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邻居们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优秀教案

时间:2023-06-04 22:30:54 文/孙小飞 语文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邻居们》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理解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展示出的性格特征。

二、体会作品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

一、本文篇幅较长,由几大板块组成,需要进行总体梳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故事情节中多个人物多侧面深层次性格的呈现。

二、老舍作品的文化内涵是很耐人咀嚼的,文章中两个家庭的冲突其实可以解读为两种文化的摩擦,理解这一精神实质是教学难点。

三、介绍老舍的生平经历以及观点主张,介绍后学的评价,辅助学生体会文章的主题,加深理解。

四、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通过梳理情节,把握文章内容几大部分。

二、理清明太太和明先生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多方位性格,以及他们性格微妙的变化。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题解

1?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2?1935年人间书屋出版了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樱海集》,收有十篇小说,大多写于青岛,《邻居们》就是其中一篇。

老舍在青岛居住的房子,“开开屋门,正看邻家院里的一树樱桃。再一探头,由两所房中间的空隙看见一小块儿绿海”(老舍自序),既能赏樱花,又可观大海,有“樱”有“海”,所以名曰《樱海集》。

3?老舍最早的一篇短篇小说是在南开中学教书时写的,当时纯为了敷衍学校刊物的编辑,成就不高,“在我的写作经验里也没有一点重要,因为它并没引起我的写作兴趣”(老舍《我怎样写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应该从《老张的哲学》算起。

老舍回顾他写《邻居们》前后的小说创作,把它们归为如下几类:

《赶集》与《樱海集》里所收的二十五篇,和最近所写的几篇——如《断魂枪》与《*的旧悲剧》等——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是《赶集》里的前四篇和后边的《马裤先生》与《抱孙》。第二组是自《大悲寺外》以后,《月牙儿》以前的那些篇。第三组是《月牙儿》《断魂枪》,与《*的旧悲剧》等。第一组里那五六篇是我写着玩的;……第二组里的《微神》与《黑白李》等篇都经过三次的修正;既不想再闹着玩,当然就得好好的干了……第二组里十几篇东西的材料来源大概有四个:第一,我自己的经验或亲眼看见的人与事。第二,听人家说的故事。第三,摹仿别人的作品。第四,先有了个观念而后去撰构人与事。列个表吧:第一类:《大悲寺外》《微神》《柳家大院》《眼镜》《牺牲》《毛毛虫》《邻居们》……

由老舍的自述,我们大体上可以给《邻居们》定位,小说中的情节是作者亲眼看到甚至亲身经历过的;它经历过作者多次修改,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写成。虽然老舍先生最初曾是抱着一种写着玩玩儿的心态写小说,但他很快就成熟了。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一点,所谓的文学创作一定是思想与文字两者兼得的。所谓特异的风格不仅是在文字上,更主要在于思想的力量。也恰恰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力量,使得《邻居们》成为老舍短篇小说中不能被忽视的一篇。从中,我们能够分析老舍对市民文化独特观照与呈现的视角,咀嚼出不少滋味来。

二、文章结构

引导学生梳理情节,课文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她怕,她得想办法”)这是明先生与明太太两大主人公的出场介绍。

第二部分(从“明先生的小孩偷了邻居的葡萄”至“这些议论使她消了不少的气”)写明家和杨家如何处理“明先生的小孩偷了邻居的葡萄”这件事。

第三部分(从“夫妇们正这样碎叨唠着出气”至“‘恨’有那么一点儿佩服的气味在里头”)写送错信事件之后,两家各自的反应。

第四部分(最后一段)一个讽刺性很强的结尾,揭示小说主旨:人与人之间隔阂很难消除。

说明:课文结构分析可以结合课后练习题一,有层次地展开。

例如,阅读后思考: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来突出邻居之间的隔阂?

讨论,明确:

两件事情。一件是围绕明家的孩子偷了杨家的葡萄,两家大人的反应;另一件是对两封信(包括杨先生写给明先生的信和明先生同伙写的并且邮递错的信)两家人的表现。这两件事因果上并不关联,但是它们共同带动了两家人情绪的发展,使得大家尽情表演,个性充分呈现,构成了小说颇有喜剧色彩的情节。

这样的概括能训练学生宏观把握故事情节脉络的能力。在把握文章两大主体部分的基础上,将开头(人物出场)和结尾(主旨呈现)独立出来,分别成段,结构已很明晰。

三、人物形象分析

(一)明太太形象分析

1?小说的第一部分写出了明太太性格的几大特点?作者写这个有什么意义?

讨论,明确:

小说一开头介绍“明太太的心眼很多”“大缺点,不认识字”,这应该可以算作性格中的两大特点。

这些都为下文很多情节埋下了伏笔,如果不是她心眼多,在明先生面前总是编排是非,就不会有两家不断的纠葛和冲突。如果不是她不认识字,从而多疑,拒收信件,那么送错信事件也不会演化成一场风波。

2?小说第一部分,用哪些细节体现了明太太脆弱的心理和可悲的家庭处境?

讨论,明确:

从小说写明太太的几段话入手分析。一方面,“对于儿女,对于丈夫,她无微不至的看护着。对于儿女,她放纵着,不敢责罚管教他们。她知道自己的地位还不如儿女高,在她的丈夫眼前,他不敢对他们发威”,“她晓得丈夫要是恼了,满可以用最难堪的手段待她;明先生可以随便再娶一个,她一点办法也没有”;另一方面,“孩子们和别家的儿女打架,她是可以破出命的加入战争;叫别人知道她的厉害,她是明太太,她的霸道是反射出丈夫的威严,像月亮那样的使人想起太阳的光荣”。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明太太在家中的卑微地位和外强中干。“月亮”“太阳”的比喻非常生动。

她为什么“心眼多”,为什么“多疑”,这些都是值得分析的。虽然明先生是个洋买办,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官僚社会,但是他骨子里传统腐朽的东西却根深蒂固,而他们的家庭结构形式也还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妇女没有地位,男子停妻再娶,天经地义,无人能管。为了维护自己生存的权利,为了维护脆弱的家庭地位,明太太没有足够的“心眼”是不行的。

表面上看起来,“对于儿女,对于丈夫,她无微不至的看护着”,但这分明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在“无微不至”背后是一分让人心酸的小心翼翼,是卑微家庭地位的反映——她不仅仅随时可能失去妻子的名分,甚至连做“母亲”的正当名分都随时可能被剥夺。从这个角度来看,明太太是畸形社会里处于弱势地位的被压迫的可怜的人。

但是家庭中夫妇、母子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导致了明太太性格的异化。家庭里她是受虐狂,家庭外她成了虐待狂。家庭中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延伸到家庭之外,明太太成了可恨的压迫者,对邻居、对仆人、对她看不惯的任何人,她都时时刻刻想表示出她的尊严。这旧时代的家庭氛围中,她这样扭曲的双重性格是很普遍的。有趣的是,细细分析,不仅明太太,其实明先生,甚至杨家夫妇身上也都或轻或重地带有这样双重性格的痕迹。

3?“小孩偷葡萄”事件中,明太太神态、言行、举止、心理是怎样体现的?

讨论,明确:

小说第一部分交代了明太太的性格特点,这在第二部分中的具体事例中被表现。

因为“小孩偷葡萄”在明太太看来,是自己家的小孩偷了别人家的葡萄,按照她的性格逻辑,对内“无微不至”对外“霸道”,她自然是护着自己家的孩子,不仅如此,平日里在偷花问题上,明家夫妇对此有空前一致的看法:“假如孩子们偷几朵花,而邻居找上门来不答应,那简直是不知好歹。”“杨氏夫妇没有找来,明太太更进一步的想,这必是杨家怕姓明的,所以不敢找来。”——这些,都是明太太霸道逻辑自然而然的延伸。

但除了“霸道”,明太太的“多疑”为“小孩偷葡萄”事件又额外赋予了一层意义。那就是丈夫心中的“黑点”。既然明太太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卑微的,心理是脆弱的,她便只能把这种受压抑的状态转嫁,发泄到别人身上,例如像杨太太这样“俊俏”又“识字”的女人身上,让杨太太承载她心中无名的畸形的“恨”。因为“丈夫的眼睛时常往矮墙那边溜”,这使得明太太对杨太太的“恨”更加理直气壮,更加合理化,此时,“孩子们偷杨家老婆的花与葡萄是对的,是对杨老婆的一种惩罚。她早算计好了,只要那个老婆敢出一声,她预备着厉害的呢”。

在如此复杂的心态背景下,两家太太的第一交锋结果自然胜负分明。一方面是明太太的自负、霸道、“恨”,有预备;一方面是杨太太“以礼相待”,客客气气,不忘“所受的教育”和“教育的理论”。因此,交锋中,明太太冷嘲热讽,用“音调是音乐的”语言,表现了蛮不讲理的姿态。

受了气的杨家夫妇,作为文明人,受过教育的人,选择以写信的方式来表达不满,这符合他们的身份、习惯。但不成想,这一行为选择恰好暗暗和明太太“多疑”又“不识字”的性格冲撞,极好地呼应了上文,成了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明太太“心眼多”“多疑”,想到这信是“杨老婆写给明先生的”,她不能不嫉妒,并且怒发冲冠;她“恨字,恨会写字的杨老婆”,于是不收信,还在明先生那里编排说杨家来人闹了一场,编排说“还说要给他写信要求道歉”。因为她“编好了所要说的话语”,而且“设法把丈夫常爱用的字眼都加进去”,她达到了目的——“明太太的话很有力量的打动了他(明先生)爱子女的热情”。

综上所述,在“小孩偷葡萄”事件中,多疑、心眼多,不识字、霸道的明太太“成功”调动自己的心计,蛮横地赢得了胜利。她“得意于自己的成功”,其言行举止、心理活动都跃然纸上。

4?“送错信事件”中,明太太神态、言行、举止、心理是怎样体现的?作者的表现角度和上个事件有什么不同?

讨论,明确:

在这个事件中,明太太因“不识字”而“多疑”,因“心眼多”而自作聪明的特点再一次被演绎得生动、形象。

在第三部分,“信”又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次是送错的信,并不是杨先生写的交涉信,但不识字的明太太坚决不收杨家老妈子送来的信,她自作聪明反而显得愚蠢地说:“叫你们先生给收着吧。当是我看不出来呢,不用打算诈我!”这样,她就给走私货的丈夫制造了麻烦和危机的引子。

丈夫逼她要信,她不肯去,于是她再一次发挥了“心眼多”的优势,告诉回家来的明先生说杨家不给那封信,明太太的谎言使得两家的冲突更加激烈。

对比两个事件,在“小孩偷葡萄”事件中,明太太无论是当面辩论还是背后编排,总是以“胜利”收场;这次,她却一次一次因此吃亏,以失败收场。

(二)明先生形象分析

1?小说的第一部分用几段刻画明先生?写出了明先生性格的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

第一部分,介绍完明太太后,小说用三段介绍了明先生的处世为人。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新式的职业背后旧式男人的典型形象。

他的职业是在洋人的公司供职,这使得他区别于中国传统社会男人求“官”求“权”,但是他的追求也是很世俗的:他求“钱”——“他有个理想,就是他怎样多积蓄一些钱,使自己安稳独立像座小山似的”——这种想法是典型自给自足农业社会的思想,透着小农经济的印迹;在夫妻关系上,他虽不像中国传统社会男人三妻四妾,但是并不是因为尊重夫人,更不是因为爱,他是为了保住洋人给的饭碗。

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他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首先,他是专制的,他是家庭的主角,控制着明太太;其次,他虚荣,好面子,“在心里,他真看不起太太,可是不许别人轻看她;她无论怎样,到底是他的夫人”;第三,他保守、骄傲,没有社会责任感;在知识上固步自封,在为人上自负傲慢,“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他已经知道了一切。看见邻居要向他点头,他转过脸去。他没有国家,没有社会”。

当然,小说揭示得最为深刻最值得玩味的是明先生“身里有个黑点”。这个抹不去的“黑点”让他不再“遍体透明”“无可指责”,与他自认为自己是“圣人”的评价是不相符合的。当然,也是这个“黑点”让明太太妒火中烧。

可以说,下文的一系列故事都也是明先生性格使然。

2?“小孩偷葡萄”事件中,明先生神态、言行、举止、心理是怎样体现的?

讨论,明确:

“小孩偷葡萄”事件是作者以具体事件表现明先生的性格特点。这是他性格的必然发展。

因为他自傲,对于杨家的忍让,他理解成是“杨家怕他”;因为他追求金钱,而教书的往往贫穷,所以“明先生看不起这路人。他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当然,最为作者讽刺,鞭挞的,是明先生“黑点”的暴露,为此他“恨”杨先生——“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恨”;他也恨杨太太,“挺俊俏的女人而嫁个教书的,或者是缺个心眼,所以他本不打算恨杨太太,可是不能不恨”。明先生这种“恨”让人啼笑皆非,细细分析,其实这种与狂傲相伴而行的嫉妒心理,也是自卑的表现(为了保证自己的经济地位他必须接受家庭现状,心中不安分不甘心又无力改变),是他双重性格使然,本质是十分病态的。

这种病态心理一直推动着故事情节往下发展。按理说,在明家,太太没有知识,不识字,先生相对而言应该明辨是非,但是“黑点”导致的嫉妒阴暗心理,使得明先生变得情绪化,“勾上他的厌恶来——她嫁给那么个穷教书的,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样的思想的指使,使他变得轻信,在如何看待杨先生的交涉信问题上,基本被明太太牵着鼻子走:明太太编了一些他爱听的字眼,打动他爱孩子的热情;明太太说信是“要求道歉”的,他完全相信;他想看看杨太太字迹的心理,也被明太太看穿。他最终决定不收“杨先生的臭信”。

此外,在明先生的完整心理动态变化中,崇洋媚外的心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情节发展推波助澜,“他讨厌这种没事儿就动笔的穷酸们。在洋人手下做事,他晓得签字与用打字机打的契约是有用的;他想不到穷教书的人们写信有什么用”,“他相信中国顶大的官儿写的信,也不如洋人签个字有用”。

事件虽然曲折发展,但是各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心理、作派,都符合各自身份,符合作者为之设定的发展逻辑,是基础性格必然的结果。

《邻居们》原文阅读

明太太的心眼很多。她给明先生已生了儿养了女,她也烫着头发,虽然已经快四十岁;可是她究竟得一天到晚悬着心。她知道自己有个大缺点,不认识字。为补救这个缺欠,她得使碎了心;对于儿女,对于丈夫,她无微不至的看护着。对于儿女,她放纵着,不敢责罚管教他们。她知道自己的地位还不如儿女高,在她的丈夫眼前,他不敢对他们发威。她是他们的妈妈,只因为他们有那个爸爸。她不能不多留个心眼,她的丈夫是一切,她不能打骂丈夫的儿女。她晓得丈夫要是恼了,满可以用最难堪的手段待她;明先生可以随便再娶一个,她一点办法也没有。

她爱疑心,对于凡是有字的东西,她都不放心。字里藏着一些她猜不透的秘密。因此,她恨那些识字的太太们,小姐们。可是,回过头来一想,她的丈夫,她的儿女,并不比那些读书识字的太太们更坏,她又不能不承认自己的聪明,自己的造化,与自己的身分。她不许别人说她的儿女不好,或爱淘气。儿女不好便是间接的说妈妈不好,她不能受这个。她一切听从丈夫,其次就是听从儿女;此外,她比一切人都高明。对邻居,对仆人,她时时刻刻想表示出她的尊严。孩子们和别家的儿女打架,她是可以破出命的加入战争;叫别人知道她的厉害,她是明太太,她的霸道是反射出丈夫的威严,象月亮那样的使人想起太阳的光荣。

她恨仆人们,因为他们看不起她。他们并非不口口声声的叫她明太太,而是他们有时候露出那么点神气来,使她觉得他们心里是说:“脱了你那件袍子,咱们都是一样;也许你更胡涂。”越是在明太太详密的计画好了事情的时候,他们越爱露这种神气。这使她恨不能吃了他们。她常辞退仆人,她只能这么吐一口恶气。

明先生对太太是专制的,可是对她放纵儿女,和邻居吵闹,辞退仆人这些事,他给她一些自由。他以为在这些方面,太太是为明家露脸。他是个勤恳而自傲的人。在心里,他真看不起太太,可是不许别人轻看她;她无论怎样,到底是他的夫人。他不能再娶,因为他是在个笃信宗教而很发财的外国人手下作事;离婚或再娶都足以打破他的饭碗。既得将就着这位夫人,他就不许有人轻看她。他可以打她,别人可不许斜看她一眼。他既不能真爱她,所以不能不溺爱他的儿女。他的什么都得高过别人,自己的儿女就更无须乎说了。

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他对得起夫人,疼爱儿女,有赚钱的职业,没一点嗜好,他看自己好象看一位圣人那样可钦仰。他求不着别人,所以用不着客气。白天他去工作,晚上回家和儿女们玩耍;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他已经知道了一切。看见邻居要向他点头,他转过脸去。他没有国家,没有社会。可是他有个理想,就是他怎样多积蓄一些钱,使自己安稳独立象座小山似的。

可是,他究竟还有点不满意。他嘱告自己应当满意,但在生命里好象有些不受自己支配管辖的东西。这点东西不能被别的物件代替了。他清清楚楚的看见自己身里有个黑点,象水晶里包着的一个小物件。除了这个黑点,他自信,并且自傲,他是遍体透明,无可指摘的。可是他没法去掉它,它长在他的心里。

他知道太太晓得这个黑点。明太太所以爱多心,也正因为这个黑点。她设尽方法,想把它除掉,可是她知道它越长越大。她会从丈夫的笑容与眼神里看出这黑点的大小,她可不敢动手去摸,那是太阳的黑点,不定多么热呢。那些热力终久会叫别人承受,她怕,她得想方法。

明先生的小孩偷了邻居的葡萄。界墙很矮,孩子们不断的过去偷花草。邻居是对姓杨的小夫妇,向来也没说过什么,虽然他们很爱花草。明先生和明太太都不奖励孩子去偷东西,可是既然渝了来,也不便再说他们不对。况且花草又不同别的东西’摘下几朵并没什么了不得。在他们夫妇想,假如孩子们偷几朵花,而邻居找上门来不答应,那简直是不知好歹。杨氏夫妇没有找来,明太太更进一步的想,这必是杨家怕姓明的,所以不敢找来。明先生是早就知道杨家怕他。并非杨家小两口怎样明白的表示了惧意,而是明先生以为人人应当怕他,他是永远抬着头走路的人。还有呢,杨家夫妇都是教书的,明先生看不起这路人。他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尤其叫他恨恶杨先生的是杨太太很好看。他看不起教书的,可是女教书的——设若长得够样儿——多少得另眼看待一点。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恨。反过来一想,挺俊俏的女人而嫁个教书的,或者是缺个心眼,所以他本不打算恨杨太太,可是不能不恨。明太太也看出这么一点来——丈夫的眼睛时常往矮墙那边溜。因此,孩子们偷杨家老婆的花与葡萄是对的,是对杨老婆的一种惩罚。她早算计好了,自要那个老婆敢出一声,她预备着厉害的呢。

杨先生是最新式的中国人,处处要用礼貌表示出自己所受过的教育。对于明家孩子偷花草,他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的,自然会自动的过来道歉。强迫人家来道歉未免太使人难堪。可是明家始终没自动的过来道歉。杨先生还不敢动气,明家可以无礼,杨先生是要保持住自己的尊严的。及至孩子们偷去葡萄,杨先生却有点受不住了,倒不为那点东西,而是可惜自己花费的那些工夫;种了三年,这是第一次结果;只结了三四小团儿,都被孩子们摘了走。杨太太决定找明太太去报告。可是杨先生,虽然很愿意太太去,却拦住了她。他的讲礼貌与教师的身分胜过了怒气。杨太太不以为然,这是该当去的,而且是抱着客客气气的态度去,并且不想吵嘴打架。杨先生怕太太想他太软弱了,不便于坚决的拦阻。于是明太太与杨太太见了面。

杨太太很客气:“明太太吧?我姓杨。”

明太太准知道杨太太是干什么来的,而且从心里头厌恶她:“啊,我早知道。”

杨太太所受的教育使她红了脸,而想不出再说什么。可是她必须说点什么。“没什么,小孩们,没多大关系,拿了点葡萄。”

“是吗?”明太太的音调是音乐的:“小孩们都爱葡萄,好玩。我并不许他们吃,拿着玩。”

“我们的葡萄,”杨太太的脸渐渐白起来,“不容易,三年才结果!”

“我说的也是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你们的葡萄泄气,才结那么一点!”

“小孩呀,”杨太太想起教育的理论,“都淘气。不过,杨先生和我都爱花草。”

“明先生和我也爱花草。”

“假如你们的花草被别人家的孩子偷去呢?”

“谁敢呢?”

“你们的孩子偷了别人家的呢?”

“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我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

杨太太没法再说什么了,嘴唇哆嗦着回了家。见了丈夫,她几乎要哭。

杨先生劝了她半天。虽然他觉得明太太不对,可是他不想有什么动作,他觉得明太太野蛮;跟个野蛮人打吵子是有失身分的。但是杨太太不答应,他必得给她去报仇。他想了半天,想起来明先生是不能也这样野蛮的,跟明先生交涉好了。可是还不便于当面交涉,写封信吧,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并不提明太太与妻子那一场,也不提明家孩子的淘气,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这象个受过教育的人,他觉得。他也想到什么,近邻之谊……无任感激……至为欣幸……等等好听的词句。还想象到明先生见了信,受了感动,亲自来道歉……他很满意的写成了一封并不十分短的信,叫老妈子送过去。

明太太把邻居窝回去,非常的得意。她久想窝个象杨太太那样的女人,而杨太太给了她这机会。她想象着杨太太回家去应当怎样对丈夫讲说,而后杨氏夫妇怎样一齐的醒悟过来他们的错误——即使孩子偷葡萄是不对的,可是也得看谁家的孩子呀。明家孩子偷葡萄是不应当抱怨的。这样,杨家夫妇便完全怕了明家;明太太不能不高兴。

《邻居们》教学反思

我刚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在教学上还不太成熟,通过这次的语文教研组组内比赛,更好的锻炼了自己。同时欣赏到了其他优秀教师的语文课,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从而更加激励着我向她们学习。通过听其他教师的课和自己上课,我针对这节课有以下反思:

1. 应在情节的发展中把握《邻居们》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逐步展现出来、丰富起来的。只有在情节发展中,用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人物形象,才能明确把握人物性格的变化。

2. 一篇小说如果缺乏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就谈不上是一篇优秀的小说。要想读懂一篇小说,就应当准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把握《邻居们》人物性格,要注意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典型人物。

3. 分析《邻居们》人物形象时,必须明确作者是通过那些手法刻画人物。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多种多样,可以引导学生从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来分析人物。

4.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的生活的,每一篇小说都有它的思想意义,因此阅读小说只有准确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才能算真正读懂了小说。要想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必须了解老舍创作小说的社会背景、创作意图,然后去分析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5. 小说的语言包括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要学习叙述性语言的凝练、含蓄、新鲜多样;要学习人物语言的口语化、个性化的特点,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性格、年龄、所处的特定环境等。

6. 在熟悉《邻居们》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情节中,使学生找出对人物的描写,然后加以人物分析。这样可以从多方面对人物性格分析、定位,同时锻炼了学生选取关键语句的能力,又能更好的把握人物性格。

7. 对《邻居们》的主题的把握,可以多介绍其他同学们熟悉的老舍作品,从中找寻共性的主题。例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二马》等。

8. 在讲授过程中,《邻居们》小说的情节的进展和人物的分析可以同步进行。把《邻居们》小说的情节分为几个事件,在不同的事件中分析人物。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步步走向小说的高潮,在这情节的发展中就可以体会到作者给我们刻画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以上就是本人的反思,如有不正之处,请其他老师给予我批评和指正。

相关文章

张衡传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教案2023-06-08 04:32:11

鹊桥仙人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2023-06-04 23:08:2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人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2023-06-12 09:37:53

书愤粤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设计2023-06-06 09:23:05

高二语文备课教案范文五篇2023-06-07 14:52:29

劝学高一上册语文教案2023-06-10 22:00:5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2023-06-12 04:53:39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6-18 18:21:01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6-07 08: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