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八篇

时间:2023-07-10 15:35:56 文/黄飞 教学设计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3.练习。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练习。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

  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

  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如《阿诗玛》《五朵金花》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的云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会及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的音像资料。

  2.教师与部分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剪辑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并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

  教学设计

  播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并导入

  1.趣味竞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如:《阿诗玛》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等等)

  2.学生根据搜集资料的过程和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

  3.教师导入:

  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

  研习新课

  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通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本文以老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这是读者初步感知课文就可以获取的信息,大多数学生也不会例外。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大家注意每种歌会形式的特点,并总结归纳:□教学设计

  山野对歌才智大比拼;

  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

  金满斗会民歌传承。

  2.学生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

  总起全文(1)

  山野对歌(2~3)

  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

  山路漫歌(4)

  金满斗会(5)

  3.学习山野对歌。

  a.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并做批注。

  学生不难看出山野对歌这一片断首先介绍了对歌的地点和内容,然后主要通过描写对歌中的年轻女子的动作、神态、外貌来表现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快。教师在组织学生研讨时应引导大家注意山野对歌的民族特色,比如,南方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歌的地点就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参与对歌的多是年轻男女,所以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不少年轻人还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文中对唱歌的女子的描写,特别是对她的衣着的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位聪明、开朗、勤快的少数民族农家女子。

  b.比较阅读,交流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二:沈从文的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开放性,只要学生能看到两处人物描写的差异在于第一段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真实细致,第二段着力描绘人物的神韵气度,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就可以了。(至于学生喜欢哪一种写法,只要言之成理,都应肯定和鼓励)

  (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小结)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描写,可以间接描写;语言可以朴素自然,也可以浓墨重彩。选择哪一种方法,全看表现人物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但核心一定是让人物符合人物的特点,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集体朗读2~3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本文的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并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设计

  研读品味4─5段

  1.学习山路漫歌。

  a.默读第4段,勾画出好词好句,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勾画出的好词好句大多是文段中的环境描写,如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等等。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赏析好词好句,如:

  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的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了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

  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教师在让学生说得尽兴时提醒学生注意:本段要表现的歌会形式是什么?写人们唱歌的有几句话?写环境的又有几句话?目的是引入下一环节的讨论。

  b.讨论:本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白:这些优美的语句描写出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只有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c.齐读第4段。

  2.学习金满斗会。

  a.老人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默读第5段,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

  金满斗会与前两种歌会形式相比,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场面盛况空前

  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盛妆: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

  传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汇集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b.齐读第5段。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

  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

  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

  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2.求质量

  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3.总结、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 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探究活动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课、了、的、不、要、里、皮7个生字;认识偏旁言字旁、白字旁和基本笔画横折提;理解上课小鸟等词语;会用我们看图说一句话。

  2、会正确朗读课文。

  3、知道上课要专心听讲,说话要有礼貌。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1个新笔画,2个新部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生字皮的笔顺,课文用分段的形式写。

  教学准备:卡片、录音、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看图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节及有关字、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4

  1、卡片读生字:女、子、大、上、你、的、好、我们。

  2、指名认读音节:shubuyaokelechandaiqiushuixiaojiao

  二、揭示课题:5

  今天我们学习:5我们上课了

  1、学生拼读音节后齐读课题

  2、说说上课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出示生字课、了

  4、自己分析字形,认识横折提、言字旁

  5、齐读课题

  6、导入:我们上课了是这么做的,那么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

  三、看图说话:5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们上课专心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连起来说话: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四、拼拼读读:6

  1、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学生自学: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

  2)、生字拼一拼,想想用什么方法记?

  2、指名按课文顺序读带有拼音的字。要求读正确,组词读。

  3、齐读:正音

  4、老师范读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上课时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五、学习第一段12

  1、看图说话:

  1)、仔细看图,说说上课时,飞来了什么?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请你听一听,(播放鸟叫),说说小朋友这时候想对小鸟说什么呢?

  2)、想象:看到小朋友这样专心,小鸟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2、看看课文中是第几节,指名读第一段,评议

  3、自由读,想想,再说说:

  1)、这一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说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的、不、要学生分析字形认识白字旁,并书空

  4、朗读这两句话

  1)、说说这里怎样称呼小鸟,说说吵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小鸟的叫声是很吵的呢?

  2)、用请,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丁丁真是个懂事,有礼貌的孩子,我们在读时用怎样的语气?听录音,自由读,指名读,评议。

  六、复习巩固4

  1、卡片认读字、词。

  2、认读白字旁,言字旁并说说它们在哪个字中?

  七、书写指导4

  1、自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一说。

  2、试写一个,评议

  3、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二节及有关字、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5

  1、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卡片。

  2、指名读第一段,说说有几句话,说了些什么?

  二、学习第二节12

  1、自由读一读,想想这节有几句话?读后回答。

  2、说说这两句话说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生字:里:说说用什么办法记?皮说说笔顺,组词

  3、齐读3、4句话,后出示课件,看图,想一想:

  1)、皮球会睡觉吗?这是什么意思?

  2)、请你好好睡一觉中的你是谁?怎样才能使皮球整节课都睡觉呢?

  3)、这句话里有个请说明了什么?你能不能像丁丁那样,用请说一句话呢?

  4、丁丁为什么要请皮球好好睡一觉呢?

  5、指导朗读,好好慢些,轻一些。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朗读全文,练习说话:12

  1、自己读全文,想想:为什么3、4句话不和一二两句话接在一起呢?

  2、告诉学生:因为课文说了两件事。第二件事就另起一行写。第一件事,既第一自然段,读完要多停顿一会儿。

  3、练习说话:

  1)、看图,说说上课时,谁也来了,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

  2)、你能不能照前面两节的样子说话呢?

  出示句式:( )的( ),请你( )。我们( )。

  自由准备,后指名说一说。

  4、这些小朋友上课真专心,我们再一起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11

  1、指名板书里、皮笔顺,齐书空,说说笔画名称。

  2、抄写生字:里、皮。

  五、自己朗读课文,完成作业本3。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总结课文,行为指导,作业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10

  1、看拼音写词 piyi koudaili shangkele buyao

  ( ) ( ) ( ) ( )

  2、口头组词,完成作业本4。

  3、朗读课文:指名读课文,自由读。齐读。

  二、总结课文,指导行为10

  1、读了课文,你觉得丁丁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要向丁丁学习什么呢?

  2、完成课后作业第五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逐条评定后,同桌互评。

  3)小结

  三、指导看图用我们说一句话10

  1、读题,说说题目要求

  2、自由练说后指名说,齐评议。

  3、扩展练习

  下课了,我们( )。

  放学后,我们( )。

  我们都是( )。

  我们一起( )。

  四、自由朗读课文,试背诵。3

  五、指导作业:7

  1、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形近字区别比较:子( ) 小( ) 里( )

  了( ) 水( ) 果( )

  完成作业本题1。

  3、完成作业本题2、3。

  4、看拼音写词语。

  板书: 5我们上课了

  小鸟 请 不要吵

  我们上课了

  皮球 请 睡一觉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课 型:品读课

  主导教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创意:自主性学习,让学生说话

  《紫藤萝瀑布》选自宗璞的《铁萧人生》,是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性散文。当时作者积个人悲痛和历史阴霾于心中,在庭院中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命之美好和永恒。作者生动地描写了紫藤萝,突出了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抒发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

  《紫藤萝瀑布》文意含蓄,意境深远。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是本文教学的成败的关键。基于本文抒情性的特点,我将教学设计成“品读课”。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 可分为三个板块:理解——品味——感悟。用朗读来贯串这三大板块,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激活学生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

  课前30秒视频(花繁叶茂的紫藤萝)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追踪作者的心灵轨迹,感悟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紫藤萝由衰到盛,使作者陷于凝思而顿悟,又将会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呢?

  一、 理解:

  1、 放朗读录音。

  2、 学生朗读,标记描写紫藤萝树和紫藤萝花的语句。

  3、 学生按句式说话:

  “ 这句话,写出了 。”

  教师择要加以引导:

  A.“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期终极”

  ——藤萝生长的繁茂

  B.“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藤萝色彩的跃动

  C.“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又一个张满了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盛开的藤萝花的形状,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D.“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囔囔。

  ——花开之闹,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

  教师小结:作者对藤萝花的描写,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4、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请学生在下列横线上各填上一词。

  花 花 花(看、忆、思)

  5、 学生讨论: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本文主旨。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6、 教师小结,板块过渡。

  文章借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看花按花瀑、花穗、花朵来写,越写越见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忆花先写“我”浸在“花朵的光辉”中,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活的喜悦”,次写花受到的苦难,最后以花历尽劫难又焕发生机作结,回应前文。思花则由以上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可以说紫藤萝花启示了作者由个人情感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 品味

  1、 学生朗读,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朗读指导:读出凝思后的彻悟,彻悟后的轻松、愉快。语速舒缓而稍快,语调深沉而略有上扬。

  3、 指名读(或各读)

  4、 品味

  ①品味语言。设疑讨论:

  A.作者描写藤萝树和花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学生按照“写 ,运用了 修辞方法,既表现了 ,也隐含着_______”格式说话。

  教师择要引导:

  ——写花瀑“不见其发端”,“不见其终极”,“不停地生长”,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表现了花繁叶盛,也隐含着生命的长河是无休止的意蕴。

  ——写花朵儿“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既表现了花的勃勃生机,烂漫情趣,也隐含着生命的喜悦、生活的美好

  ②品味构思。设疑讨论:

  B.文章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处“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样构思布局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教师点拨:开篇第一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出奇制胜,未见其树,却已感受到了心灵的震动。结尾处“不觉得加快了脚步”与首句呼应,是由于作者有了透彻的认识和理解,才得以从个人的悲痛和历史的阴霾中解脱出来。“停住”到“加快”是“凝思”到“彻悟”的心灵历程的外泄,是质的飞跃。文章言尽而意未穷,把我们读者带入了沉思之中。

  ③品味情感。本文感情浓郁,情感流露婉曲有致,情景交融。设疑讨论:

  C.“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露作者怎样的情思?

  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D.“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人亦如花,时代的河流至今冲走种种令人不快的过往,只要你也加快脚步,张起生命的风帆,在这闪光的时代中航行,你也会绽放人生之花,描绘人生的绚丽和灿烂。

  5、 小结,板块过渡:

  作者由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我们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我相信一定会有许多感想,一定有对文章更深层的感受。

  三、 感悟:

  学生讨论、交流,用一句简洁的话说出学习本文最深的感受。

  A. 生,就是美。

  B. 荡起生命的双桨,在生命的长河里搏击。

  C. 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珍爱生命吧!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E. 走向低谷,再创新高。

  F. 挫折人生,才是最富有的人生。

  G. 花总会绽放,人应该向上。

  四、 结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也许会有这样的联想:那花繁叶茂的新生,也许就是作者从个人悲痛和历史的阴霾中走出之后的新的人生。每个人都经历挫折,甚至失败,但要坚信,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让我们扬起生命的风帆,乘风破浪,去谱写人生精彩的乐章。

  五、课外练笔:

  细细观察一种花,边看边思考,最好也能对生命,对人生有所感悟。自拟题目,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设计理念

  1.有意识地开发和整合包括教材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作文前引导学生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积累;作文时引进相关资料进行补充阅读,加强感性认识;作文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强化认识,深化感情。

  2.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自读自悟,在读议练的过程中掌握赠言的一般规律。

  3.提倡合作学习,在互评互赠中提高写作水平,陶冶情操。

  二、教学目标

  1.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能分辨出赠言的优劣,并能说出它优劣的所在。

  2.能根据同学的特点,用比较生动、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3.能感受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

  三、重、难点

  重点:能分辨出赠言的优劣,并能根据同学的特点写赠言。

  难点:能选取合适的内容,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意。

  四、课前准备

  学生:广泛搜集、阅读有关赠言,选择几则自己喜欢的赠言背诵下来;制作一张精美的赠卡。

  教师:了解学生中流传的赠言,选择几则典型的抄录下来,制成录音;准备几则自己写的或从其他资料中找到的优秀赠言。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节选)

  1.激情导入 ,出示课题

  你认为在毕业临别之前,什么东西最能表达你对同学的情谊,最具有纪念意义?(小礼物、贺卡、赠言等,根据学生讨论,相机出示课题——毕业赠言)

  2.通过课前的阅读,你认为毕业赠言该写些什么?(怀念、劝勉、警戒、希望、回忆等)

  [这个提问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所完成的知识的初期建构,以便调整学生的学习进程。]

  3.提出听辨要求:

  我从同学们的毕业赠言中选了几则,请大家听听,哪几则写得比较好,哪几则写得不够好?为什么?(播放录音,附录音内容:)

  (1)丁侃:

  你的文章“凤头豹尾”令我钦佩不已,相信进入中学以后经过努力,你的口才也能像你的文笔一样清新、流畅。

  同学 俞康康

  (2)叶凯航:

  我送你一个168,祝你财源滚滚,一路发!发!发!

  (3)王政达:

  愿你是航船,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愿你是水晶,永远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心;

  愿你是雄鹰,经得起生活中狂风暴雨的考验。

  同学 胡世能

  (4)胡舒婷:

  今后的学习就像山路一样坎坷,你不要被困难打倒,要用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相信自己,你一定是最棒的!

  同学 张和清

  (5)邵韦蔚:

  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这里选取的都是同学自己的赠言,具有更近的真实感,能够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

  4.听后同桌自由讨论。

  5.全班交流,教师从旁相机点拨。

  总评:第1、3、4则抓住了同学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写出了对同学真诚的希望和祝愿。

  第2则不符合小学生的身份,挣钱不能作为学生努力的方向。

  第5则是套话,没有抓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针对性不强。

  小结:从刚才几则赠言中,你认为赠言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激发探究我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他们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资料,准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挂图。

  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自学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破题入手,字面理解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长城图这就是长城

  2.每年来到长城游览的游客不计其数,大家请看图,沈老师也两度登上长城,分别是91年和20xx年。

  来长城的游客中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他们游览了长城后,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请看: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指名读一读齐读

  读着这些外国元首送给咱们长城的题词,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长城的直觉梳理

  1.通读全文

  师:请大家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来一起学习《17

  长城》。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要把这些词读正确:

  峻峪屯

  这是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词语,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

  下面就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做到不漏读、不错读,并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长”,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城”?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交流反馈:

  长: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城: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从什么地方看出作者登上长城?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接下来的三、四自然段是写什么呢?指名读

  这些是作者看到的吗?是作者的联想和感受。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对长城进行观察的?鸟瞰长城是远景——近观城墙是近景,作者从远到近地观察长城。

  文章又是按怎样的结构安排的?先描写鸟瞰长城,再描绘近观城墙,最后写自己的联想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语感理解

  下面我们随着作者的游览顺序来细细地读读课文

  1.请看图片(长城远景图)

  我们平时描述群山状态时,会用到哪些词语?(峰峦起伏重重叠叠、崇山峻岭……)简笔画

  建筑在群山之巅的长城,随着山势的走向,长城是怎样的状态呢?(蜿蜒起伏盘旋、起伏迂回、连绵不断、气势飞扬)简笔画

  请你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你想读出长城的什么?(长蜿蜒盘旋)(至少三人)

  长龙的比喻理解明长城图

  师补充:简介长城的历史长城经过的九个省市自治区,感受长城的长。

  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部分,把长城的长、长城的蜿蜒盘旋的气势读出来。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这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我们随着作者走近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指名读,思考:我们随着作者登上长城近看长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高大坚固气魄雄伟都可

  材料:条石城砖

  高大:五六匹马可以并行,我们并不熟悉马,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是5、6米宽;高有8——10米。(与教学楼比较)

  你了解课文中写到的关于长城的一些特定的词语吗?

  什么是城台、垛子、射口、瞭望口?

  画一截高大雄伟的长城,指出垛子、射口、瞭望口等具体的位置形状。

  这些部位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学习作者联想部分

  作者也是与我们一样,他也想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他还联想到什么?

  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凝结而成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万里长城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四、小结

  游览了万里长城,你想对谁说?说什么?

  五、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识字、写字;难点是如何理解这些神奇的桥。

  三、教学特色:

  这是一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常识性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本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同时,通过一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识字教学上采用先读书,再识字的倒置法。

  四、教学方法: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桥的知识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两种神奇的桥的主要特点。

  3、了解比喻句的用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看到过桥吗?你走过或认识哪些桥?(学生个别回答)

  2、(出示兰兰图片并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课文的主人公叫兰兰,课文讲的就是兰兰过桥的故事。

  二、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爷爷带着兰兰一起去郊游,他将带着兰兰走过两座非同一般的桥,想知道他们过的是什么桥吗?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你将会知道答案。(学生自由读课文)

  2、反馈:你知道兰兰过的是什么桥了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潜水桥塑料桥)

  3、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潜水桥和塑料桥非同一般?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请大家以四个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并填好调查表。(表中加粗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因学生写字量有限,也可口头反馈,教师板书)

  潜水桥塑料桥

  造桥地点水里小河上

  造桥材料特别坚实的玻璃又薄又结实的塑料

  最大的优点不仅方便交通,还可参观海底世界轻巧,体积小,携带方便

  三、学习生字:

  1、兰兰的爷爷可真有本领,设计了这么好的桥。同学们你们长大想干什么?(自由发言)

  2、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不过,不论是当桥梁工程师还是当飞行员首先得学会动脑筋,学好一些基础的知识。比如今天要求我们认识12个生字,大家就可以动动脑子,想一些又简单又容易记住的方法来认识它们,来,试试看吧,比比谁是最聪明的。(出示生字,交流记忆方法)

  3、有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大家一定记住这些字了,老师来考考大家。(将生字组成词语,不注拼音,请学生认读)

  兰花、桥梁、工程师、波浪、书架、特别、砖石、划船、采花、轻巧、又轻又薄、又平又稳

  五、结束:

  同学们真能干。相信大家有了好的学习方法一定能学到更多的本领,长大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作业:

  收集各种桥梁的资料,举办“桥梁知识展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14个生字,学会写6个字。

  2、启发想象,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桥梁知识,并自己动手设计的未来的桥。

  一、生字复习:

  游戏《藏头露尾》:学生自制生字卡片一套。教师课前准备一些较大的生字卡片并用不透明的纸盖住字的四分之三,只露出一小部分,请学生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被盖住的字,以此来巩固学生对字形的识记。

  二、师生互动,启发想象。

  1、兰兰的爷爷太神奇了,老师今天特别想当一回爷爷,带着兰兰去走一走这两座神奇的桥,你们愿意当一次小兰兰和爷爷一起去吗?(教师范读旁白和爷爷的话,学生读兰兰说的话并根据课文描述自由地做兰兰的一些动作,比如:吓得闭上眼睛等)

  2、当读到:“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时,师问:从这句话中看出,潜水桥大不大?你觉得还可以说潜水桥像什么?(启发学生想象并学说比喻句)

  3、读完第4自然段,师问:课文中的兰兰在桥里面看到了这些,现在你们都是小兰兰了,你们在桥里面看到了什么?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4、读完课文,师问:刚才我们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如果你是桥梁设计工程师,你会设计怎样的桥?(学生想象说话)

  三、桥知识展览会。

  1、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桥梁知识的图片或

  文字材料。

  2、每2上小组推选较有代表性的材料在全班交流。

  3、将所收集的材料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台”中,供学生课后参观。

  四、小小桥梁工程师。

  每生自己设计一座心目中的桥,可图文结合,也可纯图片,还可以制作桥梁模型。

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星期日的安排教学设计2023-07-17 16:03:30

关于各种族朋友的教学设计2023-07-11 16:44:58

最新梅岭三章教学设计范文2023-07-11 09:44:53

一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学设计2023-07-12 21:50:56

图示应用题的教学设计2023-07-15 12:21:02

小学语文汉字教学设计2023-07-19 08:29:1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2023-07-10 21:49:34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7-06 18:45:03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7-23 11: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