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案
1.走近作者
梁启超,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散文家。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师从康有为,与他一起成为我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并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共计149卷,10 00余万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巨人。
2.主题解说
本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我们,必须要对国家、社会、家庭乃至自己勇于担负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重点突破
(1)课文为什么在第1自然段不直接提出观点,而先否定其他答案?
提示:因为把贫、失意、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如果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会寻找新的答案。否定其他答案,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会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以设问开头,还能引发读者思索,激起读者的共鸣。
(2)在作者笔下,“最苦”与“最乐”之间是什么关系?依据是什么?
提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未尽责等于痛苦,尽责等于快乐,相辅相成。依据是“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4.难点攻克
为什么文章的第一部分只谈痛苦就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痛苦和快乐都谈了却只用一个自然段?
提示: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第二部分中的痛苦是作者针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
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在谈痛苦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快乐。第一部分已经用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来谈快乐就无须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可以了。
5.结构图解
6.学法点津
如何找准文章的中心论点
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也是中考议论文的必考题型之一。
【典型例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
【技法点睛】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则在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的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不是一目了然,是要通过归纳概括才能得出来的。
《最苦与最乐》教学实录
一、课题释疑理内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苦与最乐>。之前,大家已经阅读了课文,我想先问问大家,发现课文标题的特点没有?
生1:是一个并列短语。
生2:前后两个词语之间意思相反。
师:像这样的标题大家还见过吗?
生3:本册还有一篇课文《重复与变化》。
师:大家觉得这样的标题好吗? 生4:很好!很引人注目。 生5:能够引起读者对内容的思考,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我们将这个题目改为“乐从苦中来”,行不行?
生6:不行,文章并不是写苦与乐的关系的。
师:那就改成“苦与乐”,可以Ⅱ巴? 生7:也不行,改后的题目太宽泛了。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苦与乐的典型情况,也就是“最苦”和“最乐”的事。
生8: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最苦和最乐的事各是什么。
师:作者认为最苦与最乐的事到底是什么呢?
生9‘: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最乐的事是尽了责任。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文中能找到证据吗?
生10:第l段开头写到“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第3段开头写到“自然责任尽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师:看来最苦与最乐的事都与责任有关系。(板书:未尽——责
任——摄苦;尽一责任——最乐。) 看来题目不能改了,改了与文章内容不太相符。那将题目改成“最乐与最苦”,总可以吧?
生11:还是不能改,因为文章的顺序是先写最苦,后写最乐。 师:除了顺序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12:一般说先苦后甜,先写苦,再写乐,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 生13:这种“最苦”,一般的人不容易体会,放在前面写引入注意些。 师:俗话说,快乐易写,痛苦难描,所以作者将“最苦”先写,重点写。那文章到底哪些地方写“最苦”,哪些地方写“最乐”呢?
生14:第l、2段写最苦,第3段写最乐。
师:第4、5两段是在写什么呢?(生概括不上来。)请同学们一起将这两段文字再默读一遍吧! 生15:进一步论述人应该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师:这与课题有关系吗?
生16:这是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深化,道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二、文本解读触心灵
师:通过大家对文题的审读,我们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但是这不算读懂了课文。真正读懂课文还得走进作者的思想,走进作者的情感,从文中读出自己的影子来。怎么读出自己的影子来呢?比如老师读“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这句话,就想到我今天上这节课,这么多老师来听课,给了我压力,我就有了一种责任。要是我推掉这节课,身体可能会轻松些,但是我就会担心其他老师们会怎样评价我,也许就有人
说:他还是骨干教师呢!这样一种良心的不安可能就背负一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要是今天的课同学老师都满意,我想我也会快乐好长时间。所谓读出自己的影子,就是把自己放到文中,和作者感情共鸣,和作者思想碰撞,就是边读书边想文中所说的有没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准某一处细细品味,看是否能读出自己的影子,待会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活动后交流。)
生1:“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这句话很形象。上周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没有完成,就总是担心老师找我、罚我,害怕老师当众批评我,可谓是战战兢兢!
师:你是应尽的责任没尽到,所以苦了。
生2:读“答应人做一件事……”这段话,我深有感触。上学期放假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约定出去好好轻松一下。可结果父母以不安全为由怎么也不让我出来,于是我失约了。我觉得很没面子,都怕见到这几个同学了。
师:守诚信是一种责任。
生3:我对这句话不太赞同,“人生没有苦痛,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更加重的了”。我想要是一个人得了重病,生不如死又无法治愈,那应该比这更痛苦吧!
生4:我不赞成,生老病死的痛苦乃人生难免的事,想穿了也就无所谓了。但是没尽责任的痛苦是人为造成的,是心理的苦,无法排解。身体的苦只是身体疼痛罢了,那种良心的煎熬才是真苦。
师:这说明心里的苦大于身体的苦。
生5:“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我昨天晚上为了一个数学题熬夜至十二点钟了,几次都想放弃了,但是苦思冥想做完了以后,产生了一种成就感,特别快乐! 生6:“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我觉得我们学习就是尽责任。一学期结束了,期末考试又考得好,这就是我们学生最大的快乐了。像班上的赵俊年同学,我想他一定很快乐!
师:你说了不算,我们听听他自己怎样说。
(生笑。)
生7:我有时也不快乐,就是作业没有做完的时候。不过有一件事曾使我感到最快乐:今年春季开学的时候,我坐在窗边,发现玻璃破了,寒风直往教室里灌,我想可能是我在上学期放假的时候忘记了关窗,所以玻璃被风吹破应是我的责任。随后,老师重新排了座位,我没有坐在窗边,但是看到坐在窗边的同学忍受着寒冷,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第二天,我把这块玻璃补上了,看到同学们不再寒冷,我心里真的感到很快乐。
(掌声。)
师:赵俊年是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同学,值得我们学习。
苦乐有时是相辅相成的,俗话说苦尽甘来,先苦后甜,苦中作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然乐的时候也不能忘形,否则就会乐极生悲! 三、写法探究析特点
师:通过交流,我想大家应该形成了共识,大家一起说说,最苦的事是——
生(众):未尽责任。 师:最乐的事是—— 生(众):尽了责任。 师: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么大
的话题说得入情入理,让我们感同身受呢?请大家再挖掘一下课文,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看能不能从写作上分
析一下,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 (生活动。)
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发现。 生1:文章开头运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就像与读者促膝谈心,读起来很亲切。
师:这是设问的句式,也是一种修辞方法。还有一种句式容易和它混淆,文中出现过吗?
生2:在最后一段里面有:“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这是用了反问,起到强调作用,意思就是不能躲。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3:文中还多处引用了古语、俗语,使文章很有说服力。例如“如释重负”、“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就非常形象地论述了尽了责任是人生的一件乐事。
师:引用古语、俗语、名人语录来讲道理,就叫作道理论证;用到的这些词语、句子就叫作道理论据。 生4:第四段也用到了道理论证,论述了君子终生都在尽责任。 师:这里面还有其他论证方法吗? 生5:还有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的例子。
师:其实我们从文章的课题就能感受到这篇文章最主要的论证方法,大家发现了吗?
生6:对比论证。
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把道理讲透彻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大家还能从语言上作些发现吗?
生7:语言非常形象。例如文章第二段开头,把那种未尽责任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就好像是写我们自己一样。
师:那你把这段读读看,要读出这种形象感来。
(生读。)
生8:文章还有很多口语化的语言,例如“翻过来看”、“罢了”、“到底”等词,把非常严肃的话题变得很亲切,让读者容易接受。
生9:文章的语言也非常准确,例如“大抵天下事”,作者就没
说所有天下事,避免了绝对化。 四、你说我说明责任
师:梁启超是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中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新局面。他被誉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在他五十七年的人生历程中,承担着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可以说经受着苦难,也享受着快乐!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
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生1:责任是一笔不苟地完成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责任是每节课上回应着老师的指导积极地思考,责任还是每一次考试考出满意的分数。
生2:责任是早晨离开家时给父母一个平安的承诺,责任是每天回到家里给父母一个感激的微笑,责任还是懂得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师:有首歌写道:“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说句那实在话,我也有爱,常思念那个梦中的她,梦中的她。来……既然来当兵,来……就知责任大,你不扛枪,我不扛抢,谁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谁来保卫她!\'是啊,正是这种责任才保证了社会的平安,才构建了社会的和谐。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最苦与最乐》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是学生语文中接触到的第一个议论文单元,在整套教材中,议论文单元也是比较少的。因此,本单元对于学生学习议论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明确议论文三要素,学会在具体的阅读中掌握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或主张是什么,对这个观点或主张提出的理由或依据是什么,理由和观点之间的联系方式是怎样的。《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尽与未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据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能力目标,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理清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人文教育目标,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对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说教法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我设想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讨论、指导朗读、语言欣赏等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教学本文,我设想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以及学生间的对话等方式,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获得启迪。
三、说学法
讨论法是一种群体立体式交流过程,也是一种内涵丰富,有挖掘潜力、集思广益的学法。教学本文,教师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已见,互相评价、启发、补充,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两课时,先说第一课时。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课件(抗洪救灾中的武警战士,“非典”肆虐时期的医护人员,尤其是今年冰雪灾害、抗震救灾中的解放军战士)。让学生明白,人必须负责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如此激发学生与作品的共鸣。
接着要求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思想。
第二步,教师范读,以情激情。
本文流畅凝练的语言,严肃深刻的论点,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易把握。教师声情并荗、慷慨激昂的朗读,对学生的理解课文大有裨益。
第三步,师生对话,理清结构。
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默读课文后填写答案。根据答案再次探讨,理清文章结构。
第四步,课堂提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先学习1、2自然段。
教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掌握。
a、作者运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吗?
b、接着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d、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举例,请找出相关事例。
接着学习第二部份。
问题提出:
a、什么事最快乐呢?
b、作者作者了哪些古语、俗语来论证观点?
指导学生朗读这段,从中获得答案。
再学习最后一部份。
通过如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并想想这一些话要说明什么。
b、为什么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说明。
小结:通过这些分析,我们明白了作者的观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以上是第一课时,通过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论点。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了论点、论据,把握本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构成部份。
接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读文本,触心灵。
教师启发学生:真正读懂课文,要走进作者的思想,走进作者的情感,从文中找出自己的影子来。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感触最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一环节的安排,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二步,探写法,析特色。
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的论证方法。
接着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本文的语言庄重、灵动、流畅、简洁,能不能找出句子加以体会?
学生通过再次的品读课文,交流探讨,明确语言特色。
第三步,你说我说明责任。
学生结合生活经历,感受“责任”的意义,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发挥教材的品德教育功能。
第四步,名言积累担责任。
学生交流关于“责任”的名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最后,播放歌曲《说句心里话》,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相关文章
听听那冷雨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2023-06-09 12:00:44
抄检大观园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2023-06-04 02:34:38
行路难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2023-06-19 21:49:23
行路难八年级语文教案设计2023-06-09 03:52:23
大雁归来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2023-06-16 13:33:45
春望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2023-06-13 21:44:5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2023-06-12 04:53:39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6-18 18:21:01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6-07 08: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