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传播学视野下张爱玲作品影视改编探讨论文

时间:2023-06-09 05:28:11 文/黄飞 文学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传播学视野下张爱玲作品影视改编探讨论文

  一、张爱玲作品的传播热和改编热

  文学作品虽然可以起到陶冶人们情操、提升人们生活能力的作用,但不能像现代影视剧那样将作品形象生动地展示在消费者面前,以达到吸引消费主体和提高消费主体热情的效果。因此,将文学作品具有净化心灵和陶冶情操的功能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对接,不仅可以达到提高人们观影激情的目的,还可以帮助人们从传播学的角度,更加深入、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知文学作品,进一步激发人们探索优秀文学作品的欲望。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和经济化的时代,将文学作品与传播学进行有效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提高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市场占有率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在这种大环境背景和影响因素作用下,中国现代文坛有一位女作家,她的作品屡屡被知名导演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无论是以怎样的方式改编,都不会失去她作品鲜明的特色,依然会让人们保有极高的热情,她就是张爱玲。就张爱玲文学作品的传播热而言,主要有三次。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一部《传奇》让世人了解到张爱玲传奇的一生。《传奇》是张爱玲真实的人生和生活写照,通过自身的所感所想,站在充满年代感的视角,运用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描述了一个“纸醉金迷”的上海和一个“千疮百孔”的人生。随后一段时间,由于历史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张爱玲作品在大陆活跃的频率逐渐减少。第二次热潮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大陆的思想观念和环境发生了巨变,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到政治原因和人为观念等因素的限制和束缚,使张爱玲以及她的文学作品重新被发掘。不论是影视剧领域还是文学领域,都掀起了一股“张爱玲热”。就文学领域而言,文学研究者对张爱玲的作品以及张爱玲生平的研究,带动了张爱玲作品受到市场的热捧。就影视领域而言,很多知名导演对张爱玲的作品喜爱有加,为进一步改编其作品奠定了基础。张爱玲文学作品带有浓厚的批判色彩和深刻的世俗特色,其作品在与当时那个世俗年代的碰撞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而深深吸引了世人的目光。第三次热潮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她的文学作品被广泛流传于影视界、商业界和文学界,逐渐与市场经济融为一体,无论是张爱玲本人的家庭、爱情还是作品,已经深深与大众市场捆绑在一起,从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张爱玲本人以及其作品就像一部部生动的戏,这也是导演偏爱张爱玲文学作品的关键因素。在舞台上,张爱玲的作品呈现出完美的画面感和鲜明的艺术色彩,阅读张爱玲作品,可以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和艺术视觉感。比如,2004年播出的电视剧《半生缘》和2009年播出的《倾城之恋》,这两部文学作品都带有强烈的年代色彩,无论是写作技巧,还是作品与时代的契合度,都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在心理上与影视剧和作品本身产生共鸣。

  二、张爱玲作品影视剧改编传播学分析

  就传播媒介而言,文学作品通过纸质形式只是展示出一个模糊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使人物形象具体化,还可以使人物形象性格特征鲜明化。比如《半生缘》中曼桢这个人物形象,一旦观众看了电视剧,观众心中对曼桢的勾勒就变成了林心如或者吴倩莲。由此可见,电影或者电视剧对文学作品本身的人物设定有一定的影响。就传播环境而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大众媒体进入现代消费市场,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大众媒体与文学作品的契合度逐渐加强,由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逐渐向视觉为中心的感性主义转变。

  三、影视改编对张爱玲作品文学风格的消解

  1.“苍凉”意境和“传奇”故事的消解

  张爱玲本人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她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过自己的喜欢和自己的作品风格。由此可见,“悲壮”是张爱玲文学作品的基调,“苍凉”是其文学作品的主调。但是大多数由张爱玲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影视剧,对张爱玲作品的基调和主调认识并不清楚,对张爱玲作品风格的改变,正是影视剧领域对其作品的最大误解。比如,第一部将张爱玲作品改编成电视剧的《倾城之恋》,可以看出这部电视剧的前后与主次: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是整部戏的前景,政治战争作为故事背景,从侧面反映出当时香港沦陷时人们的生活状况,时代变迁给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增添了一抹政治气息。但是在1984年上映的电影中可以看出,导演许鞍华将重点放置在电影场景的建设方面,并运用多视角的艺术表现手法创设出当时香港经历战争时的情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并不能与张爱玲作品本身所表达的“反讽刺”意义挂钩,把作品淡化的历史政治背景放在主人公爱情的前景之前。尽管导演在电影上映之后对其有所反思,但是这种有意或者无意的举动在世人看来,确实是将张爱玲作品本身的苍凉主调与基调进行了互换。《金锁记》被世人认为是张爱玲最好的一部文学作品,著名文学家温儒敏曾经说过:《金锁记》是将人生的荒诞与荒凉演绎到了极致。著名导演穆德远在2004年将其改编成电视剧,并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但是实际拍摄出来的效果与原著之间的联系只剩下纯粹的人物。

  2.缺陷人物和畸形情爱的修正

  文学研究者对张爱玲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认为,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带有强烈的`“人生写照”和“参差对照”特色。这种“写照”与“对照”之间的有机组合,不仅丰富了作品本身的结构和层次,也使作品人物形象更加丰富与饱满。正如张爱玲本人所言,她的世界里除了悲凉和爱情,还有生老病死等一类普通的现象存在。文学家就是这样,无论是站在社会还是人物角度,都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世俗社会的日常百态,比如畸形的爱情、极端化的人物、无爱的婚姻等。纵观张爱玲作品可以看出,她极少描述善良朴实的人物形象,这要归结于她的人生经历和家庭背景。比如电视剧版本的《金锁记》,对张爱玲作品进行了过度修改。除了名称之外,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已经看不出是张爱玲的故事写照,整部作品浅薄庸俗,没有深度。电视剧所表现的主题与思想,解构了小说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这一改编不仅使张爱玲一贯的苍凉主调被抹去,还将人物形象性格进行了改变,抹杀了原著作品本身所表达的人物形象特色。

  四、结语

  无论是在文学领域还是影视领域,张爱玲的作品都有极大的影响力。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文学作品不断融合的脚步加快,环境、传者、媒体、受众共同写出的张爱玲神话,给人们留下许多有意味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石兴泽.从老舍作品改编看影视媒介挤压下作家创作的窘境[J].学习与探索,2012(04).

  [2]袁勇麟,李薇.张爱玲研究的趋势与可能——以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J].扬子江评论,2012(03).

  [3]王云芳,张琴凤.互动视野下的文学生态考察——评黄发有《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J].创作与评论,2014(22).

  [4]林吉安.电影史:媒介维度的引入——试论媒介视野下的电影史写作[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5(03).

相关文章

张爱玲经典散文摘选2023-06-10 09:22:29

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读书心得2023-06-19 14:23:38

最新张爱玲的经典语录2023-06-10 13:27:27

旧唐书 张九龄传阅读答案及翻译2023-06-16 10:13:25

张均张爱玲十五讲简介2023-06-05 05:08:45

张爱玲天才梦创作手法赏析2023-06-19 11:20:3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