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白发的期盼苏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02 18:07:25 文/莉落 语文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白发的期盼》教案

为真正体现活动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实现专题教学要求,本文的教学笔者特意准备了文本的数段录音剪辑,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在体验中学会欣赏。学会倾听,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正确倾听,二是善于倾听。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明了倾听的要素,掌握倾听的技巧,对于文本一方面要准确传达所听到的内容,一方面要通过自主的分析与判断,准确领会并表达出文本内涵。作为一则新闻分析,《白发的期盼》主要探讨了“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问题,对于广播节目的制作者本身的意图,学生必须在倾听中思考感悟后有所获,同时能够做出自己的表达。考虑到广播节目所特有的听觉感染力,在学生倾听、理解、表达的基础上,设计还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赏析广播作品,能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活动体验,掌握倾听的要素,学会倾听,能准确把握并表达听到的信息。

2、通过活动体验,体验情感,感悟生活,初步学会欣赏广播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生能够在倾听活动中掌握倾听技巧,准确把握信息并予以表达。

2.对于广播作品的赏析能够有自己的独特思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我读一段文字,请同学认真听,然后请大家根据我所给的信息判断正误。

(师读)快十二点了,街上的行人不太多。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这时有一个人走了进来,好像在那里查看什么,一会儿就匆匆忙忙离开了。店里又跑出一个人……不久,警车从珠宝店门口开过。珠宝店的老板抬头看了看门外,什么话也没有说。

(投影,给出信息)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晚上将近十二点的时候。( )

2、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准备打烊。( )

3、有一个男人走进珠宝店想行窃。( )

4、后来从店里跑出来的人是个伙计。( )

5、警车呼啸着从珠宝店门口开过只是在巡逻。( )

6、珠宝店的老板什么话也没有说。( )

(如此设计导入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在倾听文本之前对倾听要求有所了解,主要是发现问题;二是想唤起学生听的热情,改变以往的听课习惯,能够有参与倾听的冲动。一个简单的听力检测,首先想让学生明确的是倾听必须关注客观信息,避免下意识地判断与猜测,而设计所提供的信息点上一些非客观的信息干扰了学生的判断,从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错误体验。同时让学生在体验错误的基础上加深了对一些倾听要素的理解,明确了倾听的方法。)

二、倾听文本

1.出示第一段录音剪辑(从“毛女士:我在东直门卖货……”到“陈先生:……并不是咱不孝顺”),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并准确传达出所听到的客观信息,能概括复述录音中两位人物的说话内容。

(此环节是真正进入文本倾听的开始,是在导入的基础上对倾听要素的操练与巩固,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态度和方法上进入状态,迅速避免主观判断,全面而准确的记录并表达所听到的客观信息。)

2.倾听不仅仅是对声音信息的捕捉,对于一段相对完整的录音还需要加以分析判断,明确声音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出示第二段录音剪辑(从“出高先生给画眉鸟洗澡的声音”到“出逗鸟声、鸟叫声压混”)。

听完录音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在这段录音中有哪些主要信息?(2)录音里是怎么说的呢?

(这个环节首先还是指向信息的把握,因为是采访录音,对话中的信息量相对较多,这就要求学生能在倾听中分析判断出主要信息予以表达。思维参与是这一环节的重中之重。)

3.倾听不仅仅是客观信息的接收与筛选,它还需要我们关注客观信息背后的内容,获得更深层次的信息。出示第三段录音剪辑(从“记者:我认识这样一位老人……”到“……吴老师仍在轮番地拨着两个女儿的电话”)

听完录音解决三个问题:(1)从人物身份、家庭状况、日常生活三个方面简要叙述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2)在这段录音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录音最后说“吴老师仍在轮番地拨着两个女儿的电话”这里的“仍”字表现出了老人的什么心理?联系前一段录音中那位“拿鸟当孙子”的老人的心理说说为什么。

(三个问题的设计各有侧重,第一个还是指向信息的准确把握,帮助学生有条理的表达所掌握的内容;第二个问题开始指向学生倾听的切身体验,引导学生对信息内容的的情感解读、个性解读;第三个问题是对文本深层信息的阅读导引,指向文本的人文内涵。意图通过对老人心境的体验引发学生的思考,感悟作品主题。)

4.课题名为《白发的期盼》,你认为“白发”的“期盼”是什么呢?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知道、多少人理解“白发的期盼”呢?出示第四段录音剪辑(从“魏先生:我爸临去世的那年春节……”到结束)。

结合录音回答问题,并说说:魏先生理解自己父亲晚年的行为举动吗?他是如何做的呢?

(这是整个新闻广播的结尾部分,也是情感高潮部分。这里的设计主要指向文本主题的理解与深化,让学生领悟文本深沉的人文内涵。)

三、课堂小结

在人际交往中倾听是一种礼貌,是人们获得尊重的一个重要途径。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它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作为一种技能,我们必须学会倾听。只有会倾听的人才会思考,才能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学会倾听,我们首先要有一个专注的态度,要听仔细;要有一个适当的方法,要习惯记。保证听到并传达出的客观信息完整和准确。其次是要能对所有客观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择要梳理,学会信息归类与整合。第三要能情感参与,正确理解话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并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四、阅读文本,对比倾听

学生直接面对文本,阅读最后一段录音内容,并再次出示录音。就声音的感染力、声响的生命力、真实感等方面与文本文字作比较,体会广播作品的特殊魅力。

(这个环节一方面继续引导学生在倾听中理解、体验、感悟,更深更好的把握文本主体;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能从单一的文本学习中跳出来,通过文字、声音表现力的比较,学会对广播作品的初步赏析,拓展语文意识,真正走向生活提升素养。)

《白发的期盼》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都习惯于用眼睛去获得信息,欣赏作品。今天,我们要换一种形式,用耳朵来获取信息,欣赏作品。只有目明耳聪,才算得上聪明。请拿出笔来,注意记录,我放一段录音,请大家从“人物身份”“家庭状况一日常生活”三个方面,简要地叙述一下录音里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

播放录音1(略)

师:请哪位同学回答,你听到了什么内容,从三个方面来说。

生1:我听到的是一位年老的教师,她的老伴去世了——

师:采访对象是一位什么样的教师?

生1:年老的教师。

师:“年老的教师”具体吗?

生1:退休的老教师。

师:哪个大学退休的?

生1:北京大学。

师:姓什么?

生1:姓吴。

师:对,咱们把它说全面一点。

生1:她的老伴去世了,她的两个女儿在美国。她平时没有事就看看电视。爬山——

师:她平时是“看看电视,爬山”吗?日常工作、日常生活以什么为主?

生1:还有做做实验什么的。

师:到学校里去做实验。

生1:还有,她的报酬很少,两个女儿很少回来陪她。有个周末,她打电话给她的两个女儿,但是都没有人接。

师:你听到了很多,后边的内容我没要求回答。这个也要注意,按要求回答问题。是测试听力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许多人常常答非所问,关键是没听清楚。好,请坐。——就这三个方面,还有哪个同学要作补充吗?

生2:这个老教师一个人住在一个8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每天都去学校做实验,等于给自己娱乐娱乐,玩一玩。她觉得不能每天都闲在家里,只看看电视、睡睡觉之类的。

师:好的。你在回答这一串问题的时候,如果从人物身份、家庭状况、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再稍微梳理一下,比方说,就人物身份而言,她是怎么样,这样会表达得更好。现在我再问一个问题,这个记者采访这样一段录音,想告诉我们什么?请概括一下。有哪位同学准备回答?

生2:我觉得,记者想告诉我们,让我们多关心老人。因为她在走的时候,还说,那个老人还在拨着两个女儿的电话。

师:非常好!引用了你听到的基本素材来说明记者想告诉我们的东西。我们再把问题具体一下,你说,对吴老师来说,她的生活当中,最缺少的是什么?请引述你们听到的材料来回答。听清我的问题了吗?最后的那位男生把我刚才问的问题重复一遍,好吗?

生3:你刚才的问题是,“这位老人生活中最缺少什么?要用原话来引申。”

师:“用原话来引申”,我是提这样的问题吗?哪位同学把我刚才的问题再重述一下?你来试试,因为你离我比较近。

生4:是用录音里边所说的话来回答问题,我们所听到的。

师:对,用听到的那些素材来回答。同学们平时上课的时候,有这样的习惯吗?就是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你会把它记录下来?

众生:没有。

师:那你们课堂上会记些什么呢?老师黑板上写的东西?可要注意了,如果连老师课堂上问的问题都不清楚的话,那你接下来怎么学习呢?如果你听的是错的话,那么你接下来想的不就是错的吗?这就说明我们需要学会——什么?

众生:学会倾听。

师:不只在我今天这样的课上要“学会倾听”,我们在每一个学习环节里面都需要做到。好,下面我们来把这个问题解决一下:这个老人,她最需要的是什么?请用你听到的素材来回答。

生5:我觉得她最需要的还是关爱,因为我听到:当她生病的时候,只有在生大病的时候,才打电话给她儿子,因为他在美国——

师:她儿子吗?

生5:不,她女儿。她女儿在美国,不知道情况,所以,她缺少的是关爱,只能自己照顾自己。

师:她缺少谁的关爱?

生5:缺少子女的关爱。

师:你不能说子女就不关爱她呀,女儿不是给她定期寄钱回来吗?这个退休的教师,把寄回来的支票都怎么样啦!——撕掉了是吧?她说她缺钱吗?

生5:不缺钱。

师:我们概括一下,不缺钱,说明这位老人在什么上并不需要人们的关照?

生(众):物质上。

师:而缺少什么?

生(众):精神上的。

师: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龄和这位退休的教授差不多吧?给这些老人以物质上的帮助,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什么?

生(众):赡养老人。

师:对,“赡养老人”,非常好。但是,有没有注意到,老人,相当穷的老人,他们现在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赡养,更需要的是——

生(众):精神上的。

师:下面,我们再听一段很长的录音,听完以后,大家再来告诉我,这个“白发的期盼”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老人,他们期盼的是什么?我好像发现大家还是没有记我的问题啊,提笔,把问题记在笔记本里边。那边最后的那位同学,把我刚提的问题再读一遍。

生6:就是再听一段很长的录音,这段对话,告诉我们,这位年迈的老人,到底她……怎么说呢?

师:同桌帮一下忙,好吗?

生7:讲老人究竟期盼些什么?

师:对,这段录音,这段节目,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白发的老人,他们究竟期盼的是什么?明白了吧,请再大声地说一遍。(生复述)

(录音略)

师:我发现刚才听录音的过程中,好几位同学也非常动情。记者精心地为我们制作了这么长一段录音,她想告诉我们什么?还是请引述你听到的素材来加以回答,好吗?

生8:刚开始听到的是前面说的那个老人,他最后——

师:把我刚才问的问题再重复一遍,你就可以找到回答问题的基本话语形式。

生8:从这个录音中,作者想告诉我们老人的期盼究竟是什么。

师:这段录音,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头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老人的期盼究竟是什么?先回答头一个问题。

生8:老人的期盼——

师:先回答头一个问题。头一个是什么问题?

生8:我刚才没有听清楚。

师:就忘记了?看来我们确实需要学会倾听啊。好,哪位来回答。

生9:第一个问题是这个录音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师:非常好。请大家把刚才这个问题再大声地重复一遍。

生(齐声):这个录音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师:我们课堂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佳,常常就是因为不知道老师要我们干什么,——同学们记好了吧,没记好的再补记好。我今天不用板书,这些问题也可以打在屏幕上,但我不这么做,是为了想“折磨”大家,明白吗?

生9:这段录音主要想告诉我们,当今社会老人的精神需求不可忽视。

师:“当今社会老人的精神需

求不可忽视。”你再引一些素材来说一下。

生9:许多老人在家里都会抱怨“太无聊”啊之类的。这个录音,第一个引用的例子就是有一个老人,他有许多孩子,但是都不在身边,他整个一星期下来,仅仅说了两句话,一句话是在街上漫步的时候,别人问他几岁,他回答了,另外一句是别人送东西到他家门口,他说了声“谢谢”。

师:你听得太好了。那你告诉我,一个老人,一个礼拜讲了两句话,这个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典型的事迹,它突出地告诉我们,老年人怎么样?

生9:老人家需要我们的关怀。

师:那是另外一回事,它突出告诉我们,老年人精神的——

生9:缺乏,贫乏。

师:什么?“精神的贫乏”?那不一定的。他看看书什么的,他不贫乏。表现老人精神上的什么?

生9:失落。

师:失落?也不对。再找一个合适的词语。

生9:孤独。

师:是孤独,或者孤寂是吧?——极端地孤寂。感受到了吗?都说老人话多,但这个老人一个礼拜竟然只说了两句话。好,谁再给我把你听到的典型材料陈述出来,说明记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10:因为很多老人都对记者说他们很孤独,生活很郁闷,常常一个人流泪,生活孤孤单单的。

师:举一些例子,你这是概念。说你听到的那些素材。

生10:……没有。

师:没有?那么多典型的感人的例子你都没有听到吗?

生10:那个老人最后被车撞了。

师:老人被车撞了,它只是个意外,那不能说老人生活就一定非常孤单。一个精神不孤单的老人也可能被车撞了,这只是交通事故。——还是你说吧,听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素材?

生11:听到了一首歌。

师: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对。

生11:那里主要讲到老人的期盼,再后面举了个姓高的老人的例子。

他每天跟鸟儿在一起,他很想他的孙子,但是孙子不能来看他。这个例子突出表现——

师:里边有一句话,不知大家听到了没有。他是把——鸟——当——

生11:孙子。

师:这个老人的情况,我听了好像和你感觉不一样,他好像不是唉声叹气,他很快乐很高兴的,说话的时候谈笑风生,你难道也觉得他很孤寂吗?

生11:我觉得他内心还是挺孤独的。

师:你竟然从他谈笑风生的话语底下听出了他内心的孤寂。你怎么听出来的?

生11:我觉得一个老人,表面上虽然谈笑风生,但他的内心,跟,将一个动物当作孙子,这表明他内心还是孤独的。

师:因为他内心太孤寂,需要排遣。他找到了一种方式,我们从这种方式上可以反过来看出他内心的孤寂。是这样吗?

生11:嗯。

师:录音里有一个数字大家听到了没有?我国已经到了一个老龄化的社会,我国老龄人口是多少,60岁以上的人是多少?

众生:一亿两千——

师:一亿两千六百万,数字很大吧?那就是说,我们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这么大一个群体的生存状态是什么?这就是这个作品要告诉人们的,他们的精神需求是不可忽视的。刚才一位同学已经说到了。好,我们再采回答第二个问题。老人,白发的期盼,他们最期盼的是什么?用一个专业术语来回答。一起回答好不好,叫什么?

众生:精神赡养。

师:对,精神赡养。下面就要考考你们的听力了,什么叫精神赡养?你听到的专家的解释是什么?能说多少说多少,因为那个专家说得太快了,根本没有办法把它全部记录下来。你这会儿只能采取什么办法呢?用关键词记录它。

生12:嗯,那位专家说的好像就是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师: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非常好。尽管他说的话和专家说的距离很大,但只是语言形式上距离很大,他把实质内容一下子抓住了。谁还能再把那话说得向专家靠拢靠拢?

生13:就是以合适的表达方式,来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师:回答得很好。

如果说我们刚才听第一段是从信息的角度上来让大家听了听基本的元素,那么,我们第二次听就已经让大家从内容的角度上对它们进行分析,加工,概括。现在请同学们再思考回答,你们刚才听到了摩托车的声音,听到了歌声,鸟叫声,这些在广播作品的表现形式里,被叫做音响效果。请想一想,加上了这些音效,和没加上——相对于我们平常阅读的纸面上的文字文本比,它们的表现力有什么不同吗?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当一段话是我们阅读看到的,和是我们听觉听到的比较,它们的表现力有区别吗?好,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进行第三次听。大家先把文本看一看。

(投影生阅读略)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广播是怎么以声音形式来表现这段内容的。你听了以后,觉得和你的视力所及,有什么样的区别。请大家静心来听。这回是让你们感受一下两种不同文本形式的表现力有什么区别。

(录音略)

师:我们刚才所听到的这一段录音节目《白发的期盼》,曾获得亚洲广播的最高奖——亚广联广播节目奖。刚才听的过程当中,你的感受如何?和你阅读文本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我常常讲,我们这代人是听广播长大的一代,所以我对广播呢,情有独钟,在我编教材的时候,我就把广播作品也编到教材里来了。它实在太美妙了。看电视长大的一代人,你们感觉如何呢?

生13:我觉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吧。去听的话,会很注意地听;如果是书面语的话,有时候,眼睛是看着,但是思想会走神。

师:你是从接受两种信息的感受上来说的。我们想想,从这两种表现形式给你的感受上你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生13:我觉得听录音的话,语气很重要。

师:哦,语气、语调传达感情的因素变得更重要了。

生13:形象生动一点,可以加倍地增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有那种气氛。

师:还有气氛也表现出来了。谁还有补充吗?

生14:当中还有很多刚才老师提到的音响效果,它更能体现当时的气氛,让人能更快地进入事件当中,使人有更深的体会。

师:注意看,这里有这样一个词“叹息声”,如果用文字写出来,会有多少种表现形式呢?一声长叹,一声轻叹,一声哀叹,独自叹息。大概写来写去就这么些吧?而我们刚才听到的那个中年人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叹息声啊?悔之晚矣的那种叹息声。我们所写的那几个字能与它传达出来的情感相比吗?我们该写多少文字才能将这种东西说出来啊。声音是非常难以描写的一种东西,而广播作品,可以把这种难以描写出来的东西逼真地再现到你的耳际,在你的脑海里产生一个形象感、画面感,这就是它比之于其他的文字形式

所不可替代的一个优势。好,我把这个话题再补充一下问一点:刚才所听的这段当中,你觉得有哪个地方最能打动自己?

生15:我觉得声音所表达出来的感情,跟文字相比更准确细腻一些。能打动我的地方是那段音乐和那个中年人的叹息声,在这样的声音下,会让我们体会到更多的感受。

生16:让我最感动的是他讲述他爸爸在那个晚上,和他一个房间的时候,他爸爸唠叨到12点、1点,很晚了,他感到很累,实在是不想听下去,就有些责怪性的话。他爸爸还是想跟他交流,但是,他觉得很哆嗦,说了一句比较过分的话,说“你再这样的话,我就去别的房间了”。然后,他爸爸就不说了。这样,让老人很伤心。这位先生,在记者采访他的时候,对这件事情非常的后悔,这是我印象最深的。

师:我知道,今天,我们的同学还想就另外的一些问题发表一些看法,那就是想就白发的期待和老年人赡养的问题,来谈一些你的感受,但这不是我们这节课所关心的问题。我想你们在听录音的过程中间,已经对这些问题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下课后,可以在写作时把它们写出来。我们这节课,关键是解决一个字:听。我想在结束这节课的时候,给大家再提两个建议,第一,永远都不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要把听到的东西立即记下来,这样,你才真正地学会了倾听。第二,我们语文学习面对的资源当中,有一个非常奇妙的资源,那就是广播作品,你们可以在那里大有所获。我想给你们推荐一个作品,请到网上搜索中国广播文艺奖(最高广播奖)获奖作品《永不消逝的歌声——纪念王洛宾》,还有一个——《来自长江源的家书》,把这两个广播作品欣赏一下,在欣赏的过程当中,进一步提高我们大家倾听的能力。好,下课!

《白发的期盼》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赡养( ) 高瞻远瞩( )  叮嘱( )  融洽( )

2.填空。

父母在,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3.下列各句中标点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个庞大的数字中的多少老人生活是孤独、寂寞的,我无从知道。

B.那么,老人想要什么呢?专家用四个字回答我-——“精神赡养”。

C.说起传统伦理道德,最有代表性的一句就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父母在,不远游”。

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有些事情永远不能追回,有些遗憾永远无法弥补。

相关文章

不自由毋宁死苏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2023-06-10 06:20:51

奥林匹克精神高二下册语文教案2023-06-09 20:31:20

奥林匹克精神苏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2023-06-14 19:35:32

人教高二下期语文教案设计2023-06-14 14:50:07

高二上册语文教案例文2023-06-19 18:30:01

高二语文养成良好学习方法2023-06-16 10:47:46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2023-06-12 04:53:39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6-18 18:21:01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6-07 08: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