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案范文

时间:2023-06-09 09:07:39 文/孙小飞 历史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案1

(导入新课)我听说咱们班几位同学排演了一目历史小短剧,(由六位学生表演《时局图》,分别饰演旁白兼清政府、熊、肠、虎、蛙、太阳)首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加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个短剧说明了什么问题。(表演短剧,然后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时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板书课题:第13课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讲授新科)在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时中国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来看第一个黑体字,在这一目中我们要掌握哪些内容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补充课外资料,加分)大家说的都很好,这里讲到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无产阶级产生于什么时期?(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所以中国的无产阶级比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的早。为什么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而不是在其他时期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我们就以华侨陈起沅所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为例来看一下。(教师解释“缫丝”)谁能介绍一下陈启沅这个人?(学生介绍,加分)。他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是怎样创办、发展起来的?(学生总结回答,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不完全,则引导提问:为什么继昌隆缫丝厂会出现这种局面?加分)民族资本主义是否就此止步不前了呢?当然不是,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对比,由此可以看出在什么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快?(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看大屏幕(出示三段材料),小组迅速交流一下,选出代表回答。(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经济力量的增强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创造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面对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一些开明的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日本、-变法图强,所以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就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板书: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出示康、梁的图片),哪为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康有为、梁启超(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板书),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公车”怎么讲?(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公车上书没有成功但影响很大,冲破了长期以来清朝的黑暗统治下政治-沉闷的局面,特别在封建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公车上书”之后维新运动并未就此停止,而是更广泛的展开了。

看第三个黑体字(板书),这一目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教师强调知识要点:强学会、重要的报刊、学会。强学会成立后《万国公报》该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称为维新派的政治团体。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康有为、梁启超都曾提到日本、-的改革,其用意就是希望中国也能通过维新变法运动走上独立富强之路,请看大屏幕(出示维新派的代表言论,学生齐读),通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出维新派对改革的认识

和态度,认为改革是的出路。中外历由那些改革曾是国家富强起来?(小组讨论回答,加分)联系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从我们的现实生活出发,你有什么看法?(小组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加分)由此可以看出顺应时代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改革-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才能推动生产了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现在我国进行的体制改革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经济体制,是“大改”,一定能使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和富强之路。

(小结)小组派代表总结,学生自己出练习题。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案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毛泽东思想诞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意义。

(2)了解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认识中国共产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布置学生收集毛泽东诗词,结合诗词内容体会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作用。

(2)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展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及历史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和发展,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进行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勇气。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为中华民族的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2)通过本课学习,加深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强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领导的信念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确立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

毛泽东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惊了古老的中国,不久,在世界东方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毛泽东,并形成了具有*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大家对毛泽东了解比较多,那么你知道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吗?毛泽东思想是怎样诞生与发展的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新课学习

一、革命道路的探索

1.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918年8月19日,毛泽东第一次来北京,主要是组织赴法国勤工俭学活动;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结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阅读共产主义书籍。回到湖南后,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中国共产党之一

1921年7月21~31日,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3.毛泽东思想的发端

材料一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主义革命,否认中国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坚持“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和资产阶级“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并认为农民散漫保守“难以加入革命”。

材料二农民在乡里造反……乃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毛泽东《湖南农-动考察报告》

【合作探究】

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在此期间,毛泽东同志怎样批判这条路线?你怎样评价毛泽东的主张?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毛泽东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1925年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3月5日~4月3日写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等文章发表,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4.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展示下列场景:

场景一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起义队伍退到文家市,毛泽东决定把队伍转向农村,向井冈山进军。

场景二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场景三毛泽东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场景四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请回答:

(1)毛泽东把军队由城市转向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有何重大意义?

(3)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说明了什么?

(4)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什么特点?

提示:毛泽东决定把军队由城市转向农村,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充分说明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反映出实事求是的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要坚持党的领导,进行武装斗争。行动:进行-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结果:起义一再失败。启示:不能照搬照抄-模式,走适合自己的路。

为此,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前提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

意义:打破了-的革命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展示下列材料:

为什么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泽东分析: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长期存在的地方,是经过第一次大革命深刻影响、工农兵曾经大大发展起来的地方;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决定着小块红色政权的长期存在是无疑义的;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是个紧要的条件。

过渡:毛泽东虽找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但真正取得革命胜利,路还很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偏离了毛泽东思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成熟)

问题: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如何?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是怎样走向成熟的?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3)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4)国际条件: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传到了中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国际条件。

(5)教训: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和革命方法均未能挽救中国的危亡。

(6)主观因素:毛泽东长期革命实践和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

2.形成(成熟)

(1)标志:《论持久战》《新-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的发表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的智慧,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作的讲演报告)、《新-主义论》(1940年1月)、《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等文章,在分析国情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中国革命第一步是-主义革命,第二步是*革命。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2)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抗战胜利前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新-主义理论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3)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召开的七大正式确立。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情景设计:1949年3月,党中央从河北迁往北京,毛泽东兴奋地对周围的人说:“我们是进京赶考吧!”

设问:“进京”说明了什么?“赶考”是赶一场怎样的考试?就*革命和建设,毛泽东思想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又有哪些发展?

1.新的目标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作了重要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还提出促进革命胜利的方针以及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规定了中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的总任务。

2.《论人民-专政》

1949年6月30日,发表《论人民-专政》一文,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规定即将建立的新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专政。文章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新中国的一系列基本政策,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思想政治理论准备。

3.对中国*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

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的*经济、政治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的矛盾问题。这就在*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此外,毛泽东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毛泽东思想足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的*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3)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4)在马克思主义发展,毛泽东思想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展示以下资料卡片: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毛泽东

我们的口号是: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

设问: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灵魂是实事求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新-主义革命理论如此,*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也是如此。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赎买政策,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农轻重协调发展都是毛泽东从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国情的创举,是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合作探究】

关于毛泽东个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在同学中发生了分歧和疑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互评(要求阐述理论),学会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的基本方式,学会辨别,学会同他人交流和合作。

(一)甲乙两同学对毛泽东思想产生了争论,甲认为毛泽东思想就是指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乙则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二)毛泽东同志晚年由于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十年赶超英美,跑步实现共产主义”等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并出现了“大跃进”“十年-”的严重错误,导致*经济的停滞与困顿!一一这些是毛泽东思想吗?

提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不能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混为一谈。

课后小结

本课小结

毛泽东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开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把中国革命实践独创的经验做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

晶。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课后习题

高考真题:第17课毛泽东思想

一、选择题

1.(2014o广东文综)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2013o天津文综)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主义国家

B.新-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国家

3.(2012o广东文综)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本题考查新-主义革命的相关问题。由题意可知毛泽东赞同苏联(俄)通过新经济政策向*逐步过渡,而非批评,故A项错误;B项*改造出现于新中国成立后,而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排除;D项与题意没有关系,故排除。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新-主义革命尚未结束,故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

2.解析:从材料中的“因而是过渡的形式”,可知该国家形式是新-主义国家。新-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过渡的阶段,故选B。

答案:B

3.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特点,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体现的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故D项符合题意。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项错误;共产国际反对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而非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在选择中国革命道路上的分歧,不涉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C项错误。本题易错选B项,主要原因是片面理解共产国际的主张。

答案:D

板书

板书设计

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1.产生的条件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解放战争时期

2.过渡时期

3.*建设时期

4.毛泽东思想的其他方面

四、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五、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案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毛泽东思想诞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了解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新三-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重要性。了解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总结,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认真搜集史料和整理史料,选取有效、典型的历史信息,学会正确运用说明和理解历史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充分认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国民族的解放、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断探索、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和勇气,充分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革命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才能为中国人民找到通往胜利的道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确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

毛泽东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毛泽东诗词朗诵导入。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惊了古老的中国,不久,在世界东方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迎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

2新知介绍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

1、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到1927年)

①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动考察报告》

②思想:提出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③意义:解决中国革命的、同盟军、对象的问题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结合材料讨论: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到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哪些实际问题?

2、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教师选取有关的资料片断,使学生加深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怎样一条新路?

①著作:《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治为什么能够存在》

②思想: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③意义:开创中国革命道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从攻打中心城市到走入农村,毛泽东实际上已经开创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过渡:虽然找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但是真正取得革命胜利路还很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偏离了毛泽东思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长征。长征初期,损失过半。残酷的现实使大家认识到毛泽东指挥的正确性。

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胜利到达陕北。红军长征实行了地理空间转移,引导学生进入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延安时期。

二、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提出问题:促使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从主观和客观条件分析,全面思考问题。

1、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面对国内的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如何分析国情进行革命探索的?

①著作:《论持久战》《新-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论持久战》:(1)抗战是持久战(2)战争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3)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新-主义论》:(1)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主义革命;第二步,*革命)(2)新-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及新-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

②思想:“新-主义革命”理论:中国革命的两步论——“新-主义革命”+“*革命”,形成完整的新-主义革命理论

③意义: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走向成熟。

确立为指导思想——中共七大1945年

思考:七大时毛泽东思想为什么能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的意义有哪些?

(为中共领导人民争取新-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从中共成立开始,毛泽东便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结合国情先后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分为二步走等理论,毛泽东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保证。因此……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教材从解放战争时期、新-义向*过渡时期、十年建设时期三个历史时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程。

1、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抗战胜利结束后,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前夕,毛泽东为全党提出了新的目标。阅读课文84页完成表格内容。

①著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论人民-专政》

《报告》:

1949年春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还提出促进革命取得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的总任务。

《论人民-专政》:

1949年发表《论人民-专政》,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专政。

②思想:建立“人民-专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③意义:人民-专政的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使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

2、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建设道路进行不懈探索

①著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十大关系”主要讨论经济问题,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②思想:提出一系列富有*的*经济、政治建设方针政策,阐述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③意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理论,使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

课后小结

胡-同志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时代的条件、人民的实践孕育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引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前进,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3复习总结和作业布置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案4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知识与能力

1、分析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背景。

2、分析经济特区建立的条件,含义及特区建设的重大成果。

3、对外经济开放区的建立的概况及影响。

4、了解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和特点。

5、了解上海浦东开发和开放的主要成就及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掌握好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改革开放近30年伟大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代自豪感、责任感。

2、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

3、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

四、重、难点

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五、教学方法

1、历史问题探究法。

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知识整合——延伸拓展来组织探究,通过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努力使学生通过“趣中激”,达到“乐中学”的目的。

2、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具准备

1、制作课件。

2、准备多媒体设备及网络设备。

七、教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展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利用幻灯片展示自主探究的三个问题。

探究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探究二: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探究三:对外开放的成就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1、探究形成的背景

探究过程设计:(1)播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

(2)提出讨论题目:结合视频内容以及所学知识讨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国际、国内背景:

(3)组织学生讨论

(4)完成国际、国内背景的要点总结

国际背景:

①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②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国内背景:

①“十年-”使中国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急需恢复和发展。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已经决定。

③以邓小平的第二代领导集团形成。

2、探究形成的过程

探究过程设计:

(1)播放《经济特区的设立》的视频材料;

(2)展示“学思之窗”: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在师生探讨交流的基础上展示讨论的结论:

①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有利于引进外资。

②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③广东、福建两省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

④资源丰富。

(3)完成第一步经济特区创办的探究总结。

包括:①经济特区的设立;②经济特区的含义及“特”的主要表现;③经济特区建设的成果展示;④经济特区的作用。

(4)结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示意图完成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

包括:①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②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③沿江港口城市的开放;④沿边城镇的开放;⑤内地省会城市的开放。

(5)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

我国政府从1988年起在沿海和内地的开放城市中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0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城市中首批获准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是(A)

A、秦皇岛B、武汉C、合肥D、苏州工业园区

2、从1988-2002年,我国共建立了(D)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A、46B、47C、48D、49

3、下列属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的选项是(B)

①资金来源以引进外资为主

②经济成分以外资企业为主

③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的特点

④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探究形成的特点

结合地图,结合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由学生概括总结出来,教师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合作探究二: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探究过程设计:

1、播放视频文件《邓小平与上海浦东的开发》。

2、结合视频内容及教材相关知识思考:

假如你是当时的邓小平,你决定加快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3、由学生相互探究合作交流后,教师与师生合作共同完成上述问题。

①浦东开发的决定和目的:1990年4月中央政府决定开发浦东。其目的在于:

A.以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发长江沿岸城市;

B.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C.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②浦东开发和开放的有利条件:A.地理优势;B.交通优势;C.人才和产业优势;D.上海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

③成果展示:收集图片、文字资料,展示浦东开发和开放的伟大成就。如中国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等。

④地位和作用。注意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对知识进行整理。

A.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是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B.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础,是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C.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合作探究三对外开放的成就

探究学习设计:1、这个问题可采用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师不提供固定的答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或者深入城市和农村调查,了解我国对外开放近30年来的伟大成就,收集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举办一个小型的展览会。

(四)知识整合

新发展

(五)延伸拓展

1、材料解析题形成背景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形成过程格局特点

-在十七大报告中写到: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事实雄辩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思考:

①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

②新时期我国已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③试比较近现代我国的两次对外开放。

2、课外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课后从网上搜集沿海经济开放区发展情况的资料,配上解说词,举办小型展览,以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

分工:第一小组——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第二小组——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第三小组——闽南三角地带开放区

第四小组——环渤海沿岸开放区

(六)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

如何整合新课程资源,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充分展示并挖掘学生的潜质。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案5

古代希腊-政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识记:希腊半岛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城邦及其特点。梭伦改革为希腊-制度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正式确定-政治。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希腊-政治的“黄金时代”,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权力机构。雅典-政治对近代西方政治的贡献。

⑵理解:地理环境在古希腊城邦形成中的影响。归纳并理解雅典-政治的主要内容。-政治的局限性;希腊城邦的阶级与时代局限。

⑶运用:探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形成中的影响。分析雅典-政治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实质和作用。探究古代希腊-政治衰落的根本原因。

2、过程与方法

⑴分析地理环境、问题探究。

⑵分析雅典-政治的历史资料,初步掌握信息处理方法。

⑶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从雅典-政治的兴衰发展过程中分析雅典-政治的特点,分步骤、分层次掌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体会古代希腊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

⑵了解雅典-政治“黄金时代”的重要内容,感受古代希腊的辉煌,分析古代希腊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感受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⑶分析雅典-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实质,理解希腊奴隶制度的利弊得失,从宏观上把握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二、重点难点

重点:伯利克里时期的-政治

难点:雅典城邦-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了解到-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但在古代西方,-政治和法律建设却是主流,这在古代的希腊与罗马表现的尤为突出。当代西方的-政治和法律体系都是由古希腊罗马的政治系统中逐步发展而来的。那到底古代西方的-和法制到底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学习第六单元第一课“古代希腊-政治”来了解一下吧。

[讲授新课]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在接触古代希腊的-政治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希腊的地理位置。(展示地图)

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一个半岛---------巴尔干半岛。她被大海所环绕,因此我们称希腊文明为“海洋文明”。由于希腊地形复杂,少有大块的平原地区,而各个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交流不便,所以在古代希腊形成了许多的小国家,它们被称之为“城邦”。

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前6世纪,它一般包括市区和周边的农村地区,范围非常小;而且,城邦一般是通过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共同团体、共同地域和政治经济的独立实体。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就是它的基本特征。

在众多的希腊城邦之中,雅典与斯巴达是两个典型的城邦。西方的-政治来源于希腊,而希腊的-政治则以雅典最为完备。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雅典-政治到底有哪些内容。

雅典-政治的主要内容,关键要掌握三大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

(二)雅典-政治的确立

1.梭伦的改革

梭伦改革时,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这项措施使许多工商业奴隶主因财富上升了社会地位,他们与原来的贵族都占据了第一、二等级。(打击了贵族的统治。)同时设立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除此之外,梭伦还设立新的政权机构——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前者规定除第四等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后者参与例行审判,接受上诉案件。废除了债奴制度。

影响: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权利,为雅典-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里斯提尼的改革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把整个雅典城邦分为10个地域部落,以取代过去的4个血缘部落。克里斯提尼的这一举措,打破了血缘关系,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设立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这些改革措施,使雅典-政治正式确立起来。

(三)雅典-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伯利克里改革的措施比较全面,而且很彻底,共有六项:第一,扩大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执政官和几乎所有其他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第二,改革公民大会,规定它是雅典城邦的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凡二十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每个人在大会中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第三,改革五百人会议,规定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负责处理国家大事;第四,提高陪审法庭地位:负责审理各类重要案件,参与立法;第五,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第六,发放工资和津贴,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观剧津贴)

(四)雅典-制度的评价

雅典-制度保证了希腊文明的灿烂辉煌,而且当今欧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差不多都来源于它。其次,雅典-政治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限度凝聚本邦公民,以保

持自己的独立性,对外则是为了掠夺他人的财富和奴隶。

雅典-政治的局限性:第一,它是少数人的-,本邦妇女、广大奴隶和外邦人都无权享受-政治;第二,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的。

[本课小结]

以上就是古代希腊-政治的基本内容,而古代希腊-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少数人即奴隶主的-。

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二范文2023-06-04 08:04:01

岳麓版历史高三总复习教案五篇2023-06-13 04:32:41

人教高一上历史教案五篇2023-06-09 21:57:37

高中必修二历史教案岳麓版五篇2023-06-12 22:32:07

高中人民版的历史教案最新模板2023-06-16 02:47:55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范文2023-06-09 23:01:3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高中历史主要的基础学习方法2023-06-12 19:58:42

高中阶段历史简单高效学习方法2023-06-05 11:19:48

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最新资料2023-06-09 03: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