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九年级历史下川教版教案五篇

时间:2023-06-10 01:41:15 文/阿林 历史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九年级历史下川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意义,工作中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市场经济的概念;

(2)培养学生利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方法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决定;

(3)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分析和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

2.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材料分析、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和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华国锋和邓小平分别为中国经济建设做出什么贡献呢?导出新课

讲述新课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①1976年粉碎“-”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②由于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内容:

主要内容: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③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_______上来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工作要以________为中心。④在经济工作中实行________的方针。

3.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道路的起点,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了序幕,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村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中开始原因

人民公社高度集中统一,搞平均主义,农民缺乏自主权。

人民公社压制农民生产积极性

破坏生产力,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

2.过程

(1)农村:1978年,在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是合作经济的一种经营形式,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共有为前提,坚持了我国农村的*制度;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的积极性。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越性:

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中平均主义,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二)城市改革

A.城市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④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⑤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影响: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________,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根本原因。

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了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2)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明确了*的本质,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

(3)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4)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关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指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5)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规定了我国*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到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3.作用:(1)有利于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

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大家认识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九年级历史下川教版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意义,工作中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市场经济的概念。培养学生利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方法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决定;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分析和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历史对比,专题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需要长期坚持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难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1)1976年粉碎“-”后的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徘徊)

(2)党内的左倾错误继续:(两个凡是的方针)

(3)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邓小平的三起:

2、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内容

(1)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上: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3)经济上: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4、意义:是新中国历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道路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合作探究】:归纳近代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巨变结果任务

辛亥革命-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巩固人民-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含义: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2、前提、实质和根本目的

前提是坚持*制度

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制度的自我完善;

根本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现代化。

根本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3、突破口;

【合作探究】: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是否得到健康发展,所以要选择农业首先改革。

其次,过去对*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从农村改革。人民公社化严重地-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一些思想-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

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主要内容:

(1)经营方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试点: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合作探究】小岗村三步走: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主要是因为小岗村的村民在省政府创新政策的推动下,为了摆脱自身的困境,大胆地把生产队的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自负盈亏,充分调动了这些承包土地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过他们的精心劳动,获得了比以往多得多的收获。

普遍实行:1980年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合作探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区别

(1)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在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农民只是享有经营和使用权。

(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础建设。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生产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

(3)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制度的优越性。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

(4)发展后果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亦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了生产力的发展。

行政机构的改变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2)税费改革和推进*新农村建设:

B、影响

(1)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农业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粮食产量连年大幅度提高,建国以来第一次真正解决了中国庞大人口的吃饭问题。随着后续配套改革措施的不断推出(如: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等),使中国的农业和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变。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直接鼓舞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政企职责不明。

(2)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B、全面展开:1984年以后

C、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D、措施

a.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b.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6、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1)必要性

①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生产力的发展

②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A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阻力”的解释:

一是伴随着改革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让一部分比较保守的人对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前途产生了疑问,甚至有些人主张退回到过去的道路上去。

二是初步的改革措施,已不能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走向世界的要求,改革走入了瓶颈状态,必须深化改革,实现新的突破。

B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运动遭遇挫折。

(2)可能性

①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物质基础)

②邓小平南巡讲话,冲破思想-(思想基础)

2、过程

(1)提出: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的市场经济。

A、*的本质是什么,市场经济到底姓“资”还是姓“社”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B、明确提出了要发展*市场经济。

(2)目标确立: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3)理论完善:

A、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B、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意义

(1)到21世纪初,*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奇迹。

(3)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合作探究】: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搞市场经济会不会改姓?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市场经济

所有制形式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生产目的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实现共同富裕

后果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盲目的,容易引起经济危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这就是有*的*经济。

【本课小结】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课后小结

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会议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这一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

3.(2013o盐城模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从“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到“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历程。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土地所有制变更B.分配方式调整

C.生产关系变革D.生产规模缩小

九年级历史下川教版教案3

春秋争霸

【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王称霸,吴越争霸的史实,理解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及各霸主成就霸业的共同原因。[能力与方法]:通过讲解、阅读教材、归纳比较的方法,学习本课的历史,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分封制的崩溃导致春秋争霸,学习齐桓公的胸襟与用人、容人之量,认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意义,认识霸主成功的共同原因在于改革而国强。

【教学重、难点】重点: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春秋争霸的原因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复习分封制的权利与义务而导入。 回忆,为学习打下基础

二、春秋五霸

1、东周的建立:西周结束,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并说明东周包括整个春秋时期和战国。

2、春秋的特点:讲解特点:一是王权的衰落(原因、表现及影响),二是诸候争霸。指导阅读“引文“。

3、春秋五霸:学生勾在书上,并在地图上找出这些诸候国在地图上相应的地方。 本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学生缺乏必要的直观材料来帮助理解,所以要求学生认真听讲,阅读教材,并且落实在书上。

这说明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当时历史的什么特点?

三、齐桓公首霸

1、看地图。“读读”:说的是什么人?与齐桓公称霸有何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何感想。

3、指导阅读小字,看看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在他当国君前后有什么变化?由这种变化你想到了什么?

4、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后,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呢?学生看书解决。

训练识读历史地图。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对学生进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教育的渗透。

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四、晋楚争霸

阅读,找出 “晋文公与楚庄王能够称霸,分别与哪次重要的战役直接相关?第一次战役,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说明呢?哪些成语与楚庄王称霸有关。 简略处理。

学生阅读教材找成语,文史结合学习历史。

体现什么智慧?

五、吴越争霸

1、阖闾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它采取了哪些措施?

2、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是如何重新振作的?与之相关的成语你知道哪些?勾践称霸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出答案来,互相补充。

六、小结:学生小结本课的内容。

问:你发现这些霸主能够称霸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你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谈谈你的看法。

训练学生综合历史的能力学习历史,联系古今

七、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讲故事,说成语。

【教学后记】

九年级历史下川教版教案4

战国争雄

【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孙膑、白起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通过对战国形式图的学习,培养学生释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合纵与连横。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

难点:对战国时期的战争的特点的理解,合纵、连横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春秋争霸”,作为一个时期的名字,春秋和战国常常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了解了春秋争霸的情况,战国争雄的局面又如何呢?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争雄战争有什么不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火硝烟的战国。

请大家先把课文认真预习一遍,包括课文中设计的所有信息,看书的同时找出你没有弄懂的问题,5分钟后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

四、晋楚争霸

阅读,找出 “晋文公与楚庄王能够称霸,分别与哪次重要的战役直接相关?第一次战役,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说明呢?哪些成语与楚庄王称霸有关。 简略处理。

学生阅读教材找成语,文史结合学习历史。

体现什么智慧?

五、吴越争霸

1、阖闾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它采取了哪些措施?

2、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是如何重新振作的?与之相关的成语你知道哪些?勾践称霸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出答案来,互相补充。

六、小结:学生小结本课的内容。

问:你发现这些霸主能够称霸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你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谈谈你的看法。

训练学生综合历史的能力学习历史,联系古今

七、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讲故事,说成语。

【教学后记】

九年级历史下川教版教案5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清政府册封-、班禅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清朝的疆城。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历史脉络的走向,注重把握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土尔扈特部千里迢迢回归祖国,是值得我们歌颂的爱国主义行为。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它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的内容密切相联,即清政府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进行斗争;对外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本课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了清朝中央政府对-、班禅的册封以及驻藏大臣的设置,从而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等,使清朝中央加强对新疆等地区的统治;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则进一步展现了祖国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同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清朝前期的疆域,基本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班禅和驻藏大臣”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内容虽然主题明确,但因涉及多个少数民族,初一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等较难掌握,同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学生也较难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布达拉宫图片。复习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的情况。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确立册封-、班禅的制度

西藏宗教主要是佛教。它有许多派,其中的黄教创始人是宗喀巴,他的弟子中最的是-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他们是西藏佛教地位的两位领袖。

顺治帝赐予五世-以“-喇嘛”封号和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并赐以册印。从此以后,历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从而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时)

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联系刚才学生复习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元朝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属宣政院管辖。这些史实,充分说明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

1、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期)

(1)回部。回部指居住在天山以南广大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

(2)大小和卓的叛乱是回部上层的叛乱,他们分裂祖国,残害维族人民,激起当地人民的不满。

(3)清政府讨伐大小和卓叛乱,注意政策,得到维族人民支持,终于平定了叛乱。

2、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期)

清政府在平叛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这就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三、土尔扈特重返祖国

播放《土尔扈特重返祖国》录像。

1、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下游(明末)

2、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771年)

四、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的疆域

巴尔喀什湖

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葱岭

太平洋

南海诸岛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喜马拉雅山

总结:

清政府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雅克萨之战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清朝中央政府

确立册封-、班禅的制度

设置驻藏大臣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

作业:课后作业

相关文章

九年级历史复习课教案五篇2023-06-16 15:10:29

九年级历史讲评课教案五篇2023-06-17 19:16:31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五篇2023-06-17 16:23:56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五篇2023-06-02 10:37:17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教案范文2023-06-03 18:41:22

八年级上册历史15课教案最新模板2023-06-03 07:09:58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高中历史主要的基础学习方法2023-06-12 19:58:42

高中阶段历史简单高效学习方法2023-06-05 11:19:48

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最新资料2023-06-09 03: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