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国考《小学综合素质》单项选择模拟题(3)
一、1.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在教学材料和方式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个别差异。刘老师所处的教师成长阶段是(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自身阶段
【答案】C。
2.中国第一篇由作家创作的文学童话是1922年3月上海《儿童世界》杂志刊登的( )。
A.《稻草人》
B.《神笔马良》
C.《大林和小林》
D.《小白船》
【答案】A。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是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
A.性
B.功能多样性
C.教育专门性
D.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答案】C。
4.关于两汉天文学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B.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C.最早记录太阳黑子
D.制定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
【答案】D。
5.从社会地位来看,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的特点。
A.导向性
B.示范性
C.超前性
D.全局性
【答案】C。
6.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第一要做到( )。
A.勤学
B.慎独
C.内省
D.自律
【答案】A。
7.实施义务教育需要一系列的办学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 )。
A.办学经费和设备
B.办学经费和中公教育
C.基础设施和中公教育
D.经费和设施
【答案】B。
8.在PowerPoint的幻灯片浏览视图中,用户不能进行的操作是( )。
A.插入幻灯片
B.删除幻灯片
C.设置幻灯片中图片的动画效果
D.修改幻灯片的内容
【答案】D。
9.以下各选项中加下划线的语词表达非集合概念的是( )。
A.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B.中国女排队员又获得了世界冠军
C.鲁迅的书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祝福》是鲁迅的书
D.我国的高等院校分布在全国各省市
【答案】C。
10.一位教师走上讲台,发现讲桌上放着一张字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老师你以为当老师就可以压服学生吗?你高昂着头,铁青着脸,像个活阎王。但是有谁能服你呢?”落款是:“让你最讨厌、等待你处罚的学生”。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向学生诉苦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在班上宣读信的内容,并检讨自己平时工作方法的粗暴,感谢这位同学给自己敲了警钟
【答案】D。
11.下列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描述,与古代的说法或传说不相符的是( )。
A.元宵节挂灯最早跟佛教仪式有关联
B.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先皇
C.中秋节吃月饼曾与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关
D.古代的春节叫元旦,意为一年的第一天
【答案】B。
12.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专有的权利的是( )。
A.免试入学权
B.就近入学权
C.不交学费权
D.申诉权
【答案】D。
13.绘画艺术包括多个画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巴塔谢娃》是素描,《自画像》是油画
B.《自画像》是版画,《墨葡萄图》是中国画
C.《到前线去》是素描,《墨葡萄图》是版画
D.《巴塔谢娃》是版画,《墨葡萄图》是中国画
【答案】A。
1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 )。
A.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B.素质教育
C.新课程改革
D.教育改革的实践
【答案】B。
15.失明者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规律。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D。
1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了中小学教师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下列没有涉及的是( )。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终身学习
D.无私奉献
【答案】D。
17.“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18.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是( )。
A.教学环境
B.教师自身的条件
C.学习的内容
D.学生的能动性
【答案】D。
19.巴赫是晚期巴洛克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的去世标志着巴洛克音乐的终结。同属于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是( )。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亨德尔
【答案】D。
20.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出自哪部作品?( )
A.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B.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C.莫里哀《悭吝人》
D.雨果《巴黎圣母院》
【答案】A。
21、对教师考核不包括( )。
A.业务水平
B.工作态度
C.工作成绩
D.工作年限
【答案】D。
22.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爱国守法
【答案】A。
23.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
A.三年
B.三至五年
C.二年
D.四年
【答案】B。
24.如果两个概念之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而且仅仅成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
A.同一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矛盾关系
【答案】B。
2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B.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人物说明文两大类
C.生活中的材料是最丰富的,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贴近生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
D.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答案】B。
2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示范化
B.合理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答案】C。
27.《坛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目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下列所述与慧能所表达的主张一致的是( )。
A.闭眼花寂,睁眼花开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天何言哉?四季行焉,万物生焉
【答案】A。
28.下列有关科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月亮对海水的吸引力比太阳大,引起地球上潮汐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月亮对海水的吸引力
B.世界著名的“死海”位于西亚,尽管“死海”的含盐量较高,但其中的营养物质也很丰富,“死海”中有大量的水生动植物
C.云和雾都是水蒸气达到饱和并凝结成细小的水滴而形成的,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D.X射线是一种波长比紫外线更短的光,它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1895年发现的
【答
案】B。
2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发展的八项任务是:(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A.完全普及学前教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B.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C.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D.完全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答案】B。
教师资格面试报名条件
2、报名条件
报考条件
符合以下基本条件的人员,可在我省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思想品德。
2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户籍或居住证在报考所在地的居民。
3.在内地(大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居民。
4.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5.具备《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相应学历。未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并报教育部备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教育类专业的毕业学历,不能作为申报幼儿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合格学历。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以上(含三年级,专科学历层次为应届生)的学生,凭学信网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在就读学校所在地考区报考,也可在户籍或居住证所在地报考。
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报考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报考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6.被撤销教师资格的人员,五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三年内不得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备考之阅读技巧
一、考情分析
(一)题量分值
1.材料:给定材料600—800字
2.题量:两道题目
3.分值:第一题4分;第二题10分
(二)材料特点
1.材料类型:文字材料、视频材料
2.材料出处:学生读物、名家作品
3.材料性质:社会科学类体裁(内容涉及教育学、经济学、文化学、历史学、美学等等)
(三)考查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概括分析能力(尊重原文和引申思考)
3.文字表达能力(规范用语、标准用语)
4.岗位匹配能力(关注教育学相关作品)
(四)命题类型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答题技巧
(一)审清题干,抓准意图【作答对象;题型要求;题量分值】
(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1.带着题目阅读;2.句子为单位阅读;3.勾画符合题目的要点;4.重视首尾句,观点句】
(三)立足材料,摘取要点【⑴答案在文中;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3)分点分条作答】
(四)判断字数,写全写顺【4分—100字以内;10分—200字以内】
题评分有三个参考标准:理解正确、采用原文作答、字迹美观。评分时按照各个等级的实际符合情况考生得到相应分数。
三、评分标准
基本原则:是否按照“原文”进行作答
1.理解正确、采用原文作答、字迹美观(12-14分)
2.理解正确、采用原文作答(8-12分)
3.缺少“理解正确”、“采用原文作答”、“字迹美观”中的一点或几点则酌情扣分。
【备考知识点提要】
1.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及重要句子的含意;
2.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义
词语和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含义,尤其是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是把握文章旨意的前提。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所谓“重要概念”,指的是那些与文段的整体内容或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的概念。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是掌握整个文段内容的基础。
文中的重要概念包括:
(1)与写作对象或文段主旨密切相关的概念;
(2)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特殊含义或深层意义的概念;
(3)反映具体语境的概念。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所谓“重要句子”,指的是那些对文意表达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
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
(1)能点明主旨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
(2)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性作用的语句;
(3)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4)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的语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实质:一是将使用修辞手法形象化了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1.作答流程
(1)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文段提供了很多重要信息,比如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特别是要关注后面的题目,从题目的要求中揣度文章的大概主旨。明确作者的出题意图后,再整体把握材料,就可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2)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材料,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阅读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这样,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3)尊重原文,摘取信息
词句理解型题目的答案通常就在原文中,不需要凭空想象。离开了原材料,会出现答不准。答不全的情况。在原文中找答案是准确解答题目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可以从文中概括提炼的。同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
(4)先拟草稿,再写全写顺
二、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一)图表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1.表格数据的信息筛选
(1)表格数据的界定
表格数据,是指将某组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根据表格中数据提供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按其内在联系抽象成知识与规律。作答时要注意对题意、数据和知识点的联系进行综合分析。
(2)数据表格信息筛选
数据表格信息筛选,就是根据题目要求,把统计表格的某个特征的信息,从多个不同特征的信息中抽取出来,再按其内在联系抽象成知识与规律,形成文字,进行题目作答。
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一)结构和思路
1.文章结构
文章从结构来看,有如下六种类型: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和解证关系。
2.文章思路
思路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外乎以下三种:时间关系、空问关系和逻辑关系。思路又是作者头脑反应的产物。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总是多侧面的,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结果,因此形成的思路也就不同。文章从思路上看,有如下三种类型:时间型、空间型、逻辑型。时间型主要反映时间顺序,如先后、早晚等;空间型主要反映空间顺序,如上下、内外等;逻辑型主要反映逻辑顺序,如正反、主次、类比、归纳、证明、阐释、叙议等。记叙文一般以时间先后为序,因为事情发生总有先有后;游记常以游踪,即空间方位为线索,因为游览总是从甲地再到乙地。
(二)技巧分析
1.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①看文体特征。
②看关键句子。
③看重点词语。
④看构成关系。
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一)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
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2.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二)归纳内容要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归纳
2.防止要点遗漏
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一般说来,论说性的文字是明朗的、直抒的;文学作品则比较含蓄。论说性的文章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论述,就是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叙述性的文学作品,一般以写人、叙事、写景见长,观点态度等不直接说出,但是,也是可以捕捉到的。
(二)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
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
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
(三)分析概括观点态度应注意的问题
1.要整体把握全文文意的倾向
2.要准确理解语句
【备考知识点提要】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及重要句子的含意;
2.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备考知识点速记】
阅读是教师职业活动的重要任务。阅读过程中有多种能力因素发挥作用,因此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一是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阅读的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不懂其含义所致的。因此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非常重要。二是要
(三)技巧点拨
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文中词句的含义,尤其是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是把握文章旨意的前提。
2.答题技巧
准确快速作答阅读理解题,可以采用语境分析法、修辞提示法、层次划分法,具体来讲:
(1)语境分析法
①联系上下文
在题目中,所考查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常常是对其本身的含义进行引申,或是临时被赋予更为深刻的含义,这时必须将词语或句子放至整个文段中,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进行分析。
②联想文段背景
每一个文段都有自己的写作背景,因此在解答词句理解型题目时,可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来判断词语或句子的含义,也就是所谓的“由事及义的联想”。“事”是与词句理解相关的种种事实,了解这些事实有助于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
③把握标点提示
在题目中,有些标点本身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能够指引我们在文段中找到词语或句子的准确含义。冒号、破折号在句中一般起注释作用,其后的内容则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因此,若在所考查的词句后面出现了冒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要加以重视。
(2)修辞提示法
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有些句子会运用修辞手法,这时在理解词句含义时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对解题助益良多。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喻象反双借与对”,即比喻、象征、反语、双关、借代与对比。
2.把握文章思路的技巧
①抓题目。题目或是写作对象,或揭示文章线索,或隐含写作顺序。题目揭示写作对象的,看哪些地方是直接写该对象的,哪些地方是从侧面写的,这样能大致理清思路;是文章线索和写作顺序的,则直接以此探寻文章的思路。
②抓中心句。中心句往往在段首(首括句)、段中(过渡句)或段尾(总结句),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段落核心和文章主旨,理解文章整体思路就很容易了。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辨。总之,知识能改变人的性格”。文段的中心句,则是尾句“知识能改变人的性格”。
③抓中心话题。如果中心句不明显,则直接去抓中心话题,哪些段落讲述的是同一话题就划分为一个层次,这样也能很快理清思路。
练习题(中学)材料:
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作为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得了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
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
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王摩诘诗极富禅味。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呢?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此一联拿来和上引放翁一联相比,两联中都有一个境,境中都有一个人。“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那境中人如何,上面已说过。现在且讲王摩诘这一联。在深山里有一所屋,有人在此屋中坐,晚上下了雨,听到窗外树上果给雨一打,朴朴地掉下。草里很多的虫,都在雨下叫。那人呢?就在屋里雨中灯下,听到外面山果落,草虫鸣,当然还夹着雨声。这样一个境,有情有景,把来和陆联相比,便知一方是活的动的,另一方却是死而滞的了。
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朴朴地掉下。草虫在秋天正是得时,都在那里叫。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那坐在屋里的这个人,他这时顿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凄凉。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我们请问当时作这诗的人,他碰到那种境界,他心上感觉到些什么呢?我们如此一想,就懂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八个字的涵义了。正因他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使接着在下面再发挥了一段哲学理论,或是人生观,或是什么杂感之类,那么这首诗就减了价值,诗味淡了,诗格也低了。
但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我们总要问,这在作者心上究竟感觉了些什么呢?我们也会因为读了这两句诗,在自己心上,也感觉出了在这两句诗中所涵的意义。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之体悟。亦即所谓欣赏。我们读上举放翁那一联,似乎诗后面更没有东西,没有像摩诘那一联中的情趣与意境。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此景,却尽已在纸上,这是作诗的很高境界,也可说摩诘是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学论丛》)
问题:
(1)为何黛玉认为不能学“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样的诗?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2)文章认为“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体现了王维怎样的作诗境界?请简要分析。(10分)
【参考答案】
(1)①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
②诗中的境中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诗就是死而滞的了。
(2)“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此联中有一个境,境中有一个人,有情有景,是活的动的。体现了王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作诗境界。
①“落”和“鸣”这两个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使其顿感山果草虫的生命,而同时又感到夜雨的凄凉。
②作诗人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
③因为读了这两句诗,在自己心上,也感觉出了在这两句诗中所涵的意义。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之体悟。亦即所谓欣赏。
④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此景,却尽已在纸上,这是作诗的很高境界,也可说摩诘是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
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新五篇2023-06-19 06:46:33
一年级教案下册指导方案设计汇集2023-06-11 09:36:23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最新教案范文指导2023-06-17 07:48:03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最新五篇2023-06-09 01:48:50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特别的作业下学期教案四篇2023-06-14 23:58:37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学期高效复习教案设计五篇设计2023-06-07 14:11:56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2023-06-12 04:53:39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6-18 18:21:01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6-07 08: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