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案
一、教学目的:
1 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 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 熟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 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2 语言运用的妙处。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四、对本单元的整体思考:
本单元为古代散文,三篇之中《赤壁赋》文学色彩最为浓厚, 又在全单元甚至全书的最后。无论从单元编排的角度还是从三册为“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教材编写者建议用三课时教读都是非常合理的。
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我认为既要考虑文学作品的本质特点,又要揣摩课文的个性特征。文学即人学,是人的感情、思想与自然(绝非仅仅是自然景物)、社会和谐共处,相互激活,相互欣赏,相互提高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必须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结合创作时具体的时间、地点来进行。对于这篇课文而言,则还需把握作者从1080年初贬黄州到1082年秋游赤壁创作此赋期间情感思想起伏变化的心路历程,把课文当作这条线上的一个点来理解。再一个,就是这篇课文的重难点,从编排上看,这也是整个单元的教学重点,起到收束整个单元的作用。最后,古代文学作品一般都是适合朗读的,这篇课文要求全文背诵,积累是新教材、新大纲一个突出的重点,因此应该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教学过程之中完成,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五、教学过程
(一) 引入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以下文字):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板书课文题目
(二) 教师配乐朗诵全文,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听教师对文章感情变化的处理。
(三) 投影展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1 着重体会景与情及内在联系。
2 熟读并背诵一、二段。
(四) 学习第一段
1 抽读第一段,正音。
2 全体朗读一遍。
3 划出写景的句子,两人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要求能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可以打腹稿,也可以拟个简单的提纲,目的在于通过想象再现东坡先生的此时此地此景。请一个同学描述。
4 投影一幅画面小结第一段的景物特征:澄澈、幽美。
(五) 学习第二段
1 抽读第二段,其他同学默读并正音。
2 教师引导。如此幽美的自然环境中,作者的心情如何?请在此段找一个词概括。
3 作者写了饮酒放歌之乐后,接着写谁?箫声如何?请找四个词概括,并分别组词。(哀怨、思慕、啜泣、倾诉)
4 歌是欢乐的,而箫声却如此悲愁。此处有一个问题,从行文看,“主乐客悲”是明显的,而正文前的提示却说作者“力求排遣苦闷”,这个矛盾应该怎样解决?请大家认真思考之后讨论,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假如有难度,可结合提示中“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这一句话思考。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客的苦闷就是苏子的苦闷,问答的过程其实就是苏轼自身思考、排遣的过程。 就在此处,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了。
5 其实,作者的心情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本文中,而是贯穿在被贬到黄州后的所有作品中。我们来共同感受一下。投影两词:《卜算子》和《定风波》。教师简述如下:第一首词作于公元1080年初贬黄州之时。写出了苏轼经历人生重大打击后孤苦凄凉而又惊魂未定的感觉,与本文表达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第二首词写于公元1082年三月,此时的苏轼已经能够坦然面对甚至享受人生的风雨了,最后一句最能概括全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而这些情感变化合在一起恰好说明了苏轼抒写的是自己的真性情,苏轼的人生是真实的人生。
(六) 小结两段
(七) 下面我们利用剩余的时间背诵一、二段
1 对于古文,我们一定要做到在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
2 组织朗读。
① 全体齐读两段,要求不错一字,读出感情。
② 分成两组,各读一段,要求一组读时另一组默读。
③ 分男女生读,要求一组读时另一组丢开课本试背。
④ 学生自读三遍。
3 组织背诵。
① 教师投影背诵提示一,学生根据提示自背一遍,再齐背一遍。
② 投影背诵提示二,全体齐背一遍。
③ 抽两位同学检查背诵情况。
④ 总结背诵方法:重点词提示法;层理思路法;韵脚法;句式法;想象画面法等。
《赤壁赋》历代名家点评
《赤壁》前后赋者,苏公之所作也。曹操气吞宇内,楼船浮江,以谓遂无吴矣。而周瑜少年,黄盖裨将,一炬以焚之。公谪黄冈,数游赤壁下,盖忘意于世矣。观江涛光涌,既然怀古,犹壮瑜事而赋之。
──([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引晁补之《续离骚序》)
碑记文字铺叙易,形容难,犹之传神,面目易模写,容止气象难描模。……《赤壁赋》:“清风徐来,……水落石出”,此类如仲殊所谓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
──([宋]俞文豹《吹剑四录》)
余(唐庚)作《南征赋》,或者称之,然仅与曹大家辈争衡耳。惟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宋]唐庚《唐子西文录》)
《赤壁赋》卓绝近于雄风。
──([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
此赋学《庄》、《骚》文法,无一句与《庄》、《骚》相似,非超然之才,绝伦之识,不能为也。萧洒神奇,出尘绝俗,如乘云御风而立乎九霄之上,俯视六合,何物茫茫,非惟不挂之齿牙,亦不足入其灵台丹府也。
余尝中秋夜泛舟大江,月色水光与天宇合而为一,始知此赋之妙。
──([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卷七)
钟惺曰:《赤壁》二赋,皆赋之变也。此又变中之至理奇趣,故取此可以赅彼。
文征明曰:言曹孟德气势皆已消灭无余,讥当时用事者。尝见墨迹寄傅钦之者云:“多事畏人,幸无轻出”,盖有所讳也。
──([明]杨慎《三苏文范》卷十六)
东坡在儋耳与客论食品书,纸末云:“既饱以庐山康王谷廉泉,烹曾坑斗吕,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前后《赤壁赋》,亦足以一笑也。”观此有所谓曹大家辈诸赋尚得争衡,独此二赋,一洗万古,不能仿佛其一语,良然。
骚赋祖于屈宋,穷工肆极,若长卿者,可为兼之。予云宏丽,盖于《高唐》:《长门》凄惋,不下《九章》:又有赋事赋物,如《芜城》。《赤壁》、《恨别》两赋,亦皆原本屈宋,第语稍浮露;若文通高华,子瞻飘洒,各自擅扬。世之耳食者,闻宋无赋,诋两《赤壁》不直一钱,则屈三闾不应有《卜居》、《渔父》;且文何定体,即三闾又从何处得来?
邵宝曰:风月二字是一篇张本。
──([明]郑之惠《苏长公合作》卷一)
如陶渊明《归去来辞》,于举业虽不甚切,观其词义,潇洒夷旷,无一点风尘俗态,两晋文章,此其杰然者。苏子瞻《赤壁赋》之趣,脱自是篇。
──([明]归有光《文章指南》)
予尝谓东坡文章仙也。读此二赋,令人有遗世之想。
──([明]茅坤《宋大家苏文忠公文抄》卷二十八)
游赤壁,受用现今无边风月,乃是此老一生本领,却因平平写不出来,故特借洞箫呜咽,忽然从曹公发议,然后接口一句喝倒,痛陈其胸前一片空阔了悟,妙甚。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
行歌笑傲,愤世嫉邪。
──([清]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东坡全集录》卷一)
出入仙佛,赋一变矣。
──([清]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
二《赤壁》俱是夜游。此篇十二易韵,以江风山月作骨,前面步步点出,一泛舟间,胜游已毕,坡翁忽借对境感慨之意,现前指点,发出许多大议论。然以江山无穷,吾生有尽,尚论古人遗迹,欷歔凭吊,虽文人悲秋常调,但从吹箫和歌声中引入,则文境奇。其论曹公之诗、曹公之事,低徊流连,两叠而出,则文致奇。盛言曹公英雄,较论我生微细,蜉蝣短景,对境易哀,则文势奇。迨至以水月为喻,发出正论,则《南华》、《楞严》之妙理,可以包络天地,侔同造化,尤非文人梦想所能到也。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三)
欲写受用现前无边风月,却借吹洞箫者发出一段悲感,然后痛陈其胸前一片空阔。了悟风月不死,先生不亡也。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一)
起道一段,就风月上写游赤壁情景,原自含共适之意。入后从渺渺抒怀,引出客箫,复从客箫借吊古意,发出物我皆无尽的大道理。说到这个地位,自然可以共适,而平日一肚皮不合时宜都消归乌有,哪复有人世兴衰成败在其意中。尤妙在江上数语,回应起首,始终总是一个意思。游览一小事耳,发出这等大道理。遂堪不朽。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八)
二赋皆志游也。记序之体,出以韵语,故曰赋焉。其托物也不黏,其感兴也不脱,纯乎化机。
潘稼堂《赤壁》诗:“亦知孙曹争战处,远在鄂渚非齐安。聊借英雄发感慨,移山走海骋笔端。”晓事人语也。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六十九)
以文为赋,藏叶韵于不觉,此坡公工笔也。凭吊江山,恨人生之如寄;流连风月,喜造物之无私。一难一解,悠然旷然。
──([清]张伯行重订《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八)
盖与造物者游而天机自畅,并无意于吊古,更何预今世事?尝书寄傅钦之而曰:“多难畏事,幸毋轻出”者,畏宵不之捃摭无已,又或作蛰龙故事耳,乃文征明谓以曹孟德气势消灭无余,讥当时用事者,转以寄傅钦之之语为证,谓为实有所讥刺,可谓乌焉成马矣。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文醇》卷三十八)
方苞曰: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摹效,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调适而鬯遂也。
吴汝纶曰:此所谓文章天成偶然得之者。是知奇妙之作,通于造化,非人力也。胸襟既高,识解亦敻绝非常,不得如方氏之说谓所见无绝殊也。
──([清]王文濡《评校音注古文辞类纂》卷七十)
以文体论,似赤壁记也,然记不用韵,而赋方用韵,此盖以记而为赋者也。故文带叙带赋,忽用韵,忽不用韵,古赋如《风赋》,如《色赋》,皆此类也。以文法讲,纯得吹箫一段生波,下乃发出如许妙理。公尝参神学佛,故号东坡居士;其笔墨之飘洒,成趣之活泼,又似于仙,故世号坡仙。此文前乐、中悲、后乐,有似王右军《兰亭叙》;其藉客发慨,不必实有其言,亦如昌黎之《进学解》,乃巧为譬忌也。《辑注评》:风只作线索,悲乐作转,挟引曹孟德为赤壁设色,服应点缀,杼轴亦工,篇中凡十二用韵。
──([清]李扶九原编、黄仁黼重订《古文笔法百篇》卷十四)
东坡天仙化人,其于文章驱使惟心,无不如志,最为流俗所慕爱。学者纷纷慕似,徒滋流弊,不知公文天马行空,绝支羁绊,固无轨辙之可寻也。即如此篇,初何尝为古今赋家体格所拘,而纵意所如,自抒怀抱,空旷高邈,敻不可攀,岂复敢有学步者哉!
──([近代]贺培新《文编》卷下)
《赤壁赋》教学反思
《赤壁赋》,又是一篇古文,而且还是一篇很重要的古文。我吸取了前面上《劝学》《师说》的教训,放慢了速度。
我用了两个课时非常详细地讲解了第一二两段,默写听写也跟得上进度。但是到了第三四五三段,我也只用了两个课时,感觉上得太快了,听写默写也没有坚持。尤其是第四自然段,学生的作业、名句检测等反映出来,学生根本没有很好地掌握。看来速度还是需要在放慢的。其实,不少学生跟我反映说课是可以上得快一点的,但是默写听写的时间要充足一点。这的确也是个问题,古文的内容一般都是很好理解的,就是相关的重要的文言现象比较难掌握,很多东西上课都是讲过的,但学生就是掌握不了。如何吸引学生好好听课,这是我需要调整的地方,至少上课讲过的,尤其是强调过的内容,如果学生好好听课了,那么要掌握这些内容也就不难了。
相关文章
高三年级语文实用学习方法2023-06-04 13:48:19
高一年级语文授课参考教案五篇2023-06-05 04:29:21
最新高一语文优秀教案范文2023-06-16 06:47:46
人教版的高中一年级语文精选教案采集五篇2023-06-13 15:03:05
高教版职业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例文2023-06-17 04:28:57
人教版教材高一语文名师教案2023-06-08 07:14:36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2023-06-12 04:53:39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6-18 18:21:01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6-07 08: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