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净觉法师关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

时间:2023-06-07 10:39:23 文/刘莉莉 文学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净觉法师关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

  汉传佛教通行版为玄奘译。这部经在佛教三藏中的地位殊胜,就相当于释迦牟尼佛的心脏一样。收于大正藏第八册。

  心(梵hrdaya ):核心,中心。整个佛法的中心、核心。含有精要、心髓等意。本经系将内容庞大之般若经浓缩,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之简洁经典。全经举出五蕴、三科、十二因缘、四谛等法以总述诸法皆空之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语,即是出自本经。

  中国历史上,至宋朝为止,可考的至少有11次汉译,现存9本。

  《摩诃般若波罗蜜咒经》 吴·支谦译 缺

  《般若波罗蜜多那经》 唐·菩提流志译(693年)缺

  《摩诃般若髓心经》 唐·实叉难陀译(695-710年)缺

  《佛说波罗蜜多心经》 唐·义净译(695-713年)略本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别本 唐·法月译(初译)(738年)广本 存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法月译(重译)(738年)广本 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般若共利言等译(790年)广本 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智慧轮译(847~859年)广本 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法成译(敦煌石室本)广本 存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宋·施护译(980~1000年)广本 存

  《到达彼岸终极智慧心经》 现代·元吾氏译(1965~-)存

  《心经》全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它的中心思想就在经名体现出来。充分流露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的精神。摩诃,大也;般若,智慧也。波罗蜜。到彼岸也。多。定也。经。径也。言此经乃定心之径路也。此经以单法为名。实相为体。观照为宗。度苦为用。大乘为教相。此五者。经中所说之旨也。单法者。即般若波罗蜜多也。实相者。即诸法空相也。观照者。即照见五蕴皆空妄也。度苦者。即度一切业报苦厄也。大乘者。即菩萨所行甚深般若也。

  一:摩诃,大也。菩萨教授我们要有广大心量,有包容的心。

  二:般若,智慧也。菩萨教授我们用智慧去办事,用智慧去利益人民。

  三:波罗蜜多,到彼岸也。度生死苦海,到涅槃彼岸。菩萨教授我们做事要有头有尾,才会圆满。要帮助苦难的人,从苦难此岸带到快乐彼岸。

  四:心,自性,如来德性也。菩萨教授我们要从心地远离贪嗔痴等烦恼,学习如来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五:经,契机契理也。菩萨教授我们自学或教人,要符合佛菩萨的道理,也要有观机说法的方便。使大家都得益安乐。(方海权著)

  译者简介:

  绝大多数的佛经,都是佛与弟子问答、互动而成的。心经同样如此,只是互动的内容,在玄奘的译本中不知是什么原因而没有记录,大部分的内容是观世音菩萨阐述,而释迦牟尼佛默认——如此则与佛说并无差别。另外,玄奘这个版本是观世音菩萨亲授给他的,所以通常认为这个译本加持力最大。此事在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 中有记载,唐太宗时,有一位国师名玄奘法师,在家姓陈,十二岁时跟随哥哥出家,出了家后,读一切经典,有些经典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有些经典是别的法师翻译,他对有些语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经,后来在四川成都挂单,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癞,人不敢近,惟有年轻的玄奘法师,以一颗同情心侍奉他,为他洗脓血,涂药,不久,这老和尚的疥癞病痊愈,老和尚感他调治之恩,无以为报,惟有一部经,可以口传给他,就是这一部心经,一共二百六十字,念了一遍,玄奘法师便记在心内,后来把它译出来,一个字也没有更改;鸠摩罗什法师也有翻译这部心经,名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如是我闻等语,但不及老和尚传给玄奘法师所说的那么简洁流利清楚,那位老和尚又是甚么人呢?他就是观音菩萨。

  玄奘法师后来到印度取经,经过八百里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中间无人,惟多鬼怪,念任何经也不能降服,一念心经,所有邪魔鬼怪隐藏,仗这心经的功德神力,成功到印度取经,十五年后回中土,成为国师,专心翻译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虽然各个译本不同,但其各自所说的内容基本一致,理义没有差别,文字上虽有不同。但其所表述之义理是一致的。

  在各个译本中以玄奘大师所翻译流传最广,其原因在于玄奘大师在翻译时,略去了序文和流通分,只保留正宗分,且文词通顺,容易读诵,故流传最广,日本通行的汉译本共262字,比中国通行本多了2字,即“远离一切颠倒梦想”中的“一切”。和唐代窥基大师的版本一致,可见中国人由于战乱等原因,几百年甚至千年来流传的般若心经,都遗漏了2个字。即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的一切两字(“战乱...遗漏了2个字”这点不敢苟同,欧阳询在唐贞观九年写的小楷《心经》拓本上为“远离颠倒梦想",应为采用不同译本的原因)。

  唐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古汉语版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竭帝竭帝 波罗竭帝 波罗僧竭帝 菩提僧莎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解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今把此经判分七段,用白话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不至误会造业。由此断一切苦厄,并可发大悲平等心救世,证明佛法在社会上的大用,实是开发世界大同唯一的法宝。

  【般若】这是梵文,我国名为大智慧。因为中国文字难尽其义,所以仍用原文,并且尊重这几个字,所以不译。这个般若,全是说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众生,无不由此而成佛道,了生死,度苦厄。论其性体,是不生不灭的金刚;论其相貌,却是无形无状的实相;论其妙用,乃是不可测知的圆通神妙。这个般若,是人人有分的,佛和众生都是平等的;不过佛是开了般若慧,众生是有而不开,被无明所蒙住了。至于般若两个字,解释却有许多字,当云“通达世间法出世间法,融通无碍,恰到好处,而又不执取诸法的大智慧。”才能尽其义。因为世间法人事等等,都是佛法。佛是觉义,能觉悟世上一切人情世故。尽了人道,才可成佛。总之,入世出世,只是一心,颠倒烦恼,贪嗔痴迷,是六道众生的心;如能空净自在,不固执,便是佛菩萨的心。所以离世法,便没有佛法;离了般若,只有作孽受苦厄的分了。

  【波罗】此言彼岸;因为有个度字,所以假定一条生死河,众生在苦恼的此岸,要度过到清净的彼岸,用来比喻,不是真有此岸彼岸。

  【蜜】是到的意思,是到了果位了。果位是究竟涅盘,涅盘就是清净。

  【多】是上面的意思。到彼岸之上,才是究竟。现在假分五步:第一步在此岸;第二步入流,是下了渡船了,是初发心的人,亦是初果罗汉;第三步是中流,船在河中间,如声闻缘觉;第四步到了彼岸,是十地以下的菩萨,终不是究竟;必第五步上岸,“多”舍去了船,即是舍去了法见,扫除了执心,斯是了无挂碍的等觉菩萨和佛。

  【心】本心,本来,根本就是心。宇宙人生的根本,本质,本性。

  【经】有许多意思:如“路”,指示我们回复真心之路的;“法”,一切方法;“贯”,贯通前后的`义理;“契”,契合各人的机,各事的理,有这几种解释。现在二百六十个字,是文字般若,指示我们观照般若的方法;照此去做,实证实相般若的究竟,总不出众生心行中事,所以经是完全指我们自身而说的。

  此经共有七个翻译,这是唐朝三藏大师玄奘所译,文是简单的,义是深奥的。虽有七译,意义是一样的。读经当重意义,不可徒在文字上死执。此经是替大乘菩萨登佛位说的,表至高无上的佛境,意境只有自己晓得,说不出的,所以叫做无字真经。并不是真的无字,愿学人自己领会自己的境界,到了如何地位;至于佛的境界,却不是二乘人或十地以下的菩萨可以测知的。我们东土人,大乘根器多而厚,所以不论男的女的,识字不识字,都喜欢读这个经;譬如人闻香,个个人知道香味好,但多半不知道是什么香;而受薰是平等的,所以不可思议。以上释题竟。

  【观自在菩萨】我们凡夫的观,就是烦恼,见色起贪,随文生意,胡思乱想。所以不能自在。而这位菩萨是观了之后自在,就是没有烦恼。这个观,是已证到果地圆成的妙观,不是因地初修作观的观,是大自在观,般若的大机大用已经启发,心无能观,亦无所观,是能所双忘的妙观。所以他能自己自在觉悟,而且能让众生觉悟自在。

  【行】心行,心中起种种妙观妙行的大用,作种种自利利他二事业。

  【深】不是深浅的深,是不可测量的意思,圆遍广大,究竟无上的妙行。

  【般若波罗蜜多】上面已经解释过了,就说菩萨的功行,已到究竟地,登彼岸之上了。

  【时】这时字关系甚大,显明到了这个境界的时候,正是果位的时候,已经断除一切烦恼,度尽苦厄,没有挂碍的了。在下两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之后的意境,点明大自在的光景,不可草草。

  【照见】不是看见,不是想见,是犹如太阳一样,照而显见。朗然觉照,彻见无余的意思,是无功用的功用,毫不著意的觉照,心神会通的了。

  【五蕴】指色、受、想、行、识,这五事蕴结不分,叫做五蕴。蕴:覆盖的意思,这五蕴把本来面目覆盖住了。

  【皆】统统包尽无余,就是一切的意思。不但人空,法亦空,连照见亦空,因为照见亦是五蕴,所以称皆。

  【空】空是真空,清净,本来无一物,我们的本来面目,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是虚空、玩空,虚空、玩空就是什么都没有,而真空是真有,无所不能。真空,就是宇宙大道规律,规律是空的。但他无时无刻不在。

  【度】超脱的意思,度过。

  【一切】包罗所有,净尽无余,凡有相无相,人我法我种种苦厄,尽包在内。

  【苦厄】身上的痛苦,心上的不安,有相无相,粗细微细,都是苦厄。其实全由心起,我果无心,苦在何处?心果无见,厄在何处?不是不知,不是不受;因为有智慧知道本来空,能够知而有若无知,受而等于不受;譬如两个人同时受苦,一个挡不住,甚至苦上加苦,因苦成病;一个却无所谓,心不著意,便无苦厄了。

  【舍利子】 佛弟子的名字,即是舍利弗;在声闻乘中,他是智慧第一。

相关文章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文2023-06-13 16:06:32

席慕容经典语录82句2023-06-16 21:18:14

心经直讲之释经义摘抄2023-06-18 04:36:31

席慕容的散文读后感10篇2023-06-18 01:10:20

席慕容的乡愁原文2023-06-14 05:19:40

席慕容历史博物馆欣赏2023-06-07 23:54:0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