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大全优秀作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6-12 03:41:42 文/张东东 作文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篇一

圆梦“阜平不贫”谱写奋斗篇章

“我脑子里对阜平有很深的印象,从小就有印象,这是我对阜平革命老区的一个情结。”近日,《求是》杂志发表*同志重要文章《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阜平全县共有21万人口,扶贫对象有9万人,比例较高,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在圆梦“阜平不贫”的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广大干群坚定信心、找准路子、脚踏实地,在阜平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坚定信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阜平是深度贫困县,直到2012年,仍有近一半人深陷贫困,全县30%人口没有初中以上学历。“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让阜平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一愿景和目标牵挂着*同志的心,也牵挂着阜平所有扶贫干部的心。“心不唤物,物不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坚定的信心发挥着重要作用。“众人拾柴火焰高”,政府详细规划脱贫大计,广大扶贫干部踊跃投入建设,许多阜平人毅然决然回到家乡等等更加坚定了阜平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也让广大群众有“想头”更有“奔头”,齐心协力为“阜平不贫”之梦奋斗。

找准路子。唱戏要搭台,发展要引路。脱贫攻坚主要是要选好路子,找准高效发展的渠道,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老百姓发展的路子。早些年,阜平百姓尝试过不少方式脱贫致富,但最终都走向失败。*同志强调,“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因地制宜,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是脱贫致富的“千金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脱贫并不意味着盲目脱贫,而是要精准拔掉贫根,前提就是要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的路子,然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倘若盲目脱贫,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事倍功半。

做好“孺子牛”。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扮演战斗堡垒的角色,是党治理国家的“神经末梢”,是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吾日三省吾身,*同志强调各级干部要经常问问自己,有没有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情?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是无数驻扎在阜平的扶贫干部的闪亮初心;“乡亲不脱贫,我绝不离村”,这是无数驻扎在阜平的扶贫干部的铮铮誓言。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顾瑞利,本在外地做生意,毅然决然回到家乡阜平,开拓思路,将自己在外打拼的经验结合实际为家乡创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扶贫干部唐超男呕心沥血,积极搭建电商平台、建立农村电商网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农民朋友增加收入。“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因为有无数有志之士做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孺子牛”,愿意将智慧凝聚成汗水挥洒在阜平大地上,才能谱写出这样平凡而又壮烈的史诗。

岁月失语,惟“事”能言。今天,阜平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无数阜平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描绘的美丽画卷,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书写的奋斗史诗。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未来我们将期待更多地区弘扬“阜平精神”,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篇二

在“全国脱贫攻坚奖”里深悟决胜“密码”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汇聚决战决胜磅礴伟力,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

这是个鼓舞人心的决定,值得每一个参与脱贫攻坚战的个人和组织感到自豪,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关键时期更是催人奋进。这些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贡献奖、奉献奖、创新奖和组织创新奖的荣获者,犹如天空中最明亮的星,给予我们深刻启迪,指引着我们探寻决胜脱贫的“密码”。

决胜脱贫的“密码”是“奋进”。“年轻就是本钱,摔倒了还可以站起来!”这是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杨宁的脱贫战斗宣言。唯奋进,胜利才会眷顾。正是杨宁这样的奋进,才成就了村民紫黑香糯米大丰收,成就了广西融水安陲乡江门村整村脱贫。狭路相逢勇者胜。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硬茬,更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硬气、“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硬功,不断砥砺奋进。唯奋进,才能实现梦想。马金莲、王万才、王昭权和张顺东、李国秀夫妇等,他们在人生的路上不服输,靠着奋进不仅脱了贫,实现了富,更成为了致富带头人。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脱贫的路上要不断涵养,不断激发群众自立自强实现小康的奋进意识,不断升华人生“坐标”。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牢记:“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决胜脱贫的“密码”是“贡献”。如果有人要问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要拿什么贡献给我热爱的乡村故土、贡献给我亲爱的父老乡亲?是支月英拿来的“一生只为一事来”的信念;是韩宇南三次驻村坚守,自掏5万多元购买辣椒种子给村民,妻子潘丽英也自发加入扶贫队伍;是像王小权和糜林那样为脱贫事业贡献出了生命……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关头更需要向这样的“贡献”学习,更需要贡献坚定执着、持之以恒,贡献尽己所能、全力以赴,贡献无所畏惧、不怕牺牲。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贡献。在脱贫的路上,每个人的贡献都加注着脱贫攻坚的胜局,哪怕是再微小的贡献,只要全社会勠力同心,真心帮扶,最终都会成为磅礴时代的贡献。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一切。

决胜脱贫的“密码”是“奉献”。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人不驻村,心系脱贫的扶贫干部。他们积极与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结对,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倾尽已积累的各方面优势,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募得创业资金,引进先进技术,为农产品打开销路,加入教育扶贫,为扶贫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动力,谱写了一曲曲无私奉献的时代赞歌。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他们用行动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用行动换来了群众奔向致富的大道,推动了全体人民不断向共同富裕迈进。最是奉献动人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无我”奉献,越要有“不负人民”的情怀。这种情怀越浓厚,越能凝聚合力,越能唤起众志成城拔穷根,朝着更美好生活奋斗的意志。

决胜脱贫的“密码”是“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脱贫攻坚本身就是一场历史性的创新探索。在脱贫攻坚中,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如“三三联动”抓党建促脱贫等组织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培训就业+无偿对无劳动力贫困户分红”等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借羊还羊”产业扶贫模式创新、“政府+科技+企业+贫困户”共建模式创新、“育德+扶志+解困”精神扶贫模式创新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向创新要动力、要活力、要成效,越要因地制宜坚定走好扶贫脱贫创新之路。要通过创新的成果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尤其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农民挑上“金扁担”。创新还要注重长远和接续。要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探索实现群众长期增收,让群众在奔向小康的路上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篇三

坚守好脱贫攻坚战的“上甘岭”

看过电影《上甘岭》的人,无不为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幕英勇壮举所震撼,无不为英雄的志愿军战士的大无畏气概所鼓舞。上甘岭战役打出了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胜利,不屈不挠、团结战斗、血战到底的“上甘岭精神”。

2月22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以后,“三农”工作重心将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样是一场艰难的“阵地战”,需要我们发扬“上甘岭精神”,守好阵地,坚持到底。

“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在“巩固”阵地上下功夫。脱贫地区脱贫群众虽然总体上已经脱了贫,但是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基础设施薄弱,抗风险能力差,市场化功能不健全,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很重,需要我们继续压实压紧责任,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继续加大对脱贫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注重对脱贫群众的持续精准帮扶,经常“回头看一看”,随时掌握贫困户脱贫后的巩固稳定情况,健全完善“防返贫”等相应的成果保障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做到帮扶工作力量不减、帮扶资金投入不减、帮扶政策支持不减,切实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责任坚守到底。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拓展”战果上做文章。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以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和发展实现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拓展。要在“拓展”二字上做好文章,在技能培训、电商指导等有效巩固脱贫成果的措施上“拓展”,使脱贫家庭在融入脱贫产业上再巩固、再强化,确保站稳脚、深扎根;在扶贫产业上向培养成熟的产业工人队伍“拓展”,实现稳岗就业;在特色种养殖方面向高品质的加工销售渠道“拓展”,争取更多更好的效益;把已有的脱贫成果进一步扩展放大,夯实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在“强化”队伍上抓关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在于提升自身“造血”功能,而提升“造血”功能的关键则在于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基层组织强,就能凝聚起团结干事、脱贫致富、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抓好人才振兴这个关键,着力补上乡村人才短板,推动人才下沉和本土培育,建设“不走的工作队”。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农业农村发展,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带动形成长效帮扶机制,切实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为了祖国繁荣富强、为了人民幸福安康,只要我们坚守和发扬“上甘岭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没有攻不下的山头,就没有守不住的阵地,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篇四

读懂“脱贫总结表彰”的时代意义

日前,为表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表现特别突出,事迹特别感人的个人和集体,党中央决定,开展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党中央、国务院荣誉称号评选颁授。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将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如今,中国如期完成了脱贫任务,足以在人类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根据“十四五”规划,今年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始与开局之年,读懂“脱贫总结表彰”人选的时代意义,为接续乡村振兴总结经验,继续书写好勤劳致富的新篇章。

永葆共产党人先锋本色。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是一蹴而就,有天无地、有山无田、有人无路是不少贫困地区的真实写照,其中“三区三洲”更被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在内蒙古调研时指出,“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不难发现,所有获奖提名者均是共产党人,正是党员的使命职责,让他们不惧风雨,克服万千险阻,取得了伟大脱贫成就,甚至是付出生命,截止2020年底,包含此次获奖提名的黄文秀、姜仕坤,已有1800余人牺牲在脱贫一线。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员先锋本色始终代代传承,他们是关键时刻的“顶梁柱”,是解决问题的“定海针”,是人民群众的“保护伞”,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学习领悟党史内涵,并以获奖提名者为工作榜样,在乡村振兴中永葆党员先锋本色。

擦亮共产党人实干成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攻坚的核心是将脱贫致富的技术传递到群众手中。重庆下庄村获奖提名者毛相林,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千米长的“绝壁天路”,探索培育农产业,发展乡村旅游,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785元。获奖提名者李玉是院士、教授,也是“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推动建立31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帮扶800余个村、3.5万余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年产值达350多亿元。实干是共产党人的成色,他们为贫困地区送去了教育、产业、基础等“造血技术”,让群众可以不过分依赖外力,在家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乘势而上,既加快推动扶贫产业由大变强,打造产品的“金子招牌”,用产业实现劳动力回流,助力乡村发展,又要亲力亲为做好教育文化、移风易俗等领域建设,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

凝聚共产党人民心底色。**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所有获奖提名者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脱贫成就,正是共产党人以人民幸福生活作为出发点,积极为贫困群众做实事、解难题,用开凿水井、创办学校、架设桥梁、兴办产业种种举措赢得了广大贫困群众的信赖与支持,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脱贫奇迹。党员干部要发挥做群众工作的优势,时刻心系群众的安危冷暖,以“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工作法宝,不断检验自身工作的正确性,从而搭建起与群众间的沟通“桥梁”,用实打实的行动激发群众改变落后现状、追逐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解决好群众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成就感,让群众愿同党员一道闯难关、共奋进。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脱贫榜样的力量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可循,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认真学习脱贫攻坚中的先进人物,定能为乡村振兴再创灿烂辉煌。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篇五

脱贫攻坚“历久”“弥新”

今天我们走在铺满希望的康庄大道上,回望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小康梦,今朝一举梦圆。时间如惊鸿一瞥,短短8年的时间,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以坚定不移的勇气、奋发有为的斗志、苦干实干的姿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看到党中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庄重承诺,看到各级扶贫工作队员感人至深的帮扶场景,看到每一名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绘就苍生大爱的盛世图景。“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在亿万人民成功打赢脱贫的背后,凸显的是每一名扶贫干部身上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夙夜在公,发扬钉钉子精神,想办法、找路子,因地制宜、量身定做是他们身体力行最多的事,他们用生命的灯火为“亲人”照亮摆脱贫困的天梯。**说过:“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的话始终鞭策和激励着每一名参与到这场大战中的人们,他们身上压着沉甸甸的责任,他们的每一分努力,每一次增收,都在为这人间奇迹贡献无穷的力量。

信心如虹,担子在身,书写无愧人民的扶贫华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为本就困难重重的如期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众多扶贫工作人员的磨砺与考验。如何破除这“拦路虎”,他们始终坚守在脱贫一线,以身许国,用热血诠释心中的信仰。四川凉山州扶贫干部蒋富安曾说:“我的快乐来源就是乡亲淳朴的问候和充满希望的眼神”,他将村民的事一件件地记,一件件地办,却忘记要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四川省古蔺县扶贫干部将自己和人民比喻成种子和土地,在群众中深根发芽,将生命定格在了那个为群众送电视机的扶贫路上;时代楷模黄文秀为走她心中的长征路,替百坭村申请道路硬化项目,新建蓄水池,转变传统砂糖橘产业模式,实现了百坭村的凤凰涅槃,却将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了那个大雨滂沱的晚上。正是因为他们的一往无前,无私奉献,才带领人民群众赢得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

决心如铁,责任在心,勾勒乡村振兴的宏伟轮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接续奋斗的起点,我们既要不断巩固深化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更要以此为基,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基础、打底子、通路子,充分实现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注重村庄的高颜值和表子,还要注重村民的钱袋子和里子,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乡村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能不断为乡村振兴输入持久的动能。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1921年到2021年,党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GDP迈上了100万亿元大关,未来的我们更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创造出更加璀璨的华夏文明。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篇六

党员干部“春耕忙”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播种才会有收获,付出才会有好结果。春暖花开日,正是奋斗时,岁末年初是谋划年度工作的“窗口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全面展开全年各项工作,以实干为犁,用汗水浇灌,像老黄牛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力争各项工作实现“开门红”。

勤“培土”。部分干部工作缺乏积极性,存在“不督查不动弹”的问题,认为年初距离年终考核时间还长,散漫、拖延、懈怠的情绪滋生。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始终保持“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干劲,将责任担当主动扛起来,把各项工作往前赶。行动上的怠惰源于思想上的松懈,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培养学习的自觉性,筑牢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根基。要积极学习党史、参与党史教育,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奋斗精神贯穿始终,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愿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党员干部要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时刻绷紧“责任”这根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不负春光、不负韶华。

常“施肥”。人民群众是开展工作的源头活水,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再好的工作设想都是镜花水月。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老师,基层一线是党员干部拼搏奋斗的主战场。工作没有方向,问需于民,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破题思路匮乏,问计于民,从群众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汇聚成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工作推进遭遇梗阻,问效于民,前期工作中哪些举措取得了实效,得到群众认可,哪些方面存在问题,群众不满意,在群众的“好差评”中优化思路、明确方向。

勇“拓荒”。我们有部分干部安于现状,干事创业劲头不足,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爱学习、拒绝创新,拒绝走出工作“舒适区”,存在甘居“中游”的思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发扬新时代的“三牛精神”,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神投身于工作,坚持迎难而上,专挑“硬骨头”啃。近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党员干部要勇担重任,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争先,发扬“闯”“创”“干”的精神,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之中的新起点。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党员干部当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接过历史接力棒,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光发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篇七

脱贫攻坚换新颜 不破“穷根”终不还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了脱贫攻坚中先进个人和集体,并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研究和部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以“脱他几层皮”的担当和“干成一番事”的拼搏精神,确保坚决打赢“最后一公里”的脱贫攻坚战。

幸福生活靠奋斗,以“示范带动”树信心。示范的标杆不仅要立在群众眼里,更要深深扎根在贫困群众心中,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他们自我脱贫的意愿和主动性。要以脱贫致富典范为引导,大力宣传,让贫困群众看到致富的希望。正如**指出,“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与其“牵”着贫困群众走,还不如以成功例子为激励,激发他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让他们看到脱贫致富是有法可依、有路可走、大有希望。不断利用群众大会、坝坝会等方式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先进典型,利用电视台、网络等宣传平台让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语言和事例讲好脱贫故事,营造脱贫光荣、勤劳致富的浓厚氛围。在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或少得的氛围中,灵活运用帮扶方式,建立健全收益与劳动挂钩机制,让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贫困群众能够获得更多实惠,以此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根本性思想转变。

坚定理想破藩篱,以“行胜于言”凝共识。要设身处地站稳贫困群众的立场,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帮扶举措。在以前的一些的扶贫工作中,部分帮扶单位和个人把扶贫工作简单理解为“给钱给物”似的“大包大揽”,可能会产生一时的成效,但细细思量,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如此“扶贫举措”,犹如“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岂能实现贫困群众的真脱贫、脱真贫,还易助长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因此,要转变过去陈旧的扶贫方式,建立可持续的扶贫长效机制,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要深入调查研究导致贫困产生的原因,因地制宜来“量身定制”帮扶措施,通过入户走访,对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家庭情况、自身意愿和特长进行综合研判分析,切不能南辕北辙,造成帮扶帮扶“越帮越负”的误区,制定的各项措施更要符合政策要求,不搞大而化之、拍脑袋决策。

真抓实干见成效,以“授人以渔”谋发展。唯有产业发展,方可实现长久脱贫,真正迈上致富道路。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引导贫困群众有组织地参与脱贫发展。在产业发展中,以扶贫企业、专业农民合作社为龙头,吸引专业技术人才、科技推广机构进入服务链条,对有技术需求的贫困户,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提高贫困群众的技术增收能力。鼓励贫困群众以土地等集体资源入股等方式,通过参与产业发展获取收益,紧扣“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实际要求,进行产业植入和技术帮带。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中,积极给予一定公益性工作岗位,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我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无论是“树信心”“凝共识”还是“谋发展”,都是为了打通脱贫攻坚的各个环节,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强力支撑下,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决态度,为贫困群众的小康之路“保驾护航”,让贫困群众的致富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光明,最终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奋斗目标。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篇八

绘就乡村振兴“壮美图卷”

“农,天下之大业也”。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决定着我国未来乡村振兴的成色和*现代化的质量。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再次为乡村振兴工作明确目标、强调重点、指引方向。

乡村自古就是诗人墨客栖居安放乡愁之所,它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耕快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景致,更是当今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主要阵地。推进乡村振兴,绘就“壮美图卷”,让产业兴起来、让人才旺起来、让生态美起来,以此顺应亿万农民期待,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绘就“稻粱丰硕,猪肥鸡壮”的富足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曾多次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没有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巩固开拓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时下农村工作重点课题。一方面,要加强产业融合,积极发挥当地龙头企业“领头羊”作用,坚持市场化道路、科学性运作。要以农村供给侧性改革为主线,激励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借助“互联网+”等科技力量,实现“小木耳”也是“大产业”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要突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不能“千城一面”。乡村振兴要注重文化发掘,与地理、人文等要素有机融合,有山水景观的绘就“秀丽山水”图,有庄园景观的绘就“幸福庄园”图……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了精神需求,真正的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实现“面子”与“里子”的双丰收。

绘就“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的人才图。乡村振兴,人才力量是关键。“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任何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乡村振兴更是如此。发挥人才力量,首先要“聚集”人才,基层工作不仅需要科技、管理人才,也需要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深入挖掘本土人才,科学引进外部人才,吸引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投身基层建设;其次要“培育”人才,新业态的出现对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一批“爱农业、懂农业、精农业”的“新农人”至关重要。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依托当地产业大户、农村合作社对有一定农业技能基础的农民开展精细化培训,如网店开设、品牌打造、物流管理等;同时,加强资源利用,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鼓励农民通过弹性学制接受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最后要“用好”人才,确保“因事择人”“因才施用”,通过政策引导、完善设施发挥人才专业优势,使人才在各自擅长领域发挥才能、实现价值。要加强组织建设,打造“好班子”、选择“好路子”,以此凝心聚力,让人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前进力量。

绘就“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山水图。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是支撑。乡村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在陕西考察调研时强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有把生态保护好才能把产业发展好,以往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既破坏了自然环境又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乡村振兴要做到百姓富、生态美的和谐统一。要发展高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生态化,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同时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落实“厕所革命”,杜绝“污水排放”,严管“秸秆焚烧”,开展“垃圾分类”,通过监督管理与群众宣传,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让绿色发展效能树立信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按照乡村振兴五大要求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绘就美丽的乡村振兴“壮美图卷”,它将展现给亿万农民的是一个充满信心和希望的未来。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篇九

燕子衔泥终不悔

“为脱贫而来,为脱贫而去”,满腔热血奉献人民,他让湖南炎陵黄桃“桃”醉天下,他带炎陵县民高质量脱贫。

8年5个月零4天,黄诗燕奉献在炎陵的每一个日夜,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就在脱贫攻坚胜利在望之际,罗霄山下,燕子离飞,百姓心中的“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永远地倒在了为之奋斗了3000多个日夜的扶贫工作岗位上,用生命诠释了“脱贫功成,必定有我”的庄严承诺。山川洒泪,松柏含悲,百姓含泪痛挽:“一夜惊怜丝吐尽,三乡切盼燕归来”。

这是怎样一种信仰?这又是怎样的为民情怀?

这是“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的毅力恒心。初入炎陵,面对贫困发生率19.5%、农民人均收入只有全省平均水平一半的艰难状况,47岁的黄诗燕自带食粮,走访群众,戴着一顶草帽,在灼热如火的盛夏时节,穿行在炎陵的山山岭岭,实地调研,访贫问苦,到任不到一个月,深入11个乡镇场、54个贫困村走访,扎扎实实摸透当地贫困现状,以长远目光规划炎陵脱贫攻坚蓝图。

这是“脱贫功成,必定有我”的攻坚决心。炎陵县地处罗霄山深处,2011年5月纳入罗霄山片区国家级贫困县。看着百姓眼中脱贫的渴望,黄诗燕深感重任在肩,可是大山深处,山多地少,出路在哪儿呢?

“大黄抓小黄,抓出金黄黄”,出生普通农家,长在田野山坳的黄诗燕,坚信农业是农民的真正靠山,经过实地考察当地情况,他提出建设全县农业“一带八基地”理念,即生态休闲农业风光带和特色水果、无公害蔬菜、炎陵白鹅、茶叶、油茶、笋竹林、药材、花卉苗木基地,同时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县财政资金鼓励年度种植大户,以炎陵黄桃为突破口,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群众致富增收。

这是“满腔热爱,一心只为千万家”的赤诚丹心。出生农村的黄诗燕时刻把百姓的冷暖挂在心间,把乡亲们脱贫致富视为头等大事,他总是挂在嘴边一句话,“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的苦,我懂”。为引进优质项目,紧紧抓住与每一个与企业沟通的机会,创造贫困山区招商引资“炎陵现象”;为带动当地黄桃产业发展,甘当炎陵黄桃头号销售员,打出“炎陵黄桃”特色品牌;为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带头缩减政务开支,“杉皮屋”异地搬迁成新房……

“燕子”飞来八余年,炎陵旧貌换新颜。在黄诗燕的带领下,炎陵县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同甘共苦、真抓实干,为炎陵县解决15000多户农村居民住房安全保障问题,新修改造800多公里道路,全县用上安全饮用水,贫困发生率从13年的16.57%下降到17年的0.65%,真正让炎陵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黄诗燕正如一只春燕,衔泥筑垒,扎根深山,为炎陵县带来脱贫致富的希望,拼尽最后心力,垒出炎陵人民的幸福生活,以苦干实干拔掉一方穷根,以执着坚守带领群众小康。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着百姓,以生命赴使命,情洒一方沃土。这是一个扶贫干部博大的为民情怀,赤诚的爱民之心。56岁的生命年轮逝去,情系百姓的扶贫精神不朽,在炎陵这片红色土地上,立起了“功名利禄全放下,一心只为千万家”的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不朽丰碑,感召来者,引领后世。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篇十

**近日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年来,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作为奋战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我们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富裕。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剩余脱贫攻坚任务最为艰巨。目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倒计时,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拿出敢死拼命的劲头,脱贫攻坚一线的奋战者们要发起最后冲刺,保持志在必得的信心,发起背水一战的总攻,自我加压、尽锐出战,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啃下脱贫攻坚决战的“硬骨头”,为让困难群众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不懈奋斗。

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落实。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越打到后面越难,需要攻克的都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现面对的都是最为艰巨繁重的脱贫任务。因此,扶贫脱贫更要主动出击,各个击破,其力度必须更大,措施也必须更精准。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在脱贫攻坚决胜期,大水漫灌、大而化之的方式难以奏效,必须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变“模糊”为“精准”,由“漫灌”到“滴灌”,弄清贫困之症,瞄准靶向治疗。面对决战剩余的“硬骨头”,我们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要切实静下心来,从容应对,多从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将脱贫攻坚工作做好做实。

党员干部要凝聚责任担当,做好攻坚克难的奋斗者。面对脱贫攻坚这场大战役,各级党员干部都是“脱贫”的中坚力量,是能否脱贫的重要“关键”。越到决战决胜时刻,各级党员干部就越要有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在战场上面,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群众跟前,要孕育党群干群鱼水情的“沃土”,丢掉“官腔”,扔掉“官架儿”,常到田间地头走一走、看一看,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群众诉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帮助群众消除贫困。

把准“穷根脉”,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脱贫攻坚越往后,“骨头”越难啃,精准扶贫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必须找准穷根,扶到点上。脱贫攻坚已进入“绣花”阶段,不仅要“精、准、细”,而且还要“真、实”,要因人因户施策,注重细微、细节、细心,对标落实不走样,防止以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坚决反对走马观花,“一刷了之”“一入了之”等形式主义。要深入贫困村贫困户,以“网格式”精准摸排,找准每家每户贫困致贫原因,获取最原始的数据。要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形势,有针对性地创新各种政策措施;要根据摸排调研和分析结果,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施策,不搞“大水漫灌、吹糠见米”,把准“穷根脉”,并对症下药,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相关文章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高三600字范文五篇2023-06-14 13:46:52

跨年作文散文范文五篇模板素材2023-06-07 09:34:38

冬天作文高三700字范文五篇2023-06-05 04:04:03

高中语文优秀作文微笑五篇2023-06-19 08:51:47

小学感恩节作文400字左右7篇2023-06-19 05:10:00

那一刻我长大了小学生作文五篇2023-06-17 22:25:07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激励作文600字最新五篇2023-06-16 14:28:44

以激励为主题作文600字最新五篇2023-06-09 19:20:08

激励主题作文600字最新五篇2023-06-04 03: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