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精选小石潭记教案集合六篇

时间:2023-06-10 04:12:15 文/刘莉莉 文学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小石潭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语句,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教学重点】

  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导入

  出示柳宗元的诗《江雪》(同学们熟悉这首诗吗?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多少?)齐读诗,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字,并谈谈理由。

  明确:是“孤”和“独”。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他曾官至礼部员外郎,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这里他寄情山水,写下了一系列山水游记文章,叫《永州八记》,其中最精彩的就是《小石潭记》。

  二、揭示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语句,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三、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有学生谈自己所查的关于作者的资料,教师总结补充)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与韩愈、刘禹锡为同朝为官,由于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贬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 柳宗元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借山水,欣赏大自然来排遣心中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有名的《永州八记》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柳宗元,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柳宗元是杰出的思想家,凭着一股积极的热情和出色的才能进行政治活动。中年以后的处境更加悲苦,但这却使得柳宗元有机会深入生活、接近百姓、反思历史,从而使他成为一个卓越的散文家和诗人。

  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

  四、题解:《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历史上很多文人都热衷于寄情山水,借景抒情。其中写山水散文游记艺术最高的应该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风格的就是这篇《小石潭记》

  1、检查预习:出示课文内容,(课文没有标点,让学生读,检查并练习学生读文言文停顿情况)出示字词注音: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坻(chí) 为屿(yǔ) 为嵁(kān) 佁然(yǐ)俶尔(chù) 翕( xī)忽 差(cī)互 悄怆(qiǎo chuànɡ) 幽邃(suì) 龚(ɡōnɡ)古

  2、听录音,出示课文(重点字词注音)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zhuì),参(cēn)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

  3、仿读课文,模仿录音来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句子的停顿、作者的感情。

  4、指名读。了解学生读的情况。边读边评。

  5、齐读:我们来齐读一下文章,注意体会作者感情

  六、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试着翻译课文。

  2、小组展示,全文分为五段,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解,并点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

  3、思考: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七、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翻译课文,用现代汉语写一篇介绍小石潭景色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了解作者所写之景,学习作者写景之法,感悟作者所抒之情。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来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

  1.齐读课文,重温内容。

  2.给红色的字注音(幻灯片2)

  篁竹( ) 清冽(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然( )俶尔( )翕忽( )

  差互( ) 寂寥( ) 悄怆( ) 幽邃( )

  3.重点词、句积累(幻灯片3、4、5、6)

  实词积累检测(幻灯片3)

  青树翠蔓 为坻 潭中鱼可百许头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乃记之而去 水尤清冽

  (幻灯片4)1、乃记之而去 2、佁然不动:

  3、崔氏二小生: 4、不可久居

  (幻灯片5)1、从小丘西行闻水声 2、如鸣珮环

  3、心乐之 4、下见小潭

  5、皆若空游无所依 6、日光下澈

  7、斗折蛇行 8、其岸势犬牙差互

  9、凄神寒骨

  (幻灯片6)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幻灯片7)“记”的有关常识。

  二 、走近文章

  1、读课文思考:请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并以“小石潭真 !”为题,谈谈你对小石潭的印象。(静、清、绿、美……)

  2. 再现小石潭的写作思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者

  三、走进文章

  柳宗元不愧为文学大家,他用寥寥数笔就为我们描绘出了小石潭的独特景色,让我们也感受到了小石潭的美,我们来进一步感受它的美,体会作者的写法。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学生读文章,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读)

  明确:“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潭中水声悦耳动听,引起作者好奇于是“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发现了小石潭。(所用方法: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的“移步换景”的写法)

  2、小石潭有什么特点?用原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发现这些特点的?

  明确:——“石底”、“水尤清冽”

  3、作者依次描写了那些景物?用的是哪些写法?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特写镜头。潭水:清 鱼:乐

  怎样描写?水:侧面描写 鱼:动静结合 溪: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运用比喻修辞)

  石→树→ 鱼 → 水 →溪身→ 岸势→ 四周

  ↓ ↓ ↓ ↓ ↓ ↓ ↓

  奇 美 乐 清 曲折 参差 幽寂

  其实,文章景物中无不透着“石”的气息,请找出。(学生找出并且读出来)这才是小石潭。

  4、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字句,体会作者情感。(学生先读课文,找出对应的句子,再来读)

  明确:——“心乐之”、“似与游者乐”(体现作者观赏小石潭奇景奇趣后暂时的轻松和快乐)

  ——“以其境过清”(环境凄清,作者被贬后寂寞凄苦、悲凉的心情。)

  明确:作者用的是“寓情于景“的写法

  小结:景物:潭、树、鱼、水、源头、岸势

  潭:“全石以为底”、“水尤清冽”

  情:“乐”、“清” “凄”

  四、疑难探讨: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也就是说作者到底是“乐”还是“忧”?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结:柳宗元因政治原因被贬到永州,一贬就是十年,政治的失意,使他不得不寄情山水,但眼前的景色,即使再美,也不能真正解他心中的忧愁,因为他是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忧国忧民的伟大的人,他时刻牵挂着天下的黎民百姓,他怎能有心情来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呢?

  五、感情体悟

  作者借小石潭的美景来抒发怎样的情感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明确: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和抑郁忧伤之情。

  六、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在文章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作者写景的方法(移步换景、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运用修辞、寓情于景),更让我们看到了《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水彩画(寓情于景的写法);也是一首抑郁哀怨的古典乐曲(抑郁寡欢的情感);更是一篇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优美篇章(山水游记的名篇)。

  七、学以致用、运用文中所学写景方法,写一段景物。(十分钟后让学生读)

  八、布置作业

  1、 背诵全文。

  2、积累古诗文中写景的名句。

  3、读柳宗元《永州八记》的其他篇章。

小石潭记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情。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说说柳宗元的故事——如: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友情、“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柳宗元的柳州生活,或者柳宗元笔下的故事——如:《黔之驴》、《临江之麋》等

  二、背景介绍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也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要求:

  1、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常用字,并注音后整理到下面空白处(要查字典)。

  教师提示:悄怆(chuàng)篁(huáng)竹清洌(liè)为坻(chí)为屿(yǔ)翕(xī)忽为嵁(kān) 差(cī)互寂寥(liáo)幽邃(suì)

  2、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如:范读、齐读、速读等。

  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如“全石/以为底”“其岸势/犬牙差互”)

  3.文言词语总结: 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一词多义: 以:

  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

  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动词,“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

  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4、结合下列问题,整体把握文意。

  ①这篇散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要能概括出每节的大体内容)提示:以游览的先后次序(游踪:发现――近观――远望――感受)来描写的。先写潭上的大概景象,再写近处潭中景象,再写远望溪流水源之景,最后写潭上气氛。具体描写了石潭、潭水、游鱼和溪流。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提示: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岩。 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上有什么景物?

  提示: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④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为什么?提示:作者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时心情是快乐的,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中流露出凄凉忧伤的心情。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愁闷、悲愤

  作业:

  1、熟读并背诵

  2、预习并完成下一课时的学习内容

小石潭记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顺畅地朗读课文。

  2、能利用页下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3、能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读一读 1、导语:

  由祖国江山多娇导入课文学习,检测课前学习。

  2、明确学习目标,征求学生意见。

  3、组织学生诵读课文。

  4、评价学生朗读。

  明确任务,回答。

  学生发表意见,明确学习目标。

  自读课文听读课文伴读课文。

  自我评价朗读。 二、想一想 1、导入想一想环节,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2、检测问题达成情况。

  3、导入活动一环节,请学生读文作画。

  4、组织交流、评价。

  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发言反馈。

  读文作画。

  交流、评价。 三、比一比 1、导入活动二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背诵比赛。

  2、组织比赛、评价。

  3、组织检测。

  背诵、准备比赛。

  参与比赛。

  完成检测。 四、课后学习 探究本文写作手法,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或常州的)旅游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小石潭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准备】

  文章以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教师可以导游的形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辅之以多媒体手段,将配乐范读、录像画面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

  【设计思路】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虽是游记,却不能当作一般游记来读。试想,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其心情又当如何?恐怕是苦中作乐者多。本文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景色写得多么美,技巧多么高,也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情景交融,而在于人在景中,情在心中。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异步和反差。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冷清与孤寂。因美景而生感伤,于高潮处戛然收束。心情的猛然触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而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否则,便无法解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复杂内涵。当然,这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但却是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彩屏显示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彩屏显示。)

  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声屏显示朗诵录像。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彩屏显示。)

  ⑴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篁竹(huáng)清冽(liè)为坻(dǐ)

  B、为屿(yǔ)为嵁(kān)佁然(yí)

  C、俶尔(chú)翕忽(xī)差互(chā)

  D、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í)

  ⑵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做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怡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3、齐读课文。

  四、引导讨论,完成目标

  (彩屏显示以下问题。)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彩屏显示。)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翻译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他是怎样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心情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

  (彩屏显示。)

  学习目标:

  1、学习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二、学习讨论,完成目标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⑴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⑵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彩屏显示。)

  发现小潭

  篁竹──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

  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4、点一个小组读第二自然段。

  5、讨论下列问题:

  ⑴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⑵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彩屏显示录像:潭水、游鱼画面。)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⑶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彩屏显示。)

  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

  侧面描写水的清澄:游鱼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动静结合特写镜头

  6、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7、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8、讨论以下问题:

  ⑴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⑵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彩屏显示。)

  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岸势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9、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0、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

  11、讨论以下问题: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1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彩屏显示。)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13、文章结尾是记录同游者,是游记常用的一种格式。

  三、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至于篇末表现出来的凄苦心情,那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那样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跟我们今天的伟大时代完全不合了,对这点我们必须有明确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

  小石潭记

  见小石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潭水:清澄,侧面描写

  游鱼:动静结合

  |

  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

  |

  记录同游者

小石潭记教案 篇5

  【教学立意】

  《小石潭记》是以写景记游为主的一篇古代散文,它以移步易景的记游方式展示作者的心理感受及心理变化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提示、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叙事写景、抒情状物相结合的特点;启发学生通过品位语言,体会作者在此篇游记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本文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以不足二百字的篇幅,生动描写了人迹罕至的小石潭环境景物的清幽静谧之美,抒发了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文章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

  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

  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1.借助背景相关的《江雪》,导入文本

  学生背诵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分析指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哪些字,并结合这首诗的意境说明原因?

  (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孤”和“独”两个字在孤寂、冷清、高远宏阔的背景下,诗中的主人公在“钓寒江雪”,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前人说“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也写了诸多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永州八记》等名篇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这些作品中作者借景抒怀,与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2.指导学生阅读初步把握文意:

  (1)教者范读,引领正音 (要求:学生在文中圈出易错、难读的字)

  (2)学生自由朗读,揣摩理解文意(读出感兴趣的内容,读出疑惑问题)

  (3)学生自主阅读助读提示:

  ①作者及随行人员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清脆悦耳的水声,带来的内心的喜悦,向往是伐竹的动力)

  ②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本:抓住水、石、树、鱼、源、岸、环境等特点深入领会文意)

  ③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水声、游鱼)

  ④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深入文本,细读小石潭:

  (1)指导学生深入文本,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讨论探究

  ①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怎样?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

  (循声而至,砍竹成路,下见小谭;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

  ②从“伐竹”这一细节中你感悟到了那些?

  (发现了这里人迹罕至无路可走;发现了作者喜悦之高、兴趣之大,克服重重困难也要觅得小潭)

  ③小石潭的全貌怎样?

  (潭底为整块石头,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巨石,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④请你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出课文是按找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

  ⑤文章在写景中用了什么写法?(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⑥潭水和游鱼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潭水之清和游鱼之乐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天空的时候,着一鸟而让观者感知天空的辽阔高远,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烘托的写法)

  ⑦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幻化到鱼儿身上,仿佛鱼儿也会像人那样感到快乐似的)

  ⑧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那些特点来写的?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蜿蜒、曲折,小溪的或明或暗,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动静结合,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⑨文章后部分的凄寒的感受与上文中的“乐”,对比鲜明,你是怎样体会这种情感的变化?(这种情感变化足以说明,作者被贬谪的悲凉是他心中的主调,寄情山水的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便显露出来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矛盾中发现人物的内心情感,领会文章感情所在)

  4.总结拓展

  ①总结全文

  王国维说“以自身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极富作者的生活个性,是“柳”化了的山水他描绘小石潭的石、水、光影、游鱼、树木,着力渲染出了凄寒幽邃的神韵,抒发了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传神的描写,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

  ②拓展延伸:

  关于崔氏二小生:

  柳集旧注:“崔简之子也”据柳宗元《故永州刺史流配驩州崔君权厝志》旧注:“崔君名简,字子敬”又文中“夫人河东柳氏”句下注:“简娶公之姊”据此,则“崔氏二小生”当为柳宗元的外甥

  ③附: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赏 思

  ↓ ↓

  发现小潭—乐—潭中景物 ———— 小潭源流— 凄 — 潭中气氛

  5.必要的教学资料准备: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山水游记,书胸中愤郁的散文由于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故称《永州八记》分别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古代称熨斗为钴鉧,钴鉧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头,凹陷甚深,潭面象古代熨斗,故名之)《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6.文章的生活背景:

  困居永州的十年永州,在唐时僻远荒凉州司马只是安置流放官员的一种名义上的职务其在永州的十年,是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然而不幸的遭遇,却使柳宗元的才思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言为文,莫不悲恻动人,寓言、山水游记等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永州八记》,《段太尉逸事状》,《三戒》,《捕蛇者说》等篇章都作于此

小石潭记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读课文,把握文意。

  2.品细节,欣赏美景。

  3.看背景,感受情怀。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青山绿水多妩媚”,山之磅礴,水之灵动,是自然的恩赐,也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折光。置身于优美的山水之中,看山山有情,赏水水有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觅得了一处清幽之境,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小石潭记》,看文章描绘了哪些优美的景物,看作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讲读课文

  1.指导诵读

  随古人共游名胜,我们要走好两条路,那就是读准字音和疏通文意。

  读书有三得: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好节奏;三要读出情味。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录音,注意留心字音、节奏,初步感受流淌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情感。

  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可以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段朗读课文,男同学读第1、2段,女同学读3、4、5段,请注意读出节奏。

  男生读得很流畅,字音都对,节奏也没有问题,情味——有一点点。女生读出了起伏感,情味也读出来了,声音很悦耳,不过声音——还可以大些。

  2.初步感知

  同学们再各自读一读课文,注意思考问题:文章哪些部分主要写景?哪些部分主要写感受?

  是的,第1、2、3段主要写景,第4段主要写感受,第5段写的是附录部分。大家回答得很正确。

  3.疏通文意

  疏通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同学们可以借助课文注解,联系上下文推断,可以和前后排同学交流,还可以举手问老师,先自行疏通、翻译课文。

  同学们慧眼独具,行动积极,不仅找出了文中较难理解的句子,而且顺利解决了它们的翻译问题。现在我们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赏景探情。

  4.赏景探情 (1)品味第1段

  请同学们思考:第1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出小石潭的美?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是的,写了“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这是写的水声,特点是悦耳动听——“如鸣佩环”。 还有“水尤清冽”,写的是水清。(这里有一字用的很好,尤:很,特别。) 还写了小石潭的美,美在“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还美在“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初步展现的小石潭之美,就已经让我们沉浸陶醉了,那再走近一步,我们来看看清冽的潭中,又有怎样的景致?

  (2)品味第2段

  请同学们读第2段,看看这段话写出了潭中鱼的哪些状态?突出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同学们找得不错,写鱼的句子有“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这描写的是鱼的哪种情态?

  对,游动时的状态。除此以外,还有对鱼的描写吗? 是,“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是说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静静地一动不动。这是对鱼的静态描写。

  分析得很到位。作者分别描写了鱼的动态和静态,真的就是为了表现小石潭里鱼多吗?

  这位同学说这样写是为了表现水清。请具体谈一谈。

  很好,“空游无所依”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鱼儿在水里游,竟像是在空中没有凭依似的。“日光下彻”,写水可以一直照到潭底,把鱼儿的影子都印在石头上,鱼、石、影全都清清楚楚,足见水是多么清澈透明,突出了水的“清冽”。

  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可是课文明摆着写的就是鱼呀,你们偏说是水?

  是的,这是侧面描写,借写鱼的情态来表现水的清澈透明。

  让我们一起朗读,边读边在脑海里涌现鱼儿或游动、或安然的生动画面,感受小石潭水的清澈透明。

  (3)品味第3段

  小石潭景美、水清、鱼有灵性,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古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石潭的源头活水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结合第3段,谈谈小石潭溪水、溪岸的特点。

  这位同学描述得很好:溪水“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么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岸“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这里的小石潭水清、鱼灵、石异、树翠,真是一个旅游休闲的世外桃源,让人抑制不住地乐由心生。

  看来,在作者的笔下“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美景,按理应该乐不思蜀,而柳宗元为何却说“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呢? 请同学们关注柳宗元的生平经历。

相关文章

关于小石潭记教案汇编六篇2023-06-12 16:08:56

精选小石潭记教案范文八篇2023-06-11 02:06:21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2篇2023-06-13 14:43:09

关于小石潭记教案模板汇总十篇2023-06-06 08:25:21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十五篇)2023-06-17 09:43:25

小石潭记教案汇总七篇2023-06-14 05:59:27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