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学会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口述并正确的列出算式。
2、掌握9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9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掌握根据组成和分解的方法计算。
2、根据图片内容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
图片两幅、磁性卡、小卡片每个幼儿一份、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1、幼儿听音乐表演,走进活动室。
2、教师与幼儿对数,说出9的分解和组成。
3、请幼儿计算8以内任意的加减法。
4、教师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并说题,冰山上面有3只企鹅,冰山下面有6只企鹅,问一共有几只企鹅?边说题边用卡片代替操作,然后请幼儿动手摆一摆,并像老师一样口述图片内容。
5、请幼儿列式计算6+3=9,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算。然后教师板书。
6、请幼儿看另一张图片,并说题,这9只企鹅准备回家了,现在只能看见3只了,问冰山后面有几只?边说题边用卡片代替操作。
7、幼儿动手操作,并列式计算9—3=6。
8、教师讲解9的加法其它算式,幼儿动手操作。
9、教师渗透加法的交换律。
10、教师讲解9的减法其它算式,幼儿动手操作。
11、教师利用磁性卡编题,请幼儿列式计算。
12、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手指游戏。
13、根据组成和分解方法反复说练9的加法和减法。
14、幼儿口算练习。
15、听音乐结束本课。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要求
1.让幼儿了解水的一些特性,并通过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幼儿对一些自然向象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操作和较完整连贯地表达。
活动准备
1.瓶子、盖子、磁铁、小泡沫板、石块、木块、橡皮泥、橡皮筋、塑料积木。
2.记录卡、笔、操作盘、玻璃水缸。
3.毛边纸和书面纸折的船。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准备的各种材料物品(幼儿说、教师说)
二、幼儿实验(一)
提出尝试题:你们知道盘中的东西放入水缸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请把你看到的结果用??的符号记在记录上(?表示上浮、?表示下沉)。
讨论:为什么有瓶子是浮的水面上、有的瓶子沉的水下?
指导:空瓶子盖上盖会浮在水面上,因为它轻;盛满水的瓶子盖上盖就沉在水下,因为它重。
三、幼儿实验(二)
提出尝度题:用什么方法能使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下去,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幼儿解题:介绍各种方法。
指导:帮助归纳可以有几种方法。
四、幼儿再次实验(三)
提出尝试题;你能不能用刚才介绍的各种方法试一试,将浮在水上的东西沉下去,让沉在水下的东西浮上来,每做一次,在记录卡上做一个记录。
指导:水有浮力,当放进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大于水的浮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时,东西就往下沉;当放进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时,东西就浮在水面上。
五、幼儿实验(四)
提出尝试题:把两只不同纸折的小船放进水里,看看小船会怎么样。(装进同样的小木块)
幼儿解词:毛边纸折的船沉得快。
指导:纸吸足了水分就沉得快。
六、总结。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中班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认识并理解等号、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及内在规律,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大于”、“小于”来表达数量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等号、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
2、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及内在规律。
3、学习用大于号、小于号表示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比较数量的多少,理解等号,大于号,小于号的含义。
(2)能正确运用“>、<”完整表达数量关系。
2、难点: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并能正确运用“>、<”来完整表达数量关系。
四、课前准备:
1、材料准备:花园图一幅;等于号、小于号、大于号卡片;数字头饰;小包(里面放有1~10数字卡片);鼓;《幼儿画册》。
2、环境创设:活动室中有可供幼儿比较数量的物品。
3、幼儿经验准备:熟悉10以内的数量关系,能正确比较数量的多少。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比较数量的多少,理解等号的含义,引出大于号和小于号。
(1)出示花园图并提问:花园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数一数有几种花,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2)请幼儿说出各种花的数量,并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3)提问:红花和黄花相比,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如果用数字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还是一样大?
(4)启发幼儿用一个符号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我们可以在两个数量之间放上等号(教师出示“=”)。这样,一眼就可以看出两边的数量一样多。
(5)提问:红花和蓝花相比,哪个多?哪个少?如果用数字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在这两个数字之间能放“=”吗?
(二)和大于号、小于号做朋友。
1、引导幼儿认识大于号“〉”
(1)出示大于号“〉”,引导幼儿观察符号的形状和开口方向,说说像什么。
(2)教师小结:“〉”就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
(3)提问:红花和蓝花相比,哪个多?哪个少?如果红花多于蓝花,可以用数字怎样表示?
(4)启发幼儿用一个符号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我们可以在两个数量之间加上大于号(教师出示大于号),这样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数大。
(5)引导幼儿说出“10大8小”,并列出不等式“10〉8”,读作“10大于8”。
2、引导幼儿认识小于号“〈”。
(1)出示小于号“〈”,引导幼儿观察符号的形状和开口方向,说说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撅着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小数瞧,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
(3)提问:蓝花和红花相比,哪个多?哪个少?如果蓝花多于红花,可以用数字怎样表示?
引导幼儿说出“8小10大”,并列出不等式“8〈10”,读作“8小于10”。
(4)引导幼儿学儿歌:大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3、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大于号和小于号,加深对两种开口方向的记忆。
(1)请两名幼儿扮演数字宝宝,任选一个数字头饰带好,再请另一名幼儿扮演符号,站在两个数字宝宝中间,用身体动作表演“>”“<”,全体幼儿轮流扮演。
(2)请全体幼儿根据表演读出“几大于几”或“几小于几”
4、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练习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1)游戏“击鼓传数”。
教师敲鼓,幼儿传数,鼓声停止,装有数字的盒子在谁手里,谁就和前面一位幼儿各从盒子里抽出一张数字卡片,比较大小,如抽出的数字卡片的顺序是“9”和“5”,抽出9的幼儿说“9大于5”,抽出5的幼儿说“5小于9”。
游戏可根据幼儿兴趣反复进行。
(2)指导幼儿理解《幼儿画册》内容,完成练习。
请幼儿数一数图中花园里的花朵各有多少,在对应的空格中填上相应的数字,并在两个数字中间的空格处填上大于号“>”或小于号“<”。然后请幼儿大声读一读不等式。
(三)活动拓展
准备一些可供幼儿比较数量的物品,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来表达数量关系。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作为中班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过规律排序的教学活动,所以具备粗浅的规律排序经验,已掌握了 aabaab、abbabb的排序能力,本次教学活动既在帮助孩子巩固对已学知识的掌握,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也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习新的排序规律。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aabaab、abbabb和 abcabc,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情感目标:在做珠帘、欣赏珠帘的过程中感受规律美。
技能目标: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 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活动准备
1、教具:小熊、小猴、小猪、小猫的图片;三条有规律的路;三个已粘有部分aabbcc规律的盘子;一根长绳子,上面穿有夹子;一条有aabbcc规律的围巾图片。
2、学具:人手一根长纸条,一个固体胶、各色小圆片若干。
3、经验准备:幼儿已有aababb、abbabb的排序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
(一)复习规律aabaab、abbabb,引出规律abcabc
1、出示三种动物图片。
2、逐一出示三条路,引导孩子发现aababb、abbabb和abcabc排列规律。
(二)学习新规律aabbcc
1、出示围巾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发现aabbcc的规律。
2、观察围巾上的花纹有几种颜色?每种颜色又有几个并排放在一起?
3、引导孩子发现盘子上的规律,并接下去往下排。
第一个集体排,还有两个请两个孩子上来比赛排,检查是否排对。
4、小结:原来这三个盘子上的花纹也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
(三)操作,进一步巩固规律aabbcc
1、做一串珠帘,要三种颜色有顺序地排。
2、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每个人拿一根长纸片,从画着颜色的这一头开始粘,三个颜色有规律地排,一直到纸片粘满了,就把它挂到珠帘下面,用上面的夹子夹住。
3、孩子操作。
(四)欣赏漂亮的珠帘,感知规律美
教学反思
我设计了以“小熊请客”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与这些“动物”的互动中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而且决大多数的孩子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也能正确地完成排序规律,但是在自己的讲解和孩子的操作中也有不足:
1、在引导孩子感知aabbcc的排序规律时出示了一个圆盘,但当孩子全部粘贴完整之后,忽然意识到应该给孩子一个起始的标记,没有标记颜色就混在一起,规律不再那么清晰。
2、我提供给孩子长纸条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根据规律粘贴,应该提示孩子当纸条已经不再有地方粘时,一个节结束的时候就不再往下粘了,而我们则应该 在孩子操作之前就要要提醒孩子将aa也要去掉,地方不够了就不再往下粘了。
让我知道了我们要做的前期准备有太多,包括教材的核心经验,知识点的正确把握等等,尤其是数学、科学领域,是不允许老师有丝毫的学科知识方面的偏差,甚至只是环节设计中的一个小细节,教师都需要考虑周全才性,才能带给孩子最为科学的认知经验。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无论能力大小都可以给朋友带来快乐。
2、萌生给别人带去快乐的意愿和行为。
活动准备:
1、表情图(正面为微笑的表情,反面为哭泣的表情)
2、人手一张空白圆形卡片,记号笔,信封
3、挂图(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变脸的游戏。当老师出示笑脸,你们就变成笑脸;当我出现哭脸,你们就变成哭脸。(正是笑脸,反是哭脸)
2、谁来说一说,当你表演笑脸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当你表演哭脸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3、你喜欢哪一张图片?为什么你喜欢微笑的表情?
4、总结:原来,微笑会让你们想到快乐的事。
二、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一)引出故事
1、可是,有只小蜗牛却在哭,一点都不开心。
“小蜗牛,小蜗牛,你怎么了?”——小蜗牛悄悄的告诉老师,它心里很着急。
2、你们猜猜,小蜗牛为什么着急?
3、小蜗牛到底为什么着急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名字叫《微笑》
(二)讲述故事段一
1、故事先讲到这里,你们说小蜗牛为什么着急?
2、小鸟、大象、小兔都为朋友做了什么?
(先出示动物图片,再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对应图片,相对应的讲述)
3、那小蜗牛能为朋友做什么呢?你们有没有帮小蜗牛想到什么好办法呢?
(三)讲述故事段二、三。
1、你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蜗牛是不是也想到了呢?我们继续来听听故事。
2、故事讲完了,小蜗牛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它要给朋友什么?——送微笑
3、他是怎么想到把微笑送给朋友的?
4、朋友们喜欢蜗牛送的微笑吗?他们是怎么对蜗牛说的?
5、现在我们再来听听这个故事,能干的小朋友跟着一起说。
三、送微笑
1、小蜗牛把微笑送给了朋友,森林里的朋友都很开心。
2、你们想不想也给你的好朋友带去快乐?
3、都想啊!那我们也学学故事里的小蜗牛,等会请你在小纸片上画上你甜甜的微笑,放在信封里,送给你的好朋友,给好朋友带去快乐吧!
教学反思:
《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在活动开始的第一环节中,我尝试让幼儿看图讲话。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的表达能力比较弱,另外留给幼儿的时间较少,使得许多幼儿没有了表演的机会。我班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为了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在讲述故事时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1)故事的名称;(2)有那些角色;(3)小蜗牛做了一件什么事?
我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尤为重要。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的:(1)为爸爸妈妈做什么;(2)为小朋友做什么;(3)为老师做什么。依据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本环节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答案,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但是从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所设计的环节较局限,所要体现的阅读要求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根据这类情况,我试想在设计环节中,需要与目标的`制定达成一致,如可以尝试这样来调整环节:幼儿在初次阅读后,就可以安排幼儿表演的内容,幼儿在通过表演后就能积累较多的语言经验,然后再听 老师完整讲述。另外教师在安排幼儿的绘画活动时,把重点放在幼儿绘画出快乐的笑脸上,通过这样的一种调整,就可能会更贴切于目标,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自班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活动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在以后的语言教学中,我会继续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并根据这次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进。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户外锻炼的目的为了是加深幼儿的体验,也为接下来的谈话依据。从自身真实的体验出发,幼儿的感受会更加深刻。医生的讲解能进一步提升幼儿对运动后身体变化的认识,并帮助幼儿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户外锻炼,感受运动后的身体变化。
2.初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预先联系好保健医生,给幼儿讲讲运动前后保护身体方面的一些常识。
2.准备一些运动器具,供幼儿在活动中使用。
3.幼儿用书第1册第6页。
活动过程:
一、幼儿户外体育锻炼。
1.教师介绍器具与规则。
师: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玩?(想……)师:那待会儿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器具来玩,注意不要争抢,而且要在我规定的地方玩。
2.幼儿自由锻炼。
师:那现在请女孩子先来选玩具,拿到的小朋友就可以开始玩了,再请男孩子来选。
二、谈谈运动后的感受
1.运动了一段时间后(10分钟左右),组织幼儿回教室讨论。
师:你刚才玩了什么?玩过后身体有什么变化?(踩高跷,出汗了…….)
2.引导幼儿将手放在胸口,感受自己的心跳,用手摸摸皮肤,感受是否出汗等,感受身体在运动前后的变化。
师:那我们现在把手放在胸口感受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扑通扑通跳的声音、心跳…….)
教师:运动以后我们的心跳会加快,所以会听到扑通扑通的声音。另外,我们摸摸额头、衣服、皮肤,会感觉到湿湿的,这就是说明运动会让我们出汗。
三、了解运动中自我保护的知识。
1.请医生介绍身体在运动前后的变化及相关的自我保护知识。
师:那下面请医生阿姨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身体在运动前后的变化及相关的自我保护知识吧,我们掌声欢迎。
2.阅读幼儿用书《我会运动》,分辨正确的运动方式。
(1)教师讲解师:谢谢医生阿姨!那现在我们来看书本《我会运动》这一页,上面有什么呀?他们在干什么呢?你觉得那种是正确的运动方式?请你把你认为正确的运动方式用圆圈圈出来。
(2)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活动延伸:
医院游戏中可听诊器,让幼儿听一听心跳。
中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来自于中班下册"青蛙"这一主题里的一个活动。动物主题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物为载体,通过听听、说说、游戏等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语言是幼儿交往、认识事物、保存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学习对话贯穿始终。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小蝌蚪的头巾若干,把幼儿打扮成小蝌蚪
2、活动教具一套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 分段欣赏故事,学讲角色对话。
(1)幼儿听音乐跟着老师学小蝌蚪游的动作(双臂交叉抱住身体、晃着头),游进池塘(活动室)
老师:嘘---(幼儿安静下来)暖和的春天到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醒来了(老师做动作、幼儿学动作)……产下许多圆圆的卵(老师、幼儿全体蹲下扮成卵)……青蛙妈妈产下卵慢慢地活动起来了(做动作)……非常地快乐。
(2)逐一出示活动教具,幼儿在提问中学讲对话
a. 有一天,鸭子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小蝌蚪看到了什么?怎么问?鸭妈妈怎么回答?
b. 一条大鲤鱼……小蝌蚪再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把谁当成了妈妈?大鲤鱼怎么说?
c. 一只大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又向前游去
老师: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怎么说?
d. 小蝌蚪游呀游……结束
老师: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开始时它怎么问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怎么说?(了解青蛙生长过程)
e. 告诉幼儿故事的题目
老师:刚才我们讲的故事题目是《小蝌蚪找妈妈》(跟念)
2、安静地听录音,整体欣赏故事。
下面我们完整地听录音机阿姨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老师:听完后问:小青蛙找到了妈妈心情怎么样?
那么你们遇到高兴的事情会怎么样?
(深入词汇,要求幼儿把自己高兴的情形表现出来)
3、 学习分角色表演,学讲对话。
(1) 故事里谁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2) 请喜欢鸭妈妈的小蝌蚪到鸭妈妈身边来(将活动教具中的鸭妈妈贴在椅子上)
同样请喜欢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分别站好
喜欢做小蝌蚪的和老师一起
(3)教师讲叙述内容,幼儿分角色表演并说出对话内容。
(4) 听录音,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5) 结束:小蝌蚪咱们和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起到外面游玩去。(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先分段欣赏故事,利用活动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有礼貌地问答以及开心时你会怎样表现,挖掘了活动中有价值的、隐在的教育机制,使幼儿得以全面发展。
2、活动第二部分以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孩子自由选择故事中的角色,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最后孩子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使活动进入高潮。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从头到结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3、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听听说说玩玩动静结合,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幼儿学起来有劲,教师上起来省心,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4、但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角色游戏活动中孩子们自由选择角色后,老师在讲叙述的过程中,每一角色的出现孩子等待的过程很长,特别是最后出现的青蛙妈妈,导致个别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
相关文章
小班的科学公开课教案2023-06-08 17:49:19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冀教版全套教案2023-06-02 07:40:14
大班语言:循环故事2023-06-12 07:26:10
盲童找路活动教案2023-06-07 02:25:45
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2023-06-07 02:09:44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2023-06-02 19:23:1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玩小货车教案2023-06-10 14:41:20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2023-06-02 15:17:40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2023-06-06 0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