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在本学期,我们又有了一节物理学课程,本以为在大一学习物理学课程之后,大学生涯不会再碰到这门课程的我,却是非常的开心。因为我个人对于物理的学习非常喜欢。每当有物理的作业,每次都是放在首位的。
还记得第一次的物理课上的我,人满为患,由于去的晚,已经没有了座位,只能站着上课。但是即便如此,我也是听得津津有味。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物理老师不是一个电视里那种懊糟的老头子,反而,他是一个思路清晰的老师。
于是,我便是站着,开始了我这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在大学理科各科目中,物理是相对比较难学习的一门课程,学习物理的许多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徘徊在中游或者下游的同学,总会遇到这样的困扰,在课上的时候,听着老师的讲课觉得有理有据,自己明白的也七七八八,但是一旦要自己动手去解决书本上的一些物理知识时,却已经束手无策了。在大学物理慢慢的学习之中,我明白在正式开始物理学习之前,最好是能根据老师第一天第一节课对于物理课程体系的笼统介绍,以及在众多学姐学长那里得到的有用信息,弄清物理学习的课程特点和必备的基础知识,结合自己在高中学学习物理的情况,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的准备工作和预习工作。因为大学物理与高中的物理是紧密相关的,是高中物理知识的提高和拓展,所以复习高中物理学知识的物理概念和公式是十分重要的,还有一些常用的物理模型也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在大一时候所学习的许多高等数学知识也是需要及时复习的,毕竟数学算数也算是物理学习的基础。然后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长久积累的不同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同时每个人的基础知识也不尽相同,要正确认识自身,熟悉周围学习条件和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根据物理课程的特点,把自己一天中最具有效率的时间安排给最难学习课程的学习。这便是我由大学物理学习所得出的一点经验与体会。
我认为学习大学物理,是锻炼个人思维运用的一个重要方式,物理这门课在大学的学习已经不同于你高中和初中的物理学习,很多大学物理的内容在以前看起来也许就是天方夜谭,非常的抽象。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新的学习态度来对待这门课程的学习,比如各种抽象理论章节的学习,我们就不能按照以前的旧观点和旧思想来强制自己来接受,这样对于学习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反而会使那部分的内容更难理解,也会使得学习的过程枯燥无比,渐渐失去兴趣。所以说,学习大学物理对我们的思维来说是一种锻炼,也是对于我们学习能力的一种锻炼,同时这对于我们学习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弥足珍贵的,这也是一种学习能力的考验。
而物理对于我的提高,不止是专业上面的帮助,也是在生活和其他学习上面的。例如在于生活之中,面对受力的问题,我可以巧妙的应用物理知识,来明白力的大小以及如何做到省力,从而在生活中做到巧妙的运用和快速的解决问题。还有就是对于我的兼职生涯也是有一定的帮助。大一的时候,在安吉我曾经给当时高三的同学辅导过物理方面的知识。在当时,由于要给他辅导物理实验,我也是找了好多高中的学习资料,温习以前学习过的知识,保证自己教学的准确性。由此我也增强了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缓解了我当时的经济压力。所有说,学习物理对我的帮助不可谓不大!
总之,学习物理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帮助,同时物理学的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我们应该明白,大学的学习是人生事业的真正开始,每一门大学课程的内容都是自己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作为学生,应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浓厚自己的学习兴趣,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所有课程的学习的重视,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争取在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中取得最大收获,充实地度过大学这段宝贵时光。对于物理的学习,我们不能轻视物理,也不能小瞧物理,要做到喜欢不喜欢的学科都一视同仁,并且我们在学习大学物理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踏踏实实,不要出现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学习所有大学课程,相信最终我们会牢固掌握其中的知识,一步步的走下去,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今天,我到开平税东中学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举行的初中物理教师培训会,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活动安排是:
1、听税东中学李红梅老师主讲的《电功》;
2、听税东中学张国英老师对该课的点评;
3、由市教研员冯国武老师点评;
4、观看由丰南三中袁桂莲老师获得省一等奖课《杠杆》的录像课。
听、看了两节课,给我很大的震撼。看到物理教学发展之快,也看到教学观念的转变,还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是自己增强了紧迫感。
两节课共同的亮点是:
1、实验的创新。袁老师的杠杆突破传统教具的束缚,敢于逆向思维,大胆用不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进行实验探究。也巧妙的解决了力臂测量的难度。因而是袁老师的课插上了成功的翅膀。李红梅老师的实验也另辟蹊径,改进了原有实验,操作方便,且增强了趣味性、生活性、思考性。
2、让物理走进生活。两节课都从生活中的物理开始,进入物理的殿堂,最后又都回到生活。袁老师从让学生设计拔木板上的铁钉开始,到后来生活中的杠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认识,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李老师把身边的电热隐患和血淋淋的惨痛教训搬到课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用电的重要性。
3、教师的亲和力。教师就是学生的益友,因而课堂是民主的、平等的,也是开放的。
4、教师的语言魅力。听她们讲课是一种享受,语言言简意赅、音色优美、语速适中。
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学读汽车速度表;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2、扩大知识面: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帖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3、在更高的层面上关心物理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关心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现在教师更要关心的是全面的课程目标,是知识的选取,是课程的设置。新课程中知识的选取及要求的高低是为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在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中,一些不同的知识可以用来达到相同的课程目标。因此,在明确总体目标情况下,知识的选择和要求的高低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使得教师获得一定的主动权。这是新课程与过去的以知识为本的物理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在课程设置上,过去大纲对目标要求非常具体,如知道、理解、掌握、会、选学等,现在的新课标更具有原则性,显然具有法规性地位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科书。
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4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作为一个教师应作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
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针对教材和学生状况加以分析,对比新旧课程理念,尽可能多角度、大范围地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向和教学过程中可能随机出现的问题及因应策略,并将这一切尽量溶入实验器材的准备及电脑课件的设计制作中等等这些方法既能确保教学过程的开放,又能提高教师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
例如:在每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都特别加入了“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及“实验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及处理方法”等板块。在这些板块中,有的教师写道:
1、有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将本章后面的知识提出来。对于提出这类问题的学生,应予以鼓励,并告知大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探究的课题,只是本堂课可能时间不够,需留待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并对学生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予以肯定。
2、学生可能得到的有错误的认识和结论。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认知成果,可建议学生反复实验、收集证据、查找资料以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让学生自己纠正前面的错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3、学生可能提出目前还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赞赏学生的勇气,并建议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弄清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哪些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设计中这些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学生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也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方法,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秘畏惧心理,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从而确保了探究教学的顺畅进行。
二、创设情境,精彩导入。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将座位排成若干u形单元,采用六人学习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在教学《运动与静止》时,教师用电脑多媒体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乌云,小溪的流水等画面,让学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运动。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
三、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实践表明,《学案》的使用非常奏效,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四、开发课程资源。
当前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课程资源相当匮乏。单就我们使用的物理实验教材上所列的新增随堂实验器材就达百余种。这还不包括延伸至课外的学生自主开发的探究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大力倡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学具。
改变旧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我们的物理教学功在今天,利在明天。不管教学评价体系怎样,作为教育者务必把握一点,我们必须要用活的思想、活的思维、活的方法、活的语言来面对一个个活的课堂。做到教学相长。
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5
电学是初三学生期中考试后的学习终点,中考试题电学内容约占40%,十个重点物理知识中电学占了三个:电流定律、欧姆定律、电功率。现今二期课改的新教材又把欧姆定律上升为超出知道(A极)、理解(B极)、掌握(C极)这三级之后的第四级——应用(D级),即以该学习内容为重点,综合其他内容,去解决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对知识的系统认识。由此可见电学在中考中的地位以及在实际学习中的难度。初三电学由初二物理的现象学习逐步过渡到理论学习,要求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于这些理论性强的概念、规律,靠死记硬背很难取得理想成绩。因此,学好初三电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掌握基础电学知识
电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同学力求做到“四会”:会表述:能正确地叙述并熟记概念、规律的内容,明确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明确欧姆定律应用于某一电阻还是整个电路。另外还必须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重视实验
重视实验,还应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发散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物理复习研讨会于3月7号在里庄中学召开,九年级全体物理教师到会参加研讨。
会议安排三项主要议程:
1、观摩里庄中学王老师的复习课《力》。
2、教师分组进行研讨,交流九年级物理复习计划与方法。
3、袁老师组织主持交流各组研讨结果,并对20xx年物理中考试题变化进行分析。
研讨会上,与会教师认真观摩了该校王老师执教的《力》,该堂课颠覆了传统的复习课模式,大胆地进行了创新,让学生进行小组领学积极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师们通过观摩拓展了复习课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了通过复习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提升的途径。课后,参加活动的老师对两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最后,县教研室袁老师具体阐述了20xx年中考复习热点,高度概括,凝练实效,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供与会老师借鉴,要求老师们以生为本,以考纲为本,重视实验,关注前沿,注重复习效率。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对于今后物理中考复习阶段的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让老师们理清了复习思路,从而提高课堂复习教学的效率,参会教师一致认为不虚此行,收获很多。
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7
月1号上午,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李春密教授做了题为《基于提升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的报告,李教授指出:物理教学要强化物理知识与实践情境的关联,提高把物理知识与实践情境进行联系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堂教学就是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刺激学生深度思考,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总是凭借一定的教学情境实施的,学生对知识的感悟、乃至素养的提升也只有在与情境的互动中才能达成。
第一、我们的教学应该是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教,物理教学的价值在于:
1、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和观念。
2、把前人从事智力活动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
3、把蕴含在知识载体中的观念、态度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第二、物理学是一门智慧的科学,教师用智慧教物理,学生用智慧学物。
教师应当创设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情境,时刻反思自己的某个物理教学设计或案例是否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1、学习内容—是否属于物理核心知识(大概念)、实现了知识的结构化、体现了核心知识的教育价值与功能,承载并落实了物理学科的思想方法和核心素养。
2、学习活动—是否让学生实施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是否高度参与、深度思维、情感内化。
3、学习结果—学生是否能够深度理解物理概念,主动探究,体现物理思维及方法,以及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三、学校教学实践所面临挑战的思考
从知识获得到学科素养发展的转变;从基于经验到基于学习进阶的转变;从知识点堂教学到主题整体教学的转变;从教学孤立改革到程教材教学评价的系统改革的转变;开展适应新标和新教材的堂教学;实行适应学业质量标准的考试评价;主动适应适应新系统的教师成长和发展。
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时,心理上:角色换位;思维上:还原稚化;时空上:留有余地。要明确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教学设计取向的改变。从知识记忆到知识理解,从基于习题训练到面对实际问题解决,从具体性知识学习到核心观念建构,从知识解析到促进认识转变和发展,从知识结论到彰显知识的功能价值。德国物理学家劳厄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
第四、李教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堂教学方式的建议
高中物理程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建构关于自然界的物理图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领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做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注重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注重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注重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物理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以核心素养为目标
(2)以创设情景为前提
(3)以自主学习为基础
(4)以问题解决为导向
(5)以探究活动为主线
(6)以思维训练
(7)以方法引导为准则
(8)以后反思为策略
(9)以持续评价为根本
(10)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第五、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逐步学习、系统反思和迁移应用,促进物理观念不断发展,并学会应用这些观念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是发展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在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增加联系生活和现代科技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活泼的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尽可能为学生交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和享受合作的成果;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如实记录、客观对待所读取的实验数据,遵循基本的学术道德规范。
应把物理程中所形成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用于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进步提高探究能力、增强实践意识、养成科学态度,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利用生活中的情景生成有价值的科学探究问题。关心大众传媒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通过习题教学,使学生在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实践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第六、强化物理知识与实践情境的关联,提高把物理知识与实践情境进行联系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把跟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社会热点中的物理问题、现代科技成果等有实践情境的教学内容引进物理堂;用生活中的器具做物理实验,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设真实情境、并通过对真实情境的思维加工建立物理概念;用物理规律分析和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养成估计生活中有关物理量大小的习惯,乐于对媒体消息中物理量的大小进行审视,勇于对媒体信息中的不合理数据进行质疑。
从学术形态到教育形态,深入挖掘物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核心素养,突出物理教学的育人价值。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科知识只是形成学科素养的载体,学科活动才是形成学科素养的渠道。为此,要转变知识学习方式,倡导深度学习与合作学习等。一切知识,惟有成为学生探究与实践对象的时候,其学习过程才有可能成为素养发展过程。
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8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物理学也存在于我们身边。学了测量的初步知识,我们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我别出心裁,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包扎好,这样更牢固。然后,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装盒作为软尺的外壳,在盒的中心利用铁丝做一摇柄中心轴,软尺的末端固定在轴上,这样一个可以收拾并反复使用的卷尺诞生了。同时,这位我受软尺自作的启示,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刻度,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再扯下来,便做成了“软尺”,用“软尺”不仅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还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我们捕捉身边的琐事进行探究的事例屡见不鲜。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我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在数理化三科中,物理在解题逻辑上对思维的要求更深一层,或者说,物理更需要对知识点的感悟,因为它重视分析,这一点在力学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力学不管是在初中物理还是高中物理中占的比例都很大,并且题型一般归于难点和重点,然而解决该难点的金钥匙就是对物体受力的正确分析,这一能力不仅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分析意识有关,然而更重要的是课后大量辅助练习资料的积累。做练习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手头有一两本好的资料便可以了,而很多同学可能认为只要把练习做完,这些知识便算是掌握了,其实不然,你不妨试试:在老师讲完一个新知识点且已把关于这部分的练习解决掉后,当再过一个星期,你再重新翻看相同的题型,你会惊愕地发现原来自己其实连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都没掌握,更何况还要利用它来分析难题。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验:每当考试考砸后,都会埋怨哪道大题又没做对,哪个解题因素又没考虑,其实这些都没关系,因为大题的分大家一样丢,而丢分最严重的是那些最基本的选择题,填空题,因此千万别小看课本,因为那才是最容易拿分的。而许多同学往往忽视这些。又例如运动和力的关系,有很多同学都搞不太清楚,越搞越晕,越学越犯迷糊,越觉得复杂。其实它们的关系很简单,就是牛顿第一定理和牛顿第二定理的直接应用。第一定理就告诉了我们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一定不受力(这种情况一般很少)或者受平衡力作用,而受到平衡力作用的一定处于平衡状态。而牛顿第二定理F=ma则再明白不过的说明了有力就有加速度,有加速度就会有力,而加速度的存在就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改变,没有加速度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会变,从而得到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而运动状态的改变自然就是力作用的结果,因此这样一理解了那么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的把握肯定要上一个台阶,也不会再犯迷糊了,所以基本概念实际上是学物理最重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及时归纳总结,特别是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以后,经验和教训都要一起总结,总结经验主要就是把一些好的经典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在过一过目,看自己是否真正的掌握了。而总结教训则是把自己平时总喜欢犯的一些错误归结到一起,看看它们的共同点,并找出症结,这样对症下药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是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那么就加强基础的学习,而如果是计算上的问题,那么就要注意计算能力的提高。
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考试的问题,作为学生,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考试的成绩和结果也对自己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对于每一堂考试我们都希望能够顺利的考好。
考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考试和学习中,一个人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有好多在复习时往往会产生急躁情绪,担心自己复习不完,这一点就体现出我前面所说的指定复习计划的好处,只要按照计划去安排自己的复习,就肯定能完成,而且可以随时看出自己复习的进度,这种担心也就没有了。另外复习实际上只是对前阶段所学知识的一种回顾和突击,因此不可能像平常学习那样对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死抠”,这些是看平时的积累的,复习特别是考前短暂的复习只能起到一个调整以及加深巩固知识在脑海中印象的作用,真正的解答物理题的水平是靠平时的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不要寄希望于通过复习能够使得自己的水平有一个质的提高,即使是考试成绩提高了很多,那也只能说明是这一次心态的调整和战术的采用很成功,使得自己得到了正常甚至是超常的发挥。在考试中,要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就是说在复习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一旦进入考场就要放松心情沉着应战,心理上不要胆怯,就像做一堂;练习一样。但是又不能完全看作一次平时的练习,因为毕竟是考试,因此要很细心的检查和计算,不能马虎大意,这就是所谓战术上的重视。总之只要平时下了一定的功夫,再以这样的形态应战,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第一、做好准备。
《大学物理》课程开始于大一下学期,在正式开始物理学习之前,最好能根据老师对课程体系的介绍,以及在高年级同学那里得到的信息,弄清课程特点和必备的基础知识,结合自己对中学物理的学习情况,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因为大学物理与高中的物理是紧密相关的,是高中物理知识的扩展和提高,所以适当复习高中的物理概念和公式,以及常用的物理模型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上学期的高等数学知识例如积分部分也是需要及时复习的。
第二、科学学习。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偏好,更有参差不齐的专业基础,要正确认识自身,熟悉周围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根据课程特点,把一天中学习效果最好的时间安排给相应课程的学习。
以我自己为例,本身就对物理这类基础理科兴趣不是特别大,高中的时候由于题目类型固定,各种题目做得多,所以还能取得相应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到大学,在学习时间没有高中多的情况下,怎样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做一道题通一类题,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第三、共同学习。
科学家很少独立进行研究,他们更多的是在团队中合作工作。如果能与同学或老师经常面对面或通过互联网等形式进行交流,甚至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或者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那么将会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我在平时尽量要求自己,争取每节课后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没有问题,也可以在老师身边听听其它同学有什么问题。有一些问题可能折射出我们在某个知识点上的欠缺,所以问问题是必要的查漏补缺环节。
另外,经常逛逛物理学习交流论坛,参与问题讨论也是件很有乐趣的事。
第四、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是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的课堂讲解和示范对于正确理解物理理论有很大帮助,保证课堂学习效果是提高整体学习效率的关键一环。要保证课堂学习效果,就要做好预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跟紧老师思路、理解理论内涵,掌握例题解法、记录课堂笔记,还要把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及总结提高与课堂学习相结合。
首先是保证课上的精神状态良好,提前一天预习物理书上的内容。课上认真记录,最好用双色记录法,用红笔标注出重难点,以便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可以多加留意。课上听到不太懂的地方或是有疑问的地方,要做好标注比如打个问号什么的,下课及时找老师解决。人的惰性会使我们当天不及时解决的问题留到第二天就忘了。
第五、理解例题。
讲解例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例题也是学会应用理论的开始。教师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一方面是要教会学生求解某一类题目的方法,另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每个例题都是一个物理模型,物理题实际上已知模型的拓展和变化。如何懂一道题通一类题,剖开题目表面找到问题所在是我们学习的关键。
第六、完成作业。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也是更为重要的学习。完成作业是课堂所学理论的首次应用,也是对理论掌握程度的实际检测,同时还是深化对理论理解的过程。课后,我们在完成作业之前应该先仔细看书回顾一下课堂内容,再结合例题加深理解,然后动笔做作业。现在每个同学手上都有习题的分析与解答,不少同学习惯对着答案作题目,这样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缺少了对题目的分析和对模型的理解,可能看似是完成了作业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达到作业的目的。
除此之外,我认为可以借助一些其他教材或辅导资料来扩展我们的视野,不同教材分析问题的角度可能不同,而且有些教材可能更符合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便于我们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第七、复习与总结。复习包括课后复习和考前复习。
课后复习要全面回顾课堂学习内容,完善课堂笔记,理清知识重点、难点以及求解习题的基本步骤与技巧,解决完成作业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
考前复习的重点在于梳理课程知识体系、研究方法、思想模式等。总结包括阶段总结和课程总结。前者是对一章或一部分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的总结,涉及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公式、基本题型、求解方法,其目的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后者是对整个课程学习的全面总结,应在期终考试前进行,主要涉及课程内容、思想方法、研究方法、课程特点、学习心得等,其目的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积累经验。
总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大学学习是人生事业的真正开始,每一门课程内容都是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作为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浓厚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重视对所有课程的学习,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在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中取得最大收获,充实地度过大学这段宝贵时光。
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一、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
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
3、要重视实验。
相关文章
励志教育个人心得体会(精选五篇)2023-06-15 15:38:06
军训方阵心得体会范文2023-06-10 02:43:30
法制报告会心得体会2023-06-16 23:55:20
参观机务段的心得体会2023-06-06 07:33:17
四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2023-06-16 05:12:34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五篇)2023-06-06 06:45:2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创新党员学习方式2000字2023-06-07 08:52:12
党员宗旨意识学习心得体会1000字2023-06-15 13:06:56
读书月党员读书心得1000字20篇2023-06-18 14: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