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语文法制教案例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能口译全文。
2、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老虎的心理、动作描写来分析老虎认识驴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常会遇到一些成语,他们中有不少就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黔律计穷”就是一例,他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提到寓言,我们应该比较熟悉了,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寓言的特点?(语言是一种文学体材,它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
二、 介绍作家作品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点名学生试读
2、正音
黔(qián) 好事者(hào) 窥(kuī) 慭\慭\然(yìn) 骇(hài) 遁(dùn) 噬(shì) 搏(bó) 狎(xiá) 跳踉(liáng) 口阚(hǎn)
3、全班齐读
四、 疏通字词
1、置疑
2、字词训练
五、 朗读课文并复述大意
六、 课文分析
1、课文对驴进行了那些描写?
2、是分析驴的形象特点?
3、课文对虎进行了那些描写?
4、由这些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可看出老虎认识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食驴的动作有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
5、 理解本文的寓意
最新七年级语文法制教案例文2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最新七年级语文法制教案例文3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讨论并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讨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讨论并归纳: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
远益清”的芳香;(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讨论并归纳: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讨论并归纳: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骄散交错运用,读起来控骼悦耳,顿挫有致。
最新七年级语文法制教案例文4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2、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诗歌的感情;
3、学习本诗后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诗歌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行来到土城学习交流,同学们,如果你是导游,请你把土城最美的东西介绍给我们,要求用两句话表达,第一句直说最美是什么,第二句描述特点。(学生介绍,老师附和评点)。
二、自读,把握本诗主要内容。学生放声地自读课文二遍。(询问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本诗有几节等问题),再齐读课文。按如下提示,在括号里填上一个表示人物动作形为的词,概括出每节诗的内容。
完成如下板书:
第一节:(叠)纸船;第二节:(抛)纸船;第三节:(求)纸船。
托纸船寄思念(托物言志、卒章显志)
三、朗读探讨。诗贵在吟咏,如果你要表演朗读本诗,你觉得应该如何朗读(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等),表演性的朗读一般是要配乐的,你觉得可以配什么样乐曲?
四、范读(播放《纸船》朗诵带)。播放前的要求:学生自我比较,或评说自己处理得不够好的地方,或评说范读中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也可指出其不足),要言之成理。再试读后,鼓励学生起来朗诵。
五、试一试,在活动中深化情感体验,并表达出来。
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是本诗的写作特点。我们将课文提练一下,用一个比喻来表达,这一特点就非常明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是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满载了我的爱和悲哀。
六、送给父母一份礼物。
(老师提供统一规格的纸)请学生写出现在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如对父母之爱的理解、报答、期望等等)。请学生交流。
最新七年级语文法制教案例文5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陋室铭(刘禹锡)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二课时
爱莲说(周敦颐)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讨论并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讨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讨论并归纳: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
远益清”的芳香;(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讨论并归纳: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讨论并归纳: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骄散交错运用,读起来控骼悦耳,顿挫有致。
相关文章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名师备课教案设计2023-06-05 02:55:36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名师教案五篇2023-06-08 03:23:47
初一上册语文优秀样板教案2023-06-11 02:54:40
初中七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2023-06-18 15:32:01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教案案例2023-06-14 16:11:56
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例文2023-06-09 21:56:4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2023-06-12 04:53:39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6-18 18:21:01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6-07 08: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