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
《生命,生命》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设想:
初一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很深刻,因此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并采用讲故事、引名言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揣摩词语的表现力,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导、学、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放音乐《命运》轻微播放)
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的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的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
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文章《生命,生命》,作者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_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的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对生命对人生的震撼。让我们共同品味作者的文章,感受作者的心灵。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生命,生命
目标: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
2.感知内容
(过渡)要学习理解解决一些问题,首先应当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因此请学生听读课文。听配乐朗读(可以是教师的配乐朗读,也可以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问题组:
①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可以用简洁的话概括)
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㈡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以上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驾驭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通过具体的研读,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的品味,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①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
②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③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④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同时,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3.学法指导
对以上问题大屏幕投影后认真阅读,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投影出示朗读方法。
朗读方法:
①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②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写作意图,有感情的朗读,从朗读中解决思考题。
如:文章共写了几件事:三件飞蛾求生、瓜子抗争、倾听心跳。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并品味赏析:允许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划出最精彩、的、最能表达感情的语句:用朗读方法进行朗读。学生可以互评,互相观摩学习。
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如“瓜子抗争”一例中的“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十分敬佩)!”能否换用括号里的词?为什么?以此来品味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敬佩的情感(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倔强”只是一种性格,“不屈”不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种品格,一种不畏困难,顽强求生的向上的品格;“肃然起敬”是从心底里产生的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学生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互评,可以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教师在合作式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性总结:
第一点思考,是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㈢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文章结束了,研读学习后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大屏幕投影出思考质疑题:
①阅读本文后,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对生命有哪些认识?
②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对生命或人生是否有不同的见解?
学生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质疑,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质疑,教师作答,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教师将本堂课做总结: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一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对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我们的雷峰也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颂歌。
学生也可以就我们应如何生活,对生命是否有不同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2.拓展延伸
请学生速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本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速读讨论后发言争论。教师评点并总结,指导学生能谈谈为什么喜欢,要求讲出喜欢的理由,以此培养赏析的能力。
教师总结: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㈣延伸作业
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如:人生的启迪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2
《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2.理解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重点:
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2.理解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难点:
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考点、易错点:
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必须体现的环节: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左右)
二、自学指导
三、学生先学
四、检测(15分钟左右)
五、后教(讨论更正)(10分钟左右)
六、当堂训练(20分钟左右)
七、教学反思
教案集体备课
修改意见备注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王家新的《在山的那一边》(板书课题),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投影出示)
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2.理解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靠大家自学,比谁学得好。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朗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及时评价,并订正错误,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
2.听读课文。
3.齐读课文。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理解内容,品味语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朗读课文。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
1.1、诗中“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3.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4.“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怎么理解“枯干的心灵”?
生自学,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指名回答后,明确:
1.小时候,“山”和“海”就是现实中的“山”和“海”。长大后,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那是信念凝成的海,群山比喻重重困难,“海”比喻理想,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山那边是海”实则是诗人矢志不移的信念。
2.“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了“我”从小就不愿意困居于狭小的天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
3.“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受。“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诗人将大山拟人化表现自己的心情,形象又生动。
4.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的奋斗,就像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是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1.四、当堂达标
以“我终于见到了”为题写一段话。(横线处可以填写某种事物,如大海、雪山、大漠等;也可以填写具体的人,如你的偶像、某个神秘人物等。)要注意写出你对见到他|它的渴望和追寻过程中的曲折经历,以及见到后的激动心情。
生独立写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六、课后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课内部分。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3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的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
3、进行多角度的阅读:探究人物做法,能提出自己的意见;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感悟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2、采用读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的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
3、感悟人生哲理。
教材分析:
一、导入:
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吗?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板书题目、作者)。刚才这个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选入教材时做了删节。作者讲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到底作者小时候发生过一件什么事,可以使他在长大之后,勇于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
二、阅读: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1)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人生经历?
(2)作者用哪句话结束了人生经历的讲述?
(3)在这种经历中,作者领悟到了什么?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2.复述故事情节。
用三分钟的时间浏览课文,准备复述故事情节。提出明确要求:①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②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③尽量用自己的话。
(1)复述前的准备--抢答
--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
-- 故事发生的时间?
-- 爬崖的孩子有几个?有名字的是谁?
--那座悬崖有多高?石架有多高?
-- 孩子们为什么去爬悬崖?
-- “我”为什么不下来?
-- “我”最后是怎样下来的?
(本环节的设计所针对的是我们所授课的初一学生,听课、读书注意力不够集中,效率差的问题。同时也为复述课文作准备。)
(2)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是“冒险”,后一部分可谓是“脱险”,请一位同学复述“冒险”,一位同学复述“脱险”。
在复述过程中可以由多个学生重复复述,要求逐渐提高。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体会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详略安排,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及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及故事情节的前后铺垫、呼应。
<本环节的设计的目的是多方面的:1、进行口语训练。2、引导学生体会记叙文写作的特点。3、熟悉文章内容,为研讨主旨作准备。本环节参与复述的学生有限,其他学生可通过听复述和找毛病,作补充的方式来参与>
(3)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如何改进。把经验记下来。
3、文章结构(提问)。
板书:
(一)“我”跟小伙伴去爬悬崖(1~6段)
(二)“我”爬到半途陷入困境。 (7~15段)
(三)“我”在父亲的指点下爬下悬崖。 (16~22段)
(四)童年经历留给“我”的人生经验。 (23段)
4、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5、主旨研讨
(1)从课文内容看,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联系结尾的议论来理解: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2)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3)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本环节是课文悟读,师生畅谈自己的理解:面对巨大的困难,往往心怯了。其实只要不要想着这巨大的困难,勇敢地脚踏实地迈出第一步,走了第一步继续走下一步,坚持不懈;当某天蓦然回首时,困难就已化为乌有。莫顿亨特先生从悬崖上习得的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 <在主旨研讨上,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独特的意见。>
三、拓展延伸:
阅读文章,学会了很多,从中领悟了人生哲理。
送同学们一首小诗《一步》:一步走不完长征路/长征却少不了每一步/一步登不上高山顶/一步却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请珍重每一步
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及小诗,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提示:你在生活中曾遇到什么困难?当时你怎样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这个环节主要是强调文章主旨以及学以至用>
四、课堂小结
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要失去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 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这堂课在与莫顿亨特先生心灵的对话中,我们结交了这位智者朋友,拾取了智慧。而我们只有把这 份智慧化为下一刻的实际行动,才算真正汲取了这份营养。
五、布置作业
1、选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至少三个造一段话。
2、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还给你哪些启示呢?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教“我”自己下来?
请同学们在课间讨论交流,整理在练笔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多角度理解文章。
一、导入: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谈自己画蛋的体会,他说:“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
我国宋代伟大诗人苏轼也谈过类似的体会,他仔细观察过庐山,然后作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则材料告诉我们,无论绘画还是观景,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这样,才能发现事物、景物的不同特点,画画,才能画出新意;观 景,才能观出新意。对一些意蕴丰富的文章也应如此,应从多个方面去想,读得有创意,提高阅读质量。
二、 再读课文,赏析文中的精彩语言。
文中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到精彩?为什么?
<本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语言感悟力>
三、多角度阅读。
讨论:1、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最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对于复杂人物,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2、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3、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4、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
5、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
<这几个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学会从一篇文章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感悟。>
相关的分析:
父亲角度
这 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山石架把儿子抱下来,而是让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这是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孩子 百依百顺,那只是让他更加娇气,一生一世都软弱无能。有句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只有在磨练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练的只是土块、锈铁。所以这位父亲是 对孩子负责的真正爱孩子的父亲。
这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教育的智慧的父亲。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亲。父亲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抱孩子下来,但他不这样做,而是引导孩子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自己。其实,父亲这样做是想给孩 子一份经验,一次锻炼,一个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难的勇气。这是父爱的一种多么明智的体现,是真正的父爱。他在父亲的眼里,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比生命更 重要,因为,父亲知道,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同样,被溺爱的孩子是经不起考验的。
母亲角度
慈母多败儿。这位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在母亲的庇护下,“我”变得非常懦弱。如果杰利通知的是母亲的话,可能她会声嘶力竭地叫我别动,吓得脸色苍白,神 经兮兮的叫了一大帮人来。之后母亲可能不允许我跨出家门半步,不准我与杰利玩。从此,世上多了一个废物,少了一个作家。
师总结: 哪一位父亲不爱自己的子女。这位 “狠 心”的用心良苦的父亲以独特的方式在“我”的生命中注入自信的琼浆,熔铸了“我”直立的腰杆。他给孩子的不只是一个健康的躯体,还给了孩子一个自信的灵 魂。这对孩子的一生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在感受伟大母爱的同时,也要多理解这份严厉的深沉的父爱。
杰利角度
如 果我是杰利,我会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边是更多的朋友。四个孩子一定不会让杰利帮“我”,而杰利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这几个玩耍的朋 友。所以杰利虽然“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这也说明杰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为这么点悬崖,“我”总会下来的。再说, 他一时也帮不了“我”。天越来越黑了,见“我”没回来,杰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诉了“我”父亲,寻求大人帮助,把“我”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杰利虽然有 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四个孩子的角度
我感觉四个孩子的人品有问题。当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难的时候,他们不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讽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险的石架上,这也是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他们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简直可恶之极。
师追问:患难见真情,好朋友应当有难同当。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四、总结感悟: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人生的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
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又有什么启示呢?
1.朋友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要懂得照顾弱小者。
2.教育孩子应注意培养他们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
3.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是难免的,应学会正确面对。
4.遇到危险要冷静,寻找方法一步步解决,不悲观失望、失去信心。
三、课堂小结
多角度阅读是这堂课学习的重点。以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可学着运用它,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读出文章的新意,提高阅读质量,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拓展我们的思维空间。
四、补充阅读:试着多角度阅读《信念的力量》。
附: 信念的力量
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子叫姜村,这个小村子因为这些年几乎每一年都要有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甚至博士而闻名遐迩。方圆几十里以内的人们没有不知道姜村了,大学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
姜村只有一所小学校,每一个年级一个班。以前的时候,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孩子。现在不同了,方圆十几个村,只要与村里有亲戚的,都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人们说,把孩子送到姜村,就等于把孩子送进大学了。
在惊叹姜村奇迹的同时,人们也都在问,都在思索。是姜村的水土好呀?是姜村的父母掌握了教孩子秘诀吗?还是别的什么?
假如你去问姜村的人,他们不会告诉你什么,因为他们对于秘密似乎也一无所知。
在 二十多年前,姜村小学调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听人说这个教师是一位大学教授,不知什么原因被贬到了这个偏远的小村子。这个老师教了不长时间以后,就 有一个传说在村里流传。这个老师能掐会算,他能预测孩子的前程。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了,我将来能成数学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作 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音乐家;有的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钱学森那样的人,等等。
不久,家长们又发现,他们的孩子与以前不大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而好学,好像他们真的是数学家、作家、音乐家的材料了。老师说会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数学的 学习更加刻苦,老师说会成为作家的孩子,语文成绩更加出类拔萃。孩子们不再贪玩,不用像以前那样严加管教,孩子也都变得十分自觉。因为他们都被灌输了这样 的信念:他们将来都是杰出的人,而有好玩、不刻苦等恶习的孩子都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家长们都纳闷,也将信将疑,莫非孩子真的是大材料,被老师道破了天机?
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奇迹发生了。这些孩子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大部分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这个老师在姜村人的眼里变得神乎其神,他们让他看自己的宅基地,测自己的命运。可是这个老师却说,他只会给学生预测,不会其他的。
这个教师年龄大了,回了城市,但他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接任的老师,接任的老师还在给一级一级的孩子预测着,而且,他们坚守着老教师的嘱托:不把这个秘密告诉给村里的人们。
我的几个好朋友就是从姜村走出来的,他们说,他们从考上大学的那一刻起,对于这个秘密就恍然大悟了,但他们这些人又都自觉地坚守起了这个秘密。
听说完这个故事,我一直在被这位可敬的老师感动着。人世间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信念的力量呢?他通过中国最传统的方式,在这些幼小孩子的心灵里栽种了信念啊!
阅读指导:
从“老教授”的角度看,昭示了一种成功的教育理念。
从“姜村”村_的角度看,提示了适宜的教子方略。
从姜村孩子的角度看,倡导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
五、作业:小作文:
由生活中的一个小事得到一个经验,感悟一条哲理,你有这样
经历吗?写一写你的故事。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4
《春》
教案
一、教学目标
①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②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③揣摩、品味本文鲜明、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④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掌握课文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5、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①诵读;
②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③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2、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
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帮助学生掌握写景技巧,可选择重点语段进行精讲分析,加深理解。
2.一听:听录音朗读(或范读),体会情境。四读:初读--理清思路。再读--体会感情。三熟读--找出特点。四精读--练习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法国有一位雕刻家,叫罗丹。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相信大家一定听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力量。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过春天,歌颂过春天,由此产生了许多不朽的篇章。
诗人杜甫《绝句》"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
2.描写春天的古诗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4.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5.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_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二、听录音朗读。
1.学生听录音,体会感情,扫清字词障碍。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应和(hè)薄(bó)烟
黄晕(yùn)蓑(suō)衣巢(cháo)
2.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二、初读:理清思路。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1-1):盼春
第二部分(2-7):绘春
第三部分(8-10):赞春
读法:(生读师作简评,其他同学注意教师的点评来理清思路,
教案
一篇课文一读一评,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既组织了课堂教学又通过简评,学生很快地理清了作者思路--盼春、绘春、赞春。并了解绘春这一重点部分描绘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这五幅画面。
三、再读:体会感情-深入到《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读法:(带读、省略对比读、提问读等)
★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还将读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近"用得十分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3.修辞:拟人和反复,通过两种修辞手法,表现了对春天的盼望,这是文章的总起。此时春天还没到,只是近了。接下来呢,春天来了,…
★第二部分: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然":的样子,是词尾,表示状态。
拟人写法,很形象很具体地写出了春天刚到时的特点。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排比:使句子整齐和谐,有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朗润:明朗,润泽。因为春天到了,山草变绿,林木抽芽,色彩变得非常鲜明,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树木由枯萎转为润泽。给人一种清晰明亮的感觉。(点击朗润的山的图片。)
水涨是因为冬天的冰雪融化造成的。(冬去春回)
写太阳,拟人。用"红"来描绘,表现春日融融的暖意。
★这一段是作者在描绘春天中的总写,他用非常概括的语言勾画出了春天的整体景观。那么接下来作者就要对春天进行仔细地观察,用他细腻的笔触去描绘春天的美,为我们展现一幅幅春的画面。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软绵绵,写姿态。
"偷偷地"和"钻"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勃勃生机。
★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对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
如:叶子,心情好的时候是嫩嫩的,绿绿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或者…
风,心情好的时候是轻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凛冽的,刺骨的。
模仿:草,心情好的时候是软绵绵的,更好的时候,甚至是散发着阵阵清香。
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硬梆梆的,针刺般的,甚至是恶臭。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从高到低的顺序。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1)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2)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3)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4)衬托,写春花数量的巨大。
(5)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总的特点: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花下的情景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闹",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动作,渲染了热烈的气氛。"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都围绕着春花写,中心十分突出。获得启示--写文章要围绕中心写,还要注意,想让文章更加的精彩,让你所描绘的事物更加的形象可感,这就需要修辞的运用。就像作者把野花比喻成眨呀眨的星星,很含蓄的写到了风,写到了太阳,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笛。怎么写的呢?
基本思路:先写风的温和,再写风的香气,后写风的和悦。
从人的感觉:触觉、嗅觉、听觉。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
★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比喻,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
母亲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而父亲的手的特点是粗广刚毅。因此,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
★作者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有青草味儿,也有花的香,写出了春风的香甜和醉人。
★作者还借助听觉写出了风的和悦,鸟儿"清脆"、"宛转"的叫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和轻风流水应和,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这是多么动听的音乐。
以上我们看到作者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图,作者也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感觉,还有视觉。从中,我们看到,文章对春景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觉和深切地感受分不开的。这里我们又获得了一种启示: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耍仔细观察,观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齐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和表现事物。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顺序,由物及人,由近及远。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特点:细密,轻盈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修辞,排比,比喻。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工夫:时间。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第三部分: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比喻、拟人、排比)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
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四、熟读:领会写作特点,采用的表现手法。
⑴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⑵描写细腻,富于情致。⑶作者细致地观察。⑷结构严谨精美。
五、精读:体会文章最精彩的地方
读法:练习背诵,要求自由朗读,从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或章节,以最快的速度背出来,看谁能背出全文。
六、结束语:
《春》是一篇充满诗意的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春回,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的希望,从而激发人们在大好的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通过课文学习,我们要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课后小结】
本文声情并茂,适合朗读,因此读是讲授本文的重要方法之一。采用听读、齐读、自读、默读、朗读比赛等方式,以读带讲,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拓展与延伸及作业的设置,五大版块的设置处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材只是用来教会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运用。教是为了不教,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那是老师的心愿。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5
《紫藤萝瀑布》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掌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和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图片欣赏,配乐
“紫藤萝”亦称“紫藤”、“朱藤”、“藤萝”,豆科,羽状复叶,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种、子供食用。
二、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作者是一位女作家,_十年浩劫,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一家人深受_,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预习反馈: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溅(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盘虬卧龙(qiú)
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
解释下面的生词:
迸溅:向外溅出或_。繁密:多而密。
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酒酿:米酒。挑逗:逗引,招惹。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选择喜爱的一节,看谁读得好!
四、朗读指导:
长句的停顿要得当;
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注意句子的重读;
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五、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
a、本文主要从赏花、想花和忆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六、思考品味
1、文首句“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独句成段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紫藤花的美丽,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
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引出下文。
2、(1)找出第2-7自然中段描写紫藤花的句子,并分析讨论:
A.描写对象是如何变化的?
B.描写角度有何变化?
C.描写手法如何?
A.描写对象分别是花瀑、花穗、花朵。
B.描写角度有形象、颜色、神态.
C.描写手法有比喻、拟人。
(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
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
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挑逗”一词是拟人用法,更显紫藤萝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动感又充满情趣,和阳光相映成趣。
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夸张、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有趣。
2、(3)读第3-7自然段,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
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
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
2、(4)在第2-7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紫藤花时所用比喻和拟人修辞的句子,在相关的文字下划线;看看它们有何特点?
“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比喻,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隐含生命的绵延长远,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拟人,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予静景动态,
显得生趣盎然。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比喻,将盛开的紫藤萝比喻成帆和船,显得生机勃勃;又比喻成笑容,更显美好可爱,是作者喜悦心情的表现。拟人,“忍俊不禁的笑容”。
3、读第8-9自然段,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
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
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
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紫色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愉快欢畅的心情。
4、阅读10-11自然段,讨论回答: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人生意义,对花形、花色、花香进行总体提炼和归纳,由观花而生情,由情而生志。
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
“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
作者在这里由花及人并悟及生命,写出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的主旨。由此,作者在结尾句也表现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观全文,看看作者对紫藤萝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试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1.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2.伫立凝望,这一条紫藤萝瀑布在我心上缓缓流过。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3.忽然记起十多年前,曾经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藤萝萝花了。
4.藤萝又开花了,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5.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A.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人物的情感及心理变化
B.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记叙和描写
思考题:
作者以“紫藤萝瀑布”为题有何用意?
将花喻为“瀑”,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花之流长,隐含了生命的活力与绵延长远。
思考讨论题:文中插叙“忽然记起十多年前的事”是否多余?有何作用?
和现在茂盛的紫藤萝花作对比,从而突出花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中心。
教师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3、联系学习和生活,初步获得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
1、感悟生命的永恒。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一、教师导学: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对文章的内容与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今天,我们在从写作手法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学习本文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景物,细腻地描绘景物。
二、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1、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瀑布进行描写的?
2、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4、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具体分析。
5、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又怎样的启示?
三、体验反思
怎样理解:
1、“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关系。”?
结合背景,这是极“左”的论调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的感受。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四、课堂反馈
1、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谈出你的体会。
2、你认为文中哪些景物描写的句子,请你仿写几句。
3、学完本文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作文训练:写一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200字。
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优秀参考教案设计2023-06-13 10:28:58
七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参考样本2023-06-10 12:28:00
七年级下语文教案人教版推荐设计2023-06-18 19:58:57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教师备课教案样本2023-06-03 04:58:56
初一语文人教版参考教案上册五篇2023-06-10 21:31:3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备课教案参考范文2023-06-14 11:04:2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2023-06-12 04:53:39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6-18 18:21:01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6-07 08: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