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千里》阅读答案1
前年,我置了新居,那套旧房闲下来,便将父母接到城里住,三天两头可以去看看,这样而老满足得不得了。深秋的一天,我去看母亲,出来的时候穿鞋,发现皮鞋里放了崭新的鞋垫,浅蓝的底色,还印着橘黄色的花纹,很好看。我知道是母亲放的,抬眼望门外木瘦草枯的园子,才确信已经秋凉了。周末再去,出门时发现鞋垫换成了青莲色的,先前那双母亲取去换洗了。
也许目不识丁的母亲凭女人天性的悲悯就知道,儿子从母亲身上下来,注定要行千里。天下母亲都知道这个理,生命中割不断的牵挂一生都拴在心尖上。儿子的小脚丫逐渐长成大脚板,迟早得走四方,而且免不了有坎坷与磕绊,鞋子得坚实些,母亲就在鞋上下工夫。
母亲年幼生活在豪绅之家,解放后因家世缘故竟连学堂门都没迈过,可苦难的磨练使母亲拥有了一双勤劳的纤手。我儿时由外婆带着,祖孙的鞋都是由母亲亲手做。母亲做鞋都在冬季农闲时,秋收后霜还没有降下来就开始做准备,趁阳光好,剪开不穿的旧衣裳,熬一盆糨糊,一层层胶合晒干,用作鞋底芯。接着就是纳鞋底,这是个浩大的工程,因为老小一大拨人来年冷暖两季的鞋都得提前完工。所以年前几个月除了忙家务,母亲的闲余时间都用来做鞋,常常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针纳到深夜。一只鞋底至少要分三次纳。先是纳鞋芯,是主体部分,用数层胶合的旧布钉紧。布料少了就用黄纸相间补充,反正得够近一厘米厚。鞋芯底下合一层耐磨的粗麻布之后,才用专门的大针粗线一路路纳紧。这是真功夫,是我们上一代母亲的手工“马拉松”!鞋芯上层用柔软的棉布做,只纳鞋边,中间不留线结,以免“打脚”,若是冬鞋,就在里面夹一层棉花。鞋面自然扯新布做,这样才美观体面耐穿。
我儿时穿母亲做的鞋式样并不多,春秋是轻便的“方口鞋”,冬天是厚实的“蚌壳鞋”,这都是当时农村流行的款式。但母亲的做工精致,针脚细密匀称,鞋子送过来,左邻右舍的老婆婆大婶子都赞不绝口。我的脚板一轮轮加大,母亲做的鞋的功夫就越来越深。儿子要走四方,母亲就得把她绵长的牵挂密密地纳进鞋底。果然,我初中毕业就进城念师范,也算是少小离家。“儿行千里母担忧”,正应了那句古语。母亲依然是在鞋底上下功夫,一年多做两双,手工更讲究,不能让儿子在城里丢脸。母亲做的是现在市面上还流行的黑色灯心绒“松紧鞋”,精致得不得了,我读三年师范一直是穿这种布鞋。记得一个城里的女同学看了母亲做的鞋,赞叹说:“好鞋,给你妈当儿媳去。”
以后多年住在城里,我已不再要母亲做鞋了。母亲也老了,眼睛看不清针线眼,粗笨的手扯不动那么粗的鞋底线。但母亲还在关注着儿子行千里的鞋。她以只有母爱才具备的细密心思,发现儿子的皮鞋需要温暖,便从街头的地摊上买来鞋垫,并默默地在儿子上门时按时换洗,来延续她深埋的牵挂。
也许,时间所有拥有的东西都会随岁月淡去,唯有母爱不会,日子越深,牵挂得越紧。上个世纪末,外婆尚在人世,有一次我去探望她老人家,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掀开一层又一层衣服,从贴身褂子的口袋里掏出一张发黄的小一寸黑白照,居然是我大舅的相片。大舅英年早逝,走时我才满月,三十多年来只是零星听说有关于他的事,没想到外婆一直将他贴肉揣在身边!大舅何止行千里,那是个遥不可及的世界,可他走不出老母亲的心。儿行千里母担忧自不必说了,母亲老了,行不了多远,但终归要远行,儿愁不愁呢?寸草之心,难报三春之晖啊!
11、
12、结合全文,说说文中划线句子“儿子的小脚丫逐渐长成大脚板,迟早得走四方,而且免不了有坎坷与磕绊,鞋子得坚实些,母亲就在鞋上下工夫”的含义。(4分)
13、有人认为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有蛇足之嫌,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14、细读
答案:
11、现实(母亲为自己放鞋垫)——回忆(写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为一家人做鞋)——现实(母爱的升华)(6分)
12、双关(或虚实结合,一是实写儿子必然要长大成人,二是写儿子将走自己的人生之路,人生之路必然有坎坷,母亲的鞋能够让儿子走路走得更稳),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成长的呵护、期盼和牵挂。母亲对儿子的深爱力透纸背,同时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5分)
13、看似多余,其实这正是
14、(1)儿行千里母担忧:对长大成人的儿子,虽不能再为他做鞋子,哪怕就是换换鞋垫,也是一种母爱的释放。寸草心报三春晖:儿子对母亲年事已高的愁心,将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联想,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4分)
(2)文章组织材料,选取的都是一些琐事,尤其是浓墨重彩地写母亲为一大家人纳鞋底和别人的赞叹,塑造了一个朴实、生动且感人的母亲形象;然后写母亲年老了,不能做鞋了,但牵挂儿子之情仍然萦绕心中,最后选取外婆对儿子思念的事,将歌颂母爱之情推向了高潮。(4分)
《儿行千里》阅读答案2
①我第一次骑单车穿越中国的途中,母亲还不时将一封封家书提前寄到我将到达的地方,好让我每次到达一个陌生的城镇,都会收到家人的问候,它温暖了我一程又一程。每次风尘仆仆地归来时,我的背囊里总塞有一摞沉甸甸的家书。
②在一座乡村,一个农妇的儿子爱上了美丽的贵族少女。备受单相思煎熬的他,做出了离家到庄园主家当花匠的决定。启程的那天,雨丝纷飞。孤独的母亲坐在滴雨的屋檐下目送儿子欢天喜地朝远方的庄园走去,年轻的农夫欢快地走着,他吹着欢快的口哨,始终也没有回过头。
③秋收的一天,他自告奋勇爬上高高的草垛,卖力地干活,因为他心爱的少女正在楼上的阳台注视这里。高傲的少女或许也被这劳动的场面所感染,顽皮地向草垛上的人们伸出了手臂,年轻人踮起脚尖为了握一握少女的纤手,不幸从高高的草垛上跌落摔死。
④母亲闻讯赶来了。与儿子分别已久,万万没有想到会以这种结局重逢。当儿子在村人的嬉笑中下葬的时候,她紧紧地搂住冰冷的儿子,没有一丝抱怨,两行热泪从这位一生倔强从不落泪的农妇的脸庞上滑落。她说:“我的孩子!”
⑤从小到大看电影无数,许多影片别说情节,就连名字也记不大清楚了,但少年时看过的这部外国影片至今记忆犹新。
⑥我恰恰是影片中那样一个孩子,疯狂地爱上了去远方的大路。多少年行色匆匆地行于中国的地图,拎起行囊道一声:“我去西藏了!”“我去黑龙江了!”头也不回便出了家门,一心直奔目的地。
⑦直到有一天,我离开院子走了很远,忽然漫不经心地回了一下头的时候,发现年迈的姥姥、两鬓染霜的父母仍然伫立在阳台上,望着我。
⑧我每次出远门的时候,家人都是这样久久地凝视着我的背影,只是因为我从不回头,所以从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即便我度完周末离家去江对岸的报社上班的时候,他们同样在阳台上目送着我的离去。
⑨我回头的那一天,第一次向他们扬起了手。我永远记得家人的笑容。一年一年过去了,站在阳台上的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如今只剩下母亲,以她不变的柔情站在那里。
⑩1998年我得到去南极中国长城站采访的机会,出发的时候,身为画家一生拿惯了油画笔的母亲为我赶织了一双厚厚的羊毛袜子。当时考察队发的靴子没有女性的尺码,是母亲织的那双厚毛袜才使我的一双脚在男式靴子里没有打晃。在南极大陆的暴风雪中跋涉的时候,冰雪毫不留情地灌进了靴子结成冰砣,也多亏母亲给我的羊毛袜让我的双脚抵御了南极的冰寒。
11、四年前我受报社的派遣到海外追访郑和下西洋遗踪,连续三年在印度洋沿线的亚非国奔波。每次出发的时候,母亲都要帮助我准备行囊。她既担心携带的物品多累坏了我,又担心哪一样物品没带上,路上会诸多不便。于是,放进行囊中的每件物品都要掂量再三。将近七旬的老人了,她甚至还吃力地将沉甸甸的行囊试着背到瘦弱的肩上,体验我将承受的分量。
12、我想起了徒步穿越中国的途中倒在罗布泊的余纯顺 ,他倒下的那年,社会对他的赞颂对他的宣传达到沸点。那年我恰好在上海,他的家乡。经人指点我找到了他的家,上海一条弄堂里一间简陋的房子。屋子虽小,但因为只有他父亲一人而显得空空荡荡。老人低着花白的脑袋正在凝视儿子背着行囊的照片,此刻市内举办的余纯顺徒步中国事迹展览正观者爆满。
13、当时正午已过,听说老人还没有吃午饭,我走进厨房发现只有一把青菜,就帮老人煮了一碗清汤面,老人端着碗仍吃不下,他睁着昏花的双眼望着我说:“人们夸倒下的是个英雄,对我这个父亲来讲,死去的是一个儿子啊!”
14、我永远记住了那句话,正如我难忘阳台上亲人注视我远去的背影一样。
15、有一年的夏天,我遇到一位长年穿行在中国大地的`背包族,和我一样被人们称为所谓的“行者”,他拿出一个旅途留言簿希望我在上面写几句话,我说就不用写了吧,有件事你记住就行——在路上常给母亲打个平安的电话。
(1)下列对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的主题可以理解为对母爱,对亲情的赞美 ,呼吁大家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亲情,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多少年行色匆匆地穿行于中国的地图”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在四方、热衷于工作的青年形象。
C.“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站在阳台上的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一句,写出了作者对故去的亲人在情感上的愧疚,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情的珍惜和眷恋。
D.本文的细节描写非常成功,例如写母亲吃力地试背沉甸甸的行囊这一细节,就很好地刻画出既平凡又伟大的母爱,让人觉得真切可感。
E.作者直接引用了余纯顺父亲的话,明确的表达了作者对余纯顺行为的不理解,同时也呼吁社会不要盲目的去赞美那些忽略亲情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
(2)文章②~④段写了作者少年时看过的一部外国影片,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3)举例分析这篇散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要求答出两点)(6分)
(4)《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出门旅游,外出打工,异地上学,出国留学……人们有太多的理由离开亲人。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
(1)B、E(5分。对1个给2分,两个全对得满分,错不扣分)
(2)写出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揭示了文章的主题。(3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3分)
(3)①本文选取的材料很多,但是都紧紧围绕着母爱、亲情这一线索,很好的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3分)②本文的语言有很强的抒情性,将抒情与叙事、描写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3分)(其它的答案,只要符合本文写作特色,可酌情给分)
(4)可从下面几点展开论述:①《论语》中的观点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2分)②我们要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间,感受亲情的可贵,享受亲情的美好。(3分)③在与亲人分离的日子,我们要从思想到行动上去关心、关爱自己的亲人,多与亲人沟通感情。(3分)
相关文章
凤蝶的阅读答案2023-06-07 08:23:51
小说信任阅读答案2023-06-12 18:37:20
“张衡字平子”阅读答案2023-06-12 04:49:50
第一次的阅读答案2023-06-15 10:26:09
花盆里的狗尾草阅读附答案解析2023-06-03 00:22:32
现代文阅读捆绑苦难的习题及答案2023-06-11 05:44:2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出师表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2023-06-08 10:27:07
冬日香山阅读答案三篇2023-06-17 15:15:22
有事喊董三阅读题答案2023-06-01 22: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