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望月怀远》读后感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假期。
午时间隙,桌上一本诗集,引人入胜。随手翻开书页,便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这是一首由望月怀念远方亲人的诗,一轮皎洁的明月在宽阔无比的的海上徐徐升起,只身在异乡,此时此景最容易勾起对远方亲人的念想。唯一相连的是一轮明月,将天各一方的人串在一起。
想起远方的亲人,她在干嘛呢?生活是否安好?家务是否繁重?她是否也会想起我?诸多疑问在诗人的脑海里萌生,不像现在通讯手段那么发达,一个电话,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不像现在交通那么方便,一张机票,就能抵达相聚千里的老家。
而在古代,天各一方时,只能通过书信往来,知悉家中状况,才有诸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所以有情的人总是怨恨漫漫长夜,一整夜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灭掉烛光,透窗而入的月光充满整个屋内,走出去,欣赏那盈盈月光,来消解心中的思念,却又觉得身上的衣服单薄,露珠沾在身上,有些凉,更有些冷。
高空皓月,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地上仿佛披了一层银霜,很美,想手捧月光,送给远方的亲人,却只能是空想而已。哎,还不如回屋睡觉,因为梦里还可能有会面的时光。
感想:意境清幽,情如月般的柔美,琴音瑟瑟,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读后感
感遇(十二首 其一)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这是《唐诗三百首》(下称唐三百)的第一首开篇之作。
整个《唐三百》按照五言古诗、五言乐府、七言古诗、七言乐府、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这个顺序排下来。
至于每部分的作者排序,我就不大了解了。并没有按照生卒年份来排序,也没有按照姓氏笔画来排。
张九龄的这首诗可能体现了蘅塘退士的内心写照。一个清高而不流俗的雅士,具有不攀附权贵的独立人格。
请看此句“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我本来就很NB,我至于需要你的赞赏来证明自己么?
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这首诗还是有些难度的。朗诵起来也不是很上口,至少我觉得非常不押韵,念起来有些古怪。
第一联没有问题,翻翻字典就知道什么意思。通过对兰草、桂华这两种古人很赞赏植物的描述来引出要表达的含义。
第二联有些小疑问:我第一遍念完了,实在不明白佳节的意思,看了注释才知道是“高风亮节”的意思而不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可是搜索了网上的解释我觉得更加合理,就是兰草和桂花的这种勃勃生机,才使得春天,秋天成为美好的季节。我个人认为这种解释比较靠谱
第三联:疑问更多了,谁知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林栖者才能代表隐士?闻风坐相悦
闻什么?是听还是用鼻子嗅?风是指代佳节?为什么要坐 才能相悦?
原来闻风是有典故的,《孟子·尽心篇》有闻伯夷之风
坐不是坐下的意思而是尤深、殊的意思。比较难以理解
到现在也不知为什么需要这个转折“谁知”
第四联:主题出来了,而且非常浅显易懂。我自己知道自己,做好自己就行了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理解,为什么需要别人赞赏,完全是一种孤芳自赏的腔调,不过我很喜欢
整体再过一遍:
兰草、桂花各自生长得很茂盛很清雅,就因为它们这样旺盛的`生命力才使得春秋二季成为美好的季节
林间的隐士闻见了兰桂的香气非常喜爱,可是草木自己生长自己的,并没有期望美人(隐士)来折取欣赏
一二联因果,三四联相关。
此诗越读越有味道,骨子暗含的那种执拗劲,知识分子不卑不亢自求进取的精神让人心生敬意,也心有戚戚焉。无愧为开篇第一首。
张九龄《感遇 其七》读后感
感遇 其七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 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相关文章
张九龄感遇(第七)全诗赏析2023-06-06 13:39:37
旧唐书 张九龄传原文2023-06-17 08:08:01
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十篇2023-06-14 01:35:42
张爱玲的爱情名人名言2023-06-17 00:32:23
张爱玲经典语录「精选」2023-06-11 00:57:36
张九龄罢相2023-06-18 02:00:46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