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朱自清《荷塘月色》导学案(附答案)

时间:2023-06-18 19:48:06 文/张东东 文学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朱自清《荷塘月色》导学案(附答案)

  【预习导学】

  【预习指要】

  1.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认识“通感”的修辞手法,体会“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知识链接】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朱自清在同时期发表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文中表现作者想摆脱这一苦闷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也叫“移觉”。 如:“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郭风《叶笛》)这个句子笛声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还有明亮的阳光,三种感觉相融会,那笛声该多么撩人情思。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酣( )睡 颤( )动 宛( )然 独处( )

  脉脉( ) 参差( ) 袅娜( ) 乘( )凉

  点缀( ) 羞涩( ) 敛裾( ) 踱( )步

  煤屑( ) 幽僻( ) 斑驳( ) 倩影( )

  2、词语理解

  参差: 袅娜: 脉脉:

  弥望 : 斑驳: 倩影:

  3、阅读文段,然后做题

  课文第四自然段:月下荷塘。

  ⑴ 这一段所写的景物依次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⑵ 这一段景物描写的观察角度是:由_______而_______,由_______则_______,由_____而_______。

  ⑶ “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写出清香的特点是 ( )

  A、随风飘散,荡然无存   B、聚而不散,芳香浓郁

  C、悠长连绵,沁人心脾  D、断断续续,若有若无

  ⑷ 第四段文字结尾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 这样写的作用主要是:(   )

  A、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B、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C、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艳丽照人。

  D、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艳丽照人。

  ⑸ 这一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

  A、托物言志  B、融情于景   C、触景生情  D、直抒胸臆

  课文第七、八自然段:写荷塘月色中的人。

  ⑴ 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风俗,表现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惦念,其目的是什么?请简析。

  ⑵ 填入下面的《采莲曲》中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辉。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棹船芙蓉落,__________,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A.船移白鹭飞 B.傍人娇莺飞 C.莲摇鱼暂飞 D.更逐鹧鸪飞

  【讲练互动】

  1、怎样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荷塘的?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句子,说说作者的情感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脉脉(mò) 颤动(zhàn) 乘凉(chéng) 独处(chǔ)的妙处

  B.酣睡(hān) 参差(cī) 袅娜(nuó) 蓊蓊郁郁(wěng)

  C.点缀(zhuì) 倩影(qiàn) 皱缬(xié) 梵婀玲(fán)

  D.惦着(diàn) 羞涩(sè) 宛然(wǎn) 踱着步(dù)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致的轮廓)

  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

  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远远看去)

  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情态、样子)

  3.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4.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月光如流水一般,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着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却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文中标有横线的地方都是叠音词,应依次填入的正确的一组是( )

  A.轻轻 薄薄 淡淡 弯弯 B.静静 淡淡 薄薄 柔柔

  C.轻轻 淡淡 薄薄 柔柔 D.静静 薄薄 淡淡 弯弯

  2.文中加线的“这”指代的是( )

  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B.不能朗照

  C.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

  D.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3、下面句子加点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以流水喻月光,富有动感,写出了月辉照耀,如倾如泻的景象。)

  B.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洗”字显出牛乳之清)

  C.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字赋予主动意识,写出倩影之真,表现出一种趣味,也显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D.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弥”字突出荷叶之广之密。“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

  (二)莲花自古以来,一向为我国人民所称颂。历代文人墨客爱莲,称它为“君子花”,推它为知己,颂扬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其实,只是以莲花来标榜自己的超然出世罢了。

  然而,说到莲花,我不禁想起了《荷塘月色》的作者,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先生。他在那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时刻,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断然拒绝领取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救济粮”,这不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吗?

  我爱莲花,爱它那朴实无华的风姿,爱它那不染污泥的风骨,也爱它那顺乎自然的独特美姿。在烈日当空的时候,是妩媚灿烂;在皎洁的月光下,则清影娇绮;风吹,是绿波翻腾,红裳飞衣;雨打,则碧碗倾摇,银珠戏跳。不论是什么时候,不论大自然如何变幻,它总能展示出一幅优美动人的图画,使人心旷神怡。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周敦颐所写的《 》。

  2.下列词或句子打上引号,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

  ①“君子花”  ②“出淤泥而不染”  ③“救济粮”

  A.①引用 ②强调 ③具有特殊含义 B.①强调 ②强调 ③引用

  C.①强调 ②引用 ③具有特殊含义 D.①表示专用名词 ②引用 ③具有特殊含义

  3.由“莲花”联想到朱自清先生,这属于( )

  A.因果联想   B.相关联想 C.相似联想     D.对比联想

  4.“这不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吗?”这是_____句式。请改写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朱自清拒领救济粮的原因在于 。

  1、hān chàn chǔ mò cēn cī niǎo nuó chéng zhuì

  sè liǎn jǖ duó xiè pì bó qiàn

  2、参差:长短 、高低、大小不齐。

  袅娜: 柔美的样子。

  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包含深情的样子 。

  弥望:充满视野,满眼。

  斑驳:深浅不一的意思。

  倩影:美丽的影子 。

  3、⑴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⑵由远而近,由上而下,由静而动。 ⑶ D ⑷ B ⑸ B

  ⑴ 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惦念,目的表明作者欲超然现实,强调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

  ⑵、A

  1、这句是“文眼”,确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这句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此句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基调。

  2、小煤屑路---幽僻,寂静;荷塘四周的树木---阴森森;荷叶---繁密,出水高,亭亭玉立;荷香---随风飘荡,不绝如缕;荷叶的波动---疾如闪电;月光---清幽,如流水;青雾---薄如轻纱;云天—淡淡的;树影---奇形异状,如画如乐;树缝灯光---没精打采;蛙叫蝉鸣----最为热闹。

  3、作者的感情发展线索;“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 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记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

  一、选择:1.B(A颤chàn C梵婀玲fàn D踱duó) 2.C (乍看:刚一看去,初看) 3.D(前三句都是通感) 4.B

  二、1.D 2.A

  1.《爱莲说》 2.C 3.C 4.反问 这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 5.表现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

相关文章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范文2023-06-14 22:23:55

朱自清匆匆读后感450字2023-06-05 23:19:23

朱自清背影优秀教学设计三篇2023-06-04 07:59:53

朱自清春的教案2023-06-04 14:08:53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范文2023-06-05 13:30:24

在诗文的河边——朱自清谈文学读后感2023-06-19 02:23:15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