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教学设计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故事生动,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活动与合作研讨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据文本,紧靠课文,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丰富的意蕴。
(二)教学背景
1.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初二年级普通班学生,我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因此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感情基础。班内男生较多,虽有学语文的积极性,但由于基础薄厚不一,认知水平良萎不齐,课堂上较为依赖教师的引导,对紧靠文本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强。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参与为主,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教师启发点拨的教学策略,通过及时评价激励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动感和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熟读课文;
(2)通过多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了解民间文化,了解作家语言风格、写作特色;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体会文章一波三折的叙事特点;
(2)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
(1)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2)启发学生既自食其力又要符合时代潮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
1.重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文章一波三折的叙事特点。
2.难点:
(1)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方法;
(2)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语句。
3.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以本单元民俗话题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部分作品以及泥人实物。电脑演示
展示实物作业中做过相关材料的学生展示作品。以直观的学生活动成果及实物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复习文学常识以填空题形式重温本课课文作者冯骥才。教师出示白版填空题提问学生回答或集体回答复习相关文学常识,形成知识体系。
明确重点字词读音出示重点词语,明确读音。电脑出示加点词语,板书重要读音。朗读词语检查并巩固基础知识。
朗读课文,准备复述课文故事。范读、指名朗读全文,并提示准备复述课文故事。
朗读后出示复述要点。范读、指名朗读全文。
提示复述要点。朗读课文;思考文章思路;复述课文故事。训练朗读能力;体会文章一波三折的叙事特点;复述课文,训练表达能力。
整体感知由课题“奇”入手,概括奇人特色。提问“奇”在何处?
板书“奇”人特色。思考、概括“奇”人特色。整体感知课文要点,训练概括能力。
紧扣文本,分析课文内容。紧扣课文,分析文章情节、组织结构、写作方法等。白版出示课文内容,分析要点,随机板书要点。思考,体会,表达见解。回归阅读能力训练,紧扣文本,细致分析。
品味语句,揣摩语气重点分析文中两个语句,体会深层含义。出示重点句子、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思考、体会,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
议一议体会课文作者表达的对手艺人的态度。出示问题,启发思考。思考、体会,表达见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手艺人的敬佩,赞美自食其力的人生态度。
根据作者的态度,生发两种观点,请学生表达个人意见,经讨论,引导学生辨证理解自食其力与团结合作的关系。出示两种观点,请学生表达个人意见,启发讨论,明确自食其力与团结合作的辨证关系。独立思考,使用反馈器表达个人意见,并阐述理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表达个性见解,辨证理解自食其力与团结合作的关系。
作业人物速写出示写作要求按要求完成写作练习。巩固并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训练
小结以对联形式小结课文内容,升华泥人张人品性格。以新颖的对联形式小结课文内容,升华泥人张人品性格。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设想】
1、让语文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让语文课富有魅力、富有神韵;让学生能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接受知识。
2、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学习(学生分组自学)
自学任务:
第一组:以“冯骥才与都市文化”为话题,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发言提纲。
第二组:利用课文的语言特点把“刷子李”“泥人张”的故事改编成群口相声的形式,进行表演,要突出各自的“奇”妙之处。
第三组:品味语言,理解含义,推敲朗读。
第四组:展示你的一技之长。如:画画;剪纸、折纸之类的小手工;口技、垫球等绝活……
二、课堂学习(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教师点拨提升)
1、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冯骥才的短篇小说《俗世奇人》。谁来谈谈对书名的理解?
(符号后面的文字是问题的答案要点,老师根据学生答的情况,作适当的补充。)
大众的、百姓的生活世界;市井里巷中的奇人高手。
历来人们都喜欢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而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凡夫俗子呢?第一组的同学以“冯骥才与都市文化”为话题查找了许多资料,请他们来谈谈。
冯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他长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他以学者式的渊博和填密,有条不紊为天津文化倾注着心血: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其实,这些已超越了学术范畴,它对延续历史文脉、保持个性魅力、清晰城市形象、促进天津未来发展等,都具有深层的意义……《俗世奇人》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即今天的塘沽码头。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一强活不成,不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2、整体把握课文:
⑴ 请第二组同学用曲艺的形式给我们讲述“刷子李”“泥人张”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们各自“奇”在何处。(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⑵ 这些听起来神乎其神,实际上是存在的。就我们同学中也有一技之长的人。有请第四组展示他们的绝活。
⑶ 教师点拨:
课文里的故事,同学们的表演让我们不得不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但是“功夫深”这三个字不仅仅指为此花去的时间,它还涵盖了意志品德。记得,有位画家曾说过:比技艺,最终是比人品。那么,“刷子李”“泥人张”的人格魅力何在呢?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所以说,伟人名人固然辉煌夺目,但凡夫俗子也不乏其巧妙绝伦;“刷子李”谈生意,满腔正气显派头;带徒弟,一手绝活传真谛。“泥人张”捏泥人,单只妙手见功夫;护尊严,一身傲骨笑权贵。
⑷ 请第三组同学展示品味语言、朗读课文的成果。
首先,由小组代表范读揣摩的语段,再谈谈处理的理由。
其次,老师出示语段,请他们标出重音,读出语气语调,再说说为什么。
①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重音在“亮堂”上,表现作者对手艺高超的艺人的肯定、赞颂。
② 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重音在“活”上,强调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方式,“地地道道”语气要中肯,节奏要慢。
③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重音在“泥人张”和“差”上,用夸张的语气表示对泥人张的称赞。
④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重音在第二个“找”字上,以回敬海张五的挑衅行为。
⑸ 齐读以上例句,读出语气语调。
3、探究课文:
分组讨论:课文里有这么两句话“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讨论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观点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能行得通吗?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主张“自食其力”求生存的人生态度,钦佩、赞赏之情溢与言表。手艺人不搞歪门邪道,靠劳动吃饭行得正,站得直,怕谁?怵谁?但是,在如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这个观点未必都行得通。我们听过“适者生存,不进则退”,“识时务者为俊杰”之类的话,姑且不论它们产生的背景,就生存而言还是要讲究点科学性、技巧性,当然要在不丧失尊严的前提下。如今的社会,不可以没有信息,不可以不关注时代的潮流,不可以不和他人沟通、合作,更不可以没有法律意识。所以说,未来社会需求多元的、复合型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希望同学们明确目标,努力奋斗,让自己成为时代的新人!
三、课后拓展学习
1、给下列字正音:
焉 林 抠 蘸 撂 褒 贬
2、社会调查,收集民间类似“刷子李”“泥人张”这类奇人奇趣的材料,写成故事,或人物速写。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
以情景诵读,情节表演,佳句品味,人物分析的形式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引导学生体会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
【教学重难点】
波澜起伏的情节 语言品味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读了两篇短文,相信你会受到启迪。
二、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了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2、关于《俗世奇人》(冯骥才)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俗世奇人》序)
3、关于泥人张
天津泥人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已享有很大声誉。使天津泥人大放异彩、成为民族艺术奇葩的,是“泥人张”的彩塑,它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天津“泥人张”艺术的创始人是张长林。
张长林(1826—1906),字明山,后以字行。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抟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外国人早就以重金购买,“置诸博物馆中,供观赏。”在历届展览会上它都被认为是出类拔萃的作品。日本芦屋市的一座中国近代艺术馆为“天津泥人张彩塑”建立了陈列专室,展出彩塑作品58件。近年来“泥人张”彩塑积极地推动国际间文化艺术的友好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桥梁。
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是近代民间发展起来的著名工艺美术流派,这支数代相传的艺术之花,扎根于古代泥塑艺术的传统土壤中,再经大胆创新,遂成为今日津门艺林一绝。
三、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擅长()绰号()
刷浆()难堪()一瞅()
发怔()褒贬()怵()抠()
戳()瓢()
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发怔:发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鼎鼎:盛大的样子。
四、整体把握课文
两篇短文都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均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作者描写人物的本领十分高明。
写“刷子李”,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津码头“优胜劣汰”的环境,为人物预设一个极不同寻常的背景,然后再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极力写他手艺之高--“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是在与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但无论如何这吊起了读者的胃口。接着,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脚上有一白点:师傅如那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
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写“泥人张”,则是单刀直入。三言两语介绍泥人张后,便切入正题,这是一场人格的较量,也是智力的较量。面对海张五的挑衅,人们都等着看泥人张怎样“回报”。于是,故事有了悬念。而泥人张的回报也十分奇特--用鞋上的泥捏出了“一脸狂气”的海张五头像,第一回合告一段落。而海张五接着又侮辱起泥人张的手艺--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对此,泥人张居然毫无反应,但事后的“报”更令人叫绝--次日,街市小杂货摊上摆出了一二百个“海张五”泥像,并大书“贱卖”等字。泥人张一言不发而妙招制胜。
五、探究课文
1、分组讨论:课文里有这么两句话“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讨论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观点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能行得通吗?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主张“自食其力”求生存的人生态度,钦佩、赞赏之情溢与言表。手艺人不搞歪门邪道,靠劳动吃饭行得正,站得直,怕谁?怵谁?但是,在如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这个观点未必都行得通。我们听过“适者生存,不进则退”,“识时务者为俊杰”之类的话,姑且不论它们产生的背景,就生存而言还是要讲究点科学性、技巧性,当然要在不丧失尊严的前提下。如今的社会,不可以没有信息,不可以不关注时代的潮流,不可以不和他人沟通、合作,更不可以没有法律意识。所以说,未来社会需求多元的、复合型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希望同学们明确目标,努力奋斗,让自己成为时代的新人!
2、“刷子李”的行事是否有作秀之嫌?曹小三最关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是否本末倒置?
如果刷子李手艺平平,专在保证“身上没有白点”上下功夫,那就不但无用而且可笑。刷子李此举的目的其实是在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其中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也不妨看作是对自己的挑战和较劲。这一切如果有了雄厚的实力做后盾,就绝不能说是作态作秀,即便是作秀,他做的也确实“优秀”。或者说,这是一种“包装”,是一种广告效应,完全无可非议。
而曹小三的心态也属正常。既然刷子李为自己立下了如此之高的标准,别人就必然会用这一标准来衡量他。
六、分析人物。
文章刻画了刷子李和泥人张这两个奇人,人物性格鲜明。
提问:“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或辩论。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自己的本领外。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发展。
七、写作特色:
1。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
2。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是人物语言,还有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首先是浓郁的“天津”风味:“要哪没哪”“就赛升天一般美”“架式挺牛”“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等都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
其次,语言极具造型能力:“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一句对称工整,有对比,有比喻、夸张,将天津卫码头上的世风描写得淋漓尽致。
八、小结
本文以两位手艺人(刷子李、泥人张)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九、作业
十、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我最大胆的尝试就是:能不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设立学习目标?当我读到这篇小说时,我被里面的人物奇特性、语言的奇妙性和情节传奇性所吸引,归结到一个字就是“奇”,后来由文章的题目中受到启发:那它们“俗”不?仔细体味一下它们确实又是“俗”的,人物是凡俗的,语言是俚俗的,内容是有关民俗的。所以我就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以“俗”与“奇”作为问题导学的主线,设立了三个主要的学习目标:
1、人物的凡俗性与奇特性;
2、语言的俚俗性与奇妙性;
3、小说的民俗性与传奇性。
然后,紧紧围绕这三大目标编写导学案。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来看,效果还好。由于这个问题是教师个人的独特的体验,学生就不可能仅仅充当知识的搬运工,找找答案,抄一抄,写一写,他们必须借用手中的资料,对信息进行全面的筛选、思考、整合,使学生对问题充满探究的兴趣,但又是跳一跳,够得着的,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并乐在其中。
我觉得这种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加尝试。
这是一节展示课,我的总体思路是:对上一次申报课存在问题的整改的一次大练兵。在分层展示的形式上,不再是一味地写,而是听、说、读、写、演,具体问题,灵活设计;在展示的公平上,不再是一展示就是六大小组的庞大阵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质疑、补充,在课堂的高效上,相比以前我的课堂,总算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评价的形式上也做了一些调整,不再是繁琐的分数,用太阳、月亮、星星、花儿和叶子来表示,既直观又有新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问题本身的思考,而不再纠结于具体的分数。
以上的尝试和整改,虽然得到了同仁的一些好评,但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导课不够自然,有生涩之感。本打算让班长来“破冰”的,不想汪德胜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班长把头埋得低低的,无奈之下,只得让他来说了,说得可想而知,怎么导入到本课《俗世奇人》呢?只能说他进步比较大,是一“俗世奇人”,但总觉得有些牵强别扭。现在想来,主要是没有做好预案。只想到班长会说得好的,没有想到,如果其他人非要站起来说,又说得不好,怎么办?
二、还有一个老毛病,可以说是我的课堂的一大顽疾:时间不够。不能将每个环节完整地展现,总是由于时间关系,不得不将某一环节作为作业来处理。难道就不能将时间分配得恰到好处?
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惜因为我要到英语组当评委,错过了向同仁们请教和学习的机会,很遗憾!但我相信:机会还是有的!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了解“俗世奇人”——“泥人张”、“杨巴”的高超技艺及过人智慧。
2.品味本文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3. 培养学生爱护我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预习:
1.查找一些民间奇人的故事。
2.预习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泛舟游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请同学展示搜集到的民间奇人的故事说一说。(师适时点评)今天,让我们进入第20课的学习,来见识见识冯骥才先生笔下的俗世奇人。(板书课题)
(展示教学目标)
二、简介作者
冯骥才,当代优秀作家、画家、文化活动家。他以写知识分子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他长于天津,近年来,他为保存中华民族地域文化而奔走呼号,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的《泥人张》也是其中的一种行动。
生字抢答 词语解释抢答,小组竞赛。
三、解题
“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小说集。《俗世奇人》共有18篇作品,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四、自由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1.本文读来充满风趣,有些单口相声的味道。相信同学们都预习过了,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
2.请以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为中心自由朗读文章。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海张五挑衅泥人张——泥人张捏泥像还击——海张五出口讥讽——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五、把握人物形象
1.分析“泥人张”奇人之“奇”
把握了文章的情节结构后,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认为奇人“泥人张”“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技艺高超、有智慧、有个性)
(1)找出文中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读一读。分析这些句子在描写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两者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泥人张技艺的高超,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文中除了描写泥人张的高超的技艺外,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他他与海张五的较量的智慧,沉稳,干练,镇定自若,面对无端侮辱,他后发制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致胜。泥人张个性内敛、不畏强权,敢于斗争,让人们在佩服他手艺的同时,更佩服他的智慧。)2.文中对海张五的描写也十分精彩,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外貌、语言)从文中找出描写海张五的句子,分析一下他的形象?
(爱摆臭架子,且蛮横无理,故意挑衅,粗俗,完全一个活脱脱的地痞形象。)六、品味文章语言
1.文中的语言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天津风味),幽默传神。
(架式挺牛、撂高的、怵、赛、砍过去等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样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运用强烈的夸张的手法,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仁中人,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如果换成“泥人张技艺高超,众人不能相比”就过于平淡,缺乏表现力。)
(2)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的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上全找回来了。你怎样理解这句中“不停的找乐子”中的“找”?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找”体现出海张五无端挑衅,无赖的丑态;换成其他的动词“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找”字还与后面的句子中“全找回来了”的“找”字相得益彰,还体现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
(3)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戳”字展现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
好嘴杨巴
一、导入新课——引出“好”:
(板书:好嘴)凭你的理解,什么样的“嘴”才称得上是“好嘴”?最好能举个例子。(教师鼓励学生谈出不同的理解,比如滔滔不绝的、左右逢源的、咄咄逼人的、拍马逢迎的、妙语连珠的、一语中的的……)然而,在冯骥才的一则故事里,主人公杨巴只说了一句话,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好嘴”呢?(板书:杨巴)
二、重点研读——探究“好”:
说杨巴是“好嘴”,其实作者就让他说了一句话。研究这个“好”字,既可以从说话的难度看,从这句话本身看,也可以从说话的效果看,还可以从他人的角度看。请选择一个角度,分组深入探究:杨巴的嘴到底“好”在何处?
全班讨论:
1.从说话的难度看。一是李中堂勃然大怒:“打落”“乱飞”“泼了一地”,众官员都“吓懵了”,情势紧急,千钧一发,这需要“敢说”。二是左右为难:说是芝麻,这等于“骂中堂大人”;不说是芝麻,“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自己要吃大亏,甚至会掉脑袋。这需要“巧说”。三是时间紧迫:必须赶在中堂说话之前说,需要“快说”。
2.从这句话本身看。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不知道”,前文明明说“猜到”,这儿却说“不知道”;二是“不爱吃”,前文明明说中堂大人“不知道”,这儿却说“不爱吃”。这样说,有两大妙处:一是明确告诉李中堂这是“压碎的芝麻粒”,不是脏东西;二是给李中堂留足了面子。既没说是芝麻,也没说不是芝麻,一个“不知道”“不爱吃”,使紧张的情势顿时化解。
3.从说话的效果看。它不但使所有人转危为安,而且使李中堂对杨巴“心生欢喜”“赏银百两”,从而使杨巴“威名大振”。
4.从他人的角度看。故事开端,并不写杨巴,而是从夸赞杨七的高超技艺开始;在第五段用“但是”一转,就让人明白了写杨七是为了衬托杨巴。杨巴说话之前,众官员“吓懵了”,“一个比一个糊涂”,而杨巴“立时猜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就来了”;杨巴说话之后,李中堂觉得他“机敏过人”,“心生欢喜”,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而杨巴“心里头却一清二楚全明白”。
教师小结:这些小人物在封建时代的社会地位较为低下,在谋生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轻视、排斥、剥削和挤压。这种生存压力,也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但杨巴的回答又是多么无奈:明明是李中堂的错,却要抢着加在自己身上;明明自己无错,却要抢着求恕罪。这种机灵是生存空间遭到挤压面对生存困境时的顺时应变,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做代价的。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2、理清故事情节,抓住要点概述内容。
3、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特色。
4、培养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课前准备】
1、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2、查阅冯骥才的资料,阅读冯骥才的其他作品,如《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等。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导入建议:
学生交流搜集的冯骥才的资料;或讲《俗世奇人》里的其他故事……
2、教师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要求读出声调、语气。
3、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 “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讲了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⑵ “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教师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时,要抓住“刷子李”一波三折的情节;“泥人张”故事的悬念。
学生小组交流时明确。
4、“刷子李”行事奇、做派奇;“泥人张”个性内敛,应对从容,一招制敌。
5、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要点。引导学生阅读时,围绕题目“俗世奇人”的“奇”字探究。
二、精读品味
1、教师导学:
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味”,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大有单口相声的风味。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语气、语调、重音。
2、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
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一下有什么独到之处?(学生思考片刻,班级交流)
3、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言的韵味,提高文学的素养。
三、拓展反思
1、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
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刷子李”和“泥人张”的行事、做人方式能行得通吗?
(学生小组展开讨论或辩论)
2、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让学生联系生活现实,联系自身阅读,加深理解,提高阅读质量。
四、延伸练习
学习本文的写法,为你身边有绝活的'人写一篇人物速写。要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和“绝”。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刷子李和泥人张的高超技艺,思考他们的奇,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文章人物之奇、情节之奇和语言之奇。
2、品味语言,欣赏本文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祖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传统,为民间的奇人、绝活而自豪,并培养学生勤劳、智慧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只写一事,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
3、练习写人物速写,体现人物的奇。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扫清生字词障碍。
2、查阅冯骥才的资料。
3、搜集其他奇人高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学生介绍作者资料,并讲述搜集到的奇人高手的故事,教师介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人物:酒婆、张大力、青云楼主等。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要求读出声调、语气。
2、学生速读课文,思考:
⑴ 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讲了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时,要抓住一人一事,一波三折的情节。
⑵ 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刷子李之奇就在行事奇、做派奇。他手艺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是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 从业标准更是奇崛之极。他以这样的标准使自己远远超越了同行。他其实是用奇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渲染自己的本领。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泥人张之奇就在手艺奇、行事奇。他技艺高妙,无人能比;他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后发制人,以独特的方式一招致敌。这是一位内敛从容的奇人,与刷子李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品读课文,鉴赏课文
1、教师导学:
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味,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简洁富有情趣,举例揣摩评析。
⑴ 浓郁的天津风味。如要哪没哪,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等,吸取了方言的精华,津味十足。
⑵ 单口相声的风味。如您别说不好,这一来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只有这一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等。
⑶ 用词凝练。如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一个戳字看出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
⑷ 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如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句对称工整,有对比,比喻,夸张,将天津卫码头上的世风描写得淋漓尽致,也体现了作者对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2、学生自荐,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四、合作探究
思考:刷子李的行事是否有作秀之嫌?曹小三最关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是否本末倒置?
明确:如果刷子李手艺平平,专在保证身上没有白点上下功夫,那就不但无用而且可笑。刷子李此举的目的其实是在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其中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也不妨看做是对自己的挑战和较劲。这一切如果有了雄厚实力做后盾,就绝不能说是作秀。
曹小三的态度也属正常,既然刷子李有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别人自然会注重这一点的。
五、拓展延伸
1、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刷子李和泥人张的行事、做人方式能行得通吗?
2、说说你周围有什么俗世奇人?讲一讲,让同学们听听。
(学生可以结合本地的风俗民情,互相交流。)
六、课堂小结
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让我们拍案叫奇,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读这样的作品,如夏日饮冰茶,爽口又爽心。值得深思的是该如何保护这些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该做点什么?从冯骥才先生充满睿智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七、布置作业
为你周围有绝活的人,写一篇人物速写。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两个人物都刻画得形神兼备。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形象,理解“俗世奇人”的大本领大智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刷子李和泥人张的高超技艺,思考他们的“奇”,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文章人物之奇、情节之奇和语言之奇。
2、品味语言,欣赏本文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祖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传统,为民间的“奇人”、“绝活”而自豪,并培养学生勤劳、智慧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只写一事,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
3、练习写人物速写,体现人物的“奇”。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扫清生字词障碍。
2、查阅冯骥才的资料。
3、搜集其他奇人高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学生介绍作者资料,并讲述搜集到的奇人高手的故事,教师介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人物:酒婆、张大力、青云楼主等。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要求读出声调、语气。
2、学生速读课文,思考:
⑴“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讲了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时,要抓住一人一事,一波三折的情节。
⑵“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刷子李”之奇就在行事奇、做派奇。他手艺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是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更是奇崛之极。他以这样的标准使自己远远超越了同行。他其实是用奇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渲染自己的本领。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泥人张”之奇就在手艺奇、行事奇。他技艺高妙,无人能比;他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后发制人,以独特的方式一招致敌。这是一位内敛从容的奇人,与“刷子李”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品读课文,鉴赏课文
1、教师导学:
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味”,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简洁富有情趣,举例揣摩评析。
⑴浓郁的“天津”风味。如“要哪没哪”,“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等,吸取了方言的精华,津味十足。
⑵单口相声的风味。如“您别说不好,这一来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只有这一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等。
⑶用词凝练。如“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一个“戳”字看出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
⑷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如“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句对称工整,有对比,比喻,夸张,将天津卫码头上的世风描写得淋漓尽致,也体现了作者对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2、学生自荐,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四、合作探究
思考:“刷子李”的行事是否有作秀之嫌?曹小三最关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是否本末倒置?
明确:如果“刷子李”手艺平平,专在保证“身上没有白点”上下功夫,那就不但无用而且可笑。“刷子李”此举的目的其实是在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其中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也不妨看做是对自己的挑战和较劲。这一切如果有了雄厚实力做后盾,就绝不能说是作秀。
曹小三的态度也属正常,既然“刷子李”有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别人自然会注重这一点的。
五、拓展延伸
1、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刷子李”和“泥人张”的行事、做人方式能行得通吗?
2、说说你周围有什么“俗世奇人”?讲一讲,让同学们听听。
(学生可以结合本地的风俗民情,互相交流。)
相关文章
金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07-18 01:46:19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四篇2023-07-19 19:40:07
我们的画公开课教学设计2023-07-06 19:22:31
关于儿子们教学设计2023-07-08 12:55:16
满井游记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三篇)2023-07-21 18:15:43
有关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2023-07-19 05:18:5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2023-07-10 21:49:34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7-06 18:45:03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7-23 11: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