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例文

时间:2023-06-06 16:56:06 文/张东东 语文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21例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一个人即使有高超的技艺也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天外有天,艺无止境。学习张石匠和小伙子的美好品格

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4.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揣摩人物性格,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精美的石头雕刻的艺术品,给大家欣赏。让学生用四字词语来描述。

(如:晶莹湿润 色感雅丽 品类繁多 精美绝伦)

师:这些艺术品是如此的传神,如此的绝妙,这都归功于谁呢?

同学们,中华民族的这些艺术瑰宝都归功于石匠,这些石匠他们一生都工作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凭着手中的鬼斧神刀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珍贵的艺术瑰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石匠的民间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二、初读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有三点:1、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3、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屏幕出示:A、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提问,相应板书: 天外有天 艺无止境) B、从对小伙子的态度中,张石匠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看不起-----不服气-----自愧不如)

过渡:张石匠是怎么看不起小伙子的?我们从文中的对话来进行体会。

(二)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两人的对话,品一品人物的语言。可分角色朗读。

多媒体出示:

“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

“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手艺高的人我见过,可没见过像你这么傲的。”

“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过渡:对话中显而易见张石匠的傲气十足,为了证明他的无人能比,他与小伙子进行了哪些比试?(刻碑洗字 刻东西)

(三)学习第一次比试

1、读5---8段

小组讨论:A、张石匠的手艺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B、小伙子的手艺呢?文中的哪些地方告诉我们了?学生自由朗读后总结:(张石匠笔笔匀称秀丽端正 丝毫不走样 小伙子 龙飞凤舞 似有惊涛骇浪之势 就是那“飞白”“转笔”的地方也洗得干净利落)

师:张石匠的手艺确实高超,令人佩服!而小伙子刻得有神韵,气势壮阔且雄劲,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体会谁的技艺更高一筹,老师带着大家从三个方面来细细分析:

从“选”“刻”“成”三方面分析:

A、选的碑文难度大,小伙子选的是草书,比楷书难刻(出示草书楷书图片)B、采用的刻法难度高。张石匠用一般的刻法,而小伙子凭着记忆背着刻(抓动词 “该小伙子了,他请人当场写了一纸草书碑文,写好后他从头到尾细细看了几遍。再把碑文交给别人收好,掂起錾子,抡起锤就干开了”)C、成品上看,不但形似,而且出神,特殊笔法也刻得干净利落。(出示飞白是草书中看似断而实际连,看似空而实际有的一种高超的运笔方式)

过渡: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稍作休息,做一个说话练习。【屏幕出示】张石匠面对对自己不利的这种状况,他怎么想的?【刻碑洗字怕是他的绝招,不行,再比一次才能见高低,看来张石匠这次是胜券在握了,让我们来看看结果吧。】

(四)回顾学法,刚才我们学习刻碑洗字这一部分是怎么学的?

屏幕出示:

1.分角色读一读。2.互相比一比。3.说出胜出的理由。(出示石算盘 石链帮助理解)

按这样的方法自学下一部分。

(五)汇报

过渡:俗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时胜负已决,如果你是文中的张石匠,

屏幕出示:看到小伙子的石算盘张石匠心想……他的脸上……于是对小伙子说……说完……

通过这些你看出张石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张师傅,我不是要在你面前露一手,只想让你懂得艺无止境呀!”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不同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主体地位,感悟语言,学习积累直到运用语言。】

三 扩展延伸

齐读最后一段,张石匠明白了什么道理?对于我们来说又何止是艺无止境,更是学无止境啊。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让我们满载本节课的收获回家后写一篇读后感、或关于细节描写的小练笔亦或一篇关于人生感悟的日记。

最后以陈毅的一首关于谦虚的小诗结束本课。

九牛一毛莫自夸,

骄傲自满必翻车。

历览古今多少事,

成于谦虚败由奢。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

板书设计:

张石匠拜师

刻碑洗字 刻东西

看不起—————不服气—————自愧不如

天外有天 艺无止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21例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艺无止境的道理。学习张石匠知错就改和小伙子谦虚的美好品格。

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4.认识“捺、啧、档”3个生字,正确书写“碑、输、楷”等11个生字,读懂带生字的词和重点语句。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导入:在民间,有许多擅长某些手艺的人,我们统称为工匠。在太行山脚下就有一位张石匠,他手艺高超,远近闻名。有一天,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则民间故事。(板书课题)

2.审题:看文题,可知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拜师学艺,是很平常的事,张石匠拜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从课题入手,在平常中寻不平常,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他们思考、提问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谁能把文章读得准确、流利!

1.给足时间学生自由读书,读中圈出生字新词,并自认自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激励赛读),师生共同围绕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进行评价(在读中老师注意指导学生纠正读中的问题)。

3.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内容概括,可以是对人物的看法,也可以是初读感受等。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以便不断找准新的交流切入点。)

【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重视读中的点拨与评价,能增强学生读书的主动性,训练的实效性;及时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提高学生读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细读对话,初识人物

过渡: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也很善于思考,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看一看手艺高超的张石匠心甘情愿地拜小伙子为师的前因后果。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1-5自然段,把张石匠和小伙子的对话画出来,仔细地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批画。

2.展示对话内容,引导学生仔细品读。

忽然来了一个小伙子,毫不客气地插嘴说:“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

张石匠咧咧嘴说:“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小伙子瞅了张石匠一眼,不急不恼地说:“手艺高的人我见过,可没见过像你这么傲的。”

张石匠沉下脸说:“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张石匠艺高气粗地对众人说:“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3.交流:在他们的对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4.学生发言,教师引导、点拨。(板书:张石匠骄傲)

5.引导学生抓住话语前面的提示语,想象当时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对话读出味道,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分角色读。

(3)展示读的情况,指名读,鼓励学生带着表情、动作读。

【通过反复品读人物对话,能使张石匠和小伙子的形象和性格跃然纸上,有利于学生对两个人物形成鲜明的印象。】

三、观看比试,品赏结果

谈话:既然张石匠看不起小伙子,小伙子也毫不相让,那就只有通过比试来见个分晓了。请同学们读6-9自然段,看看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了什么?结果怎样?

1.学生自读、思考,并边读边圈点批画。

2.交流:师随机板书:刻碑洗字刻东西

3.指导学生读描写张石匠和小伙子刻碑洗字的句子,读出各自的特点。比一比,谁刻得好?并说明理由。

重点品读下面两个句子:

(1)“活干得干净漂亮……丝毫不走样。”特点是:照样子临刻,“笔笔匀称,秀丽端正,丝毫不走样。”

(2)“只见那字个个如龙飞凤舞,似有惊涛骇浪之势。”特点是:看了几遍就自己刻,气势非常,干净利落,分毫不差。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各有特点,但小伙子刻得更好。理由:A?草书难度大于楷书;B?使用的刻法难度大;C?分毫不差。)

5.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抓住描写两个人刻字时的四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读出味道。

【突出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比较,在读中想象,张石匠和小伙子所刻的字的特点便随读而出。这样不需教师作过多的讲解,学生就能对比试的答案了然于心。】

第2课时

一、再次比试,感受输赢

谈话导入:经过一次比试,张石匠认输了吗?(没有)(教师板书:不服气)那么,第二次的比试结果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读第8、9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书,品味描写再次比试的部分。

2.学生交流,深入悟读。教师提问:在两人拿出作品之前,用同一个词“不慌不忙”写了两个人的神情,从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两个人都胸有成竹,说明他们都是艺高胆大)从观众表现中的哪个词说明他们艺高?(“连声叫绝”“啧啧称赞”)。

从中,我们感觉到,张石匠和小伙子的手艺确实都是了不起的!

3.如果你是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赛的裁判,你觉得谁刻得好?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表看法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入描写两人所刻出的石链和石算盘的句子,再一次在品读中感受两个人技艺的高超。)

4.从当初的约定,到今天的比赛,在3天的时间里,张石匠和小伙子各是怎么想的,怎样准备的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角色,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写一写他们3天的准备过程。(提示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5.指名读一读所写的内容。

【此处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透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课文空白处的补白,更深层次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读出因果,感受人品

谈话启导:“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张石匠此时还有什么话说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书。

2.交流:(教师板书:自愧不如)

3.这就是张石匠拜师的故事,对于他的举动,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耿直、守信、知错就改、有胸怀)

4.你从小伙子的话语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天外有天艺无止境)

5.齐读最后一段。

三、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2.学生认读和书写生字。

3.课后搜集与本文有关的“谦虚谨慎”“艺无止境”等方面的格言警句。

板书设计

8张石匠拜师

刻碑洗字  刻东西

看不起——————不服气——————自愧不如

天外有天  艺无止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21例文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能续写故事。

过程和方法

读中感悟自主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一个人即使有高超的技艺也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天外有天,艺无止境。学习张石匠和小伙子的美好品格。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性格,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图片

算盘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在民间,有许多擅长某些手艺的人,我们统称为工匠。太行山脚下有一位张石匠,他手艺高超、远近闻名,可他还要拜师,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民间故事——《张石匠拜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文中画出本课会认会写的字。

2、出示小黑板,检查预习情况

3、指生读,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

4、老师发现同学们读课文非常认真、非常投入,相信一定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的是张石匠手艺高超,但是愿意自夸,在与一个小伙子比试手艺时,连连失败,他服输了,愿拜小伙子为师的故事。

5、(评价语:你的概括能力很强,语言表述也很准确。)张石匠是一位手艺高超,远近闻名的老石匠了,是什么原因让他要拜一个小伙子为师呢?指名说:比试连连失败。

6、那么我们可以按照比试前、比试中和比试后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这三部分分别在课文的哪几段? 学生回答:比试前(1-5),比试中(6-9),比试后(10)。

三、品读感悟

分析理解比试前的内容。

师:下面让我们来到太行山脚下,看看比试前的情景。请同学们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张石匠和小伙子的对话,感受一下两个人不同的态度。

师:傲慢的张石匠又吹上牛了,他说他的技能无人能比,“无人能比”是什么意思?

生:技能,已经到顶了。

师:是啊!把话都说绝了,一个小伙子和他杠上了,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师:张石匠开始对小伙是一种什么态度?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分析张石匠的语言:看不起人,蔑视小伙子。板书:看不起。

师:面对张石匠的傲慢,小伙子什么态度?分析小伙子批评劝诫中又很尊敬张石匠。

师: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再次分角色读。

指导朗读 “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

“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手艺高的人我见过,可没见过像你这么傲的。” “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过渡:既然看不起小伙子,不爱听小伙子的话,那就得通过比试来见个分晓了。

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了什么?结果怎样?请说明理由。

1、指名回答,师板书:刻碑洗字 刻东西

2、两名学生分别读“刻碑洗字”部分。(6、7段) 张石匠的手艺怎么样?好在哪?这一次比试谁胜了?说出胜出的理由。

3、师:自读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能表现出张石匠的手艺高超?请你用声音来传达出张石匠的手艺高超。

多媒体出示:活干得干净漂亮,那些字的点、钩、挑、捺,笔笔匀称,秀丽端正,丝毫不走样。

4、对比看小伙子的手艺,读中体会。

只见那字个个如龙飞凤舞,似有惊涛骇浪之势。就是那“飞白”“转笔”的地方,也洗得干净利落。更使人惊奇的是,和纸上的字对比,大小、章法、布局分毫不差。 出示图片,解释“楷书”“草书”“飞白”。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飞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

5、这一次比试谁胜了?说出胜出的理由。

生将小伙子与张师傅从刻字难度、速度、成品的精美度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张石匠服气了吗?读出有关句子。(第八段的句子) 过渡:张石匠服输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为什么不服气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比赛前张石匠的一番话,读一读,说一说。 (出示张石匠的话)

“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相机板书:看不起---不服气)

“怕”可以换成什么词?预设:也许、莫非、可能、难道------从这一个字中你能体会出此时张石匠是什么心情?板书:不服气。 过渡:既然张石匠不服气,就再比一次吧。这次比什么? 理解“七棱八不齐”,说出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石头来刻东西? 既增加了难度,希望让自己大显身手,又可以难住小伙子,让他败下阵来。

6、在这次比试艺不如人的情况下,张石匠回家刻石链时会想些什么?请说一说。生联想汇报。

7、过渡:看来张石匠这次比试是胜券在握了,让我们来看看结果吧。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学法:刚才我们学习“刻碑洗字“这一部分时是怎么学的?

屏幕出示:读一读、划一划、说一说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九自然段,画出描写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结果的句子。

2、读一读、品一品。

3、同桌互相说一说。

8、汇报:第二次才艺大比拼谁更精彩?理由是什么?

学生从算盘的大小、灵活度、精美几方面进行汇报。 教师出示算盘实物,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9、过渡:俗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时胜负已决,如果你是文中的张石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屏幕出示:看到小伙子的石算盘,张石匠心想??他的脸上??于是对小伙子说??说完?? 通过这些你看出张石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知错就改 说到做到 耿直 相机板书:心服口服(自愧不如) 问:张石匠的举动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联系实际谈。

出示:“张师傅,我不是要在你面前露一手,只想让你懂得艺无止境呀!”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四、拓展总结

1、读了这篇课文后给你什么启示?

2、教师结合板书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续写课文。

3、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天外有天、艺无止境的道理。其实,我们在学习上也是无止境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即使高人一筹也不要骄傲,要向更高的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几句俗语。 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五、作业

续写《张石匠拜师》

板书设计:

张石匠拜师

刻碑洗字  刻东西

看不起——不服气——自愧不如

天外有天  艺无止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21例文4

一、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贾平凹先生写的一篇充满哲理的散文。文章语言凝练朴实,透着清新和自然。课文讲述了“我”小时候在渭北大平原上,两次追寻谜一样的地平线,后来又感受到人生中的地平线.。揭示了人生有了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就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就会充满着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一人生哲理。

课文前面部分叙述作者两次追寻地平线的经历,写得具体生动、浅显易懂,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这部分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感悟,用心去体会作者的心境。让学生和作者共同追寻去追寻心中的地平线。课文的最后。作者借事说理,自然界中的地平线一下子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人生的地平线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产生巨大的前进动力。这一段是全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在作者心中地平线是什么?”这一主问题。按“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第二次追寻地平线——追求人生的地平线。”这三层解读的阶梯,一步步走进文本的深处,走进作者心灵的深处。阅读对话中,教师、学生、文本彼此视界融合、心智相遇,“地平线”由模糊到清晰,由自然到人生,由文本到心灵,“地平线”不仅浮现于学生的眼前,而且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学情分析

孩子的心灵都是相通的,相信六年级的孩子们愿意与童年的作者一起去追寻那远方的地平线。也能理解作者在发现地平线和两次追寻地平线的心境。而对于文中所揭示的深刻人生哲理,我想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一下子就理解深透的。所以在这一点的处理上。我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对文中的哲理有所感悟,而不是做过多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去悟理,而不是很深刻的明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掌握“渭”“咀”“嚼”三个字的两个读音,理解“咀嚼”“沉沦”“空旷”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11自然段。

3、通过体会课文内容,理解“地平线”的含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意,理解“地平线”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识“地平线”

1、板书“地平线”齐读

3、什么是“地平线”呢?用一句话描述它。在这能看见地平线吗?

4、是呀,教室的四壁、室外的房屋、树木,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不过,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的《地平线》这篇课文,将会让你真真切切地看到那地平线。

【二】、初读,感知作者对地平线的认识

1、自由读文解决生字词。

(1)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识字课件出示词语。

(3)初步体会咀嚼、空旷的意思。

2、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到文中写地平线的句子。想一想,在作者心中地平线是什么?

【三】、精读,体会不同层次的“地平线”

(一)体会“第一次追寻地平线”

1、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地平线是哪里?这道地平线是什么样的?

2、作者看到她后心情怎样?

3、想到自己已经看到了天的尽头,那该多么激动兴奋呀!朗读“啊,天到尽头了!”

3、师述: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我”开始了第一次的追寻。

请同学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其它同学用心听。想一想:这段话写了怎样的画面?

4、这时作者心中是怎样的心情呢?望着远方的地平线他会想什么呢?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课件出示]

[望着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我想:地平线 ]

(二)体会“第二次追寻地平线”。

1、就在“我”望着远方的地平线时,一位老人走进了我的视野中。这是个怎样的老人?

2、指导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不读旁白),指导读。

3、师生合作分角色读。师接读下一自然段。

4、经过了两次追寻我对地平线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你还画了哪些写地平线的句子?(我坐在地上咀嚼着老人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谜了。)

5、这里的咀嚼是什么意思?(再次理解。)这时“我”咀嚼出了什么?这是个怎样的谜呢?用文中的词形容一下。

6、引读:是呀这是吸引我去解天的谜,给了我前进的力量的谜。让我们也来默读这一段,咀嚼咀嚼,想想作者这时又会对地平线有什么新的认识?

[课件出示]

[再次望着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我想:地平线 ]

(三)、体会“追逐人生的地平线”。

1、还有哪些句子写了地平线?自由读第14自然段。

2、出示重点句: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齐读。

(1)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同桌讨论)(2)这里的“追求地平线”与上文中的“追寻地平线”一样吗?

(3)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A:当作者踏上了社会,他仍会回想起渭北大平原上那道地平线。远远的地方,天和地相接了。天和地已经不再平行,形成个三角形,在交叉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里伏着。这地平线总是——(指读)

B.当在我们遇到挫折,处在失败的低谷时,一抬头,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交叉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生齐读)

C.在我们取得成功,处在胜利喜悦中时,一抬头,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交叉处还是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生齐读)

D.当我经历了生活的艰辛、苦楚和寂寞。我不会沉沦。因为——(指读)

E.当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他们的距离那么遥远,我还要是追求。因为——(生齐读)

F.这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色的地平线呀。你总是——(生齐读)

【四】、总结全文,体会地平线的含意。

1、一遍遍咀嚼着这句话,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呢?现在,老师再问你,地平线是什么,你会怎么回答呢?这样写一写

[课件出示:在我心中,地平线 ]

结语:孩子们,在我们人生的路上,一道道的地平线等着我们我们不断地追求和奋斗。不要想自己能否去创造奇迹,因为追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任何时候,请不要忘地平线的方向。

2、推荐阅读

《丑石》《秦腔》等

板书设计:

3、地平线

没有尽头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21例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憧憬,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地追求,而不被各种不良_所吸引,对地平线这个谜的探索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往前看,不断奋斗的过程。

3.认识一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读写“无拘无束、悠悠然、仙翁、咀嚼、沉沦、寂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贾平凹的资料以及文章读一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的观察,或是搜集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

(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界的线。)

2.师述:你望到了吗?是呀,教室的四壁、室外的高楼大厦,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不过,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的《地平线》这篇课文,将会让你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一道道的地平线。

二、初读课文

1、师述:课前预习了吗?咱们比一比,看谁的预习最扎实。

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渭、咀、嚼

①、“渭”的偏旁是“氵”,推测“渭”的意思,组词“渭水”、“渭河”、“渭北大平原”。简介“渭北大平原”——渭北大平原指的就是渭河以北地区的黄土质冲积平原。读着这个词,让你产生一种怎样的感受?(宽广、辽阔、平坦)

②、“咀”、“嚼”的偏旁都是“口”,推测“咀嚼”的意思。除了食物可以咀嚼以外,还有什么也可以咀嚼?待会儿让我们来好好地“咀嚼咀嚼”这篇课文。

2、课文读得怎样呢?我们请几位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倾听。(读后评议)

3、课文读通了,但又读懂了多少呢?你在文中看到了几道地平线呢?快速浏览,快速寻找。(自然的、人生的)

三、解读“自然的地平线”。

1、那就让我们先跟随着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谁来带我们看看那道地平线?指名朗读。

2、解读地平线:

①、读一读有关语句,想一想地平线的样子,看一看屏幕中的彩图,拿出手指看着屏幕画一画地平线。

②、这道地平线在你脑海中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地平线的位置是在远处的天与地形成的三角形的交叉处;地平线的颜色是很亮的灰白色;地平线的形状是一道线;地平线的标志是“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3、这道地平线有没有引起你的遐想?

4、想到自己已经看到了天的尽头,那该多么激动兴奋呀!谁来读好第3节这句话——“啊,天到尽头了!”

四、解读“第一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我”开始了第一次的追寻。

2、画出“我”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和结果。(“但”字分清经过与结果)

3、读着“我”追寻地平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4、指导朗读。

五、总结:作者是否能走出这神秘的地平线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齐读一至五自然段

二、解读“第二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就在“我”傻愣愣地望着远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时,一位老人走进了我的视野中。

2、第一次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分清角色,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对地平线有了哪些了解?

(一是地平线是永远走不到的;二是地平线是个谜。)

“永远走不到”和“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第二次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还能读出什么?体会一下“我”的心情  。

(急切、好奇)

4、第三次分角色有感情朗读6—11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读。

5、解读第二次追寻:带着几分疑惑,“我”开始了第二次追寻。画出“我”第二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结果。(“然而”)

6、引读:两次追寻失败了,此时“我”在想些什么?齐读第13自然段。

7、出示第13自然段:

①、这里的“咀嚼”是什么意思?(联系语境)

②、“我”咀嚼着老人的什么话?(联系上文)

③、从老人的话中,“我”咀嚼出了什么?(联系“我”的经历)

④、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中的“谜”的?你觉得“我”一次又一次地追寻这谜一样的地平线,有意义吗?

(追寻的过程是充满新鲜和乐趣的,即使是失败了,失败的也是这样有滋有味的。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乐在其中,乐就乐在追寻这个谜一样的地平线的过程。不是浪费时间,不是在冒傻劲,而是对它真的产生了兴趣。)

8、指名朗读13自然段。

三、解读“人生的地平线”。

1、师述:后来,“我”一天天长大,踏上社会,“我”还会追寻那谜一样的地平线吗?齐读第14自然段。

2、出示重点句: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①、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这里的“地平线”已经从自然界中的地平线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指的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②、这里的“追求地平线”与上文中的“追寻地平线”一样吗?(追寻的内容和结果)

为什么这样说呢?

③、反复诵读:

是的,在人生的不同时段里,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不同的地平线,20岁、30岁、40岁、50岁追求的地平线各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齐读)

也许,在我们遇到挫折,处在失败的低谷时,这时一抬眼,看到了那道人生的地平线——(男生读)

也许,在我们取得成功,处在胜利喜悦中时,这时一抬眼,又望到了一条新的地平线——(女生读)

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考上一所理想的中学,是我们在座所有同学人生路上的一道地平线——(齐读)

3、一遍遍咀嚼着这句话,此刻,你有什么感言呢?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共同阅读了《地平线》这篇散文。现在,林老师要问你,地平线是什么,你的答案会变得丰富起来吗?地平线是——

让我们在记忆中珍藏大自然中那谜一样的地平线,让我们珍视人生道路上那充满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的地平线,让这一道道的地平线,伴随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一路去追寻,一路去收获!

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教学个人工作总结2023-06-18 02:59:52

六年级语文课程教学总结报告2023-06-17 22:24:15

语文个人教学总结范文五篇2023-06-08 15:42:02

八年级语文教育教学总结报告2023-06-12 21:42:44

八年级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2023-06-18 09:29:47

语文教学期末反思总结2023-06-16 06:55:5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2023-06-12 04:53:39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6-18 18:21:01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6-07 08: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