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时间:2023-06-05 20:58:09 文/马振华 语文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 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 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 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把握议论文的论点:掌握中心论点的提炼与判定的方法

三. 新课讲解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 词语积累: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通过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 介绍作者: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应用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丁肇中先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下面,我们首先对丁肇中先生做一个了解。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学生积极举手,教师指明学生回答)

生读:丁肇中……

师:丁肇中先生在1999年来到中国科学院作报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是他的报告的一部分.下面,我们大家放声朗读一下这篇文章,看一看,大家能不能找到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师:课文读完了,同学们找到造成这刚才那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了吗?

(学生纷纷举手)

生(甲):我觉得刚才那个女大学生因为没有格物致知精神,没有实践能力,所以她的动手能力比较差.

生(乙):我觉得这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没有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格物致知精神,而中国的学生在这个文化背景之下,也是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偏向与抽象思维,而不愿意动手,才造成了刚才那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学生鼓掌)

师:这两个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还有没有其他同学补充性地说明以下造成刚才那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

生(丙):因为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只重视人们的理论,只重视思考,而不重视人们的动手能力,因此造成了刚才那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

师:好,你总结得非常好。实际上,造成了刚才那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就是因为她缺少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精神既然这么重要,“格物致知”中国词究竟是上面意思?

生:格物致知就是“从探察事物而得到知识”的意思。“格物致知”作为一种精神,是指从探察事物而得到知识的一种精神。

师:文章中有没有解释?请告诉大家。

生:有,在57页。

师:中国寻求知识的过程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生(齐答):是主动的。

师:作者说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我们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学生浏览课文,筛选信息,合作讨论,形成一致观点)

生(甲):我觉得中学生缺少的就是实践精神,这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了的。

生(乙):我觉得文章中已经告诉给我们明确的答案: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这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

生(丙):前面两位同学总结得很好,我认为作者讲了三方面的道理来证明“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个论点的:道理⑴这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了的。道理⑵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道理⑶这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

生(丁):我觉得前面三位同学的总结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作者还通过举例来证明“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个论点。作者举了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举了自己由于受传统教育不知吃了多少苦头的事例,证明受传统教育的中国学生有“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弱点。

师(总结):这几位同学总结得都发现好。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个中心论点的。那么,课文在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分析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论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之后,在文章的结尾揭示了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意义。真正格物致知精神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浏览课文,筛选信息,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生(齐读):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师:你觉得一个人能够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学生思考、探究、发言)

生:对事物客观的、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师:这种探索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

生(齐答):这种探索是积极的,主动的。

师(深含激情地总结):“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对事物客观的、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这种探索是积极的,主动的。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实践的精神,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精神,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学生表示深受启发)

师:你觉得你具备不具备这种“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给大家谈一下。

(学生短暂思考后,踊跃发言)(教师适时点评,肯定学生的说法)

生(甲):我 经过实践后,我才知道了冰的硬,水的软。可见实践精神的重要作用。

生(乙):我原来不会修钟表,等我 翻阅了有关钟表运转的原理后,我又亲自把我的马蹄表拆开重新装了一遍,虽然表走得不准了,但是,我在这其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可见,探索精神和实践的精神对我是多么地重要。(学生大笑)

生(丙):¨¨¨

师(充满感情地总结):其实呀,“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穿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究竟真正有没有探索、实践、创新的精神。只有有了这些精神,我们的生活才是多彩的,我们的思维才是开阔的。曾经说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于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奋自豪的*。主要我们立足于自己的实际,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创造辉煌,我们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生信心百倍地鼓掌)

师:学习完本文后,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同学们在课下把自己的收获写下来,并在班内交流。好,下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字词归类复习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1)读一读写一写

朱熹:(xī) 彷徨(pang huáng) 肇(zhào)诺(nuò)

(2)多音字

量【(liáng)测量 (liàng)数量】 埋【(mái)埋没 (mán)埋怨】

(3)释义

格物:探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 诚意:文中指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思想纯正。

致知: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致:推极。知:认识。

彷徨: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正心:心要端正。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即把自己的家庭整顿好。

相关文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沪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2023-06-18 23:56:05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3-06-08 04:00:2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八年级语文教案设计2023-06-18 03:26:02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沪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2023-06-09 20:30:56

初二新编语文教案推荐五篇2023-06-03 12:33:31

二年级上册语文实用教案人教版五篇2023-06-07 09:04:35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2023-06-12 04:53:39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6-18 18:21:01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6-07 08: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