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余秋雨寻觅中华阅读答案

时间:2023-06-03 21:02:03 文/阿林 文学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余秋雨寻觅中华阅读答案1

  《寻觅中华》

  直到今天,很多文学史论著作还喜欢把屈原说成是“爱国诗人”。这也就是把一个政治概念放到了文学定位前面。“爱国”?屈原站在当时楚国的立场上反对秦国,是为了捍卫滋生自己生命的土地、文化和政权形式,当然合情合理,但是这里所谓的“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我们不应该混淆概念。在后世看来,当时真正与“国家”贴得比较近的,反倒是秦国,因为正是它将统一中国,产生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形成梁启超所说的“中国之中国”。我们怎么可以把中国在统一过程中遇到的对峙性诉求,反而说成是“爱国”呢?

  有人也许会辩解,这只是反映了楚国当时当地的观念。但是,把屈原说成是“爱国”的是现代人。现代人怎么可以不知道,作为诗人的屈原早已不是当时当地的了。

  寻常老百姓比他们好得多,每年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包粽子、划龙舟的时候,完全不分地域。不管是当时被楚国侵略过的地方,还是把楚国灭亡的地方,都在纪念。当年的“国界”,早就被诗句打通,根本不存在政治爱恨了。老百姓比文化人更懂得:文化无界,文化无价。

  在诸多同类著作中,我独独推崇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那一部《中国文学史》对屈原的分析。正是政治上的障碍,指引了文学的通道。落脚点应该是文学。

  我的说法可能会更彻底一点:那些日子,中国终于走到了应该有个性文学的高点上了,因此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派出一个叫屈原的人去领受各种心理磨炼。让他切身体验一系列矛盾和分裂,然后再以自己的生命把这些悖论冶炼为美,向世间呈示出一个最高坐标:什么是第一等级的诗,什么是第一等级的诗人。

  简单说来,这是一种通向辉煌的必要程序。

  抽去任何一级台阶,就无法抵达目标,不管那些台阶对攀援者造成了多大的劳累和痛苦。即便是小人诽谤、同僚侧目、世人疑惑,也不可缺少。

  甚至,对他自沉汨罗江,也不必投以过多的政治化理解和市井式悲哀。郭沫若认为,屈原是看到秦国军队攻破楚国首都郢,才悲愤自杀的,是“殉国难”。我觉得这恐怕与实际情况有一点出入。屈原自沉是在郢都攻破之前好几年,时间不太对。还有一些人认为是楚国朝廷中那些奸臣贼子不想让屈原活着,把他逼死的。在宽泛的意义上这样说说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编织出一个谋杀故事,却没有具体证据。

  我认为,他作出自沉的选择有更深刻的因素。当然有对现实的悲愤,但也有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的皈服。在弥漫着巫风神话传统的山水间,投江是一种凄美的祭祀仪式。他投江后,民众把原来祭祀东君的日子转移到他的名下,前面说过的包粽子、划龙舟这样的活动,正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

  (节选自余秋雨《寻觅中华》,有改动)

  余秋雨《寻觅中华》阅读题:

  8。下列关于屈原“爱国诗人”身份界定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把屈原称为“爱国诗人”,这是把政治概念放到了文学定位前面,是以政治来框范文化,让文化成为政治的衍生的错误做法。

  B。虽然屈原站在当时楚国的立场上反对秦国,但这里所谓的“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既然,此“国”非“爱国”之“国”,“爱国诗人”一说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C。现代人把屈原称为“爱国诗人”,却忽略了作为诗人的屈原早已不是当时当地的了这一事实,走入了文化研究的误区。

  D。端午节老百姓对屈原的纪念,不以楚国为界,正是屈原超越国界的明证。屈原的确是一个爱国者,但屈原作为一个诗人的意义却超越了一个普通的爱国者。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由于对屈原的分析与作者所持观点一致,所以在众多文学史中独独受到了作者的推崇。

  B。屈原人生中所经历的任何磨练,对于他成为第一个站在个性文学的高点上的诗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C。屈原自沉汨罗江,原因众说纷纭,但无论是“殉难说”还是“逼死说”都缺乏足够有力的史实支撑,因此,对于屈原自沉汨罗江,大可不必投以过多的政治化理解和市井式悲哀。

  D。老百姓在端午节以包粽子划龙舟这些方式来表示对屈原的'纪念,正和屈原以投江这样的祭祀仪式来结束自己生命的最后选择达成了一致。

  10。你如何理解文章第四节中的“彻底”二字?(3分)

  11。海德格尔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生命的形成、处境、病衰都是无法控制的,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如何结束生命。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屈原自沉行为的理解。(3分)

  《寻觅中华》阅读答案:

  8。答案:D “屈原的确是一个爱国者”不当。

  9。答案:A。作者推崇的是“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对屈原的分析”。

  10。参考答案:章培恒、骆玉明对屈原的分析认为,是“政治上的障碍,指引了文学的通道”。也就是说,屈原有美好的政治主张,但参加政治活动时表过于理想化、情感化和自信,缺少周旋能力,难于与环境协调。这一切,在造成人生悲剧的同时也造就了优秀文学。而作者认为,屈原所承受的各种磨练,是“一种通向辉煌的必要程序”,“抽去任何一级台阶,就无法抵达目标”。在作者看来,屈原之所以成为了一个第一等的诗人,正是因为他经历了诸多磨难。

  11。答案:政治失意,造成了屈原的人生悲剧,却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对所处的环境与个体的政治命运无能为力,但他选择了投江这样一种祭祀仪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自觉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皈依。在这个意义上,自沉汨罗江是屈原作为生命句号的最好的方式。而这一方式的选择,更成就了诗人的伟大。

余秋雨寻觅中华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直到今天,很多文学史论著作还喜欢把屈原说成是“爱国诗人”。这也就是把一个政治概念放到了文学定位前面。“爱国”?屈原站在当时楚国的立场上反对秦国,是为了捍卫滋生自己生命的土地、文化和政权形式,当然合情合理,但是这里所谓的“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我们不应该混淆概念。在后世看来,当时真正与“国家”贴得比较近的,反倒是秦国,因为正是它将统一中国,产生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形成梁启超所说的“中国之中国”。我们怎么可以把中国在统一过程中遇到的对峙性诉求,反而说成是“爱国”呢?

  有人也许会辩解,这只是反映了楚国当时当地的观念。但是,把屈原说成是“爱国”的是现代人。现代人怎么可以不知道,作为诗人的屈原早已不是当时当地的了。

  寻常老百姓比他们好得多,每年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包粽子、划龙舟的时候,完全不分地域。不管是当时被楚国侵略过的地方,还是把楚国灭亡的地方,都在纪念。当年的“国界”,早就被诗句打通,根本不存在政治爱恨了。老百姓比文化人更懂得:文化无界,文化无价。

  在诸多同类著作中,我独独推崇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那一部《中国文学史》对屈原的分析。正是政治上的障碍,指引了文学的通道。落脚点应该是文学。

  我的说法可能会更彻底一点:那些日子,中国终于走到了应该有个性文学的高点上了,因此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派出一个叫屈原的人去领受各种心理磨炼。让他切身体验一系列矛盾和分裂,然后再以自己的生命把这些悖论冶炼为美,向世间呈示出一个最高坐标:什么是第一等级的诗,什么是第一等级的诗人。

  简单说来,这是一种通向辉煌的必要程序。

  抽去任何一级台阶,就无法抵达目标,不管那些台阶对攀援者造成了多大的劳累和痛苦。即便是小人诽谤、同僚侧目、世人疑惑,也不可缺少。

  甚至,对他自沉汨罗江,也不必投以过多的政治化理解和市井式悲哀。郭沫若认为,屈原是看到秦国军队攻破楚国首都郢,才悲愤自杀的,是“殉国难”。我觉得这恐怕与实际情况有一点出入。屈原自沉是在郢都攻破之前好几年,时间不太对。还有一些人认为是楚国朝廷中那些奸臣贼子不想让屈原活着,把他逼死的。在宽泛的意义上这样说说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编织出一个谋杀故事,却没有具体证据。

  我认为,他作出自沉的选择有更深刻的因素。当然有对现实的悲愤,但也有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的皈服。在弥漫着巫风神话传统的山水间,投江是一种凄美的祭祀仪式。他投江后,民众把原来祭祀东君的日子转移到他的名下,前面说过的包粽子、划龙舟这样的活动,正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

  (节选自余秋雨《寻觅中华》,有改动)

  8.下列关于屈原“爱国诗人”身份界定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把屈原称为“爱国诗人”,这是把政治概念放到了文学定位前面,是以政治来框范文化,让文化成为政治的衍生的错误做法。

  B.虽然屈原站在当时楚国的立场上反对秦国,但这里所谓的“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既然,此“国”非“爱国”之“国”,“爱国诗人”一说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C.现代人把屈原称为“爱国诗人”,却忽略了作为诗人的屈原早已不是当时当地的了这一事实,走入了文化研究的误区。

  D.端午节老百姓对屈原的纪念,不以楚国为界,正是屈原超越国界的明证。屈原的确是一个爱国者,但屈原作为一个诗人的意义却超越了一个普通的爱国者。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由于对屈原的分析与作者所持观点一致,所以在众多文学史中独独受到了作者的推崇。

  B.屈原人生中所经历的任何磨练,对于他成为第一个站在个性文学的高点上的诗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C.屈原自沉汨罗江,原因众说纷纭,但无论是“殉难说”还是“逼死说”都缺乏足够有力的史实支撑,因此,对于屈原自沉汨罗江,大可不必投以过多的政治化理解和市井式悲哀。

  D.老百姓在端午节以包粽子划龙舟这些方式来表示对屈原的纪念,正和屈原以投江这样的祭祀仪式来结束自己生命的最后选择达成了一致。

  10.你如何理解文章第四节中的“彻底”二字?(3分)

  11.海德格尔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生命的形成、处境、病衰都是无法控制的,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如何结束生命。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屈原自沉行为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8.答案:D “屈原的确是一个爱国者”不当。

  9.答案:A.作者推崇的是“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对屈原的分析”。

  10.参考答案:章培恒、骆玉明对屈原的分析认为,是“政治上的障碍,指引了文学的通道”。也就是说,屈原有美好的政治主张,但参加政治活动时表过于理想化、情感化和自信,缺少周旋能力,难于与环境协调。这一切,在造成人生悲剧的同时也造就了优秀文学。而作者认为,屈原所承受的各种磨练,是“一种通向辉煌的必要程序”,“抽去任何一级台阶,就无法抵达目标”。在作者看来,屈原之所以成为了一个第一等的诗人,正是因为他经历了诸多磨难。

  11.答案:政治失意,造成了屈原的人生悲剧,却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对所处的环境与个体的政治命运无能为力,但他选择了投江这样一种祭祀仪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自觉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皈依。在这个意义上,自沉汨罗江是屈原作为生命句号的最好的方式。而这一方式的选择,更成就了诗人的伟大。

相关文章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2023-06-19 02:08:47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读后感8篇2023-06-05 21:09:31

余秋雨洞庭一角(节选)练习2023-06-08 19:08:28

余秋雨:尼泊尔文化行,促我反思中华文明2023-06-06 01:26:30

余秋雨借我一生名言名句2023-06-12 12:36:53

余秋雨中国文脉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2023-06-18 05:08:1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