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求真之志》的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张岱年: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求真之志李存山张岱年1909年出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1995年,86岁高龄的张岱年忆起一生中几个难忘的“第一次”时说:“最有意义的第一次是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这是平生感到最大快乐的第一次。”
一个在书斋和讲堂度过一生的哲学家,为什么在晚年还如此欣慰地忆起听到抗战胜利消息的那一天?因为这其中包含着诸多亲历的苦难和辛酸,包含着对抗战胜利的殷切期盼,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张岱年在《八十自述》中说:“我少年时期,对于民族危机感受极深,痛感国耻的严重,于是萌发了爱国之心,唤起了爱国主义的情感。深知救国必须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热诚。自审没有从事政治活动的才能,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张岱年始终把对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
20世纪30年代,张岱年发表多篇哲学论文。1933年,他在《大公报》上发表《论外界的实在》,用经验证明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来论证“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外界的客观实在性。当时,日本的铁蹄已迫近到平津城下。张岱年的哲学论文正是在国难深重的关头,把“求真之诚”与坚定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信念联系在一起。
1935年,《国闻周报》分两期连载张岱年的《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他在文中说:“中国民族现值生死存亡之机,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惟有赖文化之再生,然后中华民族才能复兴。”“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民族再兴只是空谈。”张岱年厚重的历史使命感跃然纸上。
1937年7月29日,日军入侵北平。清华师生纷纷离校,张岱年与学校失去联系,未能随校南行,滞留北平。虽然时局动荡,生活艰辛,但张岱年和滞留北平的一些学者抱定一个信念:不与敌伪合作,不到伪北大和伪师大去教书。
张岱年后来回忆:“我当时想,今日固然是国家艰难之秋,实亦民族中兴之机,个人不应颓唐丧气,因此勤力攻读,专心撰述,以期有补于来日。”他为什么怀有如此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胜利信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切的理解。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张岱年认为这是日本正在加速自取灭亡,中国抗战胜利在望。于是,他动笔撰写其在哲学理论上的专著《天人新论》,意为“将欲穷究天人之故,畅发体用之蕴,以继往哲,以开新风”。此专著原计划写“方法论”“知论”“天论”和“人论”四部分,意在“穷究天人之故,畅发体用之蕴,以继往哲,以开新风”,但到抗战胜利,终因“乱世治学”“生事颇窘”,仅写成《哲学思维论》《事理论》《知实论》和《品德论》四部论稿,后又以《天人简论》来简述其历年致思的哲学要旨。
1943年,张岱年会晤私立中国大学校长何其巩。何其巩得知张岱年著有《中国哲学大纲》,恐他在战乱中遗失,建议其到中国大学讲课,借此将《大纲》印为讲义。张岱年欣然同意,《大纲》作为讲义第一次排印。此书历经坎坷,先后以“宇同”和“张岱年”的署名公开出版。后又多次重版,至今仍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代表性著作。
张岱年在抗战时期写有一首新诗,诗中说:“东南起太平洋之滨,西北越昆仑山之巅,吾族经营此大地,已逾五千年。我们创造了崇高的伟大文明,我们从来有光辉的革命传统。我们的成就是人类的光荣,我们的努力将永久延续以至于无穷。我们的理想是世界大同,我们的愿望是永久和平。然而我们的疆土与文明不容许任何侵犯,我们誓以神圣的血液为之作干城。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照耀一切的巨星。”一位哲学家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中写出这样的诗句,可想而知,他抱定必胜的信念。因而,当他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必定欢欣鼓舞,以至日本投降日成为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张岱年一生中最难忘的“感到最大快乐的第一次”是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直到晚年,他回忆起这个“第一次”,仍会生起欣慰之感。
B.张岱年走上学术道路,进行学术研究,出发点是为了救国。终其一生,他的学术研究始终没有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脱离过。
C.张岱年满怀爱国主义情感,对于民族危机感受极深,他认为,有了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就能够拯救中华民族。
D.北平沦陷期间,张岱年尽管生活艰辛,但毫不颓唐丧气,反倒更加勤力攻读,专心撰述,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
E.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让张岱年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抗战胜利后,他开始撰写自己的哲学理论专著,意欲开创新的社会风气。
(2)张岱年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3)文章结尾引用了张岱年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张岱年的什么思想?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4)张岱年认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靠的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试题答案:
12.【答案】(1)BD
(2)①学术救国。张岱年深知救国必须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热诚,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张岱年始终把对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同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②铭记胜利历史。张岱年欢欣鼓舞于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并把“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看作生命中“最有意义的第一次”。③不与敌伪合作。北平沦陷期间,张岱年滞留北平,虽然时局动荡,生活艰辛,但他抱定一个信念:不与敌伪合作,不到伪北大和伪师大去教书。
(3)思想:诗歌表达了张岱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抗战到底、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感。作用:①直接引用张岱年创作的诗歌,能够更加真实而具体地展示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他学术救国的思想出发点;②照应文章开头,点明张岱年把“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看作生命中“最有意义的第一次”的'内在原因。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4)①张岱年认为,“惟有赖文化之再生,然后中华民族才能复兴”。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依靠的应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新生。②同意。理由:中华文化中有“自强不息”等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日寇大举入侵,国难深重的关头,中国人民能够怀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胜利信念,艰苦卓绝,坚持抗战,最终赢得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已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崇高的伟大文明,中华灿烂的文化是人类的光荣,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依靠的也必然应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新生。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一生中最难忘”的说法有失严谨,由原文“86岁高龄的张岱年忆起一生中几个难忘的‘第一次’时说”可知,抗战胜利是他难忘的“第一次”之一,但是否是“最难忘的”文中没有提及。C“有了……,就能够……”表述过于绝对。由原文“中国民族现值生死存亡之际,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 ”可知,“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对拯救中华民族而言,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E“抗战胜利后,他开始撰写自己的哲学理论专著,意欲开创新的社会风气”表述错误,原文说张岱年的哲学理论专著的撰写始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1941年。所以答案是BD。
(2)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审题中抓住“爱国主义情感”,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原文来分析。文章开头就交代他把“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看作生命中“最有意义的第一次”,可以概括出铭记胜利历史。全文都在讲他用学术寻求救国之道。倒数第二段讲述他不与敌伪合作。
(3)本题考查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思想可以从诗句的内容主旨入手,表达了张岱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抗战到底、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感。作用可以从结构的作用、内容的作用及对人物情感的作用,以此来突出张岱年的爱国情怀。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先从文中找到指定信息,然后表明观点,再结合课文说明理由。可以在第四段中找到他的观点,“惟有赖文化之再生,然后中华民族才能复兴”。结合全文再做具体的说明。
相关文章
满庭芳·归去来兮阅读答案及赏析2023-06-10 09:07:10
夜深了,花睡了阅读答案2023-06-08 18:25:40
衍太太 阅读答案2023-06-03 17:18:02
围棋与国家的阅读题及答案2023-06-10 01:26:48
嗅觉世界之谜阅读题及答案2023-06-19 05:29:30
关于赵俨字伯然的阅读答案及翻译2023-06-04 12:10:0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出师表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2023-06-08 10:27:07
冬日香山阅读答案三篇2023-06-17 15:15:22
有事喊董三阅读题答案2023-06-01 22: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