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画杨桃》教案(精选7篇)

时间:2023-06-16 11:19:21 文/阿林 教案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画杨桃》教案1

  《画杨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大家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根据课标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怎样把一段话说清楚。

  教学目标阐明(三维)

  知识与能力:

  1、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理解“嘲笑”、“审视”、“和颜悦色”、“教诲”。

  1、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

  2、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

  我认为习作要顺利的起步,必须从阅读优秀作品中学习积累语言、习作表达方法入手。《语文课程标准》在3-4年级学段“习作”目标中也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那么,如何在读中悟写,让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呢?我在教学中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阅读课文时,抓住重点词句、段落,通过朗读、理解、感悟,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和准确表达的方法。如:在教学3—18自然段时,抓住文中的老师发现学生看了作者的画后引发嘲笑时的系列动作“看、坐、审视、回到、举、问”等进行体会,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观察人物非常细致、表达十分准确。这样把这位老师治学严谨,教育学生以理服人的品质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反映人物内容活动的表达方法。二是在关键地方创设情景,练习说话和写话,达到以读促写,以读导写的目的。比如,当文中的同学对老师的话已经有了正确的理解并受到启发教育时,我借机引导学生的回忆自己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创设问题情景:“当我们嘲笑别人和被别人嘲笑时,当我们误解别人和被人误解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同时,我再适时予以指导,让学生学会在表达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这样,学生就会有内容表达了,并且善于表达。从而达到从读中悟写,让读写结合,让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习作顺利起步。

  教学媒体:

  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物杨桃、五角星形的杨桃图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设疑激趣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这是怎么回事儿?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是的,“我”是这样做的,而且“我”是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地画,结果“我”把这幅画交上去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二、感受嘲笑 体会做法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5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体会同学们第一次的嘲笑。

  (1)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读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

  (2)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a、引导:你们什么时候会哈哈大笑过?你们的这种笑和文中的哈哈大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b、学生回答后板书。(嘲笑)

  (3)指导朗读:有了这样的体会,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灯片出示句子)“杨桃是这个样子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方式:指名读——体会——评价——再读——齐读)

  3、理解老师的态度和做法

  (1)听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没有笑,他是怎么做的?

  (2)学生交流文中的那段话。

  (3)指导学生理解“审视”。

  在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截然不同?(审视)让学生把

  老师当作杨桃做做审视的动作,其他学生观察后描述并评价。

  (4)同学们想想:老师这一看,会有什么发现?

  三、深入研读 悟情明理

  1、教师引入:是的,正因为有了这一发现,所以,老师举起了“我”的这幅画,(师举起画

  成五角星的杨桃图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同学们拿起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7——17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3、同学交流,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1)出示两次对话,学生交流。

  (2)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段对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后小结:前一段对话回答得很简单,很干脆,很坚定,同学们还在嘲笑;后一段对话里有很多省略号,同学们的语气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板书:吞吞吐吐),是知道自己错了的表现。

  (4)指导朗读,学生评价。

  (5)教师举起画和一名同学合作读后,同学分角色朗读。

  4、朗读、理解老师神情的变化

  (1)指名读文中的语句。

  (2)思考讨论:

  a、当老师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听见同学们还在嘲笑“我”,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为什么变得严肃呢?

  b、这段话中哪个词说明了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一会儿?(半晌)半晌的时间有多长?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如果你就是文中这位老师,你在考虑什么呢?

  c、老师想出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3)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从杨桃的一端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结果跟同位交流。

  (4)想象: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的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

  (过渡语: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

  (5)(课件出示老师对学生说的那番话)教师用严厉的语气读其中的一句话给同学们听,学生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对“和颜悦色”一词的理解。

  (6)指导朗读。(指名朗读—齐读)

  (7)引导理解: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不要随意嘲笑别人。)

  (8)指导背诵。(过渡:老师的话朴实而深刻,让我们试着把它记下来吧!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它?)

  a、练习背诵。

  b、集体背诵。

  5、理解“教诲”一词。

  (师:虽然杨桃风波结束了,但老师的话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这种教育用文中的一词概括叫做教诲。)

  四、口头说话 以读促写

  1、师述:从作者岑桑小时候画杨桃这么简单的事情中,我们明白了如此深刻的道理。(播放音乐)其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嘲笑别人或被别人嘲笑的时候,也有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当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同学先想想,想好了再说说。看谁能把自己的经历说成一段完整的话。

  3、同位相互练习说话。

  4、口头习作训练,教师相机指导和评价。

  五、积累语言 拓展延伸

  1、师述:岑桑在老师和父亲的影响下,最后成了一名作家,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很有出息。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投影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学生齐读。

  板书设计:

  画杨桃——五角星

  嘲笑 → 吞吞吐吐

  严肃 → 和颜悦色

  《画杨桃》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程序 教与学 意图

  教学过程: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会读课文;

  (3)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谁读得最棒?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1)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2)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

  讨论:

  (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2)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

  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

  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

  (1)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2)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3)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画杨桃》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父亲:是就

  老师: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要不要

  是就

  《画杨桃》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指导规范书写。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同学回答,出示课后资料袋里的文字解释)。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画杨桃》。生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呢?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4、(出示课件)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示读准生字字音,通过并联系下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

  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

  生字推火车读,小组比赛读。

  3、生字词大家认的很好,我们再来看看词语理解的情况。(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教师引导规范表达)(课件出示)

  想当然严肃教诲和颜悦色

  审视熟悉受用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大家刚才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读起课文来肯定比刚才读的好,咱们再来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课文中图画课上的事从哪儿开始到那儿结束?(老师引导,学生回答)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下面每一部分。)讨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父亲教我画画时叮嘱我要按事物本来的样子画。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五角星,被同学取笑,老师教育大家的事。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父亲和老师的教诲是我一生受用。

  2、课文内容咱们这节课就学到这儿,大家来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大家来看看本节课要会写的字,那些字较容易写错,和老师一块儿来学习学习。把容易写错的地方老师强调。学生书写,老师巡视。

  五、课外作业。

  1、摘录老师与父亲说的相似的话。

  2、造句。

  不像而像

  不要要

  是就

  和颜悦色

  《画杨桃》教案5

  第一课时

  一、以唱引读,激起兴趣

  1.会唱歌吗?你知道有哪些唱歌的形式?

  (板书:齐唱──独唱──轮唱──合唱──伴唱──快唱)

  用抢答的形式了解唱歌的形式:

  请听题:

  以下六种唱法分别是什么唱?

  ①大家一齐开始,速度一致,一齐结束。

  ②一个人放开声音唱。

  ③分两三批,一批先唱,两拍后第二批唱,再两拍后第三批唱。

  ④一个人唱得比较响,其他人声音放得比较轻。

  ⑤有些地方大家一齐唱,有些地方部分人唱。

  ⑥唱的速度很快很快。

  2.其实读书也一样,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板书:读)

  (板书:画杨桃)

  3.用实物或图片介绍杨桃。

  设计意图: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养成给自然段画序号的习惯。请给课文每小节画上序号。

  2.主伴读全文。(几位朗读能力棒的学生为“主”,其他同学为“伴”。)

  3.课文中有几个词特别难读难记,你们认为是哪几个呢?

  ①辨析生字:

  叮嘱(右下易错)

  教诲(辨认“诲”和“悔”的音和形)

  ②学习生词: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③多音字:教我画画、倒不如、角度、相似。

  设计意图:开始接触课文,把朗读实践的好机会留给学生,不以教师的范读来替代。同时结合学习生字词,这是一种具有实效性的安排。

  三、速读比赛(贯口读)

  1.试讲:课文讲一件什么事?(画杨桃,我实事求是画,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嘲笑我,老师教育了我们。)

  2.画杨桃是哪一部分?(“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比赛快读(贯口读)。

  3.这一段,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说明“我”画画的态度。(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设计意图“:贯口”,是表演的一种艺术技巧,是演员以很快的速度歌唱、背诵唱词或连续叙述许多事情,一般在不换气或不明显换气的情况下进行。朗读要训练学生的口齿伶俐清晰,贯口读是一种好形式,而且极具竞技性。

  四、演读课文,引起思考

  过渡:正因为父亲说得很有道理,我才听从了父亲的教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画。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1.分配角色,演读课文。指名一朗读较好的同学作“我”读课文的介绍性语言。老师做“老师”,其他同学自由作另外角色,并自选文中的台词和各种笑。注意文中规定的动作神态都要表现出来。

  2.角色交换再演读。教师作“我”,一学生做老师,其他学生可以选课文提供的台词,更可以自己创作相应的台词。

  设计意图: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五、课内作业

  1.选词填空:严肃、严格,教诲、教育。

  2.积少成多:写带有“看“”想”意思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语态想象(填空读)

  1.引入:议论画画是哪一部分?这些话大部分没有交待谁说的,如,“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到底是谁问的?请说理由。(从后面老师的话语可以看出,老师是不会这样问的,肯定是学生问的,而且是无疑而问,带有嘲笑的味道。)

  2.区分角色。后面这些对话又是谁说的呢?(在对话的后面注明角色。)

  3.语态想象。这篇课文的对话很有特点,既没有交代说话人,更没有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说话人是怎样的动作神态。请继续在话语后面注明神态动作的词语。例: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有个学生怪声怪气地问。)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有个学生取笑说。)

  4.领悟写法。写人物的对话有多种方法,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有时效果会更好。但有个前提:读者不会误解。因此,还可以用分行排列的形式来区分。

  设计意图: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是本文写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上安排,一方面是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的多元想象,同时为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

  二、主旨领会(背诵读)

  在议论杨桃画得像不像的过程中,老师的神情态度值得我们注意。

  1.重点解读“严肃”“半晌”:想象一下,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老师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要想办法教育孩子;知道这些同学没从“我”这个角度来看杨桃……)。

  2.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老师的神情有了怎样的变化?这段话中你觉得最重要的是哪句话?(“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板书:老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3.朗读、背诵这段话。

  4.主旨领会:老师是个善于用小事来教育学生的人,还有谁也是这样的人,他是怎样说的?(齐读第一段。)

  板书:爸爸的叮嘱──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5.加深印象。齐读最后一段话,理解“教诲“”受用”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的对比出现,运用背诵的手段,让学生明白话中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感知课文前后呼应的特点。

  三、多元拓展,深化意义

  1.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请交流。

  (学生可能会从以下方面交流:①词语意思;②课文写法;③教育意义。)

  2.道具迁移。当有学生交流到画画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时,顺势迁移,用茶杯、眼镜、手指等作为道具,画成特别角度的简笔画让学生猜,然后实物观察。

  3.学生交流的教育意义可能还有:①不要自以为是;②凡事要亲自动手才能获得真知;③小事中也有做人的道理。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应该成为第二课时的一个高潮。交流读懂了什么,没有限制,可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超越常规的由画猜物,学生会倍感兴趣。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对课文的教育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

  《画杨桃》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师通过练习画杨桃的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懂得老师和父亲所讲的道理。

  2、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齐读课题。

  2、谈话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次美术课上,作者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那么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老师又是怎样对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二、学习第1、2自然段。(找原因)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刚才的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用“~~~~”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读。

  2、集体讨论交流: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指名说——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课件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再读——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我为什么会这么画呢?(引入学习第1段,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理解体会——指导朗读——也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三、学习第13—18自然段。(明结果)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13—18自然段:

  (1)、读:小组内用平时喜欢的方式读。

  (2)、议:老师怎么做?怎么说?“——”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并谈体会。

  (3)、做:完成《作业本》第4题,小组内交流检查。

  (4)、说:每个小组派代表准备发言。

  2、讨论交流:

  (1)老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随机组织学习。

  课件出示学生的变化理解: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

  (指导朗读——体会)

  (2)老师还怎么说?

  课件出示句子:“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引导理解:

  【1】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2】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自己站在教室中间演示、看课件上杨桃图片)

  【3】说一说。(课件出示:“当我们看见别人()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

  指导朗读——再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四、总结提升。

  1、看作者长大后的资料:(课件出示)

  2、听了这些,你又有什么体会?

  3、再读课文中父亲和老师的话!(课件出示、齐读)

  4、总结提升:我们从画杨桃中跳出来,今天所讲的道理可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示?(随机板书:实事求是)

  五、写格言。

  导入:通过这堂课的讨论交流,我们真是深有启发,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心里最想说的,感受最深的用一句话写下来,作为我们的格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摘录课文中的语言作为格言)

  1、学生写话。

  2、集体交流。

  板书: 23、画杨桃

  父亲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案7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2.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不像……而像……等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我画杨桃为什么受到同学的讥笑,而得到老师的肯定。

  教学难点

  体会老师最后那段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提问:结合课文内容,谁能把课题画杨桃补充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我画杨桃。或我和同学们一起画杨桃。)

  二、晶词析句,逐层理解。

  1.带着问题,默读2-5自然段,弄清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①我今天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

  ②我是怎样画的?

  ③我觉得画得怎样?画成了什么?

  先由差生或中等生逐题回答,再由一名好生连起来说一说,然后比较句子,体会我是怎样画杨桃酌。

  (放幻灯)说说下面两个句子,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指名读第二句,注意重读的词。

  板书:认认真真看老老实实画

  2.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开始,同学和老师凶态度各是怎样?

  同学们:哈哈大笑(讥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指导朗读同学们的话。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放幻灯)比较下面三个意思,审视应选哪一种?为什么?

  ①注意地看。②集中注意力看。③看了看。

  (应选第二种,因为审视是一边看,一边进行比较,看得很认真)

  老师在审视杨桃时会想些什么?他觉得我的画画得怎样?

  板书:同学讥笑

  老师审视(满意)

  3.后来,同学和老师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点名读课文6~19自然段,找出老师和同学有几次对话,老师的问话用_____画出来,学生的答话用~~~~~画出来。(三次对话)

  4.理解第一次对话,并填表。

  结合老师同学的态度,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5.学生回答后,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因为同学们的看法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想当然地讥笑别人。)

  用严肃造句。

  板书:想当然严肃

  6.依照学习第一次对话的方法,自学第二次、第三次对话,可边填表,边讨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注意老师和同学在态度上的变化。

  老师:认真→严肃同学;讥笑(骄傲)→不好意思比较读:

  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7.幻灯出示第十八自然段,读段思考:

  ①这时老师的态度怎样?

  ②老师说的话共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给这一段分层,哪层更重要些?

  理解老师要求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什么态度?(实事求是)板书:实事求是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这是老师教育那些想当然发笑的同学,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做事应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①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表面意思?(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含着意思?(实事求是的)

  ②教诲在文中指什么?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在文中什么事可以体现出来?。老师的教诲将给我们什么启示?

  2.全文。

  3.学生质疑,老师予以指点,解答。

  四、课后习题3,读下边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说话。

  1.选词填空:

  不像……而像……不要……要……

  ①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 )想当然,( )实事求是。

  ②老师看了我画的杨桃,( )同学那样讥笑我,( )父亲那样要求我看到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③同学都讥笑我的画( )杨桃,( )五角星。

  2.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各说一句话。

  [教案述评]

  胡红卫老师是湖北省的市级教坛新秀,以上的《画杨桃》教案是她1997年参加我省黄冈市教坛新秀评选时的优秀教案。

  胡老师这节课教学设计科学、新颖,注重了语盲文字训练,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1.教学目标明确、准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扎实进行语盲文字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白怎样做人,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2.教材理解深刻,把握正确。教师教学符合大纲要求,内容和语盲文字训练明确,文中重点词、句、段把握得好,训练形式多样,训练密度大,训练价值大,训练落实得好。

  3.教学思路清楚,教师能遵循阅读教学原理,根据文章的思路安排教学。她采取从课题人手,直奔重点,进行中心设疑(同学和老师对我画的杨桃的不同态度),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地理解重点词、句、段,在扎实进行语盲文字训练过程中,注重联系,由表及里,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4.教学端正。教者在教学中做到了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

  5.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注意从教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听、说、读、写髓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同时,注重了学法指导,教学注意朝着学生自能读书的方向努力。不仅如此,教师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板书设计独具匠心。教师在板书设计时抓住了的焦点,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

  不仅如此,胡老师的教学设计还符合本年级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受到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相关文章

小学好习惯 贵养成主题班会教案2023-06-03 15:10:46

植物的生长教案2023-06-17 22:07:03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2023-06-10 03:35:29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在家中玩耍2023-06-16 05:57:08

三年级语文语文百花园七教案2023-06-10 22:49:20

食品安全教案模板(通用五篇)2023-06-04 19:16:08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玩小货车教案2023-06-10 14:41:20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2023-06-02 15:17:40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2023-06-06 0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