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使学生掌握几个实词和宾语前置句式。
2、研讨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及运用对比方法来表现中心的写作能力。
3、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掌握几个实词和对比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比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常识简介
1、宋濂:明初著名文学家,一生著作很多,曾主修《元史》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代的“开国文臣之首”,有《宋学士文集》。
2、序: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赠序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辞。本文是宋濂在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写的,当时69岁。
3、内容:本文叙述了作者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勉励马生利用太学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
三、朗读全文
(学生听朗读,注意字音和停顿,理清思路)。
四、分析讨论
1、学习第三段,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
了解宋濂为何写此赠序。
掌握几个词:谒、书、贽。
2、讨论第一段
⑴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本段从哪几方面写作者求学的勤奋和艰苦的?)
⑵组织学生讨论(四人小组):
讨论题⑴:作者哪几方面写求学勤奋和艰苦?找出原句。
讨论后小结:幼时抄录之艰 成年叩问之难 求师奔赴之劳 住读生活之苦
⑶组织学生讨论,完成翻译(每大组为单位分工任务,四人小组完成翻译任务)
3、分析第二段
⑴学生齐读
⑵提问: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太学生的优越条件?
⑶通过对比作者得出什么结论?(按原文回答)
⑷齐读结论句
五、思考探究
假若这篇文章是宋濂写给你的,你最想跟他说一句什么话?
六、总结
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个学生的光荣任务,愿我们不畏艰苦,学有所成。
【板书设计】
对比
幼年抄书之艰无冻馁之患
成年叩问之难无奔走之劳
自身经历求师奔走之劳有专门老师诸生求学
住读生活之苦有丰富藏书
总括:勤且艰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作者的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他所说的学习目的与内容,则不足取。文章层次分明,描摹细致,情意恳切,词畅理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奋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奋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课前准备:
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知识窗:
1.宋濂(131—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以文章著名。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文集》。
2.本文的体裁特点: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此环节了解作者及体裁特点,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听录音,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可以让学生轻声跟读。
2.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3.我会读
叩(kòu)问 叱(chì) 咄(du) 俟(sì)负箧(qiè)曳(yè)屣(x) 皲(jn)裂 媵(yìng)人 以衾(qn)拥覆 皆被(p)绮绣 容臭(xiù) 烨(yè)然 缊(yùn)袍 敝(bì)衣
4.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5.同桌互译。同桌互评互补,互助互进,培养伙伴关系,形成共学优势。老师做点拨调控。
6.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
【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结合课下注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而达到积累文言知识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探究文本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这一主题的呢?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并没有直接劝说马生勤奋学习,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意图的?
明确:第1自然段先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然后在第2自然段具体写了诸生的学习条件,与前面作者的情况形成对比,在此基础上劝勉马生刻苦学习。
2.作者是如何概述自己求学条件的`?
明确:求学条件艰苦:为了表现艰苦,作者先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条件——“家贫”。然后又分别介绍了幼年时和成年后的学习条件。
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作者两个学习阶段的艰苦条件。
幼时求学的艰难:
致书之难借书抄录;(假借于藏书人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其艰难可见。作者也因此而得以“遍观群书”。)
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种艰难又包括三种情况:
a、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要“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b、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冒“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以致于“足肤皲裂而不知”;
c、生活之苦,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则是“组袍敝衣”。
1.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
3.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4.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5.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作者最终能成就一番事业,靠的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靠的是勤奋、专心、坚韧。
6.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诸生条件优越的?
(1)无冻馁之患: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2)无奔走之劳: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3)有专门老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4)有丰富藏书: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7.作者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太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不无感慨地回忆自己少年时艰苦的读书环境,及虚心求教、刻苦学习的读书经历,与当时太学生们的学习环境作了对比,进而勉励善学的后生马君则,希望他能体会自己提携后进的良苦用心。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3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点拨法 复述法 品读法 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1')
同学们,在五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里,我们学习了几种古代不同体裁的文章,如吴均的书信体山水小品文《与朱元思书》、陶渊明的自传体文章《五柳先生传》、韩愈的议论性文章《马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体裁为赠序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2')
三、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注音释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抽生(3')
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3')
1、听课文录音,学生听读。(3')
2、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5')
3、课文译注,抽生和全体问答形式,(5')
五、深入研究内容,理解人物形象。(18')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讲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读书求学的经历)(1')
2、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读书求学经历的特点,可以用哪个词?(艰难)(1')
3、在第一段中,艰难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用书中原话回答无从致书以观和无硕师名人与游)(1')
4、为什么会有这么两点表现呢?作者是怎样解决这两个矛盾的呢?(因为家贫才会有这两点表现。作者是通过借书,手自抄录解决了无书的难题;是通过到百里之外的乡之先达那里去请教,解决了无师的难题)。(2')
5、从作者借书、抄书、还书这一层内容里,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1、勤奋好学,不怕吃苦;2、持之以恒;3、诚实守信;4、抄书的读书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3')
6、你喜欢书中乡之先达这样的老师吗?宋濂是怎样对待这位先达的呢?用文中原句回答;你怎样评价宋廉的求学精神的?(这位先达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但是对人严厉,甚至冷漠,还不时发脾气;宋廉对待这位先达态度虔诚而恭敬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致,不敢出一言以复;宋濂的求学精神是谦虚的,有问题需要请教,不要因为对方态度不好而放弃请教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一切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学习对方的优点,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借鉴)(4')
7、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从师求学过程的艰苦,按照衣食住行这几方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部分写的最感人?(先写行,再写住,接着写食,最后写衣,行这部分写得最感人,艰难跋涉,山路难走,天气恶劣,负重远行,以至于到了旅馆四肢僵硬,不能动弹)(2')
8、文章中有多处对比,下面这两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分析请教时老师的态度和作者的态度的对比(第6个问题中已经分析,用老师的态度反衬作者的虚心和用功);
生活状况,作者的衣食和同舍生的华丽服饰的比较。(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作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享受,而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像今天我们周围的同学攀比思想比较严重,在生活中比享受,比谁吃的好,比谁穿的好,比谁身上的名牌东西多,相反对自己的学习不大关心,甚至不屑一顾。我们应当以此为鉴。)(3')
9、总结:带给我们的启示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1')
六、课堂练习(6')
1、理解文言词语。(1')
2、教师出示情境话题(5')
A、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B、我是老师当我悉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
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说:
C、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七、课后作业:搜集小资料(2')
教后反思:课堂容量较大,因而课堂朗读较少,以至于课堂练习的情境话题无法当堂完成。
相关文章
珍珠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五篇)2023-07-17 13:12:50
课文白公鹅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2023-07-09 20:31:35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六篇2023-07-20 08:59:28
复习课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教学设计2023-07-22 11:19:41
静夜思教学设计(十五篇)2023-07-16 11:04:06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2023-07-23 17:51:2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2023-07-10 21:49:34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7-06 18:45:03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7-23 11: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