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四篇
篇一:《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
反思能促使人进步,品读课文,达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也是一种收获,讲课过程也是如此。
1、本课设计用《命运》交响曲导入,这首交响曲,本身就有一种扣人心门的感染力,随着强劲的音乐旋律响起,有助于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一下拉近学生与课文主人公的距离,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氛围;课文结束时,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结尾,在心灵共鸣中进一步品读和感悟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此设计首尾呼应,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2、目标从繁到简,学生思路清晰。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性的作用,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利用才是最有效的?面面俱到反而会导致最终的面面不到,所以简洁、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使学生在看似点滴中收获颇丰。所以,在本课时的设计上我只设定了一个主要目标:全面认识贝多芬。从而促使需要提炼学习的写作方法尽显其中。
3、还课堂于学生,使他们乐在其中。给学生明确的思路:认识贝多芬的伟大与平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自感自悟,踊跃交流,在交流中对人物总结升华,全面认识,这样人物的描写方法也就跃然纸上。教师无须多言,学生感悟更深。
4、分层作业,对症下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和层次,选择难度不同的作业。这样能使学生正视自己,寻找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上课是一种艺术,而我只是一个初学者,需要雕琢的地方还很多,但我会用心,我会用踏实与自信,虚心与好学唱响心中美丽的歌。
篇二: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反思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一篇写人的散文,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成就无人能及,作为与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无论从哪一方面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在上课伊始,我指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难句,从而一步步地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其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
一、树立人文意识,确定教学重点
《音乐巨人贝多芬》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他耳聋后生活中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文章以客人的访问为顺序,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的表现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文章中贝多芬的喜怒哀乐鲜明可感,给读者心灵以震撼,使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因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应以人文意识为中心:1、品读课文语句,着重从肖像、语言描写中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形象;2、学习贝多芬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感悟正确的社会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1、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过程中的几件事;整体感知贝多芬的个性特点,要有自己的看法、评价和体验。
2、本课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讨论”。“讨论”体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
性和合作、探究性。讨论的中心话题是“课文中的贝多芬
是个怎样的人”。采取分组讨论法,学生的`创造性概括应加以提倡,如:贝多芬才华横溢却遭遇命运的致命打击,他与世隔绝、生活暗淡,内心极度痛苦、寂寞、绝望,绝望中苦苦而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继续坚持音乐创作而成为音乐巨人。我看学生这个说法更吻合课文内容而富有独创性。
3、“质疑”也是这节课必不可少的一环。《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学生经过独立的自主阅读后,会有“自己的疑问”,这时应允许他们寻找合作伙伴进行研讨,仍然得不到解答的问题,则可以集中起来进行研究,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如文章最后,贝多芬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是一个透视贝多芬心灵的窗口,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似懂非懂。但本节课我就没有设置学生质疑这一环节,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要加以对学生该方面的训练,让其学会质疑解疑,让语文课真正地鲜活起来!
篇三:《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
《音乐巨人贝多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10课。本单元的主题为“杰出人物”。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贝多芬正是这样的一位杰出人物。作为“乐圣”,他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做斗争的榜样,贝多芬更是令人崇敬。课文写的是“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通过女佣的介绍、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和贝多芬自己袒露心声,由表及里,成功地表现出了他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文中贝多芬的性格是双重的:他有巨人般顽强的品格,也有凡人的喜怒哀乐。这正是本文的独特之处:把伟人还原成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
所以,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定为:1、学习文中的外貌描写,体会通过人物形象体现得的个性气质与精神风貌。2、通过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待厄运的态度,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手法。
本节课的进程有些慢,对于学生的突发问题解决的不太好,教师干预较强。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些长,小组讨论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学生的自主活动,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当中注意改正。对于教师的过渡语,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正,使语言自然流畅。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的引导。
针对于其他优秀教师的建议,认真思考,修改教学设计,真正的让自己有收获,获得成长。
篇四: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
准备微格教学的教案,我花了很多心思,看了很多别人的教案,也写了很多遍教案,修改了很多次教案。
短短的十二分钟,如何利用才是最有效的?面面俱到可能只会导致最终的面面不到。到底该有怎么上,怎么安排,怎么做才会有亮点,有内容,有条理。这是我准备教案前脑子里一直盘旋的问题。
这次微格,我选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本单元的主题为“杰出人物”。这些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贝多芬正是这样的一位伟人。作为“乐圣”,他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做斗争的榜样,贝多芬更是令人崇敬。课文主要写的是“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通过女佣的介绍、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和贝多芬自己袒露心声,由表及里,成功地表现出了他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文中贝多芬的性格是双重的:他有巨人般顽强的品格,也有凡人的喜怒哀乐。这正是本文的独特之处:把伟人还原成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
在十二分钟内,要把课文的重难点全部解决时不可能的,通过句子的解释达到对人物形象的了解,需要对很多句子进行详细的分解,而除去课文“导入”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可能只够讲解2到3个句子,这样总感觉不完整,解释了几个句子后突然结束,我觉得会显得比较
突兀,所以我放弃对人物性格的探讨。12分钟的微格内容设计,我安排为“课文导入”和解决“理清课文思路”(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那几件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是课文的最重点,但是作为一篇记叙文,这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导入和这个问题的解决差不多就是12分钟了。
依照这个想法,我开始写教案。
导入的设计,我采取了提问,图片展示,听音乐“重重冲击”。在写教案时,我对导入是比较满意的,上了微格后,感觉也还可以,这一点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我的导入先从提问入手,我提问了三个问题(或者应该说是一个问题有三处回答点):对于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眼睛)对于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嗓子)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耳朵)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是息息相关的,目的是突出耳朵对音乐家的重要性,因为本文的主人翁贝多芬就是一位聋子,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位聋人做音乐的不容易,有了兴趣去了解一位聋子是怎么做音乐的。紧接着,用一句话引入贝多芬生平的介绍,“今天,老师却要带领你们去认识一位聋人音乐家,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你们知道是谁吗?”(贝多芬)接着,就是贝多芬图片的展示,许多老师在做人物介绍时,都是一张图片加上一段长长的文字,我觉得这样会产生视觉疲劳,而且老师说太多,学生反而无法记到重点。所以,我进行人物介绍时,主要是以“图片介绍法”,也就是展示给学生不同时段的人物照片来了解人物生平。贝多芬的介绍,我用了四张图片加一段简洁的文字,图
片分别是年轻时的,中年时的,演奏时的贝多芬和他的雕塑。年轻时,中年时的照片是为了说明贝多芬的早逝,演奏时的样子是为了说明他对音乐的热爱,而雕塑是为了说明贝多芬对音乐的贡献,最后一张照片就是一段简洁的文字,主要是总结贝多芬耳聋后的创作,同时顺水推舟让学生听一听失聪后他创作的第一首曲子《命运交响曲》,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这首曲子,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失聋后的心境。(苦闷,不甘,命运抗争的力量等等)最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走进课文内容的学习。
课文内容的分析,我没有仔细地分析句子,而是进行整体把握,先把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展示(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那几件事?)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展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一个是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二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主要写哪几件事?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经过小组讨论的,再由小组派代表回答,组员进行补充完善。两个问题的解决,时间也就差不多了。
没有进行微格之前,我在组里进行了多次的“演练”,对于12分钟的教学程序可以说是十分的熟悉的,可能是因为这样,再加上正式微格时的紧张,说话的速度就变得特别快,也没有什么感情了。整节课下来,还是比较顺的,内容上却显得比较空了。唐越老师在点评的时候,说可以通过对课文的重点句子分析来体现人物性格,这样比较符合写人物的课文。这一点我是想过的,后来为什么没有那么做,也在前面解释了。整节课,只解决了一个课文线索的问题,我也觉得
确实比较空洞。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考虑课文内容的主次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微格教学有个好处,就是把你教学的全过程都记录下来,让自己有机会看自己“上课”。看视频后,很多自己上课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都可以看见,如上课的手势,口头语,表情等等。上课的时候,我们往往只注意到上课的内容,而往往把教态方面给忽视了,可是,作为一名教师,教态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多余的,不合适的手势,过于频繁的口头语都是会影响学生听课的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好好重视这一点。
相关文章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范文(精选22篇)2023-07-13 17:23:06
幼儿园老师的教学活动反思2023-07-12 01:39:29
在低年级音乐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7-13 08:09:13
不开心小树教学反思2023-07-22 00:13:19
生物入侵者的教学反思2023-07-09 14:22:23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2023-07-13 04:51:2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2023-07-20 04:10:21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7-15 12:47:1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7-16 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