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1
【原文】
《论语》选段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4.25)
《易·系辞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乾·文言》也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问题】
结合以上说法,分析“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表达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参考答案】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意思是人类追求义理因为知趣相同而相聚,万物也因本质不同而分别群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是音色相同的乐器会相互响应,脾性相同的人物会相互吸引。而“德”本身有强烈的感召教化作用,有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所以说,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处。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2
阅读《论语》十则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
(4)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划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不亦乐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选段第③句和第⑤句中所含的成语。(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来到实验中学学习,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的开始,能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复习
(2)生气、发怒
(3)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4)老师传授的知识
2.D
3.(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2)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重大的责任而且路程遥远。
4.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5.示例:自己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这是待人接物的正确的方法,要学会替别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比如:珍惜安静的求学环境,喧闹的教室不是你想要的,也不要为别人创设这样的环境。(意对即可)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3
文言文阅读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③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1、简介孔子(不超过3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字的含义。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_________
哉: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第一则语句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2、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3、先生迷惑不解 危险 “呢”表反问
4、(1)孔文先生凭什么被称作“文”呢?
(2)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作耻辱的事。(意对即可)
5、“略”。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樊迟问知①,子曰:“务②民之义③,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注释】①知(zhì):同“智”。②务:从事,致力于。③义: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章提出了“智”、“仁”等重大问题,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
B、孔子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表明孔子还是肯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承认了鬼神的作用。
C、对于“鬼神”,心中要有一定的“敬畏”,但应远离它。在《论语》中,孔子也很少谈及怪异、暴力、变乱、鬼神等内容。
D、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面,这样可称得上“仁”了。
(2) 《论语》里有这样的记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这与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3分)
答:
【答案】
(1) B(孔子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的作用。)
(2)不矛盾。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内心虔诚。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参考译文】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②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10.“知者”(智者)说话有什么讲究?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11.孔子认为在侍奉有德位的君子时,应如何正确说话?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0. (2分)智者讲究说话的时机,该说就说,不该说就不说。
11. (4分)①说话要沉稳,不要急躁;②说话要坦诚,不要隐瞒;③说话要察言观色,把握最佳时机。
译文:
①孔子说:“可以跟他说话却不跟他说,就会失掉了朋友(错失人才);不可以跟他说话却跟他说,就会说错话。有智慧的人不会失去朋友(错失人才),也不会说错话。”
②孔子说:“侍奉君子容易有三种过失:(君子)还未说到,(你)就先说了,这叫急躁;(君子)已经说到,你还不说,这叫隐慝;不看脸色而贸然说话,这叫瞎子。”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①为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②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④斯语矣。” (《论语·颜渊》)
【注释】①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②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③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④事:从事,照着去做。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一切都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孔子认为,一旦大家这样做了,天下就可以归于仁道。
B、孔子认为,仁德的修为,既要靠自己来实行,也要依靠别人的检查督促来完成。
C、孔子用克己复礼来回答颜渊所问的“仁”,实际上就是强调人们要通过道德修养来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D、这一章,孔子以礼来回答“仁”,实际上就是用礼来规定仁,在他看来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2) 结合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于孔子提出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理解。 (3分)
答:
【答案】
(1) B(原文意思是完全在于自己)
(2)这句话孔子强调了一个人的行为要符合礼。不同的时代对礼有不同的要求,孔子所强调的礼有一些已经不适合当代生活了。但是对于那些符合现代道德秩序的礼,却是我们应该遵守的。
【参考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符合礼,这就是仁。一旦人人都能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合于礼,那么天下就回归仁道了。(由此看来)实践仁道要先从自己做起,难道还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道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东西不看,不合乎礼的声音不听,不合乎礼的话不说,不合乎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迟钝,请让我照着您说的这些话去做吧!”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1)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①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2)冉求曰:“非不说②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③画④。” (《论语·雍也篇第六》)
【注】 ①尚:超过。②说:同“悦”。③女:同“汝”,即“你”。 ④画:画线为界,止而不进。
你认为这两段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孔子认为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不是“不能”,而是“不为”。这和“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讲的是同一个道理。孔子认为为仁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一个自觉性和由此带来的决心和毅力问题。
附【译文】
(1)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欢仁的人,也没有见过讨厌不仁的人。喜欢仁的人,是受人崇敬无法超越的;讨厌不仁的人,实行仁德的时候,是不会让不仁的人对自己有不好的影响的。有谁能够用一天的时间把力量花在仁上的呢?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人。大概有这种人吧,只是我没有见过。”
(2)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老师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有限。”
孔子说:“如果能力不够的话,那么到半路走不动了才停止前进,现在是你自己画线为界,止而不前啊!”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8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材料二: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③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上》)
[注] 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
(1)孟子以“大匠”“羿”为例,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
参考答案:
(1)是要说明教学不能降低“道”的标准。
(2)①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从学者才智水平的高低传授相应的知识,这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正是中道的体现。②孟子要求教育既要启发到位又不要包办代替,这种恰到好处的指导也是中道的体现。(本题的难点在于理解“中道而立”的含义,从第二则料可知,“中道而立”强调的是“示范”而不是“代替”“降低”,联系第一则材料的“中”,就可以推断出“中”其实就是“中庸”。明确了“中”的含义后,结合两个语段的教育方法,略加阐述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材料二:公孙丑说:“道是很高很好啊,(但要学它,)那就像登天那样,似乎不可能达到;何不让它变得有希望达到从而使人每天不懈地追求它呢?”孟子说:“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笨拙的徒工而改变、废弃绳墨,羿不会因为笨拙的射手而改变拉开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正如教人射箭,)拉满了弓却不射出箭,只是跃跃欲试(地做示范)。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间,有能力的人便会跟从他学。”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9
(一)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 告子下· 一六》)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①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②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 尽心上·四十》)
(二)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注释】
①达财:就着学生本有的才质加以指点,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才能。财,同材。
②私淑艾:淑,拾也。艾,同刈,取也。私下拾取以修养自身。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提倡教育方式应多样,他所说的教育方式考虑到了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
B.孟子认为人只有接受了时雨化之、成德、达财、答问、私淑艾等教育方式,才能成为君子。
C.有成德者这种教育方式,是指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D.孔子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见孺悲,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瑟弹唱,有意让孺悲听见。
(2)材料(二)中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材料(一)中孟子所阐述的哪一种教育方式相似?请说说这种教育方式的合理性。(3分)
参考答案:
9.(1)B 孟子意在说明君子用以教育他人的方式有时雨化之等五种,而非告诉人们要接受这五种教育才能成为君子。
(2)①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孟子的不屑之教类似;(1分)②不屑之教即用轻视的态度来教育对方,(1分)这种激将法或许有伤受教育者的自尊,但如果能因此而让受教育者由于羞愧而奋发向上,(1分)那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参考译文】
(一)
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孟子·告子下· 一六》)
孟子说:君子用以教育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那样滋润教化的,有成全德行的,有通达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让学生私下拾取以修养自身的。这五种就是君子用以教育的方式。(《孟子· 尽心上·四十》)
(二)
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见。(《论语·阳货》)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9 分)
《论语十则》选段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B.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C.择其善者而从之善:优点。
D.其恕乎其:代词,它。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
B.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
C.驱之别院知之为知之
D.可以为师矣徐喷以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十则》有的谈求知的态度,有的谈求知的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B.“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习的方法,在孔子看来只要温习了旧知识就一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C.“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
D.孔子在“岁寒”这一则中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高深的节操。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2:试题分析:A、所以旧的知识 ;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C、代词,代蛤蟆代词,代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D、凭借用。
小题3:试题分析:B、“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习的方法,在孔子看来新知识与旧知识具有前后相连的关系,只有掌握好旧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
相关文章
天鹅和乌龟现代文阅读答案2023-06-09 03:53:29
卖菜的女大学生 阅读答案参考2023-06-14 21:38:07
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06-09 03:21:15
煮书的阅读题答案2023-06-09 14:58:16
红三角打开逃生之门阅读理解及答案2023-06-12 08:25:34
老舍林海阅读习题及答案2023-06-04 17:38:4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出师表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2023-06-08 10:27:07
冬日香山阅读答案三篇2023-06-17 15:15:22
有事喊董三阅读题答案2023-06-01 22: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