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作者对怀特森先生的作法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2、理解和培养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生词。
侃侃而谈 目瞪口呆 破绽 糊弄 终身受益
教学重点
如何在课文讲解中使学生逐步培养“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运用分析、讨论、评价来突破重点。
教具准备
一轻一重二个物体
教学过程
师:大家都看到了老师手里的东西,好奇吧!老师想问一问,如果从三楼把这个东西同时往下扔,你们猜,是物体A还是物体B先着地呢?(学生也许有不同的看法。)
师:大家还记不记得,关于扔铁球的试验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呢?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呢?
在西方的科学史上,有一位权威人物,名叫亚里士多德,他就像中国的孔子一样。他写过许多书,大家都把它当成经典,认为绝对是不会错的,其中就说到“两个铁球同时落下一定是重的先着地。”这听起来很在理呀!可是就有人认为不对,他经过独立思考,反复试验认定大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的。并在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试验,事实证明这个人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的结果是正确的。这个人后来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有没有同学知道?我们是哪个年级的课文中学到的?
板书(伽利略)
是啊!伽利略成功的秘决就在于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板书 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让学生一起读。
师:是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听老师的话,老师就像是一位权威,如果有一位老师叫他的学生不要相信他的话,大家会觉得很奇怪吧!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 板书《我最好的老师》
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完成老师的随堂练习,不懂的生词根据上下文来猜一猜。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好,开始。让学生自主以喜欢的形式读书。
师:出示随堂练习
怀特森先生是位教 课的老师,他的教学方法 ,一次,他讲解了一种叫做“ ”的动物并测试。出乎意料的是同学们却都得了 分。怀特森先生解释之后才让“我”明白。后来,上科学课成了一种” 。但也让我们 ,怀特森先生真是我 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练习,了解课文梗概)
师:是啊!为什么照老师说的也有错,居然给零分,大家的反应是如何的呢?
让学生找出当时作者他们气愤的句子读一读。
师:从这些描写中,作者他们对怀特森先生的作法是否理解呢?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老师,你们会怎么样? 【讨论】
让学生带着不理解,充满怨气的感情读句子。
师:那么怀特森先生的理由是什么呢?他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上课呢?
让学生找出怀特森先生解释的理由的句子读一读。
师:很好,是啊!我们上课也应有这种精神独立去思考,发现问题。这样才会进步的。
师:后来,上科学课成为了一种 ?
作者他们上课都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找出作者为了驳倒怀特森先生的观点,他们是怎么做的句子读一读。
师:是的,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啊!杯特森先生用零分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读)
师:对了,就像著名科学家伽利略一样,如果他也像别人一样相信了亚里士多德的话,不独立思考,相信权威,那他也就不会成为著名的科学家了。
师:那么,同学们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理解了吗?我们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不,你的看法错了)
师:可见,同作者他们对于怀特森先生的做法理解了。怀特森先生告诉了他们一个终身受益的教训。(不迷信权威,要独立思考)
现在,同学们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四、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找一找科学家的故事,下节课交流。
3、抄写生词。
板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
怀特森先生 同学们
讲解考试 不 要 零分
迷 独 气炸了 (不理解)
独立思考 信 立 冒险
权 思 终身受益 理解
判断真伪 威 考
我最好的老师
《我的老师》教案12
教学目标:
1、领会记叙的要素。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3、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4、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要点:
1、领会记叙的要素
2、理解本文用哪几件事表现蔡芸芝先生,各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或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词义辨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难点:
准确的概括五件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记事线索,记叙顺序,材料安排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引入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笔》。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二、正字音:补充:
1.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音、形、义。
即 (jì ①就、立刻;②就是;③当时、当地;④靠近;⑤<古>假如)
既 (jí①已经;②既然;③尽、完;④跟“且”、“又”、“也”等词连用,表并列)
孤 ( gū ①单独;②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③古帝王的自称)
弧 (hú①古代指木弓;②圆周的任何一段)
卷 (juàn①大多当名词用:画卷、试卷、案卷等;juǎn 大多当动词用:卷行李、卷入浪潮)
券 (quàn①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②su n拱券,指门宙、桥梁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蜜 (mì ①蜂蜜;②甜美)
密 (mì ①距离近、空隙小;②细致、精致;③关系近、感情深,④不公平、不能泄露的)
褪色 tuì 磕头 kē 卜问 bǔ 纠纷jiū 心清如水——纯洁无杂念。
三、回忆与总结
关于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快速阅读全文,听录音并思考:
(一)(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二)蔡芸芝先生是怎么样一个人?文中用了哪些事来表现蔡芸芝先生?分别用简短的话概括并找出每件事的要素?讨论填写下表:
事件 ?人物? 时间? 地点?起因? 经过? 结果? 表现的内容?
1老师假装发怒
(老师、我 / 有一次 / 教室 /她的教鞭··· /大伙笑了 /表现温柔、慈爱 )
2老师教我们跳舞
(老师、我们 /课外 / 表现善于丰富课外生活,和对我的喜爱 )
3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假日里 /她女友家 /认识了蜂王··· /表现善于丰富课外知识,是朋友)
4老师教我们读诗
(还记得,还能背 。表现老师善于教学,培养我的文学兴趣。)
5我们看老师写字,依恋老师
(写字的时候 /都急于模仿 /表现老师受学生喜欢 )
6老师排除小纠纷
(老师、我、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 /我读初小时/学校/我的父亲当兵,不知死活,我和母亲很牵挂他/我的“反对派们”嘲笑我/老师援助了我,排除了纠纷 /表现老师的公正慈爱,对我的理解、同情与鼓励)
7梦里寻师
(我、母亲、老师 /一个夏季的夜晚 /我家当屋 /老师放假离开了我们,我思念老师 /夜里我起身找老师 /母亲把我拉住了,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表现我对老师的依恋、热爱 )
注:
A、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
B、让学生明确记叙要素的交代与否要视中心的需要。
四、总结讨论 :蔡老师教什么学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证明? 蔡老师是怎样一个人?我对她的感情是怎样的?本文线索?
——蔡老师是教语文(当时称国文) 的。文中有几处可以说明:①“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②“让我们观察蜜蜂”;③“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④“我用石板一迎”(注:“石板”,是旧时私塾和50年代小学生练习毛笔字、听写生字词用的学习用品。有的地方称之为“粉板”。
——蔡老师: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我的感情:喜爱、难忘、依恋、思念
——线索:我回忆、喜爱、依恋、思念蔡老师。
五、具体分析
1、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起全文,引入全文,“最”字突出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
2、第二段说“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温柔是针对什么说的,美丽又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写出老师的心灵美和外貌美。
3、第三段那些词语体现了老师是假装打我?
——仅仅,好像,落,轻轻,敲,笑 。“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写出“我”的本能与调皮,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两个“笑”字表明了十分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
4、“狡猾”的意思是什么?它的感情色彩是怎样的?用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贬义褒用,写出了我机灵与调皮。
5、她教我们读诗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接近文学”与“爱好文学”两个词语位置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
——影响深远,从我到现在仍能背诗可见。接近是爱好的前提,只有接近了,了解了,才能喜爱。
6、在看老师写字这一件事中,“不由得围了上”、“默默地看”、“连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等语句表现了我们对老师的怎样的感情?
——深切的喜爱、崇拜之情。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体会记叙的详略
2、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复述第六、七件事.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讨论第六、七件事
1、第十段开头说,“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到底是值还是不值?根据是什么?为什么前头说是“小事”,后面又讲“占据”过我的心灵?
——值得。在老师而言是平常小事,但在我心中却影响深刻。我对老师的感情也加深了。 “占据”是强行占有的意思,对一件小事“却占据过我的心灵”该怎样理解?分析:所谓“小事”,指的`是孩子们之间常常有的一些纠纷,在老师或别的孩子们看来不过是小事,可是从作者当时所处的境地来看,却是一件不同寻常的遭遇:父亲背井离乡,生死不明;母亲抑郁忧伤,时刻牵挂;那些不大懂事的同学还时常对“我”幸灾乐祸,使“我”更感到孤独悲伤,辛酸痛苦。在这最困难的时候,蔡老师常常理解“我”的心情,重视同学之间的纠纷,细致地处理了问题,批评了那些小“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劝”,劝说;“慰”,安慰。又劝说又安慰,蔡老师如此同情、关怀和爱护一个处于困境的学生,使“我”那弱小的心灵充满对她的感激和爱,所以把这看作为“占据心灵”的事。“占据”是军用术语,用在一般场合就特别形象有力。
三、朗读写最后一件事的文段
1、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旁”表现了我对老师的什么感情?还有哪处描写同样表现出这种感情?
——深切的依恋之情。我觉得暑假漫长的反常心理。
2、“迷迷糊糊”的往外走改成“模模糊糊”,可不可以,为什么?
——迷迷糊糊是指说话口齿含糊不清,“模模糊糊”是指视线朦,看不清楚。不能调。
3、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呼应开头,表达深切惋惜、依恋、怀念之情。
四、总结讨论
1、文章一共写了七件事,哪些事写得详细,为什么详写?
——其材料安排由略到详(前五件事略,后两件事详),记叙节奏由快到慢,情感也越来越浓、越来越深,后2件事是我感情的深化。
2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
——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可见,这种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2、这些事是从哪些方面去选择的?
——围绕“老师爱孩子,孩子更爱老师”这一中心,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期,从学校到家庭,从各个方面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突出“最难忘”。全文紧扣“我”而选材,蔡老师固然是“我们”的老师,课文中的每一个事例也都写到她对“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对她的热爱,但每件事都只是从“我们”起笔,简单带过,而又都落笔在“我”身上,详细地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我”对老师的热爱与怀念,其落脚点正如题目所写,是“我的老师”的“我”。
3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4、讨论课后练习三、四
五、难点、重点分析
1.课文中有哪几处传神的细节描写?具体说说这些描写是如何传神的。
——①老师佯怒时;②老师写字时;③梦里寻师时。以①为例,四句话写四个细节:“我……一迎”,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狡猾;教鞭“轻轻”敲在石板“边上”,刻画出老师的温柔慈爱;“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两句,写出了师生之间感情的融洽,这也是“我”敢于“一迎”的原因。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假怒”的全过程。
2.课文中有哪几处真切动人的心理描写?试讨论分析。
——课文中真切动人的心理描写有:①老师佯怒后;②“我”被小“反对派们”咒骂父亲死了后;③放假前看老师收拾行李时;④回忆梦里寻师时。以①为例,“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狡猾”的语境义是调皮、机灵,它真切地表现出;个天真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和爱戴。
3.蔡老师哪些爱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蔡老师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学生们读诗,给学生,尤其给作者以有益的影响 。作者后来走上文学道路,而且一开始就从事诗歌创作,不能不说是由于儿时受到蔡老师有益的文学熏陶。蔡老师教育学生就好像是春天的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上面所讲的几件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无一不是以自己的行为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有的是教育学生对他人的尊重,有的是启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有的是激起学生对文艺的兴趣。写到这儿,作者禁不住这样表述自己的感情:“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这儿用了反诘语气来强调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与崇敬。
4、《我的老师》为什么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刘踞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这种“情”就是真情实感。真情实感绝不是靠火爆的词句、多情的绮语,它必须深植于事实的土壤中。作者魏巍谈到《我的老师》的写作感受时说:“在动笔之前,我确实回到我的童年,或者说沉入到我的童年,对那时的儿童世界作了一番邀游。这样,童年时遇到的几个老师,便浮现在我的眼前,尤其是的那位蔡老师,又重新激动着我的感情。可以说,那篇文章是真情实感。”作者以“她爱我们”,“我是多么思念我的蔡老师啊”为感情线索,穿起一颗颗孩子记忆中的珍宝:蔡老师“温柔”的性格;“美丽”的心灵;课内课外对学生的爱护和培育;对“我”生活的关怀和影响,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深深思念。这些虽然都是儿童生活的琐事,但因为处处透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那些事情无不染上浓重的抒情色调,使我们触及蔡老师跳动的脉博,窥及她慈母般的心地。仅有的一次,“从来不打骂我们”的蔡老师举起了教鞭,但就在教鞭将要落下的时候, 轻轻敲在“我”举起的石板边上,从儿童敏感的觉察中,“我知道她并没有存心打的意思”。这欲行又止的一瞬,透视出蔡老师的热忱与厚爱,她是假装生气。“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令人气恼的事情反而引起双方会意的笑,师生的感情又是何等的融洽。以心发现心,以爱换取爱,蔡老师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一个副词“默默地”,两个动词“站”、“看”,静态的描写胜过千汇言万语,缕缕情思尽在不言之中。至于在漫长的暑假里,由于思念老师之切,睡梦中迷迷糊糊地往屋外走,去找蔡老师,直到母亲“喊”、“拉”、“劝”才又熟睡,可见对蔡老师的情感之深。正是这真情实感,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7.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合理的选材。
本文以人物为中心,以深情为线索组织事例,寓情于事,以事传情。开篇第一句揭示全文之旨,点明了作者的情——“使我最难忘”,叙写的人——蔡芸芝先生。紧接着围绕“老师爱孩子,孩子更爱老师”这一中心,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期,从学校到家庭,从各个方面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突出“最难忘”。其材料安排由略到详(前五件事略,后两件事详),记叙节奏由快到慢,情感也越来越浓、越来越深。其次,全文紧扣“我”而选材,蔡老师固然是“我们”的老师,课文中的每一个事例也都写到她对“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对她的热爱,但每件事都只是从“我们”起笔,简单带过,而又都落笔在“我”身上,详细地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我”对老师的热爱与怀念,其落脚点正如题目所写,是“我的老师”的“我”。此外,由于是儿时的回忆,作者以儿童的口吻记叙全文,用了类似”现在回想起来”等十三处回忆性语言提示回忆童年,仿佛又“对那时的儿童世界作了一番邀游”。从那时孩子的眼睛写老师,紧紧抓住了儿童特点进行选材。在儿童时代,那些零碎的、具体的、直观的材料往往会让儿童终身难忘。本文就选取了这样的符合儿童记忆特点的材料构成全文。如“扮女跳舞”、“排解纠纷”等等。
(2)质朴的语言。
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成段的抒情议论,只将浓郁的感情熔铸在娓娓动人的叙述之中,将老师的美德寓于素淡平实的描写之中,惟其无华,更见情意的真挚;惟其质朴,更显出亲切感人。另外,作者还以儿童的目光观察事物,以儿童的心理评判事物,用儿童的语言叙述事物,虽显稚嫩,但真实可信。比如“排解纠纷”一事,蔡老师在“我”心灵痛苦时写了一封信安慰“我”,当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有一段抒情性的议论,“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入网。”这里用“慈爱”、“公平”是可以的,用“伟大”则显得大词小用,而这却是具有儿童特点的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真挚的感情,这比用成年人的心理去评价过去老师的写法更加亲切,更能顺畅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因为儿童还不能准确地评价人和事物,如果不这样说,反倒有“成人腔”之嫌了。
(3)传神、细腻的描写。
作者运用传神的细节描写,将最动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如假期惜别时的场面,“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一句中“默默”两字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是孩子送别的动人场面,这是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没有话语只是默默观察,只希望能在老师身边多呆一会儿,只希望能多看老师一眼,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干言万语。还有“梦中寻师”的动作,更表明了学生依恋老师的程度,只有梦境才能满足“我”的心愿。这心理、这感情、这思念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正像作者说的:“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六、作业布置
1、列提纲,思考是否还可以从其它方面补充一些事件,如何安排详写与略写,重拟一个题纲,为修改本单元作文做好准备。
2课外练笔:写你最……的一位老师。
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魏巍
线索:我回忆、喜爱、依恋、思念蔡老师。
顺序:
按师生间 1 从不打骂我们(温柔慈爱) 老 学 回忆——难忘)
感情逐步 2教我们跳舞(丰富课外生活) 师 生 喜欢——笑
加深顺序 3让我们观察蜜蜂(丰富课外知识) 爱 爱 爱戴——公平伟大
4教我们读诗(善于教学) 学 老 依恋——默默地、站、围
5我们看老师写字(依恋老师) 生 师 思念——寻师、可惜
6排除小纠纷(公平慈爱)
7梦里寻师(依恋挚爱)
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疏密相间的结构。
(2)自然朴素的语言,深沉丰富的感情。
(3)神态及心理的逼真描写。
(4)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我的老师》教案13
活动目标:
1.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是老师们的节日。
2.学习画出人物脸部的特征。
3.激发热爱老师的情感。
活动准备:铅画纸、彩笔、录音机、轻音乐。(见资料包)
活动过程:
1.导入。
(1)通过谈话,让幼儿知道今天是教师节。
师:今天是9月10日,小朋友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这是谁的节日呀?
(2)幼儿向班级老师问候节日好。
请出我班的老师。幼儿向老师们问声节日好。
2.让幼儿了解教师节。
教师向幼儿讲述教师节的由来和意义。老师教小朋友们学本领很辛苦,小朋友想怎样表达你对老师的爱呢?
3.观察我的老师。
(1)请幼儿观察我们班的老师并进行描述。
师:请小朋友看看我们班的老师长得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分别观察老师的脸形、头发、眼睛、鼻子、耳朵、嘴巴。
(2)教师提问。
老师都是什么脸形?圆圆的还是瓜子脸?老师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长的还是短的?直发还是卷发?老师的眼睛是怎样的?大大圆圆的还是细细弯弯的?老师的鼻子是什么样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嘴巴又是怎样的?
4.幼儿给老师画幅画。
(1)教师示范讲解画法,引导幼儿把老师的脸部基本特征画出来。
(2)幼儿在音乐中绘画自己喜爱的老师。
教师提出绘画注意事项和要求。幼儿绘画,教师观察指导。
5.幼儿给老师送上教师节的礼物。
(1)幼儿说说自己画的是哪个老师,请同伴评价。
(2)幼儿将自己画的老师的像送给相对应的老师,并向老师们说一句:"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活动反思:
此次教师节主题活动,促使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在孩子逐渐建立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自尊和自信,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力。进一步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她所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力和思想感情的幼儿,而在进入幼儿园后的全部生活内 容都是在老师的护理和照料下进行的。每天我们都做着几乎同样的工作,而我们的工作确是那麼的重要。使孩子经常处于快乐的情绪之中,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发挥成长的潜力。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慈母般的爱心,还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才能受到幼儿的尊敬。 其实,一件平常小事说着容易可做起来很难。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做孩子们心中的好朋友、好老师是我的幸福!
《我的老师》教案14
一、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后,在我们的美术园本课程中幼儿开始接触人物写生。这要求幼儿有细微的观察能力,老师是幼儿最熟悉的人物形象,因此,我为幼儿设计了这次活动。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人物写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把难点分成几步开展。如这一次是面部特征,下一次可以是体形等。这一次是观察,下一次可以观察侧面。这样分步进行,会更有利于幼儿表达、表现。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引导幼儿抓住人物的面部特点大胆表述。
2、通过对老师的描述加深对老师的感情。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对好朋友面部观察的经验。
2、纸、笔人手一份。
四、活动过程:
(一)、表情游戏
师:先做一个开心的,哈哈!再做一个伤心的,呜呜!(幼儿做相应的表情)
(二)、引导观察:
1)师:你有好朋友吗?请你说一说他长得怎么样?让其它小朋友猜一猜?(个别幼儿讲述)
2)师:小朋友的观察能力很强,现在要请你们观察一位老师的头部,请你说说这位老师有长得怎么样?
3)请你们再观察另外一位老师,这回要请小朋友先观察老师的脸型,接着是发型,最后是五官。
4)比较一下两位老师的头部有什么不一样?
5)小朋友观察的这么仔细,干脆我们来为老师画一张画吧。请老师们评一评谁画的最像。
6)那你想画哪位老师?她正在干什么呢?
(三)、幼儿操作、写生
老师提醒:可以边画边观察,有顺序地画。
(四)、评价
师:请小朋友介绍一下自己的画,画的是谁?像不像?她在干什么呢?
还可请小朋友猜一猜我画的是哪位老师。
相关内容
给喜欢的人画像
目标:培养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引导幼儿能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大胆表现。
准备:不同脸型人物的范画两张。
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游戏《猜猜我是谁》,请幼儿闭上眼睛用手触摸被猜幼儿的脸,然后说出被猜幼儿的姓名,并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么发现的。(如,他的脸比较长、他的眼睛很大、她的嘴巴很小等。)
2.请幼儿说说你喜欢的人是谁,他长的什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人物的典型特征。
3.幼儿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人的脸,再与画册中的人物相比较,看与哪一张脸相同。
4.请幼儿为自己喜欢的人画一张像,引导幼儿把人物的典型特征表现出来。
二、作画。
1.幼儿开始作画,教师为作画有困难的幼儿做指导。
2.出示范画,请幼儿欣赏并说出范画中人物的典型特征。引导幼儿抓住典型特
3.征大胆表现。
三、欣赏。
1.师生共同欣赏作品。
2.猜猜你画的是谁。
《我的老师》教案15
总体构思:学习此文,应该重视健康的感情、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懂得怎样对待老师、体会老师的一片爱心,引导他们懂得爱人和怎样爱人。课堂教学,应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写人要放到事件中写,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写出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比较丰富深刻的句子。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本文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应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然地受到感染,思考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特殊性在什么地方。文章篇幅不长,文字阻碍不大,重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要点,不必详细分析。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在小学学过一篇文章叫做《厄运中的海伦》。在这篇课文里,提到海伦的老师,她的名字叫安妮·莎利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海伦·凯勒写的一篇关于她的老师的文章,看看老师是如何教育它的。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解释词语,并注音。
2、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3):写莎利文老师初到我家。
第二部分(4--26):写莎利文老师教育我。
第三部分(27):写我对莎利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3、体验感觉剥夺。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我们可能对海伦成长的苦恼和苦难不够了解。现在,就让我们体验一下海伦学习的艰辛。同桌的两个同学,左边的同学用布条蒙上眼睛,用耳塞塞住耳朵;右边的同学在其手掌上写字让其辨认,说一个词,让其根据口行进行重复。然后,互换角色做一次。活动结束,请大家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引导学生讨论
问题一:海伦·凯勒为什么把莎利文老师来到自己身边的那一天看成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问题二:第12段用了一系列动词,它有什么作用?
问题三:莎利文老师是怎样
我认识具体事物和引导我认识爱的?
问题四:本文题目是我的老师,但是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写自己?
一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要点提示:1、海伦·凯勒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莎利文老师为我开启了外部世界的大门,并以极大的温和和耐心,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对我的教育。特别是培养了我对生活的信心,让我尝到了在黑暗中寻找出路的激动滋味。莎利文老师教我学会了拼写,增长了知识;教我热爱自然,同时,又让我直接地感受自然,更深刻地了解自然。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师还教会我爱,引导我向生命的新境界奋进。
2、第12段用了一系列动词,包括骚动、颤抖、抓牢、刮下、怒、摇晃、打断、跳下、动弹、留、感到、坐、倒下、抓住、扶、搂住、踏等。这些动词,使景物、场景的描写非常生动传神,既渲染了环境氛围,又生动写出了海伦当时感到陌生、无助、非常害怕、非常孤独的心情。
3莎利文老师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首先让海伦接触具体事物,感受特征。再用手势教她拼写这个物体的单词,让她懂得了每样东西都有名称,即物体与名称相对应,实物与名词相匹配,这样就在海伦的大脑中建立了一套语言符号系统,从而使她认识了具体事物。当她认识具体事物之后,总以为一切东西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有行有色的实物。莎利文老师利用情感体验法,在她手上拼写我爱海伦,让她真切体验爱,通过用云来比喻,最终让海伦认识了爱的内涵。
4、文章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写自己识字时的美好感受,写来到田野中的快乐,写暴风雨来到时在树上的恐惧,写自己对爱的追问这一切都是从侧面写老师的可爱和可敬,同时,文章还多次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如在老师来之前自己纳闷和痛苦疲倦和寂寞,和后来对生活的乐观相对照,从反面衬托了老师的耐心与用心良苦。总之,莎利文老师已经成为海伦生活中的一部分,作者写自己,实际上也是在写莎利文老师。
(四)学生质疑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讨论,教师加以点拨。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第八段)那天晚上睡在床上,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我热切地盼望着新的一天来临。学会了几个新词,就能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吗?
(点拨:这实际上反映了海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学而不厌的性格,而这阻挡了她在黑暗中沉沦,让她对世界有着持续的热心和爱心。)
问题二(第九段)她从一开始就这样使我胸怀大自然,使得自然界成为我思想的一部分。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点拨:莎利文老师为了避免僵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把海伦带到了能够探索和发现周围一切事物的广阔天地之中凭借随时得到的经验组织教学。所以海伦最先掌握的词汇是大自然种种可触、可摸、可嗅、可以叫得出名字的动植物。这培养了海伦对大自然的终生热爱,所以她才这样说。)
问题三:爱看不见、摸不着,既不能称,有无法斗量,更没有颜色和味道。然而云虽摸不到却看得见。所以,爱就像云一样,比喻得不贴切。对不对?
(点拨:这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海伦问莎利文老师爱是花的香味吗?温暖的阳光是爱吗?作为一般的比喻,这本没有什么不妥。但莎利文老师为了强调爱是一种过程,具有非物质特性,所以才予以否认。云可以带来雨滋润万物,爱可以带来温情滋养心田。云和爱相似点是摸不到,都可到来甜美。当然,爱看不到,而云能看得见,这个比喻又有点勉强,这正应了一句名言任何补语都是有缺陷的。)
问题四:课文写了海伦与莎利文老师初次见面、初次学会拼写、初次理解单词意义、初次理解大自然、初次学会理解抽象名词的意义。她们相处了几十年,为什么只选择初次来写呢?
(点拨:诚然,作者与莎利文老师相处的岁月里,有着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往事。而所有的初次是她记忆犹新、末齿难忘的事情,每次初次都有一份独特的心理感受。文章就是用我的心理感受串起了全文情节,是文章不断向前推进。)
(五)小结
马克·吐温说过:十九世纪最使人感兴趣的人物就是拿破伦与海伦·凯勒。对于又盲又哑的小女孩海伦来说,她真是太不幸了不得不像一般动物那样活下去,然而,她又是幸运的,她遇到了一个改变她命运的人莎利文老师,是她将海伦培养成享誉世界的作家、教育家,在教育领域树起了一座高大的丰碑。这座丰碑的碑文可写上这两句话:海伦·凯勒具有发奋图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莎利文老师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六)、作业
你从海伦·凯勒的事迹中得到哪些启示?
相关文章
我爱吃的水果中班语言教案2023-06-08 13:26:14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教案范文(通用7篇)2023-06-09 00:08:20
中班数学找一找说一说教案2023-06-11 12:20:42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通用六篇)2023-06-14 15:39:14
蟋蟀的住宅优秀的教案2023-06-13 17:33:40
一起去种树中班健康活动教案及反思2023-06-05 08:38:35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玩小货车教案2023-06-10 14:41:20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2023-06-02 15:17:40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2023-06-06 0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