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评课稿
复习课评课稿1
整理复习是在学生已学知识基础上的再提高、再升华的过程,是把学生已获得的“线条”知识,经过整理形成“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上的缺陷,及时给予补救。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所以整理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包老师抓住复习课的特殊性,课前安排学生对《图形与变换》进行回忆整理。这样就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整理,只有整理到位,学生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于是就形成了本节课的第一大亮点
1)突出学生自主梳理的过程。
“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传统复习课中总是由老师梳理知识,学生仅仅做了听客和陪衬。本节复习课则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2)体会关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
本节课的第二大亮点是帮助学生体会平移、旋转、放大、缩小与轴对称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包老师设计的由三角形旋转、圆平移、得到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清楚体会到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今天复习的几种变换方式组建。学生更深一层次地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
3)注重开放,突出主体。
本节课的第三大亮点是包老师组织学生完成一题多解的开放性习题,把圆通过平移,组成轴对称图形。包老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展示。让学生自主发现操作时可以把圆平移也可以把直线平移,方法不唯一,只要圆心和线段的中心在一直线上。练习中学生可以及时地了解自己有没有达到学习要求,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特别强化训练,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学生知识点。
4)捕捉错误,促进反思。
本节课的第四大亮点是包老师让学生的错误成为课堂教学资源,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如果我们能正确对待,恰当地运用,就能成为我们教学时的重要资源。在练习一的交流反馈时,包老师没有因公开课而回避学生的错误,而是捕捉学生中的典型错误呈现给大家,通过对错误的展示和分析,使其他学生也能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之中,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借鉴。
总之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一堂原生态的复习课,整个教学流程设计较合理,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再加上课件的恰当运用,使得本节课更趋完美。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受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它将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绎着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图形的美丽。
复习课评课稿2
本节课王老师针对中考要求、中考体型,对锐角三角函数作了系统的复习。从特殊角三角函数和单一的锐角三角函数到新体型与综合性较强的体型,都配有相应的练习与思考。在教学中,教师以指导为主,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题量大,内容广,而学生的能力显示也很强,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相当扎实,本节课多媒体体现了很大的优点。
纵贯全过程,这么大的体量及体型,也只有象三(2)班这样的班级才能实施,王老师抓住了班级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从目前中考来看,好象难度没有这么大,略显过难。对于有些题还有多种解法,为让学生充分发挥,涉及实际应用的问题也没有设置,有点赶时间的感觉。
评《锐角三角函数》
这节课针对以中考考纲中“三角函数”的内容、要求为基础,突出考题热点的形式。细仔地考虑了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技巧技能方面入手,列举了学生难以理解及易出错的题型(应用练习中确定值的范围)和近几年对“三角函数”这一节以开放题的形式出现的例题。把新旧知识融为一体,通过数形结合方法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进一步到理性认识,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有进一步的突破。
本节课还体现了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和“认识过程”的两个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通过问题的情境设计――探索――应用,让学生经历认知过程,学生学科能力。这也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气氛活跃,老师通过启发、点拨、纠偏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创造和发散思维能力。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容量,提高效益。
本人认为这一节课不论从设计(过程、例题选择)、教学(教法、学法)以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等方面分析评价是成功的。
有几点与王老师共商:
在应用练习中确定值范围是否可结合三角函数表的变化规律来选择;
说明siaα+cosα>1时,直接用定义更简单;
(3)已知tana=2,则sina-cosasina+cosa的值为。可用多种方法开拓学生思路。
评锐角三角函数
中考复习的第一轮以基础知识的复习、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主,王老师从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同角(余角)三角函数关系、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展开知识点的复习,然后紧跟教学大纲,选择了几个典型例题,检查所学知识点的好与坏,而后根据中考新趋势,选择了几题新题型,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题型结构。
1、几个典型例题的选择,紧紧围绕知识点的应用,并且向学生进行了一题多种解法思想的渗透,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
2、阅读理解题的布置符合中考的新形势,要求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可以检验学生驾驭学生知识的能力。
3、例题的选择合理、新颖且有难度,即有常见的基本计算与证明,也有一定难度的探索型、操作型问题,更有对于知识点综合应用的综合题,层次鲜明,满足了不同奋斗目标学生的不同要求。
4、缺少在课堂上检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可以适当的请学生来叙述和板演。
评《锐角三角函数》复习
本节复习课王老师的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通过复习知识点、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帮助学生使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提升,如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王老师在帮助学生回忆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基础上,观察、分析、发现三角函数值随着角度变化的变化规律,及正弦、余弦值的变化范围等,紧接着的应用练习有较强的针对性,师生平等的交流,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能动的知识建构。
三角函数是反映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函数,它的解题过程富有解题技巧,弄得好又爽又快,弄不好一团糟。王老师精心选择了一些好题,让学生历经认知、探索的课堂教学过程,如计算tan29°tan60°tan61°和已知tanα=2,则sinα-cosαsinα+cosα的值为等,王老师让学生思考以后,合理地点拨、纠偏,确定解题途径,使学生有一种“提升”的参与状态。
能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展现出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的潜在影响力,是学科教学体现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评《锐角三角函数》复习课
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是中考命题的热点,是中考的重要部分,也是后续几个几何学的基础,同时还是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的数学思想的启蒙教育阶段。
王勤勇老师的这节课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放手让学生探索,教学中通过典型实例启发和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破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性强,思维量大的难点,达到了预期目的。
教学过程中,知识内容安排主要分三个层次:基本概念与计算、探索性问题和操作性问题,例题的选择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思考性,而且每一问题容纳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性强。王勤勇老师能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整节课的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这节课,课堂教学效率高,训练量和训练深度适宜,教学环节安排比较合理。能注意到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能及时准确地纠正,应变能力较强。如果教学目标达到了,学生确实增长了知识,能力上有所提高,就应该认为是成功的公开课。我认为,这节课是成功的中考复习课,值得我学习。
评锐角三角函数复习公开课
这是一节初三总复习课,内容是锐角三角函数。下面我从教学目的,教材选择,教学过程,教师素养这四方面简单评说一下。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目的明确,紧扣大纲要求,对锐角三角函数进行五方面的讲述,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特殊三角函数值及其运算,达到了预计的效果。
二、教材选择
在教材选择上与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例题,练习的选择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当,具有典型性,既复习了原有的知识,又对原有的知识作了深化,拓展。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王老师从五个方面来复习锐角三角函数,整堂课知识网络结构一目了然。每一方面都是先系统的列出知识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重视“双基“训练,教师除个别例题辅以分析解题思路,主要以学生思考、练习为主,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四、教师素养
另外王老师对教材,教学大纲理解的非常透彻,对课堂把握能力强,反应很快,能积极跟上学生的思维,因时制宜的调整教学节奏,语速快而清晰,教态、板书也能给学生有积极的影响,富有感染力。
总之本节课能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并且选题好,容量大,思维密度强,教学信息反馈很好。
复习课评课稿3
听了张老师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复习》课,张老师的这堂课是一堂复习课,总体设计是好的,先复习再应用。本堂课选用了一、轻松过关(2大题),二、探索发现:例1、例2,三、知识抢答:4小题,题型较丰富,并且每次学生回答对了都能给于学生掌声鼓励,再加上知识的抢答,大大地加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张老师整堂课都能面带笑容地看着学生,无论学生能否回答出来,他都能不愠不火,真是难能可贵。而学生即使不会,也都能那么专注,这可见张老师的魅力所在,课后张老师又能提醒学生把不懂的地方写在纸上,交给老师,对于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下节课再讲,这些环节学生能认真去做的话,也确实是一好办法,这样学生与老师都能做个课后反思。张老师的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下面是整合全体听课老师对张老师的几点建议:
1、张老师这堂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所有题目都是在课件上展示,学生整堂课都要死死盯信屏幕,对学生的视力不好,学生也看得吃力,不便于学生思考。
2、这堂课的内容都是围绕三角形全等来展开的,有些题都是中考题,学生一下要把整章知识综合来用,未免对于后进生难度有些加大,再加上屏幕放得过快,不能照顾中等生及后进生的接收能力。对于学生不能回答及少数同学能回答的问题,应该分析细讲,多加诱导,并在黑板上板书具体答案及解答过程。整堂课每题基本上只有几个优生在抢答,老师应多给中等生及后进生回答的机会。
3、复习课的特点重在两个方面:巩固和提升。每题基本上只有几个优生在抢答,似乎达不到巩固和提升。复习课要求教师的选题上要精,本节课题量较多,可坡度式上升不明显,例1和例2实际是一样的,只选一题即可,而最后一题,老师不要过早提示,可让学生先思考,实在不行,可再适当提示。
4、学生思考问题时,老师要安静,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复习课评课稿4
这节课的教学中, 郑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全过程,并在教师的激励、指导和帮助下,独立思考,探索,交流和感悟,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数学学习习惯。
在形式上,尽量采取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独立动手实践等形式,使每个学生尽量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
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实际问题的进一步探索,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更加深刻,这一切都为以后学习函数等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问题驱动式教学。 郑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宽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观察、时间、交流、反思等活动,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急于直接告知结论。此外,对于学习兴趣等问题,应多创设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大胆猜想、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去体验“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乐趣。
郑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余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且基于学生的数学实际。难易适中的问题让每个学生进一步萌发了探究的欲望,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串,层层递进,有剃度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交流,逐步突破难点。同时,教学采用了计算、讨论等手段,更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分析实际问题的各种数量关系,进而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这篇教学设计成功的地方。
复习课评课稿5
这周周二在我们学校听了一位资深老师的一节随堂课,说是随堂课但按一般惯例都是稍微提前通知了的,内容是《条形统计图复习课》,课上要讲的内容很少,就只有新教材第45页第3题、第4题和“你知道吗?”,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一般绘制方法,这部分内容如果是“放心”的老师,10分钟就可以搞定结束。
但是这位老师的课在听前15分钟内容时,当时我没翻教材,以为今天将的是什么新授内容呢,学生都在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中思索。因此这节课也给我提出了另一条思路,练习课也可以一样精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精心加工教学材料,灵活处理教材
第一个问题:从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第二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三个问题:这里为什么没有合计?
第四个问题: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珠江是我国第四大河流,老师告诉大家黑龙江是第三大河流,你能猜猜它的长度吗?
学生估计后在给予数据计算。
第五个问题:(打开书第45页第3题)这里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吗?
……
上面的教学环节中,第一、二个问题是对于“统计”知识老师常用的问题,而第三个问题则是老师特意提出的,这里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合计”是很多统计知识的常常解决的问题,可“合计”在这里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如果平时不加指导,就像我们五年级的学生还会提出“两天的气温一共多少摄氏度?”“两人一共多高?”等无意义的问题。第四个问题则充分体现了老师对新课标解读的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可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处处留心创设条件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经过上面对教材的有效处理,才算进入正式的第3题的练习指导,但我相信学生进行上面的问题思考比老师直接要求完成第3题练习再交流得到的数学本质思考要多得的。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作为资深的老师,在平时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能给予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我从几个细节中看到可以看出丁主任的用心。
细节一:学生好像特别喜欢做作业,尤其是动手操作的画图题等,拿到作业也不看题目就开始写,老师在课中多次提醒、强调让学生先看图,看懂了再画。
细节二:在组织交流学生所画的条形统计图时,老师用“你能给大家提个醒,我们画图时要注意什么?”这样的问句,既提醒了学生,又没有直接告之那么枯燥无趣,而且的这样的另类强调更易于同学们接受。
细节三:课上当有个别学生抢着说或抢着做时,老师偶尔采用“表扬×××”来提醒大家注意,这招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还是很有效果的,这样课中就没有充满批评和指责,个别学生也能在部分习惯好的学生的带动下,主动的学习。
三、几点思考
下面是我的两点思考,可能是吹毛求疵一点。
1、虽然乡镇小学家庭电脑普及率没有那么高,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家庭能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4-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数量,也许在查阅的过程中学生可能还会了解到其他的相关奥运知识。
2、课上老师没有用多媒体,可能是很多班级电脑有问题,如果课上配上多媒体讲“你知道吗?”展示各中变式的条形统计图时就更直观了。交流作业时也可以用展台,部分学生能从其他同学的作业中获得画条形统计图注意点和技巧。
复习课评课稿6
光学部分在中考所占分数并不是很多,但大多数都难度不是很大,因此该老师在复习时先让学生把基础知识系统化。把握住各节知识的考点。例如:光学中的考点有: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和真空中(空气中)的光速。
2、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生活中常见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3、光的反射折射作图,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作图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作图
5、凸透镜的成像的实验、规律及生活中的应用
把握考题类型,考题类型以作图、实验、选择、填空为主,结合实物(如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等)分析成像条件、特点、像的大小及物距、像距的位置变化规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抓住重点、难点的知识让学生加深印象。例如:重点的实验是:
1、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得出
2、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难点的知识是: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的运用。
在教学中,该老师特别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很好解决了难点:小组活动8分钟,学生能得到充分的知识回顾。小组活动时,学生围成圈,讨论激烈、思维活跃。给予学生充分实验的时间,提高学习积极性。
复习课评课稿7
今天,初中全体语文教师听了王萍老师执教的《古代诗词五首》。这节课,王老师带领大家赏析了《望江南》和《武陵春》。
《望江南》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武陵春》为李清照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在本课教学中,王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画面,品读词句等方法使学生体会主人公那意味深长,离情正苦的情愫,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从而产生对人生与爱情的感悟。
一、创设情境,奠定情感
学生第一次学习“花间词派”的诗词,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走进这一片文学的新天地,在上课伊始,王老师用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加上精美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二、重视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王老师的课堂上实现了“以读为本”,重视课堂朗读和背诵,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并且让学生融入文本,在学习两首词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大胆发表看法,学生赏析到位,妙语连珠,堪称精彩。
三、重视读的层次指导
王老师结合诗词特点,以调动学生兴趣为目的,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以读促悟。抓住两首诗词的情感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体会语言美,进而读出其中的韵味。同时,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营造的情境,在美妙的音乐中,以情助读。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领略到生动形象的语言美。
但是,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一些细节,我也有着自己的想法。比如课件上,有几张课件有文字的脱漏,以上几点只是自己听后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复习课评课稿8
听了这堂关于《大气压强》的公开课,我有了以下几点的思考:
1、本节课中老师注重学生的体验,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验,让学生体验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以及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让科学结合生活,在生活中理解科学的意义。由于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拓展。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往往会考虑到课本知识的连贯性,或者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只能讲课本中出现的一些事例。但是从学生长远的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知识拓展,有助于学生的认识。
3、把科学史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对于新课程的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也是科学精神的传递。在学习过程学生有了有关科学史的内容,促进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
4、关于物理知识内容,如何上,才能让学生有真正的知识取得,也是我听了这一节课,对自己教学的一种反思。很多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都学过了很多,在中学中学生学些什么就是我们所要更多思考的地方。
复习课评课稿9
一、注重方法的指导
1、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初三毕业班的学生马上就要迎来自己人中的第一次最重要的考试,对解题方法的指导是初三毕业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解题能力的提高也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必须要提高的能力。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如:要求学生“请用史实说明丝绸之路的作用”,第一个学生在回答时说通过丝绸之路使我国的丝绸、陶器、铁器、漆器等商品运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则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在汉代的城市街头,就能看到古罗马魔术艺人的表演;唐代流行的马球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李老师说这题是用史实来说明作用,这位同学回答的答案中“史实”有了但是丝绸之路的“作用”呢则没有答到,正确的答案应是“史实”加“作用”给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做了很好的榜样。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知识点在上新课的时候老师们都讲过了,学生们对所复习的内容已经缺乏了新鲜的感觉,如何让学生们在复习课上有新的感觉,如何把复习课上出新意来、上得有好的效果,是上复习课的一大难题。李老师对课的基本知识点做出了较好的处理,如孔子的思想有很多,李老师在上课时问学生“仁”“德”“礼”这是对谁的要求,学生答是对统治者;“有教无类”是对谁的要求,学生答是对教师;“温故而知新”是对谁的要求,答是对学生的要求。李老师不是简单的说“仁”“德”“礼”是政治方面的思想,其他是在教育方面的思想,而是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果说复习是炒饭的话,李老师的复习课则是“蛋炒饭”。
二、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李老师在上复习课时,注重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系统化。如在讲述孟子的“仁政”时问,古代的众多君王中谁对这一思想运用的较好,同学们答是唐太宗李世民;李老师又说同现在的什么思想相似,同学们答是“民生”思想。在讲“法治”时问,这一思想受到古代哪位君王的喜爱,同学们答是秦始皇。在讲“兼爱”“非攻”时问这一思想同现在的什么思想相同,同学们答是“和谐”“热爱和平”的思想。
三、注重知识的对比,掌握知识的准确度
李老师在讲孔子的“礼”时问学生,这个“礼”是不是指礼貌,学生答不是。李老师说我们现在的“礼”主要指礼貌,但孔子所讲的“礼”主要指的是礼仪制度,是上尊下卑统治秩序。韩非子的“法治”也不同于现在的“法治”,现在的“法治”是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项政策。而韩非子提倡的“法治”则是指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的地位。李老师通过这种对比,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上课是主观性很强的一件事,对同一内容每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也不一样。李老师在这节课中处理的不太好的一点就是这节课的考点是a级要求的,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复习这节不是很多内容的考点上所花的时间多了一点。总的来说李老师的这节课过程上是完整的,教学过程注重创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有效果的,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一节不可多得的好的复习课。
复习课评课稿10
这学期,我们听了两堂初三英语复习课,其中徐秋妍老师上的一堂复习课让我印象深刻。
徐老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提高课堂效益,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等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主动地发言、质疑。在本节课中教师既有讲解,又有思维方法的引导和解题技巧的归纳,既有评学生的解题中的不足,也评学生答题中的闪光点,既有总体性评价也有个性化评价,即有老师的“讲”,也有学生的“讲”,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与学生进行了真实而有效的互动,关注个性差异,体现人文关怀。徐老师的教学设计不仅把语法讲解与语篇练习进行了有机结合,而且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大胆创新。
从徐老师的尽心设计的环节看: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标题猜测生词的含义;指导指导学生对全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意,强调了语篇的重要性。有效设计了课堂练习,它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的练习题,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进行大容量、快节奏训练,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已有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巧用关联词,增加书面表达的色彩和观赏性,从而在中考作文中获得高分。
复习是知识的再现、巩固与提高。复习课教学的主要功能是
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概括,揭示有关规律;帮助掌握一定的的方法和技巧;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力求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运用中突破,理解中记忆,使每个学生通过复习课的教学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
复习课评课稿11
本节课是初三物理总复习中一节电学实验复习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老师适时异悟,选题难度合适,内容适度,使学生学会了电学实验中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一节好课。
教学程序为:一、学生阅读,做题探究,全体学生参与,亲身体验,获得第一感受,体验,尝试了如何解决问题,哪个位置不会。二、让一学生黑板上演板,给学生树立了信心。三、请这位同学阐述解题的理由。四、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解决方法。五、讨论如何写出实验结论。学生通过先练,后讨论,使其看得见,摸得着,很快解决问题。
本节选两个电学实验题供学生探究,第一题,解决电学中实物连线问题,本类题看似简单,其实学生一层云雾。本题涵盖的知识点很多,如何入手,电压表、电流表怎样使用,量程怎样选择,变阻器的连接、作用,所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老师逐一分析、异悟,使学生看得着,摸得着。第二题,属于电路故障题,有一定的难度。同样采取让学生先做,让学生发现问题,还原人学习、认识自然的规律,再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老师异悟出电路故障的判断及分析的几种方法:
1、电路断路:当电路某处断路时,电流表示数为0。
2、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因为电压表的电阻很大会使电路中电流几乎很小(没有),故电压表应当与用电器并联。
3、电流表、电压表接线错误: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时,应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将反方向偏转。
4、电路短路:若电源短路,则电路中所有用电器都不工作,电流表、电源可能被烧坏;若用电器短路,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几乎为零。
5、滑动变阻器接线错误:若接上边两个接线柱,则只相当于导线的作用,对整个电路无影响;若将下边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则相当于定值电阻的作用,无论滑片如何移动,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不变,灯泡的亮度也不会变化。
然后,教学进入学生练习阶段,老师布置了荆门资料上八道题让学生完成。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探究,再进入练习,使学生有再认识、再应用实践的过程,学生学得扎实,收获甚大。
复习课评课稿12
对内容的评价: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即平方关系、商数关系是三角函数教学中的比较重要的内容。是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解斜三角形以及空间几何中线面角、面面角的值的计算的基础。学生通过学习同角关系式,能初步掌握三个函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知一求二”的思维方法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其一、内容是已知正弦值,求其他同角的两个函数值,特别是已知正切值,求同角的其他两个函数值,仅凭这两个关系式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必须派生一个公式:cos2α=1/(1+tan2x)才能解决问题;其二、已知正切的值,求分式的值,即求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是齐次的形式的值;其三、利用平方关系进行化简。下面针对张老师这节复习课,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从教学目标看,体现——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标的要求,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目标,“知一求二”、计算齐次分式、化简带根号的三角函数式子;能力目标是:第一能正确和灵活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解决知一求二问题,初步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二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公式的减少,使已知正切值,求其他函数值,无处下手,今天张老师补充了派生公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说明了能驾于教材的教师是在用教材教学,而不是教教材,这就是做名师与庸师的区别。
——从教学内容看,体现——准确。重点、难点定位准确。重点是利用同角关系“知一求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及解题规范格式的养成,已知正切值,求齐次分式的值;难点是逆向使用平方关系:分母看成1和带根式的化简问题。
——从教学思路看,体现——清晰。教学开始,复习两个关系式及它的变式,增加了派生公式和常用变换公式。从简单例1开始,既复习了同角关系,象限的符号问题,又示范了解题的格式,例题真正起到例题,范例的作用。引入直角三角形,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决选择与填空方面做的很好!通过例2及三个变式训练,让学生有序、层次递进理解同角三角函数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同角关系式的理解和派生公式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养习惯都有很好的作用。最后是思考问题与课后练习,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培养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从教学方法看,体现——灵活。第一教师教法活,第二学生学法活。尽管本节课可以完全不须要幻灯片,但老师还是使用了幻灯片把整节课的内容清晰展示给了学生。但教师仅把多媒体定位教学的辅助位置上。教师还是利用一枝粉笔,一手板书清晰展示,学生的学习也不是为“互动”而动,而是用笔和纸在算,用脑在互动。
——从教学能力看,体现——扎实。无论从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板书清晰,课堂上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楚,引导能力强,教师有扎实教学基本功。
——从教学效果看,体现——有效。课堂上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参与面大,互动有效实用。
——一点建议: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想办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复习课评课稿13
今天下午听了李晓莉老师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复习课,感触颇深,原本枯燥、乏味的复习课在李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变得生动、精彩。在此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李老师设计了勇闯五关的教学环节,激起一年级孩子的热情,每闯一关都很开心,接受下面一关的挑战时又是无比兴奋。这切实迎合了孩子们的心理特征,满足孩子的求知求胜心理。
从第一关的“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到第二关的“考眼力,按一定标准分类”,到第三关的“比细心,摆一摆,填一填”,再到第四关的“发现规律”,最后到第五关的“计算高手决战台”。每一关都层层深入,从现象到规律,使孩子在脑海中自觉构建数学模型。每一关都相辅相成,从点到面,再回到点,使孩子在计算中学习去寻找规律,然后用规律去解决计算问题。
但是李老师在教学第四关“找规律”时,没有深入点拨孩子去发现规律,而是一笔带过,略略地讲了一下,导致孩子们在进行第五关“计算高手大决战”时,仍然停留在原先的基础上,而没有运用本节课该学到新规律,最终还是由老师回到第四关,再去讲规律,又因为已是下课,所以又是略略地带过,孩子们并没有时间去经历思考的过程。
复习课评课稿14
一、课堂教学回顾
薛老师执教的高三文科复习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首先从一个引例出发,让学生尝试作图和验证,得出知识要点,继而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直线方程和轨迹等问题。例题只有一个,但小题很多,题题递进,环环相扣,在此环节上教师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师讲授和引导为辅,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整体教学内容。
二、课堂特色分析
我听了薛老师的这节课认为本节课设计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操作,让学生从中去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整体看来这节课的优点很多,很值得我去学习。
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一个“渗透”——德育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把德育教育与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情怀联系在一起,借助古今中外数学史不惜把数学课上成政治课,却成为一堂蹩脚的课。其实,通过数学问题的发生和解决过程的教学,培养与锻炼学生知难而进的坚强意志,败而不馁的心理素质,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勤于思考的良好学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也是是德育教育,更是数学本质上的德育教育。本课薛老师把这种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力求“润物细无声”。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教师能给予耐心的引导。但,在课堂上,处理第(3)小题第二问时,有一名男生利用圆的定义很巧妙地给出了轨迹方程,薛老师可能没有很好地把握表扬的机会,而是询问学生有否最后算出答案,显得有些匆促。
(二)坚持两个“原则”
1、例题设计注重分层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题目母体来源于学生现有教辅书《全品》,却在原题基础上进行了分层递进的改编,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指向,充分尊重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适合自己个性的方法进行学习创造了条件。
2、教学过程授人以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让学生深刻经历:通过作图和求解基本例题回忆知识结构——通过尝试深化知识内容——通过递进扩展知识联系,教会学生研究的方法,而不是结果。
(三)落实三个“容量”——知识量、活动量和思维量
本节课所选内容以解析几何为平台,却可以集函数性质、图像、方程、不等式于一体,例题只有一题,但以此展开的小题却逐层递进和推进,容量大,难度高。可喜的是,薛老师通过合理运用现代技术和整合例题,成功地丰富了知识量;加强探索与过程教学,有效地落实了思维量;突出学生板演与探究教学,巧妙地增加了活动量,值得借鉴。
(四)实现四个“转变”——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学习理念从封闭到开放;学习形式从单一到多元。
本课初步实现了“四个转变”是由于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学习内容、开放性的教育资源和开放性的教学形式。特别是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尝试和探究、合作和交流、归纳和总结,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促使学生思维空间的充分开放。
(五)培养五种“能力”——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反思与提问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从引入开始,充分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研究问题得以逐个深入,难点得以一个个突破,能力得以一点点培养。事实上,解析几何复习课,重在数形结合,重在几何性质,重在静动结合,课堂贵在“生动”,所谓“生动”,是指“生”出“动”。要树立生本意识,立足学生“可动”;设置问题探究,引领学生“会动”;课前充分预设,不怕学生“乱动”;及时表扬肯定,激励学生“愿动”。
三、值得商榷的地方
但是我认为这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一、老师讲的还是太多。听说杜郎口中学要求老师每节课讲课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否则是不合格的。一堂课,就只有40分钟,老师讲多了,学生自然就参与少了。这样的后果就会导致学生具体体验时间不够,同时规范操作和演练也不够。
第二、在学生回答引入题时,假设直线方程时,学生没有考虑到斜率是否存在的情况,这时,老师没有及时进行补充和纠正。一个很明显的后果就是导致在(2)问的板演中,学生解答出错。
第三,学生板演时没有很好地结合图像进行解题,这时,老师应该要适时引导学生作好草图。凸显解题时要从宏观到微观,从直觉到精确,从定性到定量分析。
第四,本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很好的整合了例题,以一题可以扫遍所有的直线与圆的有关知识点,这是一种复习习惯和策略。教师在这个点上应该要向学生强调,引导学生今后复习也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整合和提升,做到既“重复”,又“学习”,这才是复习。
第五,本节课还有一个线索,就是前面的题目基本上能借助几何性质进行解题,而最后一问必须采用解析几何的思路,就是用代数的方法解题,这实际上要求老师要进行总结,告诉学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时,先考虑几何性质,再借助代数方法解决,这不仅是一般的解题思路,也为后面的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埋下伏笔。
总之,这是一堂原生态的高三复习课,让我获益匪浅。以上仅是一家之言,在此权当抛砖引玉,谢谢大家!
复习课评课稿15
王老师这堂课教学设计非常清晰,各知识点分析到位,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是一堂非常不错的复习课。
下面就这节课来谈谈我的看法:
1、导入直截了当
王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长跑成绩引入统计上的几个概念:样本,众数,中位数,总体,导入开门见山,并把复习的主动性给了学生,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2、设计思路清晰
从长跑成绩到具体的练习,学生的解答,教师的讲解,而且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
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能教学生扇形,柱形图去预测统计学上的整体的趋势,如何处理数学上数据
相关文章
敬老爱老,从小事做起国旗下讲话稿2023-06-11 02:08:50
好习惯成就未来演讲稿2023-06-19 01:58:48
家长会教师讲话稿合集十五篇)2023-06-02 16:03:57
大学毕业典礼的讲话稿(通用五篇)2023-06-02 13:46:24
初一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件2023-06-07 02:07:19
爱—教师节的讲话稿的范文2023-06-14 00:32:15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校长六一儿童节的优秀讲话稿范文(通用12篇)2023-06-09 16:47:33
小学生春季开学安全教育讲话稿(精选五篇)2023-06-04 10:31:45
校园文化艺术节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2023-06-05 17: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