?
生2:不可以。
(老师作必要的提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提问)。
(三)、做游戏
(提前让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图).
游戏规则:由每小组派出两名代表,一名随意抽出卡片,另一名回答卡片代表的师多少钱,其它小组成员做好相应记录,回答得是否正确,最后看哪个小组回答得最多最准确,每个小组两分钟。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元、角、分与小数
师:小数的读法是?
先从整数部分读起,小圆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师:那遇到末尾有零的小数呢? 生:不用读。 师:在读小数部分时,我们应接顺序来,不能跳读,中间有0的一定要读。 (五)、作业
1、完成课本第三页中的练一练的第一小题。2、在日常生活中,超市里有许多价格牌,请适当摘抄五个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价格牌,读给爸爸妈妈听。 十一、板书设计
元、角、分与小数
1、铅笔:5角→0.5元,读作零点五元。
2、钢笔:8元→8.00元,读作八点零零元。
3、尺子:1元6角→1.06元,读作一点六零元。
4、笔记本:3元5角→3.50元,读作三点五元。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2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三年级下册中的学习内容,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首先预测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会有不同的计量方法。在这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让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举例说明其正确性和运用价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面积,并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得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法
学生先猜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再分小组活动:用学具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发现,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在“猜想、操作、发现、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索,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尺子、课件等。
教学设想:
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被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加以推导论证的。
1、复习中设置障碍,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对数学
学习的兴趣乃是求知的前提。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存在的关系,再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为推导公式作铺垫。
2、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学具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掌握一些数学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在操作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
3、在思考、讨论、分析、验证中,得到结论。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
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在变化中,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懂得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这样使学生了解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形象地沟通了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5、在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技能形成。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紧
扣重点,层次清楚,题型多样,并体现面向全班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后,均安排一组专项练习题,旨在及时巩固所学会公式,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理教学节奏。综合练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旨在强化应用两个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计算技能。最后提高练习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意在因材施教,发展智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提问: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课件出示面积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课件出示下图,并提问: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比较大,大多少?(先估计)你们有什么办法比较吗?(生: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进行测
(小结方法)
3、提问:要想知道黑板、教室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生: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测量。)要想游泳池、菜地、森林、操场、知道中国土地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使学生悟出: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4、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
用面积单位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解决问题。
(一)、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学生操作发现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1)组长主持活动,活动中互相配合,控制音量。
(2)用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个数可以不同),并照表做好记录。
(3)思考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活动反馈。
操作完毕,反馈活动情况。结合反馈结果师板书黑板上的表格:
3、抽象概括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验证与拓展
1、验证: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出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2、观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解答。
思考: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反馈:对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只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 (板书)
三、巩固应用。
1、计算78页“做一做”
2、我们探究学习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长方形存在着,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可以运用今天探究得到的方法来计算的,想不想试一试啊?计算数学书本封面和学生卡、黑板的面积。先估计再同桌合作量一量、算一算。(取整厘米数)问:你首先做了什么?
3、告诉茶几面积,猜长和宽(出示课件)
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对折一次后是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备用)
四、课堂小结
收获是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3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认识到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
2、让学生通过参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片15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大家认识他们吗?想对他说什么?
师: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照片?
生:是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马老师很喜欢这张照片,想把它保存的久一点,老板向我建议:可以
去塑封,就是在表面贴上一层薄膜。要知道这张薄膜有多大?
2、我们要求它的什么?
生:求面积。
3、师:对,我们必须知道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的面积)。现在请你估计一下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师: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呢?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
1、验证长方形的面积。
要求:
(1)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选几个拼成长方形,看哪小组的摆法最多。
(2)请把结果填入表格。
(3)聪明的你会发现什么?
(4)(小组操作、交流并汇报)整理如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 宽所含的厘米数 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6 1 6
5 3 15
5 2 10
3 3 9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的厘米数乘以宽的厘米数。
师:还有谁发现了?你来说说看!
生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通过实验大家证实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 × 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2、用字母表示公式
师:刚才我们得到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如果用字母来怎样表示呢?
师: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那长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生:s=a×b (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说:“老师,刚才那个表格上的第四个摆的不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师:是吗?同学们发现了吗?刚才那个同学摆的好象有点特殊。
师:我们刚才研究的可是长方形啊,怎么会出现正方形呢?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正方形的面 积也可以这样算吗?(讨论)
师:你来说说看。 同学们,你们对正方形的面积是怎么想的?正方形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我们应该怎样证明它呢?
生2:我是这样想的:刚才我在排的时候横过来排3个,竖下来也排3个,这样就成为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了。(教师指着原来的表格)它的面积有9个小正方形的面积,3×3就是9平方厘米,也就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
生3:老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师:你说说看)我们以前学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就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可以等于边长×边长。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那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 s=a×a )
3、小结
师: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而且还有意外的收获,得到了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那么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几个条件?要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三)运用与扩展
1、练习
师:你能运用这个面积公式求下面几个图形的面积吗?
师;在算这个照片的面积时,我们要先做什么?
生:测量。有两个小朋友帮测量,一个测的结果是长15厘米,宽10厘米;
生汇报:15×10=150平方厘米
师:可是老板为什么给我180平方厘米的透明薄膜呢?他是不是想多要我的钱呢?
师:既然大家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应用。
1、例1 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商业步行街长300米,宽36米。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解:s=ab
=300×36
=10800(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有10800平方米。
2、计算出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动手试一试。
3、填表: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 )
a、12厘米 b、12平方厘米 c、16厘米
(2)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求这块玻璃面积的算式是( )
a、8×4 b、8×8 c、8+8
5、判断。
(1)、课桌桌面的面积是20平方米。( )
(2)、“长×宽”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3)、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米、分米、厘米。()
6、小明家刚刚买了新房子请你帮忙计算一下房屋的总面积。(单位:米)
7、一个房间长10米,宽4米。在地面上铺正方形的地砖,如果地砖边长是20厘米,需要地砖多少块?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4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1.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和 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另一个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
学具:每四人一组,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各一个,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充分感知面积的意义
同学们,今天钟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大家有信心来上好这节课吗?有信心的话咱们同桌之间击个掌,(孩子们击掌)我也来(老师加入学生的击掌中,从第一排开始从左向右依次与学生击掌,停留在与一个学生击掌的过程中)。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他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同学们,请把你的手掌轻轻地放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比看,数学书的封面大还是手掌面大。(学生进行比较)摸一摸桌面,比一比,桌面大还是数学书的封面大。比比看,桌面大还是黑板面大(师比黑板),比一比,教室地面大还是黑板面大。
师:刚才我们说手掌、数学书、黑板、教室地面都是物体,他们有的大,有的小,像这样物体的表面的大小,这是他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 就是他们的面积)。今天我们来研究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叫面积?(师拿出数学书摸数学书的封面)如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如:我们刚才摸的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
2感受封闭图形的面积。
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有大小吗?
课件出示:
选一组你喜欢的图形涂上颜色,比较这组图形的大小,说说在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
(1) (2) (3)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都选择(1)或(3),不选择(2),适时提问,为什么不选择(2),学生会认为(2)的图形无法比较,因为这个图形是不封闭的。这时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课件上的其余四个封闭图形进行铺展变色。)
师:可见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板书:封闭图形)我们说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师:孩子们,咱们来玩一个比大小的游戏
(一)观察法
直接出示两个非常明显的有大小之分的图形。
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怎么比的?(板书:观察法)
师:两个面积相差比较大的图形,我们只要观察一下就能直接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二)重叠法
师:这两个看上去相似的图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办法?
预设: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师:就听你的,我们用重叠法来比一比。
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板书: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三)测量法
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1)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比周长。学生猜测周长相等,面积也就相当)
验证猜测:老师可以出示画好方格图,且周长相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周长(6+1)X2=14(厘米)
周长(5+2)X2=14(厘米)
周长(4+3)X2=14(厘米)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如果要测量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你认为老师要提供怎样的学具比较合适?
提出操作要求:
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3)学生操作。
(4)指名汇报演示
师:在操作中有遇到困难的小组请举手。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因有个别组老师所提供的图片不同,操作中必然出现困难)。在这里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①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一种是圆形,一种是正方形,或一种是长方形,一种是正方形,形状不同,无法比较。
②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是两种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形状相同了,大小确不同,无法比较。
得出结果:要选择大小一样的小方格,也就是要统一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一)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二)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
1、汇报自学情况?
(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平方厘米
(1)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拿,)师:你确定吗?有什么方法验证你拿的对不对?用测量,
(2)量一量:用尺子量的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长?
(3)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课件出示)
3、认识平方分米
(1)1平方分米是怎样的小正方形?(生答)从学具袋中找出1平方分米?
(2)找一找,我们的身边什么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生找,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试着上前比一比,如比开关盒。
4、认识平方米
(1)猜
师:1平方米是怎样的正方形呢?(生答)从你的学具袋里找找看?(生找不到)
到底有多大呢?(出示1平方米的教具)猜猜看在1平方米的地毯上大约能多少人?
学生猜测、站位验证。
(2)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
生找
师:你家房子大概有多少平方米?(学生说出自己家房子的面积。)
(3)想
闭眼想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有多大?
5、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用了什么方法学习这些知识的。?
四、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师:学习面积单位,你会测量面积的大小了吗?测量桌面的大小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教室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整个校园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整个永定县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
2、改错题。(媒体出示)
4月27日 星期六 天气睛
今天我到姑姑家做客。姑姑家的房子可宽啦!大约有160平方厘米。为了欢迎我姑姑还特意做了蛋糕。坐在面积大约是15平方米的凳子上,看着金黄的蛋糕,我直咽口水。姑姑笑着说:“吃吧!”我赶紧张开大嘴一口气吃了两块有1平方米的大蛋糕。我还教表妹画了一张大约有4平方厘米的画。中午,躺在面积大约是3平方分米的床上,我想:这个国庆节我过得真开心!
学生读日记、帮明明改面积单位。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六、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观察法 物体表面
重叠法 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
剪拼法 封闭图形
测量法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5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理论依据(教学理念)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在新课引入时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动画和学生熟知的故事,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学习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融入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实验任务;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动画演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内在的联系,形象、生动地由长方形到正方形的演变,类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多媒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堂上训练,学生通过解答不但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而且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教案文案2023-06-17 15:24:52
小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最新范文2023-06-10 07:18:22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范文2023-06-03 18:15:23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最新例文2023-06-04 22:00:18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模板2023-06-04 06:30:13
小学数学3年级教案最新例文2023-06-04 10:04:37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小学数学上册二年级教案最新例文2023-06-09 21:16:26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模板2023-06-04 01:07:32
最新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模板2023-06-06 16: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