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的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和本文出现的成语。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交流,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准确地背诵、默写全文。
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特别是出自本文的几个成语如: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等,以及本文出现的几个古今异义词如:交通、妻子、绝境、鲜美、无论等。
【教学难点】:
1、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2、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并正确评价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安排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听说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吧?我们只是大体知道那是形容美好的地方,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世外桃源”到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长久以来一直令我们向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晋代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来一一揭开这些谜题,并探寻一下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理想。
二、明确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默写全文。
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感受桃花源的美境,
3、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一步:初读课文,朗读指导。完成教学目标中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读准每一个字音;2、注意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感情。)
2、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不能读准的字音、不能正确断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语句。并结合注释、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解决。
3、读给同桌听或在小组内交流,互相指证。
4、随机抽查学生朗读,以检查对目标的'完成情况,全班同学当评委,从字音、断句和是否读出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二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做到对译;2、尽量翻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2、学生自读,结合书下注释、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将课文逐句翻译高山
《桃花源记》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
从中获得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
1、疏通课文,理清结构。
2、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再现桃源,理解陶渊明创作目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生准备:
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根据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疏通课文,理清结构。
2、感受桃花源美好社会生活,讨论陶渊明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桃林”图片(播放PPT1—6),让学生欣赏,问:大家有怎样的感受?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世外桃源)它有什么含义呢?投影明确: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出示课题目和作者。(播放PPT7)
二、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点击“陶渊明”链接到PPT13);
2、写作背景(点击“桃花源记”链接到PPT14—15)。
三、明确本文的学习内容(播放PPT8)
共六方面:课文朗读、字词释义、课文结构、思考讨论、写作特色、文言知识。
四、课文朗读
点击播放“课文朗读”课件,学生跟读,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领会语气节奏。
五、字词释义
点击播放“字词释义”课件,结合学生课前预习,对各段中的重点字、词、句进行解释。(学生汇报)
六、课文结构
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结构。
课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第2、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发展)
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结局和尾声)。即: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七、思考讨论
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曲折、隐蔽、幽深)
2、渔人看到什么景象?(所见: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
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
(所闻: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
4、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所历:民风淳朴)
5、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可是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些说明了什么?(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6、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是虚构的一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
7、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呢?(联系写作背景理解)
8、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讨论归纳)
八、总结全文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照的美好社会,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九、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归纳文章的写作特色。
2、总结并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课文的结构、主题等)
二、写作特色(点击“写作特色”链接到PPT24)
(1、详略得当;2、语言优美,通俗易懂;3、想象丰富,曲折回环;4、虚实结合)
三、文体知识(点击“文体知识”链接到PPT25—31)
(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精华集萃五方面举例说明。)
四、课堂总结(播放PPT32)
这节课,我们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原来自认为遥不可及的愿望,经过百般付出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同学们,让我们为建设自己心目中和谐的、理想的桃花源而努力吧!
五、课外拓展(播放PPT33)
想象训练:(任选一题)
1、我来到桃花源;2、今日桃花源;3、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记》的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理想社会;
2、理解作者寄托的社会理想;
3、掌握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的理想社会;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予的社会理想;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桃花源记,导入新课
课堂开始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内容。具体导入语如下:
同学们,“桃花源”真的存在吗?陶渊明虚构这样一个故事,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社会理想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读课文,并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描写桃花林景色的句子;
2、描写桃花源自然景色的句子;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句子;
4、描写桃花源人衣着、劳动、精神状态的句子;
5、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三)深入研读,体悟情感。
上环节画出句子后,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的人为什么会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当渔人说了外面的情况后,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又为什么说“不足为外人道也”?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小组内讨论:文章的结尾写道渔人复寻桃花源而不得,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后遂无问津者”,这样的结尾说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找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并写出它们的意思;
2、熟练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略。
相关文章
关于山中访友的教学设计范文2023-07-24 09:30:48
辛弃疾清平乐2023-07-09 07:20:35
挑山工的教学设计2023-07-09 11:10:21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2023-07-10 14:55:08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9篇)2023-07-12 08:19:33
三峡教学设计(十五篇)2023-07-14 20:05:19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2023-07-10 21:49:34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7-06 18:45:03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7-23 11: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