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申论推测题考试指导
第一步:明确题型判断问数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运用解题方法破题的前提是明确题型。当题干中出现提出对策类的相关表述便可明晰本道题目是提出对策题型,此外提出对策出题形式多样,有一题一问及一题两问两种形式,一般来说当题干出现并列词汇连接问题及对策或要求中有概括问的表述,则可明确其为一题两问,作答时问题需简单概括对策要详细书写。
第二步:定位问题明晰方向
提出对策的前提一定是以问题为导向,问题是对策出发点,对策则是问题的落脚点。唯有在题干和材料中界定具体问题,对问题加以有效的思考分析,方能为对策的提出明确方向,帮助我们进一步拨开答案要点的重重迷雾。
第三步:梳理材料明确对策
虽然提出对策题型在作答时较为灵活,但其基本的对策思路还是以材料为主。在材料中需要重点关注对策词汇、权威人士讲话及相关政策文件,因为其能够为作答提供直接可以借鉴的对策。此外,在材料阅读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案例型材料,其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及需要学习的教训帮助我们梳理间接对策。
第四步:联系实际完善对策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明确多数的对策思路,但仍然会有一部分问题还未得到解决,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来完善对策思路。对此可以先思考核心问题的核心解决对策,之后思考核心对策之前是否有前置对策之后是否有后续措施,从而来完善解决问题所需的具体措施。
第五步:特殊标准回顾检查
当通过上述步骤概括出具体问题梳理出对策思路后,为保证对策的万无一失,我们可以借助提出对策的特殊标准对所提对策进行回顾检查。首先需要判断所提对策是否能够完全解决问题,保证符合针对性;其次梳理对策中是否包含具体对策,保证具体可操作;最后回顾对策,保障其切实可行。
提出对策能力长期贯穿于其他题型考察中,提出对策题型未来也会更多出现在乡镇试卷上。唯有明确题型作答思路,明晰对策出处来源,有效利用提出对策的方法,才能有效的作答该类题型,更好的培养我们未来机关实务能力!
拓展:公务员申论考试言语理解题误区
一、两大类误区类型
大体来讲分为两类,第一类也是最大的误区,即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是考查我们的母语,不需要复习备考。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没有真正了解公考中言语理解题目的意义所在。随着公务员考试的不断发展,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的难度随之加大,命题也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和套路,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性。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拿高分,不经过专门的复习、训练是不可能的。
第二类误区,部分考生认为言语理解这一块属于文科性的,需要长期的积累,短期复习不会有什么效果,也放弃了这一块的备考。这种错误的认识源于公考起步之初,言语理解确实更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这部分题目越来越侧重于能力的考查,对技巧性的要求越来越强,不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将会很难出现质的突破。
二、做题容易出现的错误原因
这些误区导致了考生在做题时仅仅凭借感觉来答题,或者读一读,感觉通顺就随机来选,这样的语感和我们经常说的正确的语感是有区别的。原因在于这些语感背后有一些潜意识干扰出现偏差。专家来逐一分析一下这些错误。
1、受个人常识理解的干扰。
学生在做题目时,往往不分析文段内的逻辑关系、提示信息,而是根据个人的常识判断来选择答案。尤其是在逻辑填空中,脱离原材料,忽略关键信息,这样自然不能与作者产生共振。
2、个人认识误区。
考生大多认为逻辑填空或片段阅读选择的资料都是些高水平的文段,因此措辞方面也会
更加的优美甚至文艺。所以在选择答案时,喜欢选择那些看上去更有水平、甚至艰涩的语段和词语。
3、对于褒扬关于国家或民族的文字,喜欢选择程度最高的。
考生考虑到命题人的立场和选题的立场,理所当然选择感情最为强烈的。
针对上述三种列举的情况我们认真分析一下不难看出错误所在。命题人在设置选项陷阱时,往往也是从考生的心理出发设置,所以高水平的命题人也可以称之为高水平的心理研究者,只有打破自己的一些惯性思维,走出误区,才有可能真正的与命题人达成共识。解决的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大家一定要紧扣原文,忠于原文,切忌想当然的错误。根据已给的线索,同时准确揣摩命题人的心思,这样才能真正的赢得言语部分,尤其是逻辑填空。
三、根本解决之道---具备“大语文”概念
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部分因为是考查我们的母语,所以跟我们的生活以及多年的文字素养积累息息相关。准备公考的考生一方面通过学习专家团队研发的一些成熟的理论技巧和方法来解题,另一方面也要借助准备公考之际来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字功底和文学素养。具备一种“大语文”的概念,不仅仅是局限于做题,而要融入生活及学习,对平常生活中的文字多留心,多阅读,多积累。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公考,也符合行测考查的根本目的即行政职业能力测查,为以后的面试乃至于工作奠定踏实的文字基础。
拓展:如何积累国考申论写作素材
一、明确积累对象
素材积累重在语言和内容,首先需要考生积累热点案例,从性质上说,正面、反面案例都有必要,从内容来看,既可以是热点人物示例,如感动中国人物等;也可以是热点企业示例,如华为、格力等;还可以是社会大热点,如全球疫情问题、日本宣布下架放射性氚吉祥物等。其次,名言警句、原理效应也是写作的“必需品”,在开头、结尾处可运用名言警句,原理效应可以在论证中体现新颖性、有效性,它们能够增强文章亮点,让文章更加“有声有色”。而最重要的就是对“****思想”的学习和运用,充分展现考生的政治素养,提升文章的政治色彩。
二、运用积累方法
1. 话题积累法
每篇申论材料基本反应某个核心话题,作文也需要中心明确,所以在阅读中、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案例、名言,考生都可以围绕不同话题进行积累。以“诚信”为例,系统整理与“诚信”相关的案例,正面的有孙氏信义兄弟不拖欠农民工工资、汽车企业召回问题产品、政务公开等;反面的有明星偷税漏税、学历造假等;同时,关于“诚信”的名言也需要适当整理,数量不需太多,3-5条即可满足一篇作文的亮点需求。
2. 联想积累法
写作时,最让考生烦恼的莫过于分析论证了。认为自己没有知识积累,只能通过“抄材料”拼凑出一篇文章。其实,这是大多数考生的误区。我们不是缺少素材积累,只是没有充分调动已有的“大脑储备”。什么是“联想积累法”呢?就是当看到材料中的某个案例可作为论证素材时,可以适当联想同类事例取代材料案例,这样既节约了思考时间,又能使论证素材更契合论点。如:材料中以D公司为例说明中国企业注重转型升级,实现“快”与“慢”的平衡,那么我们可以联想到华为致力于核心技术研发的案例,作为材料外案例进行运用。
3. 背诵积累法
文科类知识,除了理解掌握以外,还可以通过笨办法——“背”熟记于心。背诵材料中、范文中的优秀片断、优美语句,能使考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提升语言优化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一些政策文件的表述、**讲话,我们必须准确表达。这就需要考生抓住早晚的碎片化时间,多阅读、记忆,重点积累《****思想学习纲要》的内容,并且增加阅读频率、加强巩固。
相关文章
公务员申论综合分析题考试指南2023-06-03 01:25:32
申论复习经验浅谈2023-06-08 00:02:44
省考申论归纳概括题分析2023-06-11 04:43:00
份国考申论归纳概括题分析2023-06-02 11:00:53
国考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指点2023-06-17 01:10:39
申论复习计划内容整理2023-06-19 17:17:29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公务员行测考试论证模型指导2023-06-07 18:10:15
贵州公务员面试技巧整理2023-06-15 06:22:27
公务员申论考试公文思路2023-06-10 09:5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