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文稿件

时间:2023-06-14 19:06:44 文/王明刚 新闻稿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文稿件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一)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 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 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六、具体的教学过程

  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

  首先以问题引入,引发思考(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什么?回答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学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这样,学生从画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并且每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为进一步说明同源染色体特点,插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图,最后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

  由于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都只有受精卵即体细胞一半,自然引出问题精子和卵细胞怎样产生?先请学生讨论,能否以有丝分裂方式产生?之后引出减数分裂概念。并展示学习这一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减数分裂自然想了解减数分裂的具体发生过程,进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首先以指导读书法,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进行读书学习。思考内容包括:"精子在哪里形成?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什么是联会、四分体?’减数’发生在什么时期?"为讲述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同时,为防止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注意力,整个分裂过程先逐图出现。

  讲述精原细胞时,除指出它来自精巢,还应点明它的染色体数就是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强调染色体在这一时期复制,也就是要说明,联会时期,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所以看不出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错误以为复制是在四分体时期进行。四分体时期,除强调概念处,为避免个别学生错误地将整个细胞中的4条染色体当作一个四分体,先提问:图中有几个四分体?再将其中一个四分体作闪烁处理以加深印象最后还要对四分体作个总结,指出:四分体个数就是同源染色体对数。这样处理,较好地突破?quot;四分体"这一教学难点。分裂后期,先显示一种同源染色体分离情况,形成两个子细胞,接着让学生讨论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的分离情况?讨论之后在后期又出现另一种分离图,由此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即不同对染色体之间可能自由组合。为后面学习遗传学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学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强调两点?quot;分裂"和"等数"."分裂"即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数"即染色体数目不再减半。至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尤其突出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的比较,使学生通过画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减数分裂的本质。接着,全屏展示减数分裂的全过程,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减数分裂的实质,二是利用板书复习各分裂时期细胞的名称。板书如下:

  精子的形成: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精子

  (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变形)

  2n 2n n n n

  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染色体行为变化,播放精子形式的的连续动画过程。

  最后,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补充,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其意义,而且培养了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指出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义,从而既联系了上节课内容,又使本节课内容前后呼应。

  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题,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性的掌握情况,第二道题考查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两道练习题,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讲授减数分裂这部分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二)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义三大部分内容;它系统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我们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制定教学目标的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

  ①识记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②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呼吸作用意义。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能力目标

  ①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的基本能力和探究精神。

  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④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领会呼吸作用的实质。掌握呼吸作用的物质、能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计算能力。

  ⑤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中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能通过事物的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②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生物呼吸的有关知识,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限于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认识水平,对呼吸作用的过程几乎未涉及。高中学习呼吸作用,重点放在使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上,可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呼吸作用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基础。学生认识呼吸作用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过程、

  突破策略:1、通过资料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通过提问、读书、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出。

  3、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因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不足。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呼吸作用的`过程比较抽象,现又缺乏直观教具,是学生对其理解困难的又一原因。

  教学难点:1、实验设计过程 2、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突破策略:1、分析实验设计过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利用投影片形象地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反应式,使学生清楚须有"能量"栏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

  3、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和相关呼吸作用的运算法则

  课时安排:2课时

  二、 说教法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在课堂活动中起主导、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所以本课采用比较法、直观教学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阅读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阅读、计算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1、 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 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

  2、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知识。

  3、 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表格,进行教学反馈。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初步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原则和方法,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创新性。

  建议同学们联系各种亲身体验,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过程。联系课件,并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讨论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以有氧呼吸为主,明确基本概念、场所、条件、产物、氧化的程度、能量的来去等,接着以同样的方法对无氧呼吸进行列表比较,最后联系生命活动和日常生活识记呼吸作用生理意义。

  指导学生学会形象思维,结合投影片和第二章中"线粒体""细胞质基质"的相关内容,形象地分析、记忆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及其反应机理。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无论是人类还是细菌,如果能量供应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结束。那么,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产生和提供能量的呢? 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入新课。

  提出课题:细胞呼吸

  探究新课:

  (一)、区分呼吸(运动)与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归纳呼吸作用概念

  (片2)1、"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什么区别?(图片)

  2、"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什么联系?(图片)

  3、细胞呼吸和有机物的燃烧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4、是不是所有的呼吸作用都是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呢?能不能举几个例子?

  5、综合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同学们能否归纳呼吸作用的概念?

  (片3) (从"反应物、产物、场所、条件、本质、方式等多方面归纳)

  细胞呼吸是指糖类等有机物在细胞内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进行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二)、以酵母菌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研究呼吸作用的有关特性;

  (片4)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依赖外来的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以出芽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在有氧、无氧的环境中均能生存。(简单介绍此片:图1、2、3)。

  (片5) 首先我们看一段小资料 同学们能否从这段资料中,提取出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信息?

  学生:(同学们可能分析出:)酵母菌产生了CO2、酒精

  教师:(此时教师要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酵母菌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CO2和酒精的呢?根据酵母菌的介绍(有氧、无氧均能生存)酵母菌产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的环境中产生的呢?

  教师:科学结论的得出,均是通过实验探究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嘛!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证明或推翻这位同学的分析。

  在设计实验之前,请同学们注意几点: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依赖外来的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其生活方式与动植物有一定的不同。我们就应该根据具体的生物对象,采用不同的实验技术手段。(可转回片4)

  2、 科学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与原则:(讲解实验变量与无关变量)

  3、在检测观测指标时,应根据具体的观测指标采用具体的实验措施:CO2、酒精可通过其化学性质来的鉴定。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酒精的鉴定需在黑板上写出)

  (片6) 展示科学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

  (片7) 教师:我们来分析一下完整实验步骤(与此同学的实验过程比较)

  (三)、归纳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片11) 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探究的过程,能否归纳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1、观察现象:面包松软,啤酒的形成均与酵母菌有关

  2、提出问题:酵母菌的产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3、提出假说解释问题:最可能假设:

  4、设计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操纵实验变量;科学检测实验的观测指标;限制好无关变量

  5、实验结果预期

  6、实施实验,

  7、得出结果,对比分析,判断假说真伪、结果与预期相符,证明假说正确。

  8、得出结论;

  (四)、再探究: 再探究一:(一)(二)(三)(四)(五)

  (五)、本节课小结:

  (六)、关于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和有关实际应用,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讲解。

  (七)、作业:以哺乳动物(小白鼠)、植物(小麦、金鱼藻)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来研究呼吸作用的有关特性。

  (八)、以植物种子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来研究呼吸作用的有关特性;

  1、操纵实验变量:活种子、死种子

  2、科学检测观测指标:(在黑板上写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观测指标的分析。)

  A:观测指标为消耗的有机物量(物理学方法)

  B:观测指标为消耗的氧气量(物理学方法、化学方法)

  C:观测指标为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物理化学方法结合)

  D:观测指标为温度变化(物理学方法)。

  (九)、板书:

  第二课时:

  提问: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类型?提问:有氧呼吸怎样进行?

  (一)有氧呼吸全过程

  出示课件:(展示有氧呼吸过程图)由学生先自学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提出问题要求分析并讨论:

  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

  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别来自哪里?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 从何而来?

  ③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产生?其去向?

  ④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

  ⑤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⑥C6H12O6能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再请学生讲述,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发现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既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情况及反应式,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的原因,以解决学生中的疑难。

  展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过程图;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

  有氧呼吸 场 所 反应物 产物 释放能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讨论:总结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总反应式(关键词:氧气、酶、彻底、分解、大量)

  通过以上处理,使得有氧呼吸呼复杂、抽象的过程变得形象、具体,既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二)无氧呼吸全过程

  提问:苹果、香蕉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回答:酒味。)转入无氧呼吸的学习

  展示: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提出要求:阅读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自学无氧呼吸过程、产物、能量的释放、概念、发酵等,教师只起组织、提示、引导和归纳性总结的作用。

  (三)、有氧、无氧呼吸的比较

  提出问题:讨论并分析:1、为什么无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

  2、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3、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异同?

  展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

  4、那细胞呼吸有什么意义呢?学生阅读;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联系动植物和人体的其他代谢过程加深理解

  (四)、巩固练习:展示:知识目标检验小结:让学生自行检验有无达到知识目标。

  (五)、课后探究课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农村有家庭酿制甜酒酿的技术,请同学们组成合作小组一起探究甜酒酿的酿制过程并能提出相关问题继续探究。(如:①加酒药前为什么先要使米饭冷却?而后为什么还要保温?②加的酒药是什么?③既然是酒为什么会甜?④在瓷坛内的米饭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⑤酿制甜酒酿时,总是先来"水",后来"酒",为什么?⑥可用大豆制甜酒酿吗?等等问题)

  (六)、板书设计(略)

  五、效果预测:在这两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探究引入,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引起加强学生有意注意,通过比较归纳,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师的点评与总结一方面统一了认识,给学生一个较为正确的可供参考的观点,另一方面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能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预测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后的探究性课题将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传授"对照实验"的思想方法,理解酶的特性、酶促反应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实践—理论— 实践"的一般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实验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生物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一)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酶与酶促反应,是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其他生理活动的必备知识。

  在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ATP的知识后,学习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进一步密切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酶和ATP是新陈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对于学生认识新陈代谢的本质有重要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体会对照实验的基本思想

  利用实验探索的直观性,借助实验现象,理解酶的化学本质、特性、影响酶促反应、酶的应用等多个领域的问题。

  难点:

  酶的特性的实验探究

  学会分析各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三)编排特点

  1、简洁明了

  "酶与酶促反应"知识介绍精干,便于阅读;

  "边做边学""课题研究""放眼社会""评价指南""拓展视野"目的清楚

  2、注重探究

  知识与动手结合

  知识与动脑结合

  3、图群丰富

  实验图示、知识图示、实物图示结合

  三、教学对象

  (一)知识与经验

  1、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常识,有化学实验的基础。

  2、前面学习了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等生物学实验。

  (二)学法与技巧

  1、学生具备用阅读、协作学习、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

  2、学生具备实验探究的基本常识

  (三)发展与提高

  1、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实验设计技能

  2、培养分析能力,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四、教学策略

  (一)设计思想

  1、思想方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知识呈现、情景创设、自主协作、知识建构

  2、过程方法:体现学生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题引入、学生阅读、方案讨论、学生探究、实验分析

  3、认知方法:体现认知规律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设计思想综述: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图示引入、学生对教材阅读、提出问题实现知识的呈现和情景创设;探究方案的讨论在进一步创设情景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自主协作式的探究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分析探讨及事例的分析等活动,达到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学生在整个学活动中实现知识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的设问、实验方案的讨论、探究结果的分析和事例分析,体现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二)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实验探索、分析与归纳

相关文章

作文演讲稿:向着心的高度勇攀高峰2023-06-17 13:21:40

毕业典礼讲话稿(集锦十五篇)2023-06-17 16:29:25

春季学期开学典礼讲话稿2023-06-07 14:28:49

法制教育讲话稿2023-06-04 10:39:43

初中宣传委员竞选稿2023-06-11 03:11:37

关于勤奋的国旗下励志讲话稿2023-06-12 03:23:3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校长六一儿童节的优秀讲话稿范文(通用12篇)2023-06-09 16:47:33

小学生春季开学安全教育讲话稿(精选五篇)2023-06-04 10:31:45

校园文化艺术节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2023-06-05 17: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