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题
练习一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②乃不知有汉竟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太守立即(随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3.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要点:①政治黑暗;②寄托理想;③报国无门。
练习二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⑵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⑶而齐不听但是,可是。 ⑷苏秦谓齐王曰对……说,告诉。
2.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
3.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要点: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
练习三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2)夏水襄陵襄:漫上
(3)不以疾也疾:快; (4)属引凄异引,延长。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起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为了更好地宣传三峡,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写一则广告词。(要求:体现三峡特点,朗朗上口,20字以内)
广告语:连绵三峡奇景,敞开四季温情,三峡欢迎你!
练习四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鸢飞戾天者:叫 窥谷忘反:“反”通“返”, 返回
B.互相轩邈:比长远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C.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D.猿则百叫无绝:绝妙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照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4.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1)用原文。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水清和水势迅猛的特点等。
(2)用自己的话概括。如 :写水,采用动静结合和对照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形成鲜明的对照,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写山,作者从视觉上写出了山的形貌,从听觉上写出了群峰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生命活力;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写了作者的感慨。这些感慨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等。
练习五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示例:我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方能有机会施展出来。如果没有一个懂人才,识人才的人,即便是千里马也会被埋没在社会中,无人问津。如果遇到识人才的人,那么也就能把自己的优点放大到最大。
练习六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将近) (2) 方磨铁杵 (正在 )
(3)始一反焉(同“返”,往返 ) (4)媪自言姓武 (说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
A 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C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D 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杜袭
后(杜)袭领丞相长史,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太祖还,拜袭附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徒洛、邺者,八万余口。夏侯渊为刘备所没,军丧元帅,将士失色。袭与张、郭淮纠摄诸军事,权宜以为督,以一众心,三军遂定。太祖东还,当选留府长史,镇守长安,主者所选多不当,太祖令曰:“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遂以袭为留府长史,驻关中。
时将军许攸拥部曲,不附太祖而有慢言。太祖大怒,先欲伐之。君臣多谏:“可招怀攸,共讨强敌。”太祖横刀于膝,作色不听。袭入欲谏,太祖逆谓之曰:“吾计以定,卿勿复言。”袭曰:“若殿下计是邪,臣方助殿下成之;若殿下计非邪,虽成宜改之。殿下逆臣,令勿言之,何待下之不阐①乎?”太祖曰:“许攸慢吾,如何可置乎?”袭曰:“殿下谓许攸可如人邪?”太祖曰:“凡人也。”袭曰:“夫惟贤知贤,惟圣知圣,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臣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②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今区区之许攸,何足以劳神武哉?”太祖曰:“善。”遂厚抚攸,攸即归服。
注:
①不阐:不开明。
②鼷xī鼠:鼠类中最小的一种。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绥怀开导②可招怀攸③臣方助殿下成之④虽成宜改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与张、郭淮纠摄诸军事纠摄:纠集整顿
B、权宜以为督权宜:暂时采取的适宜的措施
C、皇皇而更索皇皇:心神不安的样子
D、时将军许攸拥部曲部曲:私人的队伍
3、对下列文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祖逆谓之曰②何足以劳神武哉
A、①太祖迎接杜袭对他说②哪里值得烦劳您的圣明威武呢
B、①太祖迎接杜袭对他说②为什么要动用我们的神武之师呢
C、①太祖迎头拦阻着对杜袭说②为什么要动用我们的神武之师呢
D、①太祖迎头拦阻着对杜袭说②哪里值得烦劳您的圣明威武呢
4、对“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是豺狼当路,原先是狐狸当路B、现在豺狼当路,狐狸却走在前边
C、不应在豺狼当路的情况下先打狐狸D、虽有豺狼当路,但应先打狐狸
5、对“臣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一句译得正确的一项是()
A、我听说千钧重的弩弓,不为个小老鼠而发动扳机;万石重的大钟,不因草茎的敲打而发出声音。
B、我听说千钧重的弩弓,不为个小老鼠而发动扳机;能盛万石粮食的大钟,不因草茎的敲打而发出声音。
C、我听说张力上千钧的弩弓,不为个小老鼠发动扳机;能盛万石粮食的大钟,不因草茎的敲打而发出声音。
D、我听说张力上千钧的弩弓,不为个小老鼠发动扳机;万石重的大钟,不因草茎的敲打而发出声音。
6、文中多次出现“太祖”“殿下”两种称谓,二者全指曹操。有时称“太祖”,有时称“殿下”,这是因为()
A、二者全是尊称,有时称“太祖”,有时称“殿下”,是为了使文章用词富于变化。
B、在作客观叙述时称“太祖”,在写对话时称“殿下”。
C、太祖是曹操的庙号,是文章作者陈寿对他的称谓;当时曹操被封为魏王,所以杜袭尊称他“殿下”。
D、“太祖”比“殿下”地位更尊,所以歌颂他时称“太祖”,批评他时称“殿下”。
7、文中用“骐骥”“豺狼”来比喻人,二者分别指的是()
A、杜袭张鲁B、杜袭刘备C、张张鲁D、张刘备
8、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写了杜袭在“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时立下了战功,并劝曹操不要攻打许攸。
B、杜袭“驻关中”的任务是防备刘备军队的侵犯,他的官职是留府长史。
C、杜袭的主张是正确的,后来许攸的归服证明了这一点。
D、杜袭不怕“太祖横刀于膝”积极进谏,并善于用比喻说明道理。
[答案]
1、B(①②都是安抚的意思,③完成,实现,④已决定)
2、C(“皇”同“遑”,皇皇,匆忙的样子)
3、D(“迎”,这里是迎头拦阻的意思。“劳”烦劳。“神武”是指曹操,不是指军队)
4、C(结合下文,这是杜袭用比喻批评曹操想先打许攸的主张,所以当选C)
5、D(“千钧”,指弩弓的张力。一钧三十斤“”石“,旧读shí,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石“,有时也作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现代读dàn)
6、C
7、B
8、A(杜袭的战功,不是在讨张鲁时,而是在“留督汉中军事”时立的;劝曹操不要攻打许攸也不在讨张鲁时)
[译文]
后来,杜袭当了丞相长史,跟随曹操到汉中讨伐张鲁。曹操还师后,授予杜袭驸马都尉官职,让他留在汉中负责军事工作。他安抚开导百姓,百姓乐意搬迁到洛阳、邺城去的,有八万余人。这时夏侯渊被刘备方面杀死,军中失去了元帅,将士们震惊失色。杜袭和张、郭淮纠集部下整顿军事,暂时让张总领军中事物,用来统一军心,三军就安定了。太祖从东方回来,要选一个留府长史,来镇守长安。主持的人所选的都不恰当,曹操命令说:“放弃骐骥这样的千里马而不骑,匆忙之间上哪里再去寻找呢!”于是让杜袭做留守长史,驻军关中。
当时将军许攸拥有一支私人武装,不归附曹操而且出言轻慢。曹操大怒,想先攻打他。群臣都提意见说:“可用安抚的办法让许攸归附,一起来讨伐强大的敌人。”曹操听后把刀横放在膝上,满脸怒气,不听大家意见。杜袭想要进谏,曹操迎头拦阻着对杜袭说:“我的打算已经定了,你不要再说了。”杜袭说:“假若殿下的打算是对的,我就帮助您完成它;假若殿下的打算是错的,虽然已定了也应改变。您迎着我,命令我不要说话,为什么对手下人这么不开明呢!”曹操说:“许攸轻视我,怎么可以置之不理呢!”杜袭说:“殿下认为许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曹操说:“他是个凡人。”杜袭说:“只有贤人了解贤人,圣人了解圣人,凡人怎么能了解非凡的人物呢?当今是豺狼当道而先打狐狸,人们就要说殿下躲避强敌攻打弱敌,前进不算勇敢,后退不算仁爱。我听说张力上千钧(一钧三十斤)的弩弓,不为个小老鼠而发动扳机;万石(一石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钟,不因草茎的敲打而发出声音。现在一个小小的许攸,哪里值得烦劳您的圣明威武呢!“曹操说:”好。“于是用厚礼安抚许攸,许攸就归服了。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一、曲突徙薪
客有过①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②有积薪。客谓主人:“曲其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③不应。居无何,家果失火,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④。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⑤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⑥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⑧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⑨而请之。
(《说苑·权谋》)
【注释】
①过:拜访。②傍:同“旁”,旁边。③嘿(mò)然:嘿,同“默”,不说话的样子。④息:同“熄”,灭。⑤燔(fán):烧;灼(zhuó),被火烧伤。⑥而不录:却不邀请。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⑧乡(xiàng)使:当初如果。乡,同“向”,从前;使,假如。⑨寤:同“悟”,醒悟,觉悟。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
②于是杀牛置酒()
③余各以功次坐()
④今论功而请宾()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这则寓言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二、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②。天下之马者③,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④。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⑤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⑥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⑦。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⑧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列子·说符》)
【注释】
①子姓:您的家族。姓,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②形容筋骨:形体外表、筋肉骨架。相,仔细观察。③天下之马者:天下绝伦之马。④绝尘:不扬尘土,形容跑得快,灰尘来不及沾到马蹄上;弥辙:没有车辙,形容拉的车速度极快,车轮碾过没有留下痕迹。弥,同“弭”。⑤担纆(mò)薪菜:担柴拾草。纆,绳索。菜通“采”。⑥牝(pìn):雌。⑦牡(mǔ):雄;骊(lí):纯黑色的马。⑧一:副词,竟然。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请见之()
②三月而反()
③穆公不说()
④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九方皋相马的方法,对我们观察认识事物有什么启发?
三、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韩非子·喻老》)
【注释】
①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之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②术未尽也()
③先则恐逮于臣()
④今君后则欲逮臣()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四、楚人养狙
楚有养狙以为生①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②,必部分③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④。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⑤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⑦,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郁离子·术使》)
【注释】
①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猴类。②旦日:(每天)早晨。③部分:安排,组织分派。④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⑤相与:一起。⑥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关兽的木笼。⑦惟其昏而未觉也:正因为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醒。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②山之果,公所树与()
③狙公卒馁而死()
④众狙皆寤()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
五、临江之麋
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
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⑥道上。麋至死不悟。
(《柳河东集·三戒》)
【注释】
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怛(dá):惊恐。③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的确。⑤俯仰:周旋,应付。⑥狼藉:散乱的样子。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畋得麋麑()
②自是日抱就犬()
③习示之()
④然时啖其舌()
⑤麋至死不悟()
⑥走欲与为戏()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六、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②,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
①荆:指楚国。②颈:脖子。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吴王欲伐荆()
②如是者三旦()
③则怀丸操弹()
④乃罢其兵()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这则故事告诉人们怎样的道理?
七、程昱胆识过人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①。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②,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为然。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③于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大呼言“贼已至”,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求得县令,遂共城守。度等来攻城,不能下,欲去。昱率吏民开城门急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④。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⑤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⑥。夫趣⑦
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顷之,昱迁振威将军。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显,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表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三国志·程昱传》
【注释】
①止屯:驻扎。②居:据守。③幡:旗帜。④隙:矛盾,怨仇。⑤假:借。⑥禽:通“擒”。⑦趣:通“趋”。
【练习】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2.简要概括文章围绕程昱写了哪些事件,并说说这些事件可以看出程昱是怎样一个人?
八、高士廉以德处世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①,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父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②,交趾太守丘和署③为司法书佐。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
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士廉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④远至,内离外蹙⑤,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长真仅以身免,余众尽降。
武德五年,士廉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擢拜⑥侍中,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廉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遗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车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旧唐书·高士廉传》)
【注释】
①器局:才识,气度。②阻绝:隔绝,断绝。③署:任命。④悬军:孤军。⑤蹙(cù):处境窘迫。⑥擢拜:提拔,提升。⑦下车:官员到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
②寻属天下大乱()
③水陆俱进,逆击破之()
④士廉下车,以礼致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文章是怎样表现高士廉讲求伦理道德的?
【参考答案】
一、1.①同情②备办③按照④介词,表修饰关系2.①(你)要让烟囱拐个弯,把柴草放远点,不然的话,你家将有火灾隐患。②当初如果听从客人的劝告,不用杀牛摆酒席,也不会发生火灾。3.不重视别人的忠告和批评,往往会有后患。
二、1.①代词,他②通“返”③通“悦”④表示判断的副词,是2.①糟糕透了,你推荐的相马人,连颜色和雌雄都分不清,又哪能相马呢?②他只看见精而忽视了粗,只看见内中而忽视外表,只看见所需要看的,而忽视他所不需要看的,只观察需要观察的,而遗漏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相出的马,才是比一般的良马珍贵的好马呢!3.认识一件事情,必须抓住它的实质,有时为了追求事物的本质,往往会对事物的非本质方面有所忽略。
三、1.①向②穷尽③被④赶上2.①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②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③而不论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3.①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②略。
四、1.①有的猴(无定指代词)②种③饿死④同“悟”,醒悟2.①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②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他们像狙公吗?3.当大众受蒙蔽时,有权势者尚可得逞于一时,一旦大众觉醒,那么蒙蔽大众的人必将被抛弃。
五、1.①打猎②靠近③给……看④但是⑤醒悟⑥跑2.①麋麑逐渐长大,忘记自己是麋,认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互相顶撞翻滚,越来越亲热。②那些别家的狗看见它,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3.“恃宠而骄”终不会有好下场。
六、1.①攻打②早晨③怀揣④退兵2.①您干什么了,露水把衣服都打湿了?②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隐患。3.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隐患。
七、1.①县令翻越城墙逃跑了,官吏和百姓纷纷扶老携幼向东逃奔到渠丘山。②程昱和郭嘉劝太祖说:“您前些天没有除去刘备,我等确实没有您这样的度量。现在借兵给他,他一定会生叛离之心。”2.(1)①献计守城,击败王度。②反对刘岱依附公孙瓒,预言必遭祸患。③力劝曹操,除去刘备。④防守鄄城,不接受增援。(2)程昱有谋略、有胆识,为曹操出谋划策,防守城池,深得曹操信任。
八、1.①出嫁②不久③打败④招来2.①隋军攻打辽,当时的兵部尚书斛斯政逃跑到高丽,士廉因和他交往获罪,被贬官做朱鸢的主簿。②窦轨镇守益州时,听说后就召见他,把衣服送给他穿,逼迫他做乡正官。3.亲情方面,他照顾妹妹一家人的生活,买住宅给妹妹一家居住,恩情甚重;孝情方面,母亲不便跟随自己到岭南,就留下妻子侍候母亲;教化方面,因势利导,使蜀地风俗大为改变
相关文章
高二期末语文考试总复习指导计划2023-06-07 20:48:06
高考文言文复习语文2023-06-09 10:53:05
高三复习知识点语文2023-06-11 22:09:55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必备2023-06-17 17:09:41
高中语文课时教学计划2023-06-11 20:10:14
说明文相关知识点必看2023-06-16 18:30:3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2023-06-12 04:53:39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6-18 18:21:01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6-07 08: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