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
《虽有嘉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
2、了解《学记》。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3、知道题目《虽有嘉肴》的由来。
三、齐诵读
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
嘉肴( ) 弗食 ( )
自强( ) 教学相长( )
兑命( ) 学学半 ( )( )
(2)、把握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3、师范读、领读。
4、齐读。
四、释文意。
1、生对照注释试译文章。
2、出示重点字词,理解。
3、指名试译,点拨。
4、同桌互译,参看译文。
参考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关注特殊词句。
通假字 《兑命》曰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3)教然后知困
(4)教学相长也
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
一词多义:学 其
五、析文章。
1、鼓励学生质疑。
2、阐释重点问题。
预设: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用“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说理”。
(2)、有人说由“说”过渡到“教”不自然,逻辑不严密,你是怎样认为的?
(3)、引用《兑命》有何作用?
3、理文脉。
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六、明主旨。
1、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它是何意?
2、读完文章,你有何体会?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3、明确主旨。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4、背诵全文。
七、妙拓展。
1、口语交际。
某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排晓雨指导若冰的语文学习,可晓雨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假如你是晓雨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她?(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2
《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2.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类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导语设计
设计(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南极地图,美丽的南极风光,可爱的动物企鹅蓝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世界各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地图,介绍中国的长城站、中山站,特别介绍设在南极南纬90°的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实验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命名的。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由此导入板书课题。
设计(二)用多媒体播放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图片,介绍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骄人成绩。播放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3秒爆炸、“哥伦比亚”号返航时解体的画面。播放2002年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帮马峰时不幸遇到雪崩,5人遇难等画面。说明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许多伟大的悲剧,但人类却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由此导入板书课题。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作品。
2. 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
3. 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读一读,写一写
吞噬(shì) 角逐(jué) 雪橇(qiāo) 癫狂(diān)
拽(zhuài) 悚(sǒng) 毋(wú) 皑(ái) 怏(yàng)
馨(xīn) 温馨 赢(yíng)输赢
罄(qìng)告罄 羸(léi)羸弱
磬(qìng)钟磬
1、毛骨悚然(sǒng):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2、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_风。
3、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
4、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5、怏怏不乐(yàng):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6、姗姗来迟:慢腾腾地来晚了。
7、忧心忡忡(chōng):忧愁得心情不能安静
作家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是20世纪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南极简介
★南极之最★
高原--------冰库--------世界“寒极”--------世界“风极”
二、独立自学
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文的感受或心情。(如感动、崇敬、钦佩、敬佩等)
2、梳理脉络情节(按时间顺序)(点拨、讨论、提问。)
★ 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险→悲壮覆灭
3、复述课文内容。(提示六要素)
★ 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最后教师介绍斯科特探险队南极探险的整个经过。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次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11月12日,一支探险队发现英雄们已冻僵的尸体。)
4、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时间、人物、地点、结局)
(讨论、提问、归纳:1912年3月,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幸全部遇难。)
5、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在文中的哪一部分体现的(找主旨句)?有何作用?(点明主题) (讨论明确后齐读最后一段,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
1、“悲剧”之“悲”是指“悲哀”还是“悲壮”?
2、既是“悲剧”又何来“伟大”呢?这是否矛盾?
(不矛盾。勇士们的肉体悲壮的死去令人悲痛,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伟大的。)
3、本文“悲”包括哪些内容?“伟大”指什么精神?(板书设计)
失败之悲 勇于探索
作证之悲 诚实守信
死亡之悲 悲剧———— 伟大 集体主义
离别之悲 献身事业
世人之悲 给人精神鼓舞
四、拓展延伸
师: 课文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请用“悲在____,而____伟大”的句式,表述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3
《在沙漠中心》
第一课时
航空奠基者:美国的莱特兄弟俩于1902年设计出了他们的第一架飞机
在20世纪初,飞机的制造技术还不完善,同时,天气预报也不准确,信息技术也不发达,对于较早一代的飞行员来说,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
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最早的飞行员之一,是撒哈拉航线的飞行员。在1935年的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在利比亚沙漠。
(一) 作家作品
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文学占有崇高地位的作家,但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1943年潜回北非,参加法国抵抗运动,至驾驶侦察飞机殉难为止,他的一生是飞行员的生涯。他的小说特点是围绕他本人的航空经历,描述了当时法国飞行员的惊险豪迈的生活。代表作有《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人类的大地》是一本由八篇文章组成的散文集,本文就是节选自其中的一篇。
(二) 整体感知 文章思路梳理
? 一、(1--7)在沙漠里濒临死亡痛苦挣扎的情景和心理活动。
? 二、(8--19)将自己埋在沙子里宁静的心理活动。
? 三、(20--21)回归现实,继续走下去。
1、那同学们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呢?好好思考一下。
1) 感受到作者遇险后碰到了一系列困难,很惊险。
2) 感受到感受到了沙漠的可怕。
3) 遇险后,作者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4) 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有过一系列的斗争。
5) 感受到遇险后,作者有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并贯穿全文。
6) 感受到“我”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我”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写了“我”濒临死亡的处境以及面对死亡从痛苦绝望到坚定顽强的心理活动过程。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自己的遇险经历的:
记叙顺序:时间 遇险——脱险——探险 线索:心里的变化
(三)课文研读
1.找出第一部分中描写沙漠环境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2.既然是一场遇险,那么肯定遭遇到了很多痛苦。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我”在沙漠中心遭遇到了哪些痛苦与煎熬?
(干渴疲惫 孤立无援 环境恶劣 物资匮乏)
1) 因血液缺少水分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2) 感到呼吸困难
3) 寒风越来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4) 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
5) 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
6) 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
7) 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3.面对这些痛苦与煎熬,“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请把反映作者心情的句子划出来。
1) 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 (痛苦)
2) 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 (绝望)
3) 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
(平静)
4) 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乐观)
3.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 乐观的呢?我们来分组朗读一下文章12~21段的内容,
在文章中找找答案。
A. 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B. 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C. 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D. 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
①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明确:作者所谓的生活,并非一般意义的衣食住行,而是有着与生命、事业、责任、勇气、信念等相关的丰富内涵。
②我一点儿也不喜欢斗牛士,我喜欢的不是危险,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
明确:痴迷飞行,并不是喜欢冒险,而是因为热爱生活。无畏死亡,并不是看轻生命,而是因为热爱生命。 ③通过飞机,人们可以离开城市和他们的会计师,可以重新找到农人的真谛。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我觉得自己是中途站的农人。
明确:作者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与平凡的农人相提并论。飞机只是一个工具,它让作者从另一个视角审视自己和世界,无论是飞行员还是农人,他们的人生真谛是一样的,那就是默默耕耘,为人类的幸福、为人类能更快更高地飞行,而履行自己的职责。
小结:正因为这种责任感,使他在面对死神时,能显示出一种视死如归,能超然淡定地审视这一切,能把这当成生命的再次回归。
4.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看到作者在痛苦和绝望中,却变得平静、乐观,重新充满生的渴望。于是,他在最后对同伴说什么呀?
这句话中“上路”和“继续”最能体现作者求生的渴望,所以朗读时要重重地读,读出作者的那份坚韧。
5、用了什么方法来阐释“生活”的意义?
? 对比
? 1)、与农人做对比
? 2)、与芸芸众生做对比
? 3)、与斗牛士做对比
6.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
7.作者为我们揭示的“探险”的真谛是什么?
? 探险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探索,也是人类对自我体能和智能的挑战,更是人类文明发达的内在动
力。探险是为了寻求真理,探险是履行自己的职责,探险是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是热爱生命的表现。它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也不是年少冲动,而是对责任的承担。
心理描写的原则:
1、特定的环境。
2、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情出现时才伴随心理的变化。
3、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动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4、善于联想和想象,使用恰当的修辞。
心理描写的作用:
1、它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2、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和境遇。3、有助于展示故事情节的发展。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4
《登上地球之巅》
知识目标:
1. 丰富有关珠穆郎玛峰的有关知识
2. 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能力目标:
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德育目标:
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2. 体会文章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疏通文意,并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的音、义
并搜集有关珠峰的知识
教师:1,投影仪、录音机、歌曲《珠穆郎玛》、自制投影的资料
2.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和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
教学思路:
先从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后让学生合作探究,感受写景的妙处。然后延伸拓展,以认识和理解为主旨,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
教学课型:新授
教学设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与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
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并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欣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读:
教师: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并初步感知课文。
2、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投影;1注音
峰巅 砭骨 崔巍 滞留 窒息 匍匐
2释义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3、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可课文,准确把握文章主要信息
①请几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指名学生回答,有不完整的地方鼓励其余学生补充,教师明确。
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830米时,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开始了人类历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这样的攀登,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动更加迟缓了,有时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但必胜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从北坡攀上世界峰的创举。
②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旨在让学生感受登山队员的英雄气概。
三、合作探究,揣摩运用
1、 围绕以下问题,请学生精读课文。
投影出示下列问题;
2文中刘连满的形象最为感人、难忘。在登山活动中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中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3、 中12段引用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中的那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有些离题?
4、 文中的优美的写景句无疑是文笔的精华,请找出这些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点拨,点名小组代表阐发讨论意见,并归纳,明确。
2、请学生调动生活体验,充分发挥想象,仿照文中写景的语句,试着写几个表现夜色美的句子。
四、角色复述,理解人物
①学生选择角色,从不同方面有详有略地复述故事内容,表现人物性格。
②从中国年轻的登山队员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呢?
五、联想体验, 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①假如你当时遇到了象刘连满的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②课文中感人的情节很多,请找一找并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2、 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5
《虽有嘉肴》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理解文章大意,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对比说理的写法,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是《礼记》,书中所阐述的一些规律和原则,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则片断《虽有佳肴》
一、了解《礼记》
《礼记》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汉代把孔子所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解说的文字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礼记》内容涉及上古时代的礼制哲学、伦理、道德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二、读懂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以下生字词。
肴(yáo) 弗(fú) 自强(qiǎng) 兑(yua) 学学半(xiào) .....
2.读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⑴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
⑵古今异义
①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
②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
④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
⑶特殊句式
判断句: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③教学相长也。(用“也”表判断)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即“其谓此乎”)
3.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全文。
译文参考: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4.再次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5.背诵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三、悟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相关文章
雨水三候分别是哪三候2023-06-06 08:21:50
学前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模板2023-06-11 10:54:51
一年级北师版语文元宵节教案模板2023-06-06 03:23:02
语文课程教学总结心得模板7篇2023-06-03 01:40:41
八年级物理暑假作业参考答案2023-06-08 00:08:31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2023-06-18 02:38:46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2023-06-12 04:53:39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6-18 18:21:01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6-07 08: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