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欲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⒈《鱼我所欲也》选自《 》一书,此书与《 》《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⒉解释加点的词。
⑴欲( ) ⑵得兼( ) ⑶于( ) ⑷苟得( )
⑸患( ) ⑹如使( ) ⑺莫( ) ⑻辟 ( )
⑼恶( ) ⑽由是( ) ⑾是( ) ⑿则( )
⒀丧( ) ⒁是故( ) ⒂耳( )
⒊本文作者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其中心论点可用四个字“ ”概括。
⒋翻译下面句子。
⑴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⑵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⑶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㈡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即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本心。
⒈解释加点的词。
⑴箪( ) ⑵豆( ) ⑶蹴( )
⑷屑( ) ⑸万钟( ) ⑹辩( )
⑺于( ) ⑻何加( ) ⑼奉( )
⑽得( ) ⑾乡( ) ⑿已( )
⒀本心( )
⒉文段可分为3层。第一层,以古代“ ”的事例进一步论证舍生取义是人所共有的本心;第二层,用“ ”与上层“ ”对照,论述见利忘义是因为失其本心;第三层,指出现在为了“ ”而忘义,得出结论是因为“失其本心”
⒊ “乡为身死而不受”的原因是 。
⒋从文中看,人们为什么会接受万钟?答: 。
⒌翻译下面句子。
⑴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⑶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本心。
㈢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欲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即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本心。
⒈解释加点的词。
⑴呼尔而与之( )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⑶乡为身死而不受( ) ⑷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⑸所欲有甚于生者( ) ⑹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⑺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 ⑻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⑼所恶有甚于死者( ) ⑽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
⒉解释下面的通假字。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⑶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 )
⒊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这是为什么?
答:
⒋本段作者的观点是:“ ”。开头提出观点后,接着从 、 (填内容要点)两个方面加以论述,从而得出的结论是“ ”。
⒌运用比喻论证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以“ ”比喻生与义,并指出“所欲有甚于生者”就是 ,“所恶有甚于死者”就是 。
⒍对比也是本文的主要特色,文中“ ”和“ ”对举,“ ”和“ ”对举,“ ”和“ ”比较,“ ”和“ ”比较,突出了所要说明的问题。
⒎本文主要论述“ ”的重要性,第一段通过比喻引出中心论点,正面论述 是人的本心;第二段从反面论述 是“失本心”,从而阐明“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持本心的道理。
⒏人生面临着各种选择,学过本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
⒐翻译下边句子。
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⑶故患有所不辟也。
⑷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⒑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⑴
⑵
《鱼我所欲也》阅读训练题答案
㈠⒈《孟子》;《论语》 ⒉略 ⒊舍生取义 ⒋略
㈡⒈略 ⒉“不受嗟来之食”;万钟;一箪食,一豆羹;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⒊舍生取义 ⒋为了华美的住宅、妻妾的侍奉及所认识的穷人的感激。⒌略
㈢⒈略⒉略⒊这是因为失掉了本心(即见利忘义)。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与死、义与利;见利忘义是失其本心。 ⒌鱼与熊掌;义;不义。 ⒍鱼;熊掌;生;死;义;利;古;今 ⒎舍生取义;舍生取义;见利忘义;义;生⒏略⒐略⒑略
知识扩展:鱼我所欲也赏析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
放到《告子上》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亏心事来。其实,仅对本文的结构进行一番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它的主旨是讲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简要分析如下:在第1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行文至“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对这个观点的论述就结束了。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它。第2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说和阐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
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举的失去“本心”的事例,并不牵涉生死,而只是富贵与“义”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所以,它和“舍生取义”的说法没有什么关系。从课文整体上看,人应该保有“本心”是本文论述的中心。“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反面论证。
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四书章句集注》)这段概括主旨的话,还是比较恰切的。
相关文章
鱼我所欲也加点词翻译2023-06-10 21:01:31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阅读答案2023-06-09 22:25:24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2023-06-06 06:57:23
鱼我所欲也翻译注释2023-06-18 12:42:43
鱼我所欲也的重点词解释2023-06-10 03:27:37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翻译2023-06-10 02:07:2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