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优秀教学反思(通用7篇)

时间:2023-07-13 04:12:14 文/莉落 教学反思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教学反思1

  这节课学习的“认识除法”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是乘法的含义以及刚刚学习的平均分的含义,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并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列出除法算式,

  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

  在今天的课上,我让学生准备了小棒,但并不要求一定要用小棒操作,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通过前几天的学习,平均分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仅仅是题目素材选自生活就可以了,而是要选择切合学生利益的内容。在整节课的教学我还多用些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更加喜欢参与到数学课中来。

  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还比较好,但也有许多感想,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整节课都做到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上我还要不断努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教学反思2

  “认识除法”是学生在认识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除法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建立除法表象的重要环节。本节课我结合平均分的包含情况进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教学,教材以平均分的事例设计“除法”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除法。

  以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述为基础理解除法的含义,我出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分法,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在分的过程中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重点说清楚分什么、怎么分、分的结果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手段不断加深平均分活动在学生头脑中的相应表象,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在教学中,我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理解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含义。如学生按要求平均分物品后,让学生思考:“刚才的操作活动是不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什么算式表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平均分的意识,帮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写出算式后再让学生完整的说出除法算式的含义,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教学反思3

  数学课堂中,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结果固然很重要,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非常重要。在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让学生说出每道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对学生理解不正确的或不完整的地方,我是根据学生错误所在,通过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认识除法,学生表达不完整时,我应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学生思考,进行比较,从而获得真知即用除法算式可以表示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表示按指定分成若干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又培养了学生各种能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得到有效发展,互动课堂学程导航理念才能得到发展。

  从操作中解决实际问题。今天的教学内容是《认识除法》,是在学生对是在学生对是在学生对平均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从中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它既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解决出发实际问题的基础。让学生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和“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教学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用圆片分一分)——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等分的活动,建立平均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除法就是平均分活动的数学概括,体会到什么情况下用除法计算,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伊始,通过创设生活中坐缆车的情境,以自主学习菜单来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引导学生注意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出平均分的活动,再把平均分的活动抽象为除法,建立数学模型,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的独立思考相结合,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共有的份数——总数,每份的个数——每份数,平均分成的份数——份数;以及总数、份数、每份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求总数——乘法(几个几相加),求份数、每份数——除法(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用学具分一分或者画一画,理解除法的意义。同时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知道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明确该用什么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教学反思4

  《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曾一度陷入了误区:过份地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发挥,任何知识都千方百计地引导,一定要让知识从学生的口中说出来。如第一次我在二9班教学这一课时,引出“÷”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大家能不能创造一个符号表示平均分呢?学生由于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基本上是用“猜”的,他们说出了×、+等各种符号,我都一一否定了,最后才汪广溪同学终于猜出了是“÷”,整个过程花了3分钟左右。课后我进行了思考:这样的创造是真的创造吗?归根到底,这个知识还是教师“挤牙膏”似地从学生地方挤出来的,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也并不见得学生体验到了“创造”的喜悦。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在二10班教学时又进行这样的尝试:同学们,平均分在我们数学上还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板书÷)这个符号你认识吗?(学生纷纷说是除号),再请他们观察除号有什么特点。与第一次的教学相比,这一次直截了当地出现÷,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而且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加深了对除号的认识,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通过这一环节的对比教学,我对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角色的定位中教师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索性固然要突出,但必要的时侯,教师也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适时地介入学生的学习。这也需要我们站在课改的潮流中常常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实践,唯有如此,才能使课堂少一些浮躁,多一份真实。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教学反思5

  认识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然很重要。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再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它既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主要基础,因此我在讲授时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认真观察幻灯片和图画,要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本课上完后,虽然学生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理解其含义。

  2、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多次给学生积级的情感支持,让学生体验到掌握一种新方法的快乐。

  3、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进行使用除法的活动和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强化练习。

  4、运用所学的有关除法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理解和巩固除法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味。

  5、要充分了解和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有针对性地强化练习,以利以后的学习,为今后理一步学习有关除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本节课,我们在“分一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教师不仅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注重了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每一节课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必需长期进行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教学反思6

  除法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除法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到底有没有了解和知道呢?这是我上课时最想知道的。在教学设计时也考虑到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学习除法会感到困难,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努力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在新课伊始,教师就出示“除法”两字,了解学生对除法的掌握程度,当然学生也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了他们心中的“除法”,这样就激活了学生最近的认知区域,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更了解了学生的知识起点。

  1、那么除法是怎么来的呢?学生一时是说不清楚的,现在就请你们来把6个桃子分一分,你会怎么分?让学生分组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联系实际生活经验的摆弄,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动脑思考分的方法,又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我把桃子这样分和那样分有什么不同?把一些物体分成两份,可以每份分得同样多,也可以每份不一样多。而平均分从其分的过程看,又存在两种不同的分法:一是先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二是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分,但从其分的结果来看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学生只有在动手实践后才能建立表象,从自己的主动学习中感受“同样多”的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平均分,教学从现实情境入手,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有数学,数学课中也有分东西的生活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数学是一种过程,在教学中以学生的知识感悟为切入点,把知识层层展开,充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过程,学生从动手感悟平均分到形成丰富的表象,从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建立平均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学生对平均分的活动有了较为丰富的表象后,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明确除法就是平均分活动的数学概括,只有让学生体会和了解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才有利于学生最终去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初步理解并体会除法的含义,学生能有序地、有条理、完整地表述除法的含义,这正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完善的过程。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教学反思7

  本单元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内容包括平均分和除法含义。要认识除法,必先认识平均分。认识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基础。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现象,所以加强操作是关键,我让学生用小棒、圆片自己去分一分,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第一个例题让学生把6个桃分成几堆,首先,我给同学们创设“猴子分桃子”的问题情境时,大家在这一环节上都表现得很不错。先是让学生说图意,然后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最后交流分的结果,感受答案的多样性。在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它能让学生懂得对随意分和平均分的区别。在教学“试一试”时,让学生再次操作学具,按要求摆小棒,通过分,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全过程,体现分的多样化,从而得出: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

  2、在教学认识除法这课时中,如果不教,学生也能列出除法算式,因此在这课中要突显出数学的本质,除法就是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抽象。所以在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一定要追问学生,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通过分析,让学生联系平均分的含义来理解除法的意思,使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是用除法来计算的。

  3、数学知识之间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因此这里要沟通除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而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学生在沟通比较时也比较好理解。沟通时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来理解,可以从题中已知的信息来考虑,也可以从问题来考虑。当学生知道了求“几个几相加”时用乘法,已知总数和平均分用除法时,说明学生已经初步能区分乘、除法的含义了。

  总之,本单元的教学,都是在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活动中去发现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学反思范文2023-07-08 22:59:32

数学加减法验算练习课教学反思2023-07-20 08:06:15

美丽的小路小学教学反思2023-07-22 17:01:41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2023-07-16 20:51:50

初二轴对称教学反思(通用五篇)2023-07-12 08:16:57

美丽的公鸡教学反思(通用五篇)2023-07-18 18:02:0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2023-07-20 04:10:21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7-15 12:47:1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7-16 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