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评课稿五篇
篇一:雨点儿评课稿
《雨点儿》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美丽,雨点儿也美丽,而王老师的整堂课就像童话般的雨点儿,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也润湿了我的心。这堂课中的几大亮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 教学方法设计巧妙
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根据孩子的识字规律,需反复认读,强化记忆,故采取了字,词,句整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把握教材,将教材功能凸现得最大化,如:数,清,彩,飘,落,这些字都巧妙的穿插在了文本教学中,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思想。
字、词、句整合教学做到无痕。如“数、清”所在句子过渡到下一句“彩、飘、落”所在句子,教师问:“这么多的雨点从哪里来?”生答:“从云彩里来。”然后教“彩”。从“彩、飘、落”到“问、答、说”,师导入:“你们听,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在说话呢,它们在说些什么?原来一个在问,一个在答。学 “问、答”。词语的每一次呈现强化了孩子对生字的记忆,呈现也非常的自然,又将文本内容用线串联了起来。
(二)课文朗读训练层层深入,循序渐进
从指导读好课题儿化音到大雨点儿与小雨点儿的对话,老师都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到位,方法也并不单调,采用了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朗读,老师范读等等,如在课题的朗读指导,“雨点儿”这个儿化音是个难点,对于一年级 的孩子来讲更是一个难点,“雨点儿”不能读成三个音节,要在点的后面加一个卷舌动作,为了突破难点,孔老师重点指导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点”字拼一拼,直接读雨点,加上“儿”字就更好听了,读读这个好听的名字,叫它“雨点儿”,这样的指导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
2、教学评价巧妙
教师的评价语言的设计是一种潜藏的巧妙的引导,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除了达到激励功能,更旨在使孩子从评价中找到读书的技巧和方法。学会问话是本课的重点。此环节的设计对学生有相当的吸引力,在指导的过程中为突出问话的色彩,老师评价:“问得多有礼貌呀!”“问得多亲切呀!”在随机评价中把问的语气、问的态度都进行了引导。再如:读课题的时候,老师这样评价孩子的朗读:“多有趣!”“多可爱!”评价中凸现了人文性。
3、语言积累上求实。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等都有重要意义。如学“数不清”一词时进行语言训练:你还知道什么也数不清?(星星、头发、小草等)雨点儿也很多,也数不清。这样,“数不清”一词就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技能训练上求实。
(1)注重学法指导。“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面对一年级的孩子,老师非常对学生学法训练。如在用从造句时,王老师先从课文中入手,在自己表演从门口走进来,请生观察,最后学生再延伸造句。
我再谈一点个人的想法。毛老师很注重朗读,但在朗读的方法上如果多一点适当的指导会更好。
总之,这节课教师教得透,学生学得实,课堂精彩纷呈,让人回味无穷。
篇二:雨点儿评课稿
杨老师执教的是《雨点》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首诗歌。全诗8行、4句,分别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动态。课文表述由静到动,由小到大,不仅内容丰富且构成了审美的多样性,读来颇有趣味。听了杨老师的课真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的设计精巧细致又不失清新自然。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化的,在教学中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与创造潜能的开发,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中,杨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下雨的情境,让学生转换角色,进入雨点的世界。以童趣为本,朗读为主,充分发挥想象,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对话,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想,“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要唤醒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它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让文本走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互、情感交互、思想交互,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杨老师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雨点落到小溪里、池塘里、江河里、海洋里的姿态,老师引导学生想象:雨点在小溪里睡觉、在河水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会是什么样?通过动画展示、感情朗读、音乐渲染等手段运用,让学生走进文本。接着,教者追问你最喜欢雨点去哪里?就读好那句话。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朗读边表演,兴趣盎然,仿佛自己就是雨点。课文学完了,老师又借题发挥:想一想雨点还会落到哪里?会是什么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得非常形象生动: 雨点落到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雨点落到喷泉里,在喷泉里洗澡;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看球;雨点落到玻璃上,在玻璃上滑滑梯??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多么富有情趣的诗哪!(建议:让学生写下就是一首童诗)。 最后,欣赏歌曲《小小雨点》,此时学生情绪高涨、身心愉悦,文本、学生、课堂和谐融合。
我想,杨老师这节课做到灵活处理教材,较好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读读、说说、做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去创造。让课堂要成为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开放的课堂
篇三:雨点儿评课稿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这一点点雨滴,落在地上,溅起朵朵水花,在我心中激起阵阵涟漪。
这节课,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新课程,紧扣教材、以自主学习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好地达到了预定的效果。
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置,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从而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这就要求老师设定现实的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习得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教学伊始,陈教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对雨的认识水平,并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关于雨的信息。又如在理解“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时,教师适时播放视频中的插图,将学生引向生活情境,去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的内容。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接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感悟了语言文字,体验到了情趣。这样带学生走入情境,课堂就紧紧地吸引了学生,富有人性的光彩。
二、识字学词与学文相结合,培养阅读能力。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识字、学词、读通读顺读好课文,注意积累语言。陈老师的教学以自读课文为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把识字、学词、学句、读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词语“飘落”的时候,陈老师先让学生熟
读这个词语,然后观看视频中雨点飘落的画面,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在句子中理解“飘落”的意思。这样做,既避免了逐句地串讲串问,不分主次地进行繁琐的词句分析,又避免了空洞的读,为我们提供了符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方法。
三、读中有悟,学中有导。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这句话既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又可以说是对朗读重在感悟这一内涵的高度概括。老师在教学《雨点儿》时,正是以读代讲,注重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自悟。
1、读中有悟
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老师正是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自能读书,自主学习。如:在学生分组赛读课文后,陈教师问学生:“雨点儿为什么笑了?”经过一阵思考后,有一位学生答道:“因为雨点儿想帮助这些花草,心里高兴,所以笑了。”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理解了课文,悟出了道理,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2、学中有导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选择学习内容等。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倡和形式,确实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自主学习不是老师撒手不管的学习,而应当是在老师的引导、暗示、有效监督下的自主性学习。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积极表达,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如:在教学开始,在视频老师提出要求后,让学生复述视频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学生的相互补充中,学生明确了视频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书。如果教师能长期坚持做下去,学生肯定能促进倾听、思考的好习惯的养成。
这样的教学方式,它把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显性要求——非常投入地朗读,以自己的情感理解,达到与别人产生共鸣——巧妙地内化成学生自身的需求;同时对学习的隐性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见解,善于合作,对自己充满学习的信心等,渗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实践活动中,成为孩子自身的感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两点探讨。
1、评价强调人文性,但不能忽视甄别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把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机会让给学生,只要学生能自己动口表述或评价的,教师就不应该去替代或包办,即使发生错误,也要相信其他完全有能力帮其找出错误原因并纠正。“课堂就是允许人出错的地方”。作为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负有引导的责任,与此同时,在学生忽视或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的时候,教师也要积极进行明确评价。如:在读“有花有草的地方”这一部分时,陈老师先让学生自读、齐读,然后播放视频中学习伙伴读书的片断,视频老师说学习伙伴有一个“地方”没读准,然后带着大家重读。这时,我在想,我们身边的小朋友们怎样了呢?读时都读准了吗?又如:在学习“数不清”时,在进入下一个环节前,有一个学生说“北斗星数不清”,或许是教师没听清,就跳过去了。我个人认为,在大力强调转变评价方式的`同时,我们也不能过分弱化评价的甄别功能,培养学生语言的正确性、思维的准确性、知识的科学性,是我们语文课应该勇于承担起来的责任。
2、农远资源的利用。
视频是辅助,“课堂”才是我们的主阵地,“课堂”上学生的喜怒哀乐才更是我们的关注点。这节课,视频时间占了课堂的四分之一多,学生在视频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但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
⑴学生的注意力在课本、视频、课堂之间频繁变换,是否会引起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思考没有深度?
⑵视频老师在这堂课中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学习、掌控教学的作用,一旦学生的思维与视频老师的环节不一致、学生的生成与预设不一致,作为课堂上的
“主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该怎样体现教师的“导”?
总之,这节课老师注意从学生的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生创造各种独立学习的机会,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参与探求新知的过程中,主动探索,自主思考、质疑、评价。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喜悦,在不知不觉中,初步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最后,我要说,这雨点儿不仅滋润了万物,滋润了学生,它也流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田。
篇四:雨点儿评课稿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这句话既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又可以说是对朗读重在感悟这一内涵的高度概括。黄老师在教学《雨点儿》一文时,正是以读代讲,注重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悟,效果出人意料。
环节一:通读全文后,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周老师不讲一字一词,让学生开火车读,等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时,才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的。于是,有的学生说“数不清”是说雨点儿多,有的学生用手势表示“飘落”,是说雨点儿落下来很轻。周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后,小朋友就自觉地边朗读边做动作,读得入情入境。
环节二:出示课文第2-4小节,让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用笔划出描写大雨点和小雨点对话的句子。划好再读,校对后同桌互读,提醒别人注意读正确读通顺,然后自由找伙伴把对话内容表演出来。指名汇报表演时,小朋友读得绘声绘色,还加上了动作,表情。好几对伙伴争着上台,演了还想演,读了还想读,老师都有些欲罢不能。
以上是这节课中朗读教学的两个环节,它把老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显性要求——非常投入地朗读,以自己的情感理解,达到与别人产生共鸣——巧妙地内化成学生自身的需求;同时对学习的隐性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见解,善于合作,对自己充满学习的信心等——渗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实践活动中,成为孩子自身的感悟。
这两个教学环节至少给我有以下两点启示:
一、读中有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黄老师的做法告诉我们: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黄老师正是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一句话,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当学生读着读着,就自然而然地用动作表演出课文的内容,不用老师示范,就把课文读得美美的,我们着实感受到“文贵自得,熟读自悟”所带来的喜人效果。在课堂中注重强调“读”和“悟”,能自然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自始至终能有滋有味地活记乐背,卓有成效地吸收,内化,积累,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二、学中有导
在黄老师的课上,我们会发现她像学生的朋友一样,她已经把自己变成学生与学生,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上课中,周老师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课文,掌握课文,调和学生间的学习行为的影响,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此时,她的作用是帮助,而不是代替。课堂上我们能见到的只是周老师忙碌穿梭的身影:抚摸一下学生的头,轻拍一下学生的肩,或俯下身子倾听,或偶尔与学生耳语??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老师在关注他。其间有关课文内容如何理解,如何朗读等,周老师很少提及。孩子们指导别人的过程也即是他们自己练习,感悟,提高的过程。
更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是一群刚入学三个月的一年级的小朋友,但学习活动却进行地有章有法。看来,是黄老师的“学中有导”,不落痕迹的“帮助”演绎出孩子们成功的学习场面。
篇五:雨点儿评课稿
今天有幸参加了灵溪学区举行的“新课标、新课堂”语文教学研讨会,聆听了郭老师执教的《雨点儿》一课。课如其人,郭老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她的课也是实实在在的。整节课扎实有效,层层推进,目标定位较准。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评议。
1、情景的创设。情景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段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课一开始老师那一个可爱的大雨点,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都开心地与雨点儿打起了招呼。屏幕中细雨沙沙,大小雨点嘴巴一张一合,师生、男女生共同分角色朗读对话,似乎在为画面配音,学生兴趣浓厚。课中,她又叫学生当一当快乐的雨点,一起唱唱《小雨沙沙》,做做动作,既是课中操,又是一种意境的感染,极大的引起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能让学生在联系上下文中理解,也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对词语的重构。如教学词语“数也数不清”,首先借助图片,让孩子们数一数有多少颗小雨点啊,孩子们自然就理解了“数也数不清”的意思,同时又用数不清说话,“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又如“ “飘落”用直观演示法,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飘落”一词,并尝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飘落”的意思。
3、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朗读形式不一,重视对话训练,运用了分角色朗读来突破一年级学生对“对话”的感受,应该说对话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的,老师能分成几步来降低难度,让孩子们明白谁讲了什么话,设计巧妙。
4、交给孩子们学习方法。在生字教学中,面对那么多的生字,老师先请小朋友们猜谜语,一个谜语让孩子们也开始利用这一方法进行识字,有了今天的熏陶孩子们今后肯定也会尝试这一方法的使用。又如教学“飘”时看见这个“飘”字的右边有个什么字?东西飘动肯定是和什么有关,所以它的右边是个风字边。其实啊这也是一种记字的好方法。如教学“雨点儿”,郭老师说,其实“雨点”还有一个可爱的名字,那就是:板书“雨点儿”这是一个儿化音,儿字不出声,只要在读点的时候把舌头卷一卷,像老师这样。这样的教学孩子们突破读儿化音的难点。
5、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等都有重要意义。如学“数不清”一词时进行语言训练:你还知道什么也数不清?(星星、头发、小草等)雨点儿也很多,也数不清。这样,“数不清”一词就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综观本堂课,教学过程朴实,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简便、实用,凸现了教材功能,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培养,真正回归于语文的本来面目,还语文于本色,俞老师正在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境界。我想,这是我们所有一线语文教师要追求的,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课堂。
相关文章
校企合作校领导讲话稿范文2023-06-04 10:53:22
新学期开学典礼讲话稿2023-06-06 21:05:49
大学生我的理想演讲稿2023-06-12 15:06:03
活动启动仪式领导讲话稿2023-06-02 00:51:54
从心起步健康成长讲话稿2023-06-07 17:34:47
应急演练讲话稿十五篇)2023-06-07 20:18:2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校长六一儿童节的优秀讲话稿范文(通用12篇)2023-06-09 16:47:33
小学生春季开学安全教育讲话稿(精选五篇)2023-06-04 10:31:45
校园文化艺术节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2023-06-05 17: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