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1
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有效。在新课的导入阶段,出示学生喜闻乐见,喜欢的六一节日的装扮主题图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十分亲切自然,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逐一出示彩旗、彩花和灯笼,男女生的排队跳舞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话表述规律和猜测接下去物体的排列规律。在教学课件中用了圈一圈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摆放都是以两个或三个为一组的,看起来更加一目了然。学生在观察、探究、猜测中发现规律。
练习多样,层次分明,巩固有效。在练习中,屠老师通过涂一涂,说一说等不同形式,不同梯度的练习,由易到难。从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到创造规律、欣赏规律,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每个练习都精心设计,有明显的针对性,巩固性,实现了练习的实效性。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习惯培养,始终如一。屠老师针对低段学生学习培养的特点,采取课堂中教师的提醒,学生的互相学习,口号提醒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
这节课值得商榷的问题是:一节课下来,学生都会找规律了。问题是:当学生找到规律后,是否要求他们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将找到的规律表示出来,又该要求学生的表述达到怎样的程度?还是只要学生感悟到规律,会摆,会画就行了?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2
《认识人民币》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难点内容。听王忠强老师上这一课主要是为诊断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说,课堂教学设计比较合理,内容比较全面,课件和学具比较有趣味性,学生兴趣较高。下面就存在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课前习惯
一年级正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坚持贯彻学生习惯培养工作,这方面恰是做为新教师的王老师所欠缺的。可以在课前准备书本、放东西、拿学具、发言、合作等各方面下功夫,帮助孩子一点一滴地养成习惯。由于低段孩子的好动和喜欢趣味性的东西的特点,可采用歌诀、动作方式来记忆和养成习惯。
二、目标落实
王老师对本课的目标设计基本合理,教学环节也能与教学目标相对应。不足之处在于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走过场,有些环节没有落实到位,仅点到为止。建议王老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如何把目标落实到位,采用哪些环节、策略都要清晰化,要让孩子得到怎样的提升自己心里最好有数。重点难点的知识,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探讨,要思考突破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操作和思考中逐步理解并学会,不能草草而过。
三、课堂组织
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教学,同时要经常组织课堂纪律,表扬、肯定和提醒结合,把课堂组织做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环节学习时提要求要包括纪律、兴趣、注意力等的引导。特别是本单元的学习多次用到人民币学具,孩子可能只顾着自己玩,而不注意教师的教学和教室里的学习情况,因此更要时时对孩子加以提醒和行为上的指导。
四、引导思考
教学中王老师常常问题一提就让孩子回答,有些孩子问题都没听清楚,有些孩子还来不及想。这样的话,学生缺少思考的机会,可能会变得依赖老师和同学的答案,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五、教学调整
王老师在教学中一直站在讲台前,没有下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没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这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如果课前不能做好预设的话,就只能在课堂上加以补救,要随时注意学生当堂出现的错误,想办法调整教学程序。
做为新教师,这些方面都是需要自己平时在教学中长期锻炼出来的,没有什么快捷方式,唯有多想多做多学多问,慢慢提高自己。希望王老师严加要求自己,在教学方面努力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数学教师。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3
xx月xx日,听了常老师执教的《用数学解决问题》。常老师联系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动手操作,举例等方法,顺利地为学生建立了表象,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确式子的由来,教学效果良好。
一、常老师能够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形象认知占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常老师首先应用课件的直观性,让学生观察问题情境,明白怎么列出式子,然后利用学生动手摆学具,举例等方法,更加让学生明白加法是把两个数量合并在一起,减法是去掉一部分,以建立表象为基础,学生掌握很好。
二、作为一年级学生,能够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合作摆学具,明白题意,列出正确算式,确实令人吃惊,这可以反应出常老师的平时的引导有方。
三、奖励有效,有价值。课堂教学中,常老师利用奖励星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她的激励不是学生轻而易举就能获得,要通过学生的动脑思考,正确解答才能得到,显出星星的价值,更激发学生积极动脑的兴趣。
四、常老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低段学生习惯的形成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常老师从细微的习惯培养抓起,注意倾听的习惯,大声回答问题的习惯,正确的坐姿等等,常老师善于运用儿童化语言,以和蔼的语气提示学生的习惯,如沐春风,感觉特别亲切,学生的表现当然令人咂舌。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4
一、认真懂得教材编排意图,运用好教材
这节课程老师通过认真研究教材,明确认识到数的概念,精确制定有效的教学目的:学生能精确地数出数量6和7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能通过抽象的数字到点子图,再从点子图抽象到到数字符号,并从数字符号反应出形象的点子图或实物上。在认识了数字6和7之后,还要知道7以内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层层推进导入新知,教师能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知识目的和能力目的,重点、难点把握的很好。由展示挂图引入例题开始,引导学生由抽象的数字——点子图——数字符号——点子图实物进行学习,学生通过初步感知数字6和7的概念,接着到动手感知6和7,认识数字6和7的形状并能认真练习书写,最后是认识数字6和7的数序。全部教学过程,教师始终抓住了把抽象的数字具体化,辅助学生深入认识了数字6和7从而建立7以内的数序。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色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育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器重操作活动,施展主体作用
教师能创建机遇,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让学生获得丰盛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通过挂图初步认识了数字6和7概念后,教师能通过大屏幕播放有趣的图让学生数数,毕竟这些都还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习需要趣味性,他们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图案,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加深了学生对数字的认知。
三、教师素质
程老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教学语言表述精确。整节课最大的亮点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使用一些激励的语言使全部课堂的气氛很活泼,也能有效地调控了课堂。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师的语言与孩子的身心发展亲密相关,不仅影响孩子的思维发展也影响其心理因素。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5
叶老师在传统教学风格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注重强化知识点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同时又注重和学生间的平等对话,通过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深高的教学素养把整节课演绎的十分精彩。
叶老师在10的认识教学中,通过认识10、数序、比较大小、数的组成和写数几个环节向我们呈现了一节优秀的常规课。先不说课本身的好坏,就看班级六十多孩子在课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老师对孩子训练有素。即使是后排的孩子离老师比较远也能把小手放好不乱动,真的很不容易。因为刚刚带完一年级知道在开学两个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帮助孩子养成这么好的习惯的确很难做到。
再说说教学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盯着每一个孩子,观察他们的听课状态,并及时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专心听课。教师语言具有亲和力,声音不大不小,听起来特别舒服。
本次教研活动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这个舞台不一定多么豪华,台下也不一定有观众和掌声,只要有孩子们,有我们不断地耕耘,那么这个舞台就一定是最绚丽的!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把学到的业务用在自己的工作之中,而且我还会虚心向前辈请教,不断努力地学习、钻研,使自己的课堂真正显示出实效性,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走在教改之路的前沿。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6
今天听了夏xx老师的课,《认识图形》,这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内容,是在上学期学习了《认识立体图形》之后的《认识平面图形》的一个延续。课堂中,夏悦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个环节,从已知的立体图形到找平平的面,再到把平平的面画下来,得到一个个平面图形。学生从一个个环节中,了解到平面图形的由来。最后在研究每一个平面图形中,得到每一个图形的特征,能初步的识别这些平面图形,并能简单说出这些特征就是本节课的目标了。
张书记说得好,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或者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本节课,要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识别图形还是辨别每种图形的特征。这个问题确实有待我们去思考。在看似完整的一堂课中,如果每一个环节都似蜻蜓点水,那么也就没有了重点,就好似一个故事没有了精彩的亮点。
认识一个图形,从认一认立体图形到摸一摸平平的面,到画一画这个平平的面,这些环节都非常符合学生学习一个图形的过程,学习知识不仅要学习知识现在的模样,更要学习知识的源头。从知识的源头出发,能让学生自己推理知识就是这样来的,可以让学生去体会知识产生的过程,有些学生能由此感悟也不可说。
而平面图形就是从立体图形上画下来的,它比立体图形更抽象,而要从这么抽象的图形中,归纳出图形的特征,要让学生留有深刻的印象,能记住或者是理解,这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只有从知识的源头出发,让学生比较图形之间的差异,观察图形的特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涂画,才有可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吧。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7
听了郑xx老师执教的《6和7的认识》,我收获良多,这节课有许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学习的。纵观整节课,郑老师的教学始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体现了课改精神,准确把握教材、学生年龄和学习心理,把枯燥的数学教活了。这节课的亮点很多,下面我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
一、活动情境有效、有趣。郑老师在这节课中创设了以解决“兔子、蝴蝶”带来的问题为活动情境,并以这个情境贯穿了整节课,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闯关,既有趣,又引人入胜,学生在这样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知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贯彻了新课标精神。
二、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这节课在教学6和7基数含义时,老师利用主题图“师生打扫教室”来展开学习。通过让学生数一数的方式数出图中人、物品的数量,让数学更贴近学生。郑老师还注意挖掘主题图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认识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老师让学生用6和7说一句话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性,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从而紧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在动手操作、观察中感受数学。郑老师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借助直观操作、观察来进行教学。整节课中,有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等方式,让学生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抽象提升6和7 的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探索性。
四、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重视对课堂纪律的调控。一年级的学生自主性差,注意力持久性差,为了克服这个缺点,郑老师创设了以动物闯关游戏来激发学生好胜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课堂中能注意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以小组为单位,画智慧花,比赛哪一小组又得到智慧花,“小眼睛看黑板”、“谁收小棒收得又快又安静”、“特别棒的习惯”等评价语,及时制止了学生爱动、坐不住的缺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为顺利完成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外部条件。同时,老师还很注意一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书写习惯、数数顺序习惯等。老师的语言也富有儿童化、趣味性,把学生的手指比喻成小小魔术棒,富有趣味。
五、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观察主题图部分,能加强对数数的指导,先数什么,添上什么就是多少,这样引导学生学会了按方位顺序和类别进行数数,渗透了有序的数学思想。
六、及时评价,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一项任务,郑老师都是及时热情地予以肯定和鼓励,如“真是聪明的孩子”、“很会学习的孩子”等,孩子们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1、数主题图的方法,老师能引导学生逐步从无序到有序,重视学法的指导。我是这样想,能不能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来数数,先数前面5个学生,加上老师是6,再加上门口进来的一位学生,就是7;也可以先数前面5位学生,加上门口进来的一位学生是6,再加上老师是7,体现数法的多样化。
2、基数与序数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难点,能不能在教学数鱼缸之后,用学生自身的实例来进一步说明两者的区别,比如可以让7位学生站成一排,让学生从在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的7位同学举起手,第7位同学往前一步等,让学生体会、理解7与第7的不同,也就是基数与序数的不同,这样可能更容易突破难点。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8
上周三听了杨老师的《十几减9》的一节课。我认为杨老师教态自然、富有激情,课的设计自然流畅,条理清晰,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充分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
在课的开始,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复习相关的原有知识,设计了数的分成、合成、9加几和加减混合的口算,为孩子们搭建了学习新知的桥梁,同时让孩子们做好心理的准备和学习新知的准备。
二、鼓励算法多样化,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新课程提倡的算法多样化在杨老师的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让学生完成“13-9”计算后在同桌间或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可以怎样算?”“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有几点想法。
课中杨老师出示主题图后,问学生:“图上你知道什么数学信息?”一年级学生可能还不懂“数学信息”的意思,所以,这里是不是可以直接问:“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或许孩子能懂得老师提问的意图。另外,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应该适当提出算法最优化,在学生没有意识到哪种算法比较方便时,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其实在课中有一学生在说16-9的算法时就说到了他是想的加法,这时,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发现利用以前学过的加法做减法比较方便。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9
听了李老师的《比较大小》一课,感觉这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旧知,引入新知。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先让学生从0数到100,两个两个地数到100。,让学生体会到越往后数,数字越大。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大小。如比较45和39的大小,学生就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看表格,越排在后面的数越大。
(2)利用计数器,直观地看。
(3)利用数的组成来看。原本呆板的数字符号,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地去学数学,使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都得到提高。
3、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对于用不同方法来比较大小的学生予以语言的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多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
4、注重从细节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把卡片正确地放在小圆圈里”这一题中,李老师让学生找到一个数,就做一个记号,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10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此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再认识钟表表面上的整时数。我听了徐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我觉得徐老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整节课的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老师说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通过一个小谜语猜猜新朋友是谁,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并巧妙地过渡到钟面的认识,并围绕“钟面上有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钟面,学生交流发现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对钟面及时针、分针的认识。
2、以活动为主线,关注经验,注重提升。
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在课堂里是第一次接触,但大部分学生有认表的经验,已成为普通的常识。这节课教师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认一认、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将普通的常识总结为数学化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钟表、拨整时,由感性到理性。但是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出示四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四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的分针都指着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的认读方法。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徐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如利用真实、具体的生活场景,巩固认整时的方法,也使孩子感受到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再如:徐老师创设了一路跟动车拨时间情境,使学生入情入景,激发学生拨钟热情,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比如出示小明上午8时做功课,晚上8时睡觉,同一个时刻却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两个8时。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文化及品德教育。
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用课件演示介绍古人是用日晷、沙漏等来记时,现在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钟表来记时,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受到文化熏陶。最后还对学生进行惜时的思想教育。
值得探讨的是:众所周知,要读出一个时刻,得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我觉得学生对时针、分针能否清晰区分,将直接影响钟面时刻的认识,徐老师在教学认识钟面这一环节,学生说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师问:你知道怎样的是时针,怎样的是分针?根据学生回答得出:长的针是时针,短的是分针,这样对已经会认钟面时刻的小朋友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对于部分没有接触过钟面或接受能力慢的小朋友来说可能还不能清晰地区分时、分针,这里是否可以借助学具钟,让同桌小朋友互相指指时针与分针,同桌互当小老师检查,以巩固时、分针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11
贾老师做课的内容是一年级第一单元“前后”,“前后”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概念,只是学生是凭借着经验进行判断,而不是进行着理性地思考。因此,学生的生活经验已为学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学好本课的重点则是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为较为规范的数学知识。
贾老师这节课,其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准备充分,新课程理念领会深刻,把握新教材的能力较强,教学方法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纵观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活动情境的创设者、活动过程的组织者、活动深入的引领者、活动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情感的唤醒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也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表达描述,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前后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独到,情景活动精彩不断,比较符合我们的教研主题,我认为她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从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故事引入,不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观察两个小动物所处的位置,让学生认识“前后”的顺序,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同时,也让学生从乌龟和小兔的赛跑过程中,体会到“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们要有毅力、有恒心”、“做事不能骄傲”等话的真正含义,渗透了思想教育。
(二)创设情境,探究学习
新课伊始,贾老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乘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乘车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再让学生和同桌试着说说这些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位置与顺序,所以在学生汇报时贾娟老师注重规范学生的语言,必要时都让学生跟说几遍。另外,还注重了前后位置的相对性的渗透,贾老师巧妙的抛出:老师有一个问题,你能帮帮我吗?问题是:阿姨在老奶奶的后面,在老爷爷的前面。都是阿姨,怎么一会在前面,一会在后面呢?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贾老师及时抓住了学生“向师性”的心理,因为帮老师的忙,那是学生最感到荣幸的事了。随之在学生积极的思考中,学生理性的体会到比较对象的变化,其相对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认识到“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贾老师还从学生乘车时“先上后下”适时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文明乘车的思想教育,做到了德智结合,提升了本课的内涵。
(三)创设情境,逐层练习
练习是巩固新知的途径,同时,通过练习,也使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为此贾老师设计了五个情景练习题。首先让学生说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这样促使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前后“关系。接下来学生玩“乘车”游戏,这个练习的设计是借助儿童喜爱游戏的心理特点,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急于走进老师所描述的情境中,深化本课的知识点。之后巧妙地进入休息环节,儿歌包含“前后”知识,学生很自然的巩固了新知,这是贾老师睿智的选择。而后的排队买票情景、卡丁车比赛情景都让学生学习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创设问题情境“猜一猜,淘气在哪里?教师先让学生确定淘气的位置,再根据他前面有5人,后面有4人,突破了“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绝不能落下淘气”这一教学难点,这也是本节课所学“前后”学以致用的最好体现,符合数学的应用价值理念。
总之,贾老师本着让学生在情境的引领下,快乐、积极地学习这一观点,由浅入深地逐层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前后的位置。
我认为本课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在排队买票情景、卡丁车比赛情景中,如果老师让学生先说出那里是最前面、那是最后面,在理解上就能照顾所有学生,可能效果会更加明显一些;教师的激情欠缺、不高涨。
整堂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创设有效情境,把情境活动贯穿始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了知识,享受了学习带来的快乐。但搞好低年级“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条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探究。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12
今天,听了袁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上学才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学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但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知起点并不是零。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关于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
一、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课堂伊始,我播放钟表店的钟表课件,学生兴趣盎然。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在这节课上,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课件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师说时间让学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三、注重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方面我在第二个环节认识钟面及整时中充分体现了,首先: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老师在其中只是引导而已,当然学生在这个环节也表现的很好,很详细的汇报了自己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学具钟再次观察。在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理解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全部完成,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13
《认识钟表》这节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让学生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陈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堂中通过形象、生动的积极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来学习知识。在这节课中,以下这几个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陈老师在这节课上,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突出知识点。例如: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面时,老师用准备很多漂亮、形状不一的钟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难怪全班学生都想和这些钟面交朋友。再如: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在他们的汇报交流中认识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分针后,又通过把时针、分针分别进行闪烁,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钟面上有12大格时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处理,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二、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
陈老师在这节课上,注意创设了很多轻松愉悦的情节。如:老师创设了“老师是早上7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情景,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很浓。在认识了钟面以后,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拨出了这些时刻,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获取知识
陈老师在这节课上,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师说时间让学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14
本节课教材通过一幅旅游窗口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能准确表达几和第几的意思。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这个知识。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认真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第几的基础上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1、本堂课一开始就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请学生找找同桌身上能用数字1—5表示的东西,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所见,所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3、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事物的数量顺序,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在深化对“第几”的认识时,老师可组织相关活动,丰富学生对“几个”和“第几”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实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但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理解、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服务意思。
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在讲述排队问题时,能否渗透一些思想教育呢?首先请学生看各种排队图片,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排队是文明的行为,然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排队,总结得出:如果不排队,大家挤来挤去会很乱,容易出危险。使学生明白: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这样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最后揭示学习主题:排队中的数学知识“几和第几”,这样就顺利地进入了新课。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15
听了小张老师执教的《左右》一课,收获很大,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左右。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单是教师口头讲述,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地困难。因此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先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左右,比如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说一说文具摆放的位置,自己动手摆一摆等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使之获得切身的体会和理解。
本节课小张老师用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本节课的数学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听口令做动作活动,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也体会了其相对性。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建立了初步的空间概念。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很多有趣的活动情境,如: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人人参与,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整节课充满生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实验与操作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会数学。教学中,通过在桌面上摆文具这一具有操作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的用处。
在本课的教学中,小张老师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以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右手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还为学生创设许多轻松、愉悦的情境,学生很自然地就参与到学习中来,轻松了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本节课从头至尾做到了激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总之,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16
这一节课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本课教学中,李老师恰当的利用多媒体创设了由七巧板拼成的守株待兔的情境,通过声情并茂的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自主探究,活动体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李老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七巧板的特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及经验,在积极动脑、动手活动中,自主探究拼出图形,从而在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发挥想像,独立拼出不同的图形,接着让学生下位置去参观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让他们充分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评比,促使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三、关注情感,评价多元。
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李老师多次让学生将各种拼法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并通过学生自评、他评和老师的评价,(评价多以鼓励与表扬为主)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多媒体出示七巧板的有关知识介绍。是放在课前,还是放在课后呢?我个人觉得向学生介绍七巧板的有关知识,可以放在课前,即揭示了七巧板的名称之后进行。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产生迫切想玩七巧板的愿望,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2、动手实践,体验七巧板这一个过程需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这一个过程应该是逐步深入的过程。可以这样开展教学:用两块板拼图形→用三块板拼图形→用四、五、六块板拼图形→用七块拼图形。
3、如何体现小组的有效合作。这样合作不是老师要求的,而是在活动中学生自发需要的。
4、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个人觉得,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口述“我用了××块××形和××块××形拼成了××图案”之类的话来进行,从而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17
《认识钟表》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学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但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知起点并不是零。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关于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王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如猜谜语等情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课堂中,王老师出示钟表店的钟表课件,学生兴趣盎然。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知识。
在这节课上,王老师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王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9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摆时针、分针说时间练习,很好的把时钟的理解从具体到抽象教学。说一说身边的生活时间,效果明显。如出示升国旗8:00时钟、吃饭12:00时钟、踢球4:00时钟等练习设计,还有王老师设计摆时针的小游戏,让学生说时间,更加深了对时钟的理解。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理解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18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重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难点是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换算及应用。虽然人民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个新知识,但是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个初浅的认识阶段。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大多数学生认识1元,1角,5角,这些人民币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基本都能分辨。但2角的纸币现在比较少见,所以有可能不认识。至于1分、2分、5分这些已经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远了,对于现在的学生是陌生的。
陈老师这节课设计了几个前测问题,通过前测了解到大部分的孩子对人民币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根据这前测在第一环节中,陈老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以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第二环节人民币的分类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学生的热情高涨,对人民币的分类更轻松,对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当然分完后,最好能立即要求学生整理好学具。
第三环节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时,陈老师同样运用前测题目“怎么拿出1元钱”,分析学生的不同拿法,从而明确1元=10角=2个5角。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陈老师给学生准备了60角和60分,在3元=()角换币时,让学生动手圈一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材料,对突破这样的难点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四环节模拟购物活动中,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陈老师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买东西。这里陈老师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解决的,我想如果变成一张练习单,让生先动手做做,再汇报是否更好一些?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已经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是一节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课。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19
王老师上的1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课前我认为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并在数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留下表象,这样的概念课枯燥、抽象,比较难教。可是听了之后我感到王老师的笑容和鼓励感染了学生,学生在这节课上思维活跃,积极性高,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学得认真,学得开心,知识掌握得较好,是值得我学习的。
课一开始王老师就用星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先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颗星,再通过数一数来验证,知道老师手中有10颗星,接下来让学生根据10颗星来估计老师盒子里有多少颗星,再通过数来验证并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要认识更大的数。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思考怎样摆让人一眼看出来,从而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中“几十九添1”是学生数数的难点,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了二十九添1是三十,体会了“十进制”。接着集中解决三十九添1、四十九添1、五十九添1……,这样就突破了难点。
王老师教学一百时首先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85数到90,再从90数到99,思考九十九根小棒添上1根是多少根? 学生很快就说出“九十九添1是一百”,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了99添1是100。接下来让学生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把10捆小棒扎成1扎,表示一百,让学生体会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从而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百”。这里教师如果节奏放慢一点,可以反复进行10捆小棒扎成1扎,1扎小棒拆成10捆的演示或操作,加强“十”与“百”关系的教学就更好了。
最后王老师让学生数生活中的物体,体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的方法,不仅巩固了今天所学内容,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之王老师能根据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遵循直观到抽象的原则,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当然本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还请其他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20
有幸聆听了曹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左右》。这是一堂原汁原味的数学课,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题型,每一句提问,都凝聚着曹老师的智慧。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曹老师独特的个人风采与教学魅力。整节课教学环节清晰,层次鲜明,衔接性强,语言生动活泼,学生在不同的游戏中掌握新知,学习兴趣浓厚。首先通过“找朋友”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像左手、右手这样的好朋友;然后通过跺脚,摸耳朵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建立左、右的标准,分清左和右;再通过动手摆放练习本、橡皮、文具盒、铅笔盒,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明确数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这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要求学生不仅要弄清自己的左和右,还要理解和自己面对面的那人的左和右(也就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曹老师精心设计了“听口令举手”举手游戏,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为什么都是举右手,你的右手在那边,我的右手在这边?引发学生思考,发现规律。老师适时的予以小结:面对面,左右相反。再进行同桌面对面,举手游戏,进一步巩固左右的相对性。通过形象的情境“走楼梯”,强化面对面左右的相对性。在练习中,曹老师设计了“坐车”“数位置”来进一步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但是有些方面我们成年人都觉得难理解,何况是这么小的孩子呢?如:判断人或动物(有生命的)的左和右,应该以被判断的对象为标准,挨着他(或它)的左侧就在他(它)的左边,挨着他(它)的右侧就在他(它)的右边。几个人站成一排,判断的人站在对面,要说出谁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这个时候应该以对方为标准去判断,而学生往往容易以自己为标准去判断,这种情况是最难以理解的。另外一种是判断图形等一些物品的左和右,应该以判断的人为标准,相对容易理解一些。所以左右的相对性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仍存在障碍,是可以理解的。
整堂课,深刻体会到曹老师的精心设计与准备,游戏教学生动有效,通过“听反话”“拍手游戏”“听口令指方向”等动手、动口、动眼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去观察、体会,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篇21
数学家们说数学十分有趣,可对于尚未对数学入门的小朋友们而言,实在很难体会数学中蕴藏的趣味。本节课从与数学相关的游戏中领略其中的奥妙,让学生体验其中的乐趣。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经历填数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闯关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伊始,教师出示了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羊村的羊羊们,创设了和羊羊们一起闯关的游戏情境,把新授内容由浅入深有序地结合在了一起,激发了学生了学习兴趣。整节课,孩子们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课堂效果很好。
二、引导细腻,注重学法的指导。
在游戏第一关,冯老师耐心的引导学生读规则,解读规则,在孩子们明确了游戏规则后,引发孩子思考,让孩子们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有的放矢,降低了填数的难度。在展示环节,教师留足了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充分地交流,明确:“在填数前要先观察每行每竖,找只留一空的那行或那竖来填。”有了这样细腻的引导,孩子后续的填数游戏已是水到渠成。
三、有始有终,注重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
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不到位
激励性语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一过渡到游戏二时,假若过渡语换成:这么简单的问题,大家都能解决,如果来点有难度的,大家有没有信心挑战?一种“挑衅”的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2、评价语使用欠缺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中,应适时给予适当的学习评价,如:你的思考真全面;你的思路真清晰;你的想法真独特……
3、表达语言的使用不够完整
先观察哪一竖行、哪一横行,学生不能结合语言进行较好的表达,是语言应用的缺失。
相关文章
开学安全讲话稿十五篇)2023-06-14 11:11:54
开学班主任精彩讲话稿(通用12篇)2023-06-19 02:24:05
公司乔迁讲话稿精选10篇2023-06-16 19:08:28
制作年历的评课稿2023-06-06 16:34:21
数学评课稿(十五篇)2023-06-18 10:55:51
有趣的人物漫画评课稿2023-06-03 13:10:36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校长六一儿童节的优秀讲话稿范文(通用12篇)2023-06-09 16:47:33
小学生春季开学安全教育讲话稿(精选五篇)2023-06-04 10:31:45
校园文化艺术节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2023-06-05 17: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