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素书全文及译文

时间:2023-06-16 11:33:35 文/莉落 古籍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素书全文及译文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第二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三

  夫志,心独行之术。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神没神于至诚,明没明于体物,吉没吉于知足,苦没苦于多愿,悲没悲于精散,病没病于无常,短没短于苟得,幽没幽于贪鄙,孤没孤于自恃,危没危于任疑,败没败于多私。

  道义章第四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

  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安礼章第五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山峭者崩,泽满者溢。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根枯枝朽,人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如此理身、理国、理家,可也!

  译文

  原始章第一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正道章第二

  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

  见。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见嫌而不苟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求人之志章第三

  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回避嫌疑,远离惑乱,这样可以不出错误。 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肃敬、节俭、谦逊、简约,这样可以守身不辱;深谋远虑,这样可以不至于困危;亲近仁义之士,结交正直之人,这样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帮助。为人尽量宽容,行为敦厚,这是待人处世之道。任才使能,使人人能尽其才,这是用人成事之要领;抑制邪恶,斥退谗佞之徒,这样可以防止动乱;推求往古,验证当今,这样可以不受迷惑;了解事态,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应付仓卒事变;采用灵活手法,施展权变之术,这样可以解开纠结;心中有数,闭口不言,凡事能顺从时机,这样可以远怨无咎;坚定不移,正直刚强,这样才能建功立业;勤勉惕励;心地善良,这样才能善始善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

  欲始志向坚定,笃实力行:

  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深思多谋;

  最安全的方式,莫过于安于忍辱;

  最优先的要务,莫过于进德修业;

  最快乐的态度,莫过于乐于好善;

  最神奇的效验,莫过于用心至诚;

  最高明的做法,莫过于明察秋毫;

  最吉祥的想法,莫过于安分知足;

  最痛苦的缺点,莫过于欲求太多;

  最悲哀的情形,莫过于心神离散;

  最麻烦的病态,莫过于反覆无常;

  最无聊的妄念,莫过于不劳而获;

  最愚昧的观念,莫过于贪婪卑鄙;

  最孤独的念头,莫过于目空一切;

  最危险的举措,莫过于任人而疑;

  最失败的行径;莫过于自私自利;

  道义章第五

  在部下面前显示高明,一定会遭到愚弄。有过错而不能自知,一定会受到蒙蔽。走入迷途而不知返回正道,一定是神志惑乱。因为语言招致怨恨,一定会有祸患。思想与政令矛盾,一定会坏事。政令前后不一,一定会失败。发怒却无人畏惧,一定会受到侵犯。喜欢当众侮辱别人,一定会有灾难。对手下的大将罚之过当,一定会有危险。怠慢应受尊重的人,一定会招致不幸。表面上关系密切,实际上心怀异志的,一定会陷于孤独。亲近谗慝,远离忠良,一定会灭亡。亲近女色,疏远贤人,必是昏瞆目盲。女子干涉大政,一定会有动乱。 随便将官职到处乱送,政治就会出现乱相。欺凌下属而获得胜利的,自己也一定会受到下属的侵犯。所享受的名声超过自己的实际才能,即使耗尽精力也治理不好事务。对自己马虎,对别人求全责备的,无法处理事务。对自己宽厚,对别人刻薄的,一定被众人遗弃。因为小过失便取消别人的功劳的,一定会大失人心。部下纷纷有离异之心,必定沦亡。既然用了人却不给予信任,必定导致关系疏远。论功行赏时吝啬小气,形于颜色,必定使人感到沮丧。承诺多,兑现少,必招致怨恨。起初竭诚欢迎,末了又拒于门外,一定会恩断义绝。给予别人很少,却希望得到厚报的,一定会大失所望。富贵之后就忘却贫贱时候的情状,一定不会长久。念及别人旧恶,忘记其所立新功的,一定遭来大凶。任用邪恶之徒,一定会有危险。勉强用人,一定留不住人。用人无法摆脱人情纠结,政事必越理越乱。失去自己的优势,力量必然削弱。处理问题、制定决策时向不仁之人问计,必有危险。秘密的计划泄露出去,一定会失败。横征暴敛、薄施寡恩,一定会衰落。奋勇征战的将士生活贫穷,鼓舌摇唇的游士安享富贵,国势一定会衰落。贿赂?府政?官员的事到处可见,政治必定十分昏暗。知道别人的优点长处却不重视,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反而耿耿于怀的,则是作风粗暴。使用的人不堪信任,信任的人又不能胜任其职,这样的政治一定很混浊。 依靠道德的力量来治理人民,人民就会团结;若一味地依靠刑法来维持统治,则人民将离散而去。小的功劳不奖赏,便不会建立大功劳;小的怨恨不宽赦,大的怨恨便会产生。奖赏不能服人,处罚不能让人甘心,必定引起叛乱;赏及无功之人,罚及无罪之人,就是所谓的残酷。听到谗佞之言就十分高兴,听到忠谏之言便心生怨恨,一定灭亡。藏富于民,以百姓的富有作为本身的富有,这样才会安定;欲壑难填,总是贪求别人所有的,必然残民以逞。

  安礼章第六

  怨恨产生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祸患产生于事前未作仔细的谋画;幸福在于积善累德;灾难在于多行不义。 轻视农业,必招致饥馑;惰于蚕桑,必挨冷受冻。得人必安,失士则危。招来远客即富,荒废农时则贫。上位者反覆无常,言行不一,部属必生猜疑之心,以求自保。对上官轻视怠慢,必定获罪;对下属侮辱傲慢,必定失去亲附。近幸左右之臣不受尊重,关系疏远之臣必不安其位。自己怀疑自己,则不会信任别人;自己相信自己,则不会怀疑别人。邪恶之士决无正直的朋友;邪僻的上司必没有公正刚直的部下。行将灭亡的国家,决不会有贤人辅政;陷于混乱的政治,决不会有善人参与。爱人深者,一定急于求贤才,乐得于贤才者,待人一定丰厚。国家即将称霸,人才都会聚集来归;邦国即将败亡,贤者先行隐避。土地贫瘠,大物不产;水浅之处,大鱼不游;秃树之上,大禽不栖;疏林之中,

  大兽不居。山势过于陡峭,则容易崩塌;沼泽蓄水过满,则会漫溢出来。弃玉抱石者目光如盲,羊质虎皮者虚于矫饰。拿衣服时不提领子,势必把衣服拿倒。走路不看地面的一定会跌倒。

  房屋梁柱软弱,屋子会倒塌;才力不足的人掌政,国家会倾覆。脚下受寒,心肺受损;人心怀恨,国家受伤。大山将要崩塌,土质会先毁坏;国家将要衰亡,人民先受损害。树根干枯,枝条就会腐朽;人民困窘,国家将受伤害。与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的车,也会倾覆;与灭亡的国家做相同的事,也会灭亡。 见到已发生的事情,应警惕还将发生类似的事情;预见险恶的人事,应事先回避。害怕危险,常能得安全;害怕灭亡,反而能生存。人的所作所为,符合行事之道则吉,不符合行事之道则凶。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好处都到他那里;不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恶运灾祸都向他袭来。这并不是什么奥妙的事,而是自然之理。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同志相得,同仁同忧,同恶相党,同爱同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似,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窥,同巧相胜。以上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凡人类有所举措,均应遵守这些规律,不可与理相抗。 把自己放在一边,单纯去教育别人,别人就不接受他的大道理;如果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去感化别人,别人就会顺服。违反常理,部属则难以顺从;合乎常理,则办事容易。部属难以顺从,则容易产生动乱;办事容易,则能得到畅通的治理。

  以上所述的各项事理,用在修身、持家、治国,均会获得丰硕的效果。

  拓展

  《素书》学习心得感悟

  一、素书的重要性

  素书相传为秦(qín)末隐士黄石公所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它可以说是一部审视历史、增广智慧的道家著作。素书全文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就是这样一本薄薄的书,却在中国谋略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素书》不仅包含治国安邦大谋略,更有修身处世、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读来仿佛醍醐灌顶,令人豁然顿悟,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在这里我推荐在座的每个人读上一读。参透书中道理,肯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黄石公写成此书后,将书传给了东汉张良,并告诉他“认真研读此书将来你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张良得到此书后也是爱不释手,秉烛细读,大悟大彻,心领神会,由于全文篇幅短小,没过几天,张良便把一本《素书》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后来,张良做了刘邦的谋士,辅佐高祖定天下、兴汉邦,大部分运用的也是《素书》中的知识。久而久之,这段故事越传越神,《素书》也就被后来人说成了“天书”。张良只不过用了书中十分之一、二的智慧就帮助刘邦成就了大事,官封留侯。

  《素书》中说:"阴计外泄者败",张良就用这条计策来劝说刘邦必须答应封韩信为齐王,成功地拉拢住了韩信,赢得了楚汉天平上关键的一个筹码;

  《素书》中说:"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张良就用这条计策来劝说刘邦必须尽快封雍齿(刘邦的.随从后投靠魏国最后降刘邦)为侯,这样让所有人都有得赏的希望;

  《素书》中还说:"决策于不仁者险",张良就用这条计策来劝说刘邦必须停止分封六国的后代了;

  《素书》中又说:"设变致权,所以解结",张良就用这条计策来告知吕后必须招揽商山四老来辅助太子从而拥立太子继位为惠帝。有的人这是就会说了,这些都是辅佐君王的权术,对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工作有指导意义吗?当然是有的!

  《素书》中说:“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意思就是当你遇到可能引起别人猜疑的问题不躲避,不退缩,要处乱不惊,临危不乱,果断处置。工作中的误解委屈都是难免的,凡成大事者,必然要有担当一切的胸怀。在利益面前,要坚定自己的操守,不要做见利忘义的小人。

  《素书》中还说:“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意思是怨恨产生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祸患产生于事前未作仔细的谋划。人如果没有长远见识的睿智,必是为眼前的事情担忧。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做事情之前没有对未来的预测,那么到了危机出现的时候,由于没有准备只能仓促应付,事情就难办成。

  后面还有很多例证在将来的学习中我们都会慢慢学习解读,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张良作为《素书》的第一代传人,日夜钻研,反复揣摩,实现了人生的抱负!

  刘邦盛赞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可惜的是张良一生也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传播此书,所以死后随葬墓中。又过了五百多年,西晋时天下大乱,有人盗掘了张良之墓,在墓葬的玉枕中发现了此书。书上封页上有条类似咒语的秘戒,大家也都知道古书上的秘戒既苛刻又吓人。

  《素书》的扉页上就写着这样一段话:

  警告此书不能传给:“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

  从此素书流传到民间。

  《素书》是一本流传了很久的神秘书籍,其来历很不一般,内容也非同寻常,其伴随着它还有很多迷人的神妙故事。

  二、素书的由来

  据《史记》记载:张良,字子房,韩国人,他的祖父张开地历任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朝的相国,他的父亲张平也曾经是韩国的两朝相国。因为张家做了韩国的五代宰相,秦将韩国灭亡后,少年张良为了报灭国之仇,拿出全部的家财招募刺客,打算在古博浪沙(河南新乡市原阳县)刺杀秦始皇,古代皇帝出行通常都坐六驾马车,王侯乘坐四驾马车,而秦始皇树敌无数也有顾虑。出行乘坐的也是四驾马车!这可怎么办?既然都是四驾马车,那就朝装饰最华丽的那驾马车进行偷袭,偏偏秦始皇就没在这辆最华丽的马车上。于是行刺未能成功。秦王大怒,下令通缉刺客的主使。张良在生死的紧急关头,只得更名换姓,逃亡到江苏下邳,在这里结识各方豪杰,以待复仇的机会。后来,张良行游于沂水大桥(今江苏省邳县南)时,偶遇一位身着粗布褐衣的古怪老人。当张良走近时,老人故意将自己的鞋丢落到桥下,并故意装出一副傲慢的样子地对张良说:

  年轻人,下去把鞋给我捡上来!张良心中很不舒服,但看到老人年事已高,就不予计较,他下桥把鞋捡了上来。老人又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帮他把鞋捡上来了,给老人穿上也无妨。于是,他跪gui下身子将鞋给老人穿上。老人看到张良不但能忍辱下桥拾鞋,还能谦恭地跪下,为他穿鞋,暗中称赞他胸襟广阔,顺利的通过了考验。夸赞张良说:“孺子可教也!”老人从袖中掏出一部书递给张良,叮咛说:“你认真专研此书,专研透了,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再过十年,天下将会兴兵起事。再过十三年之后,你与我在济北重逢,谷城山下有块黄石,那就是我。”说完,飘然而去,遁然无踪。张良认真研读此书,后来果真成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军师,辅刘邦灭了项羽,统一了天下。在老人交待后的十三年后,张良随刘邦经过济北这个地方,果真在谷城山下遇见一黄石,于是张良将它搬请回府,视同珍贵的宝物一样供奉起来。张良逝世后,与这块黄石合葬一处。后人尊称这位授书老人为黄石公。

  其实黄石公是秦朝末年隐居的一位君子。他博学多才,精于数术。正因为如此,黄石公知道秦qín朝即将灭亡,汉朝将要兴起,所以他需要把这部《素书》传授给一位可托付之人。当然黄石公选择了张良也并非偶然!我个人分析有三点原因:一是张良的家世良好,祖父,父亲都是宰相,因此张良从小便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二是张良胆量过人,敢收买杀手行刺秦始皇,如此的深仇国恨,恐怕没几个人敢如此果决!三便是《拾履授书》这一段不难看出张良此人胸怀宽广,面对黄石公的故意刁难不予计较,怀着恭敬之心给老人捡鞋穿鞋,如果我们在路上遇到这样的老人能不能做到呢?正是经过了重重考验,才把书传给了张良。

  《素书》分为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原文只有一百三十二句话,虽然文字简略,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含意精湛。此书是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家、法家、兵家的思想于一体的智慧之作。

  《素书》之所以伟大,在于它能指导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小到为了确保个人一生的平安,做人应持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尺度;大到为了确保一个国家的稳定,统治者应持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尺度。也就是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可以学习此书指导人生。

  《素书》适用于弘扬光明之德,在亲民爱民,使人得到更新的发展,达到更好的境界。也就是《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懂了《素书》才能真正理解历代道家思想的睿智和洞察力。我一直认为,书不在多,惟其可用也,而《素书》正好就是这样一本书。

  三、素书中的故事感悟

  张良在下邳pi(今江苏邳县)得到黄石公所传得素书,虽不能完全领会书中的奥妙,但其所学却足以使他“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也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他最后实现了自己灭秦qín的大志,帮助汉高祖刘邦完成了建立汉朝的大业,功成名就,而且得以善终。因为张良是素书的第一代传人,他一生的功业,与素书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张良得到《素书》以后潜心诵读,每天都有收获,感觉自己就像脱胎换骨了一样。正如黄石公当年预料的一样,十年后天下将兴兵起事!

  十年后,陈涉起义爆发,陈胜也成为反抗暴秦qín的第一人。陈胜与吴广起义的原因给大家简述一下:秦qín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大概九百多人驻扎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不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延误了到达的期限。误了期限,按(秦qín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知道自己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必死无疑,所以联合九百多个戍边的贫苦农民发动了起义。他们是秦末第一支反秦的队伍,也是一支完完全全由农民自己领导的义军队伍。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一路北上,攻占下来众多地盘,行军途中沿途收纳新的兵员。到达陈县时(河南淮阳),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士兵好几万。最后陈胜在陈县被拥立为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

  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qín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联合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一时间,楚地起义的队伍,多得不计其数。当时的张良也聚集了百余个年轻人一起响应。陈胜自认以为有鸿鹄之志,其实目光短浅,且为人刻薄、心胸狭隘,任用奸佞,“张楚”政权,上下离心离德,建立仅仅六个月就被秦qín军给剿灭了。

  《素书》上说:亲谗远忠者亡,名不胜实者耗,群下外异者沦。是什么意思呢?亲近谗逆,远离忠良,一定会灭亡。所享受的名声超过自己的实际才能,即使耗尽精力也治理不好事务。部下纷纷有离异之心,必定沦亡。

  俗话说:谗言是小人的专利,忠言是正直者的墓碑。其实,哪一个领导都知道“亲谗远忠”的后果。可是不一定都能做到。因为人都有爱听好话、爱被吹捧的本性,说真话、批评人难以被人接受。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或者部门领导更应该以史为鉴,不要被五花八门的恭维之词夸晕了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自我来说,要想谋求事业,真才实学是前提,有了真才实学才能保证谋求心仪的职位,才能保证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才华。而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即使得到了显赫的地位和令人羡慕的名声,最终也必然得到恶果。因为他的能力担负不起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只能为名所累,害人害己。

  我们再来看看陈胜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首先,起义领袖缺乏指挥全局的能力可以说是“名不胜实者耗”;

  其次用人不当,导致起义军作战失利,“亲谗远忠者亡”;

  最后,内部离心离德,“群下外异者沦”部下纷纷有离异之心,必定沦亡。陈胜、吴广最后都死于自己的随从或部下之手,但他们拉开了反抗暴秦qín统治的第一幕。

  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也要做到修身律己,亲近有仁德的人。

  《素书》原始章第一中说:“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意思是所谓仁是指事物和人类有亲切的感情和关怀,有慈惠恻隐的心肠,让万事万物都能够遂其所愿,有所成就。

  慈爱施惠恻隐同情是仁爱的具体手段,虽然不刻意去和天下万物亲近,但是天下万物都愿意主动亲近他。

  就在5月14日的晚上,吃过晚饭以后陪着老妈去百泉快速路上散步,大概八点左右往回走。回来时发现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蹲坐在路边哭泣,在她的不远处停着一辆电动车。当时在非机动车道上来往的人络绎不绝,但都是默默地看看就走开了,没有人愿意停下脚步,人来人往却没人搭理。我和老妈从她的身边经过以后,她哭得更厉害了。我一边放慢了脚步一边问老妈,她这是咋了呀?撞车了?我们相互看了看,大概走出了五六米的距离,我说:八点多了,一个小姑娘老这样哭也不是办法,肯定遇到难事了!我们回去问问她需要帮助不?于是来到小姑娘身边问她怎么了?为什么哭啊?车坏了吗?问她家在哪里?可是她一直避而不答,哭得更加伤心了?口里说我不想活了!我一看小姑娘情绪这么激动,什么也不说,还有轻生的念头,不行,事态严重,我得赶快报警!老妈在一旁安慰小姑娘,这时也有几个路人过来围观帮忙试图联系她的家人。

  过了二十多分钟,110警车从由南往北经过,我怕他看不到,从非机动车道上出来站到路边冲警车挥手。由于天色变暗的原因,警车没看到我开走了!又过了十来分钟警车没找到案发地又从北往南折返回来,这次不能再错过了!夜晚钢铁南路车流量特别大,我小心翼翼来到马路的中央,拦停了这辆警车,并把警车引导到非机动车车道上。配合警察做好了现场的笔录。在做笔录的同时,小姑娘的家人也感到了现场,在众人的帮助下,小姑娘终于安全的回到了家。这是我看了看表已经九点一刻,虽然耽误了回家的时间,但是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在我和老妈的帮助下挽救了一个有轻生念头的小姑娘!

  如果我们人人都能有一个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去帮助他人、感激他人,那么人与人就会自然亲近。仁爱的人,总是能充满仁爱之心,将成全别人放在第一位,让周围的的人都能快乐的生活。能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仁者,也才是真正的强者。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人如果只为自己着想,那将是做人策略上的巨大失败。一个人,尤其是领导者,言行举止倘若都能多为他人着想一些,流露出浓浓的人情味,这不但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大为提高,更能给自己带来人气,给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和拥戴,令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

  《素书》中还有很多观点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

  《素书》就是一部神奇的书,它行文简朴,语言高度锤炼,却蕴涵了极大的智慧,囊括了众多的人生哲理、处世之道、生活策略。

  相信我们通过后续的学习,让我们能够对《素书》有一个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更好的指导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我们此生都能做一个上等智慧上等人!

  素书·求人之志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文言文翻译:

  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

  回避嫌疑,远离惑乱,这样可以不出错误。 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

  肃敬、节俭、谦逊、简约,这样可以守身不辱;深谋远虑,这样可以不至于困危;亲近仁义之士,结交正直之人,这样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帮助。

  为人尽量宽容,行为敦厚,这是待人处世之道。任才使能,使人人能尽其才,这是用人成事之要领;抑制邪恶,斥退谗佞之徒,这样可以防止动乱。

  推求往古,验证当今,这样可以不受迷惑;了解事态,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应付仓卒事变;采用灵活手法,施展权变之术,这样可以解开纠结。

  心中有数,闭口不言,凡事能顺从时机,这样可以远怨无咎;坚定不移,正直刚强,这样才能建功立业;勤勉惕励;心地善良,这样才能善始善终。

相关文章

鸿门宴原文及参考译文2023-06-17 17:18:42

春宵燕万年吉少府中孚南馆原文及注释2023-06-11 09:35:32

王蓝田性急全文译文2023-06-18 10:48:32

静夜思的注释2023-06-14 07:24:35

后汉书·钟离意传原文与翻译2023-06-15 00:21:15

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2023-06-16 16:44:1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春游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12篇)2023-06-13 19:58:33

春游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2篇2023-06-17 23:24:41

玉树后庭花原文翻译及赏析三篇2023-06-06 16: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