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人教版教材的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五篇

时间:2023-06-19 03:04:45 文/刘莉莉 语文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

《围魏救赵》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

(围魏救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心服口服、惊慌失措、日夜兼程、人心惶惶、天罗地网、精疲力竭、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一支拥有八万精兵的军队由进攻时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到最后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一切就发生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里。)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帮助对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

第二部分:田、孙商议,直取大梁(3~8段)。

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

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理解词语。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抓重点词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

1.读一读,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魏国军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为了体现魏国军队强大,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1)“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接写出了魏国军队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2)齐国的担心间接写出魏国军队的强大。

3.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读相应的关键词句,你还能读出什么信息?

(严峻的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然而面对强大的魏军,齐国想救赵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为后文齐军大胜,体现孙膑的足智多谋埋下伏笔。)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对话中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

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联系上文试想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如果直奔邯郸有可能:(1)邯郸失守,因前文提到“赵国危在旦夕”。(2)打了胜仗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若与魏军主力硬拼,胜负难料。

3.再读孙膑的话,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先对魏军的优势、劣势做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避实就虚,攻打大梁”的计谋。

“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孙膑的计谋判断准确、措施果断。

4.从“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孙膑的计谋是怎样具体实施的?自由读第三部分,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

2.在齐军“佯攻襄陵”“直奔大梁”之时,魏军士兵的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孙膑的计谋妙在什么地方?

(孙膑一方面让无名将领带兵佯攻襄陵,一方面又逼近魏国都城大梁。魏军洋洋得意之时放松了警惕,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利实施,一攻一逼让魏军实力消耗,出其不意的举动又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了对手,更从心理上战胜了对方。)

3.把自己感兴趣的精彩部分再读一读。

(四)学习第四部分。

1.在孙膑的“一攻一逼”之后,这件事的结果会怎样呢?自由读第四部分。

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设下的伏击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

3.魏军此时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与攻赵时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相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4.对于孙膑的“围魏救赵”你有什么看法?

二、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再次梳理课文脉络。

2.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在小组内讲一讲“围魏救赵”这个故事。

3.小组推荐组员为全班讲述这个故事,共同交流评议。

4.故事交流会:讲一讲课前搜集的其他有关孙膑的故事。

三、自主积累,书写生字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用“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累。

2.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

《迟到》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用已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后分的写法。

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

①主要内容

②所写事情,

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

2、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 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 评价。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什么? 是的,谁都会犯错,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二、细读探究,解疑品读

师过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在讲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1.细读解疑。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尚待解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答案吧!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 打的声音:?咻咻?。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 ?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3

《望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准备:及辅助活动:赛诗会

四、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联系课文)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 5、存疑: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

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

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4、抄词: 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五)学习第一段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3、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景物:月光江面芦荡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跃 芦荡梅林山峰----镀上花边

4、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它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5、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

(六)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 角色读5--11节。

4、了解诗句意思。

5、指导读诗、背诗。

6、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7、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七)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板书: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开一次……”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们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这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给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地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重读的词,读,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读这一段。

(八)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3、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闭眼。五、听录音,展开幻想。 闭眼,现在,你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导说说幻想中的东西。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赛诗会(课外)

(九)游戏辅助,加深理解。

1、第一个活动:看题目,背古诗。

⑴六个词语各代表一首古诗,请选手选择。

⑵依次看题目背古诗,背不出可以朗读。 [通过看诗题背古诗,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积累情况。]

⑶小结:刚才各组同学都表现不错,特别是朗读时很投入,很有感情。

2、不过,刚才的游戏只是个热身赛,接下来的游戏难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3、第二个游戏:给图画配古诗。 ⑴每个词语后面是一幅画,老师已经给图画配上了一首诗,也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来配一首古诗,看看我们配的古诗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图画配古诗,并朗读古诗。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来绘图画,配上适当的古诗,实际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理解情况。]

⑶小结:能给图画配上合适的古诗,看来同学们不光会背古诗,而且对古诗还有一定的理解。

4、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所朗读的这些诗除了都写月亮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幽远的思念) [通过恬当的小结,揭示了传统的月亮文学,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5、第三个游戏: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诗人眼中是个宠儿,在其他的艺术家心中也是最为钟爱的,例如歌曲当中就经常出现月亮。

⑴谁来唱几句有关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们学校合唱队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听,我们班有好几个合唱队员,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⑶请同学们说说听完后的感觉。

⑷我怎么听着听着想睡觉呀?请合唱队员解释一下。

⑸小结:怪不得听着听着,我好像回到了儿时,躺在摇篮里沉沉睡觉,原来月亮确能引发人无尽的遐想。(板书)

(十)分组合作,借月抒怀。

⒈除了诗、歌曲还有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借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吧,我给大家创造一个机会,学做一回艺术家。

⒉多媒体出示:“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⒊学生汇报,说清楚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创作这幅作品? [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在写诗、画画、编歌等实践中,学生把感知、理解、内化的知识转化为了运用的能力。]

⒋总结全文。 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4

《舍生取义》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和议论文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

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从正反两个方面体会舍生取义的内涵。

情感目标:

体会舍生取义的内涵,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舍生取义的内涵。

难点: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准备: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借“义”引申,导入新课。

今天毛老师要和我们班的同学共同上一节语文课,请同学们把你秀的一面展示给在座的所有老师,有信心上好这节课吗?(有)老师期待着这堂课能带给你们,也带给我更多的收获和思考。

师:下面,老师写一个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义”字。)认识这个字吗?这是繁体的义字,今天我们这样写。你能说出哪些带 “义”字的成语?

师: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成语,请同学们齐读。(课件出示)

师:这么多成语中,你认为这三个成语中分量最重的是哪个字?

师:因为义,才不畏惧;因为义,才不容辞;因为义,才无反顾。“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二千多年前的孟子是怎么说的。

二、提示课题,读懂课文。

1、初读课文,提示课题。

师:好多同学都流露出诧异的神情。请看老师出示的这篇文言文和你们接触过的有怎样的不同?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古代汉语的行文方式是自上而下的,而且古人是以右为尊的,所以文言文的读法是从上到下,自右至向的。)

师: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体会一下。(学生自由出声读。)

师:谁愿意站起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心里面跟着默读。(指名读)。

师:听他读完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好?

师:这段文字选子《孟子 告子上》,你对孟子有多少了解呢?找同学来读小资料。

师:现在我们将这段文字还原成今天的写法,谁有信心读得更好?

生1读。准确流利,很好。哪位同学能再试试?注意读出感情。

生2读。字正腔圆,颇有儒者之风。

师:我们再看课文,第一句:“孟子曰”,“曰”什么意思? (说)

师:没错,“孟子曰”,也就是孟子说。──孟子一共说了几句话?(四句)谁来读第一句?读第二句?第三句?最后一句──我们一起读吧。

师:孟子的四句话说了几层意思?谁来读第一层?第二层?指名读。

师:孟子的话道出了一个什么观点?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师: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课文的题目。(教师把课题补充完整)

师: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逝者如斯,假如你就是2000多年前的孟子,这个词应该怎么读?齐读:舍生取义。(读得再坚定一些── 读得再壮烈些)同学们一齐再读。

2、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自学提纲,把书翻到97而自由出声读两遍读孟子的这几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a这篇文言文第一层意思与第二层意思句式结构(相近),都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而取…)。

b在孟子的眼中,(鱼)和(熊掌)相比(熊掌)更珍贵,所以他选择(熊掌)。(生)和(义)相比(义)更珍贵,所以他选择(义)。这是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

c本文还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实本文还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开头以鱼和熊掌设下比喻,得出舍鱼而取熊掌,实际上是用鱼和熊掌来比喻生和义。在结尾引出舍生而取义。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d这篇文言文也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孟子所要表明的观点)是(舍生取义)。

师:回过头来,我们看一下刚才同学们一共有几个发现?找到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句式结构相近、采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3、品读课文,解释词语。

师:同学们的发现是非常有价值的。请同学们将书翻到97页,默读课文和注释,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本文的注释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平时我们给的是字词的注释;这篇课文给的是整篇的译文。

师:出声读一读。哪位同学愿意读一下译文?

师:了解大意后,请同学们挑战给文言文做注释,有信心吗?你知道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好的方法吗?

生:联系上下文。生:查工具书。生:联系生活实际。生:对照译文……

师:大家有这么多好的方法,现在就把它应用到实际学习中去,试着给这篇文言文字词做注释。

师:谁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对比一下和你们的理解是否相同?

对于所做的这些注释,有不一样理解吗?谁愿意解释“也”这个字,没人知道,那老师告诉你们,“也”出现在文言文的句子末尾说明它是一个虚词,一个陈述性的语气词,不用翻译,在本文中,也可以翻译成“的”。那么这个语气词应该怎么读呢?请同学们试着读第一句。这样读好吗?(重读)应该像“啊,呢,吗”等语气词一样,轻读。

师:谁能再对“得兼”这个词说说你的理解。今天我们通常习惯会说“兼得”兼指同时,得指得到,兼得就是同时得到。既然是“兼得”古人为什么要说成“得兼”呢?这是古汉语的特殊现象——词语倒装。请随老师说一遍“词语倒装”。

师:有一个成语叫“德才兼备”。 你知道这个成语什么意思吗?德行和才能同时具备。

师:这也是老师对你们的期望。

4、悟读课文,挖掘内涵。

师:尝试给文言文做注释,让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我们来看“生与义”的选择,孟子的观点我们很容易看得出?他的选择是什么?舍生取义。

师:舍弃鱼而要熊掌,是因为熊掌更贵重、更稀有,而孟子为什么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违背道义呢?

生:因为孟子认为道义比生命更可贵,更使他向往和快乐,更值得拥有。而如果反过来让他以背弃道义来换取生命,那将使他自己更痛苦,更难以忍受。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他选择了“舍生取义”。

师:那么孟子是不是一个不珍惜生命的人呢?本文还暗含了一种选择是什么?到底孟子想要生还是想要义呢?(生义兼备)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孟子并不反对生义兼备?反而希望生义兼备。说明孟子也是十分热爱生命的。

师:生命宝贵。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尊重、去珍惜、去热爱。

三、联系生活,体会主旨。

师:孟子担心是不是多余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以下种种行为,你会想到那些成语?用上“义”字。同学们可以从你收集的成语当中选择一个最恰当,最合适的。

课件出示:

不法商贩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坑蒙拐骗。(见利忘义)

凶残的狼要吃掉救其性命的东郭先生 。(忘恩负义)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撕毁与苏联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出动190个师、5000多架飞机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背信弃义)

(教师板书:见利忘义、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

师:舍义取生者在,“舍生取义”者──更在!请看:你认识他们吗?

(宋代的岳飞,大义凛然、精忠报国、反抗金朝、义无反顾。

南宋英雄文天祥,受俘期间,元世祖以{____}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舍生取义。

明朝的于谦,身披战甲带领士卒抵抗敌军,义无反顾。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邱少云烈火中永生。

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

教导主任谭千秋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获救了,他却不幸遇难。

他是香港的黄福荣,是一名汽车司机,在玉树地震中他作为一名志愿者,为了救三名儿童和一位老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

这些人的“义”体现在哪?

师:时代不同,人物不同,但他们却用相同的行动追寻孟子先贤,做出了人生的抉择,写出了许多令人振奋千古名句。请同学们读一读。@20

师:面对生与义,他们做出的是怎样的选择呢?请同学们用书中的话大声的告诉老师。@21读:

师:“舍生取义”是英雄的壮举,也是平凡人的责任,无数人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在生与义之间,他们这样做,也会这样说。

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切正是缘于他们不同的选择。看看黑板上的这些成语,假如这就是我们人生需要面对的选择,你会擦去哪个?保留哪个?请说出理由。

师:还有其他的选择吗?如果生义不可得兼,我们要怎样选择? 舍生取义。

师:大家都支持这样的选择吗?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选择——鼓掌。

师:再次来读孟子的这段话,请用你们的声音做出选择。老师听到了你们坚定的声音,能不能把孟子的这段话背诵下来。试一试。

四、小结

师:同学们读得好,说得好,背得好,也要做得好。将来,也许你们会成为英雄,也许会平凡一生,但毛老师希望“舍生取义”成为你们人生永恒的追求。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思考题,请同学们课下思考。(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这与孟子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

同学们的表现非常优秀,谢谢你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

《捉不住的蝉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日捉蝉的乐趣。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爱大自然就是要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简帧的散文,与作者一起感悟一下大自然中生命的奥秘。

二、简介作者

简帧(1961—)原名简敏帧,台湾省宜兰县人,家里世代务农。台湾新生代的代表女作家。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佛光山担任佛经诠释工作,后又任联合文学杂志社编辑。1986年后从事专业创作。她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水问)(空勋(胭脂盆地)(女儿红)等。这位女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对人生和生命作不懈的求索,显示了与现实精神并存的理性精神的力度。被评为“当代台湾十二大散文名家”以及“散文二十家”之一,人称有“奇侠”风骨的女作家。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理解新词。

4.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3)写久违的蝉声让我感到夏天的到来。

第二部分(4-9)回忆捉蝉的孩童时代的乐趣。

第三部分(10)对听蝉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四、研读课文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作者写久违的蝉声,为什么要先写“耳朵忙着听车声??”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我在什么情况下,几次被蝉声吓一跳?

3.怎么理解“夏天什么时候跨进门槛,我竞然不知道!”

4.自由朗读4-9段,思考:从哪些句段可以看出作者喜欢“捉蝉”?

5.选择自己喜欢的精彩句段读给同桌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6.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

7.为什么说“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

8.齐读第三部分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总结全文。

相关文章

立夏的由来是什么2023-06-09 02:17:43

你是人间四月天主题诗歌素材2023-06-05 19:29:07

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必看2023-06-09 13:25:56

高中语文教学能手个人总结模板2023-06-11 10:37:18

五一假期加班五天工资如何计算2023-06-14 17:00:17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最新教案指南五篇2023-06-09 14:00:0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2023-06-12 04:53:39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6-18 18:21:01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6-07 08: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