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初中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6-17 08:48:47 文/李盛 语文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初中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训练速读,理清思路,把握内容.(扣住关键词语)

2.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3. 充分体会悼词对陷入悲痛之中的美国人民所起的鼓舞和激励作用,并从中受到熏陶.

重点:充分诵读,体会演讲词表达的内容和感情,体会丰富的人文思想.

难点:认识英雄的含义,品味关键语句,培养欣赏和理解能力.

方法:

1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词提供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诵读法.因文章情感表达丰富强烈,冲击人心,朗读是最好的方式,有利于感受演讲者的心情,充分理解课文.

3.学生自主探究,把握选择关键词语揣摩语言的方法.导入: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东部时间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长烟在天际消散,悲痛却在人们的心中聚集,现场观众惊愕不已,痛哭失声,各地下半旗致哀,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哀悼的钟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航天灾难,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在1月31号的追悼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沉痛哀悼遇难的宇航员,称他们为真正的英雄,今天,我们将跟里根走进英雄的世界。一. 速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划出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并边看边思考,这篇演讲词讲到了哪些内容?

讨论明确:深深的哀悼和对英雄的赞颂。

追忆英雄,牢记英雄。

号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开拓。二. 品读课文

1. 以跳读的方式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划上横线,并注意其意义和作用。

哀悼 锲而不舍 迫不及待 建树 孜孜不倦 阴霾 刚毅不屈 力不从心

2. 这是一篇演讲稿,尤其要以情感人,请同学们来讨论一下在三部分的演讲中,作者带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要怎样来读?

明确:悲痛(低沉) 怀念(深情) 号召(激昂)

3. 朗读品味这不同的感情色彩。

4. 本文不仅感情充沛,而且意味深长,很多句子能给我们震撼和启迪,如果大家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来朗读的话,相信效果会更出色。请找出你认为精彩或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精彩或让你感动。三. 疑读课文: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你尚存疑问的句子,大家来探讨解决。四. 小结:里根总统的演讲,不仅让我们亲近了英雄,感受的英雄逝去的悲痛,更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他引以为荣的美国精神。而这些精神也是全人类的优秀品质,是不分民族,国家,意识形态,都应借鉴学习吸收的。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一定很有感触,请你写几句话说说你此时的感悟。五. 做个真正的英雄不易,但做个平凡的英雄却不难,相信我们只要从小明是非,知大义,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们就具备了成为真正的英雄的基础!请同学们把眼光收回到我们的同学或你自己的身上来,让我们来聊聊在生活中,我们周围的人都有哪些带有英雄气概的特点呢?

六. 作业:

1. 积累摘抄本文含义丰富的句子。

2. 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板书设计:

真正的英雄

里根

哀悼

真正的英雄 追忆 化悲痛为力量

继续太空探索 继承

初中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在课前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走访有关专家,请教生物老师,或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有关古生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在备课前,也要搜集一些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将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化石图片或文字资料,拿出来展示一下,然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以备拓展延伸环节使用。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骸骨、乌有、裹藏、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2、朗读

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

(1)各自练读。

(2)让部分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1、2节,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节,肯定生物进化理论,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节,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科学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条件;第5节,经过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由低级逐步想高级发展;第6节,赞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第7节,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

2、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3、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显得自然亲切。全诗共4个你字,其中三个都用称呼化石,但第6节中的你却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明确:诗歌的第3、4、5、6节都是化石说的话。当然,学生也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2、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每小组选派一人到讲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有特色的图片,并作简要的解释。

五、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一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600字以上。

【本教案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所以我在教读本文时,一方面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并细心体会诗歌的鲜明节奏,和谐声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另一方面又将学生的目光从诗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学和古生物考古学,以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积极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学。

第三,在教学过程 中,学生能够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初中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关键字词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2、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3、学习通过品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包括自由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

自读法:本文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提高自读的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司马光砸缸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资治通鉴》 我国最大一部管理学典籍。《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国最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之称。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三、关于孙权和吕蒙(课下注解)

四、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五、字词疏通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A、成语: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B、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

实词

(1)当涂---当权,当道 (2) 辞---推托 (3)孤---古时王侯自称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间的爱称

(5)见---了解 (6)往事---历史

(7)孰---疑问代词“谁” (8)及---到了……的时候

(9)过---经过、到

(10)更---重新 (11)见事---认清事物

(12)拜---拜见 (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14)大兄——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

虚词

(1)岂---反问副词“难道” (2)但---只,只是

(3)乃、遂---于是,就 (4)大---副词,非常

(5)即---副词,就 (6)何---疑问副词,怎么

通假字

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古今异义

①孤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

②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

③但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

④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以往的事情

一词多义

乃:乃不知有汉(竟) 蒙乃始就学(才)

见:见渔人(看见) 见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

3、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教师总的指导)

六、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七、揣摩人物语言、形象

我们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归纳:“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对吕蒙的厚望和严格要求

“蒙辞以军中多务”不想学,借口推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不悦,责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有不悦,责备,更是语重心长。让吕蒙心服口服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十分惊奇,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壑的自信

小结:孙权——平易近人,对部下要求严格,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吕蒙——善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以提高,颇有幽默感

鲁肃——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毫不掩饰的夸赞;讲礼节,“拜蒙母”。

八、快速背诵竞赛

九、课堂小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十、板书设计

劝学————不学(恳切) 吴下阿蒙

又劝————就学(关心) 刮目相看

论议————结友(惊赞)

十一、教后反馈

初中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新词,提高阅读能力

2、理解行道树的形象

3、揣摩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4、认同自我牺牲精神的崇高,立志做一名奉献者

教学重点:

行道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假如我是一棵树,我愿意站在 ,因为 ”的句式说一句话。

二、简介作者

张晓风,1941年出生,台湾著名女作家,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77年辈台湾地区的评论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散文《愁乡石》《地毯的那一端》《再生缘》等

三、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堕落 点缀 牙龈 冉冉 贪婪 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

四、指导朗读

1、听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为单位,组织朗读比赛。

五、整体感知课文

生齐读课文,思考:

1、 行道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本文其实借行道树赞扬一种人,赞颂一种精神。。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六、合作探究

1、第二段,为什么说是一种堕落?

明确:“堕落”一词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沦落,流落。在文中的含义是流落到恶劣的环境里。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堕落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2、 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这一句中哪三个词最关键?

明确:“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1为什么行道树认为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什么样的事业是神圣的?

明确:行道树认识到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2“神圣的事业”为什么是“痛苦”的?“痛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3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明确:一切神圣的事业总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承受牺牲,但是只有这样的代价才能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如行道树承受痛苦,为城市和行人带来“清新”“浓阴”这种牺牲体现的是奉献精神,这种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3、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明确: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4、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忧愁什么?最后一段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上文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与开头照应,是文章结构完整,同时起到深化中心的作用。

5、文中有两处对比,请找出来,说明它们的作用

行 道 树 繁华热闹的城市

(对比)

原始森林 孤独寂寞的行道树

作用:突出表现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六、作业设计

1、抄写“堕落 点缀 苦熬 冉冉 贪婪 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1和二.1

初中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领悟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关于生命主题的几篇课文

学生简单谈收获,列出课题《生命 生命》。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交流预习中的新发现。

3、划出易读错的词。

4、课件出示生字词,正音并理解性读:

骚扰、挣扎、欲望、不屈向上、听诊器、糟蹋、价值、茁壮生长

三、再读课文

1、文中讲了哪三个小故事,试着概括小标题:

(边交流边引导学生概括)

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2、引出作者,了解作家杏林子,深入学习课文。

过渡:

多么平常的小故事,让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事儿,却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要知道不同的身世,不同的人生经历,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是大不相同的,让我们走进作家杏林子。

课件介绍:

怀着对杏林子的敬仰之情,让我们深入学习她的文章,细细品味这三个小故事。

请默读2~4段,划出让你感受最深刻的句子。

四、交流反馈,随机点拨

课件: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1、什么是挣扎?什么是极力?

2、指导朗读。

3、此时,从小就身患重病的杏林子想到了什么?

(这种感情是飞蛾告诉她的吗?)

4、齐读课题(这种奋力抗争,是动物的本能,然而作者却被强烈的求生欲望震撼。这就是──(生读课题)

生命生命

句子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生命吗?

2、可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4、再读课题:

师:即使只是一粒香瓜子,即使没有阳光,即使没有泥土,即使仅仅只活了几天,然而它不屈向上的精神,茁壮生长的勇气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师:由此,杏林子想到我们人也应该这样,即使从小就患病,即使没有健康,即使受尽病痛煎熬,我们也要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这就是一一(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句子3: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1、句子强调了两种人生态度。哪种是负责的态度,哪种是不负责的态度?(杏林子选择前者)

2、让学生静听自己的心跳,引发对自己生命的思考:

师:请用右手摸自己的心脏部位。这样的心跳从你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开始了,它在你的胸膛里跳动了十年,给你的亲人带来多少喜悦和欢乐;这样的心跳在你的胸膛里已跳动了3650个日子,你的每一个日子都在父母、老师、同学的关心、关爱中幸福的度过;这样的心跳还将不停地跳动,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3、引读。(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4、再读课题:

师:杏林子对生命有了很深的感悟,我们对生命也有了新的认识,让我们读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一一(生读课题)生命 生命。

五、讨论,理解生命真谛

1、交流讨论:

纵观三个事例,结合课题,你认为两个生命的含义一样吗?

2、杏林子对人的生命做了高度的概括,学生找出中心句。

课件出示句子: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⑴ 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⑵ 这句话可以浓缩为八个字,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3、拓展:

杏林子一生积极开朗,曾当选为第八届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2003年2月8日因急救无效逝世,死后捐出躯体,供医学研究。像杏林子这样,通过善意而伟大的举动,延续自己不死的生命,创造出无限价值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⑴ 学生交流。

⑵ 抒写生命感言,写下凡人名言。

⑶ 交流分享。

相关文章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模板2023-06-19 21:58:17

雷雨苏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2023-06-09 02:14:44

七年级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范文2023-06-13 05:19:43

初中语文教学板块设计范文2023-06-19 10:39:33

高中必修三语文教学计划2023-06-19 13:20:50

五年级语文经典教学回顾教案五篇2023-06-15 04:53:59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2023-06-12 04:53:39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6-18 18:21:01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6-07 08: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