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教案1
《戊戌变法》
一、内容标准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问题探究
1.分别从戊戌变法前中国社会、经济、思想领域来分析变法的历史背景?
2.列表简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
3.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列表整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从百日维新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的比较以及百日维新的结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
4.从政治改革、救亡图存、思想解放等角度,归纳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5.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史论共享
1.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来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另一方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它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通过维新派的宣传,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国人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也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
三、史料阅读与思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泰西近欧论,皆方三权:有论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为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自台湾事后(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大借洋教,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使戊戌政变不被-,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源于哪部著作?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待农民起义和帝国主义的态度如何?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阐述你的理由。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论〉
材料二: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思想主张?
(2)材料2中的“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对比材料1和材料2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
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土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3)材料三改革与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4)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四、史学争鸣
(一)关于戊戌变法的性质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戊戌变法是不是属于改良主义运动。
坚持戊戌变法是改良主义的学者认为,19世纪末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要求清政府进行某些民主改革,但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局限于少数开明士绅和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士大夫圈子里,他们迷信依靠光绪帝推行其改革措施,根本不想-封建统治,甚至有防止农民革命的反动企图,“这种反映资本主义要求的思想潮流,进一步发展为资产阶级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然而就其‘变更’的性质来看,却是改良主义”。(汤志钧:《戊戌变法与改良主义》
有学者认为,先判定戊戌变法是改良主义性质的运动,然后批判凡是改良主义必然软弱、妥协和失败,已不能向人们提供多少新的思考,而在理论上与逻辑上则是一种误导。有的学者追根溯源说,改良主义是一个西方词语,19世纪末叶出现在欧洲,是指工人运动中一种敌视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派别,它以不触犯资产阶级剥削制度基础的枝枝节节的改良来代替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所以说,“改良主义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工人运动和*革命的手段”。(陈旭麓:《中国近代的革命与改良》,载《历史研究》1980年第6期)有的学者进一步指出,用改良主义来限制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不妥当的,因为戊戌变法与欧洲改良主义的历史背景不同,虽然当时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还很幼稚,但它毕竟是代表新的生产力,反映新的生产关系追求,是封建保守势力的对立物,是先进者,所以不可照搬欧洲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概念去硬套戊戌年间的维新派和维新运动,可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资产阶级在十九世纪末发动的一次爱国救亡维新运动。说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尚可,说是一次改良主义运动则是不妥的”。
(二)关于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戊戌变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但是,改良主义在本质上具有反动性,对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来说,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是没有出路的。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恰恰表现在它以自己的失败,证明了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许多老一辈历史学家,如郭沫若、范文澜、刘大年、汤志钧、王栻等持这种观点。
第二种观点认为,戊戌维新运动客观上起到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作用,但对于封建主义制度的批判并不彻底。比如胡绳就认为,维新派要求变法,要求上层建筑发生某些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改变,而且对传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说教提出了异议,所有这些议论都是“虎虎有生气”的。但是维新派对于封建制度的批判是肤浅的,软弱无力的,而且,从主观上来说,维新派是企图用“改良主义的变法,来为这个‘暮色凄惨’的旧制度注入新的‘生机’”。(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下册,第634页)
第三种观点认为,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它不是统治阶级修补封建庙堂的枝枝节节的小变,而是中国资产阶级拆毁封建主义庙堂的社会变革运动,是“民族觉醒的里程碑”。杨立强指出:维新派在变法期间推行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政策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对维新派的评价,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更为重要的是观察这些政策的社会效果。不论维新志士怎样在某种场合表白,不论他们的主观意图如何,事实上戊戌变法集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传播西方思想文化,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专制制度的强烈愿望,这不是企图补天的封建文人矫揉造作的空言粉饰,而是一场“社会变革运动”。(杨立强:《民族觉醒的一块里程碑──关于戊戌变法评价的若干问题》)
第四种观点认为,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里的启蒙作用。一些作者指出,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意义,主要不在于反封建,也不在于反帝,“而在于它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一部分”。戴逸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专制独断的皇权思想,昏人神智的八股文章,以及桎梏性情的纲常伦理,这一切曾经是封建阶级麻醉和统治人民的武器,现在这些武器上也长了斑斑锈痕。人民不仅从戊戌-中认清了-的凶恶面目,而且也从戊戌思想运动中吸取了精神解放的力量,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更加推向前进。”(戴逸:《戊戌时期的思想解放》
第五种观点,马洪林认为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过程中戊戌维新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阶段性,它突破了物质与精神分割的“中体西用”的思维定式,开启了全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闸门,既把封闭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推上大机器生产的轨道,实行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又要改变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为“君民共主”的立宪制度、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和法律制度化。从历史发展的阶段上看,戊戌维新标志着中国人第一次全面地提出了近代化的纲领和措施,强劲地改变着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理论结构。(马洪林:《戊戌维新与中国近代化》,载《上海师大学报》1989年第1期)张江明等认为戊戌维新运动是在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首次尝试,是君主立宪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它加速了中国走出东方“中世纪”的历史进程。(张江明等:《戊戌维新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首次尝试》
参考答案:
1.(1)君主立宪。依据:三权分立学说。源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2)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
(3)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4)不正确。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其实行的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失败是必然的。
2.(1)强烈要求实行全面的维新变法。(2)导致守旧大臣对变法阳奉阴违,甚至托词抗命,阻挠、破坏变法,使变法法令成了一纸空文。(3)材料1全面改革变法,材料2中却畏首畏尾,思想明显趋于保守,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旧大臣。原因:一是由于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二是维新派的软弱所致。
3.(1)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度。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中国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的命运。
(2)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是这次改革的,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奴;日本:天皇是改革的主导者,拥有实权,积极推进明治维新的开展;中国:光绪帝同情变法,作出改革举动,但由于实权掌握到慈禧太后手中,导致变法失败。
(3)核心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改革方式: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
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教案2
《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基本历史知识:倒幕前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培养: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上的插图与照片,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问题: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组织学生逐条讨论明治维新的内容,分析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巩固教学重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治维新使日本亚洲乃至世界强国,是日本继大化改新之后又一次较为集中地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典型事件。
同时明治维新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
.教学难点
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讲述日本历有两次十分重要的改革,提问学生古代日本历重要的改革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近代关乎日本命运的重要改革是明治维新,以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1.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幕府与幕府统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对下文知识的理解。
2.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一段,在地图上确认的位置。提问:哪些人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哪些人反对幕府统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一下幕藩制,指出幕府统治面临的第一个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使学生认清日本国内形势。
3,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二段,提问:有哪些国家相继侵略日本?结果怎么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日本面临的外部环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使日本有被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这也是幕府统治面临的又一危机。最终让学生认识到此时的日本内忧外患,改革势在必行。
4.向学生简要的介绍一下兰学到代表人物(绪方洪庵、新井向石等)和核心思想(实行民主平等,仿效西方改革日本,富国强兵等)指出思想准备对维新运动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二)武装倒幕
此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未做要求,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理解武装倒幕,-幕府的统治是明治维新的必要前提。
(三)明治维新
1.先向学生说明明治维新是1868年明治天皇领导的至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军事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2.指导学生阅读本部分内容,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学生阅毕,分别由每组的代表回答一个方面的改革的内容,评出的组别和学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各项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日本国内市场的形成。
(2)经济上,教师可补充这方面的材料和图片来反映经济方面的内容:一是引进先进技术,二是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三是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有利于日本农、工、商业的发展,成为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3)社会生活上,“文明开化”指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穿西式军装的明治天皇》和《西式服装》等图片,指出明治天皇带头改穿西式服装反映了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迫切愿望。同时说明明治政府也十分重视发展文化教育。
(4)军事上,“富国强兵”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和图片,然后探讨“日本军队有什么样的特点?”指明用“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日本军队很快就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在讲完明治维新内容后,指导学生讨论课文的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并告诉学生明治维新的内容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答时政问题的能力。
4.评价明治维新。先由学生讨论“怎样评价明治维新?”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一方面,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社会性质,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另一方面,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逐渐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5.结合中国戊戌变法,让学生探讨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把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教师引导他们分别从国内背景、准备、内容和国际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寻答案。学生讨论完后,教师总结:从国内背景看,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幕府的中央统治相当薄弱。从准备过程看,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从内容上看,明治维新编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后,十九世纪中期日本又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同时把明治维新与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进行比较,提高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板书小结本课内容,突出重点。
四、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对应习题
课后小结
本节课上完后,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值得注意:
1. 在讲“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这节,应该讲清楚:由于德川幕府的腐败统治,在日本国内形成了改革派,改革派要求-幕府的统治。应该尽量将知识点将详细。
2. 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速,不要过快,有些学生反映我讲话速度过快,这个在以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同时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针对某个问题,尽量多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过多,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做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角色。
课后习题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受到欧美国家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却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一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也成为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此外,世界近现代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教案3
《开创外交新局面》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图表掌握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打开新局面的原因及三大重大外交成就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国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实的根据。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国际: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2.过程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意义
(1)它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1)从美国方面看,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
(2)从中国方面看,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为了遏制苏联,必须改善同美国的关系。基于共同的利益,中美双方急需改善两国关系。
2.过程
(1)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做准备。
(2)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1978年中美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4)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5)1979年初,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它揭开了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阶段。
思考: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分析中美关系走上正常化的原因,试析始终左右着两国关系的两个基本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国际形势: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到了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中美关系的发展。具体表现在:(1)资本主义阵营内的变化,由于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强有力的挑战,美国不得不调整其与欧洲和日本的关系。(2)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实力的下滑使其在与苏联的对抗中处于守势。(3)美国深陷侵-争的泥潭。(4)*阵营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而不复存在,中国受到来自苏联的危险日益增大。正是这种世界局势的变化才使得中美两国的关系从长期的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基本因素:一是政治制度,另一个是共同的国家利益,不同的政治制度使两国疏远,共同的国家利益使两国接近。
3中日关系的改善
1.原因
(1)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日本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为两国关系正常化打下了基础。
2.过程
(1)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并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2)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派大使,中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3)1978年,中日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成为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
3.影响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三十多年来,始终主张各成员国之间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在处理国际事务中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教案4
《两极世界的形成》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国家的建立;各国内部的民主改革;华沙条约组织;经互会等史实,归纳二战后*力量的基本特征;
3、掌握德国的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正确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 对比分析 史料研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团结合作,共同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战后,两国的合作关系逐渐发生变化。
(多媒体:打出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中的一句话)
提问:丘吉尔的演说表明了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师:战后美、苏两国的对峙争霸,使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
提问:什么叫“冷战”?
一、美国的“冷战”政策
师:接下来我们首先要了解有关冷战的背景(多媒体播放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图片)
提问: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讨论了哪些问题?
过渡: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框架。从此后开始,美苏两国开始在各个领域进行争霸活动。
师:(多媒体打出有关战后美、苏两国经济、军事方面的材料,以及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不同的材料)
提问:美国发动对苏“冷战”的原因何在?
师:(介绍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及其8000字电报)
(叙述)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讲,成为了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的导火索;
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演说,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师:(多媒体打出问题,思考)
美国的冷战具体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何表现?
(多媒体提供有关战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残破、-的典型事例)
提问:美国对欧洲提供经济援助的原因?
过渡:对西方国家进行援助,对于东欧各国不愿与美国合作的国家政治上进行遏制,经济上的封锁
(多媒体投出“北约海军军事演习”图片以及美国建立“东南亚军事条约网”的相关资料)
提问:北约军事集团的建立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二、*力量的壮大
过渡:随着美国开始对苏联等*国家的遏制,以苏联为首的*阵营也加强了相互联系,以打破美国的遏制。
提问:*阵营中主要有哪些国家?重点强调:
1、东欧各国中很多国家是在苏联的直接帮助下建立起*国家的,但南斯拉夫有所不同,对苏联又很强的依赖性。
2、中国加入*阵营对维
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
(2)提问:欧亚国家的*改革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过渡:除此之外,*各国为了进一步加强在经济、军事上的合作。
(3)提问:苏联等国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师:处于美苏冷战下,整个世界处于战争的威胁中,虽然从整个世界看,美苏实力的均衡,对峙保证了世界的相对稳定,但从局部地区来说,美苏的冲突却是非常激烈,甚至是武装冲突。
柏林危机
(多媒体提供相关的柏林墙图片,文字资料)
朝鲜战争
(讨论:你认为柏林及朝鲜分裂以及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的原因)
师:(点评)
1、朝鲜分裂是由于美苏在战后处于政治原因认为的割裂了朝鲜半岛,处于美苏自身的战略需要,不顾弱小国家的利益。
2、美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证其在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利益,维护亚洲地区的战略军事。
过渡:美苏除了政治对抗外,在军事上也激烈对抗,尤其是古巴导弹危机,使整个世界处于核战争边缘
(多媒体打出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数据和文字资料)
讨论:古巴导弹危机最终解除的内在原因?
(苏联的实力要略逊于美国,同时双方都保持了克制)
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教案5
《雅典城邦的兴起》
教学目标
识记:
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
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
3.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
理解与运用:
1、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2、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2、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综述第一单元三课之间关系: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改革的背景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改革的内容
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改革的影响
★回顾必修一内容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扩大公民参政范围 ;改革公民大会; 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了解荷马时代
爱琴文明:(大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 中心:“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2世纪至前9世纪) 是古希腊从青铜器向铁器过渡的时代。反映这一时期希腊社会情况的是的《荷马史诗》,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之为“荷马时代”。
古代希腊发展简史:
(1)爱琴文明时期(公元前20——前12世纪):主要是“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多建立君主制国家;
(2)荷马时代(前12——前9世纪):外族入侵,文明倒退,回到氏族公社制度。
(3)早期希腊时代(BC.8—BC.6世纪):梭伦改革(BC594年)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约BC508年)
形成城邦国家,雅典( Athens )和斯巴达(Sparta)成长起来,政体多种多样,主要有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度等。
(4)希腊古典时代(BC.5—BC.4世纪):伯里克利执政时期(BC443—429年)
雅典民主走向成熟,前期是希腊城邦鼎盛时期,随后走向衰败,最终被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征服。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改革虽然不像革命那样轰轰烈烈,但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邓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人类在处理社会发展问题过程中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了解和认识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大改革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发生了无数次改革,梭伦改革就是这些改革中发生得比较早且是影响深远的一次。梭伦改革发生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与其他地区的早期国家不同,雅典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民主政治。梭伦改革既是雅典城邦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起点。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回顾探讨梭伦之前雅典城邦曾经充满危机的历史。
★讲授新课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改革的自然条件)
(1)环境优越:位于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
(2)资源丰富:盛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港。
【合作探究】想想看,与古代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
地理环境的不同: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各区域间有着小块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
造成的结果: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政治的出现。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主义的大帝国,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的政治背景)
1、城邦国家的雏形
(1)背景: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后的3个世纪,对希腊历史的了解主要根据盲诗人荷马的史诗。当时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又有人称为“黑暗时期”。
(2)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3)特点:小国寡民
(4)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5)氏族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导致了什么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掌权(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
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
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2)结果:雅典平民-(前632年),政局动荡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3)影响:敲响警钟、局部调整、真正改革
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但是,统治政策的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化解雅典的政治危机必须进行真正的社会政治改革。
(三)“工商业的发展”(改革的经济背景)
1.前提: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
2.表现:经济作物发展、手工业和造船业取得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3.影响:
(1)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沿海地区的一些经营工商业的平民日益富裕;有些贵族也开始经营工商业,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2)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
雅典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
各自的主张及主张不同的根本原因原因:代表的阶级阶层不同。
“山地派”和“海岸派”的共同目标:反对贵族专权,改革呼声日益强烈。
教师指出,政治现状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所有这一切成为梭伦执政和改革的历史宏观背景。这就是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思考: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
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方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作为海岸派,他们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呼吁改革,成为后来支持梭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四)首席执政官梭伦(改革的主观条件)
1、疯诗人事件:
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附近一些城邦在经济上和军事上赶上并超过雅典,以致梅加腊城邦占领了雅典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这就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雅典几次派兵去争夺,结果都失败了,而后,为压制民众的不满,-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梭伦从文献资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于是“疯”了的梭伦经常出现在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只见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手不住地擂打着自己的胸部,招来许多围观的百姓。这时,他就会对着人群大声朗读他的诗篇:“啊,我们的萨拉米斯,她是多么美丽,又多么使我们留恋,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军,我们要为收复这座海岛而战,我们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在不明-的人们的惊叹、惋惜声中,梭伦滔滔不绝地朗诵着,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思考:疯诗人事件的实质是什么?有何意义和影响?
实质:梭伦在贵族-时代宣传爱国思想的手段。
梭伦的诗句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也因此得到大家的拥护,为后来的上台执政奠定了基础。
2、萨拉米斯岛问题
思考:
(1)萨拉米斯岛的地理位置如何?
(雅典的出海门)
(2)雅典丧失萨拉米斯岛的原因有哪些?
(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梅加腊等城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了雅典。)
(3)丧失萨拉米斯岛对雅典将产生什么影响?
(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外贸易)
(4)围绕萨拉米斯岛问题,雅典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
(疯诗人事件 梭伦指挥雅典军队收回萨拉米斯)
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的一个重要契机──萨拉米斯岛问题。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附近一些城邦在经济上和军事上赶上并超过雅典,以致梅加腊城邦占领了雅典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这就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雅典几次派兵去争夺,结果都失败了,而后,为压制民众的不满,-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梭伦从文献资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3、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1)原因:
①梭伦指挥收回萨拉米斯岛,树立了崇高的威望,从此走上政治舞台。公元前600年左右,年约30岁的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统帅部队,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 赫赫军功使梭伦声望大增,成为雅典最负名气和影响的人物,也为他日后实现改革弊政的宿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再度激化,内战一触即发。
(2)当选: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全权负责修订法律,进行改革。
(3)影响:一场自上而下、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开始了,雅典城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合作探究】梭伦登上政治舞台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有哪些?从梭伦的成功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客观条件:贵族政治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的局面阻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使改革成为的出路。
主观条件:梭伦丰富的人生阅历、充足的知识储备、高远的理想抱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睿智的斗争策略、善于抓住机遇的敏锐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勇气,等等
启示: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推动时代发展;雅典文明在曲折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
【课后总结】
在结束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教材引言中提到的《研究的主要问题》为题,细化解析(参见本课《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部分),投影打出,要求学生做书面回答,作为笔记小结。
课后小结
从政治、经济、个人三方面概括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可能性 (1)必然性:①政治: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雅典的贵族政治和债务奴隶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平民-,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权力,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②经济:改革是雅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尖锐的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工商业奴隶主迫切要求改革,反对旧贵族专权,要求发展海外贸易。
(2)可能性:个人因素
梭伦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领导收回萨拉米斯岛,得到人民拥护,适应改革的需要。公元前594年,当选执政官,承担起改革的重任。
课后习题
⊙本课测评
1、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提示: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简述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答案提示: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方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作为海岸派,他们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呼吁改革,成为后来支持梭
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学习延伸
讨论会:以“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地理环境”为题,探讨雅典城邦兴起的原因。
相关文章
人教版高一下册历史教案模板2023-06-02 05:51:35
高一历史人教版教案模板2023-06-17 10:04:49
人民出版社高一历史教案五篇2023-06-02 01:27:26
高一历史教案最新范文2023-06-14 10:06:53
人教版高一下期历史教案范文2023-06-02 13:28:45
七年级上历史第14课教案范文2023-06-04 01:13:09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高中历史主要的基础学习方法2023-06-12 19:58:42
高中阶段历史简单高效学习方法2023-06-05 11:19:48
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最新资料2023-06-09 03: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