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余秋雨“问道青城山”
常到青城登山锻炼,每每琢磨余秋雨为都江堰市题的名句“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余秋雨先生为目前最具含金量的文人。有好事者为当今文坛英杰估了个价,秋雨先生以1600万元雄踞榜首,其余如王蒙、莫言、刘心武等老牌作家,其价值则不到余先生的三分之一,刘心武以200余万元屈居末位。以“马小跳”风靡全国各个小学校的儿童作家杨红樱,则以800余万元的高价成为文坛新贵。因此,余先生所题的名句应该没什么问题,而且,余先生一直在凤凰卫视开设《秋雨时分》专栏,学贯中西,纵论古今,深受华人世界的追捧。偶尔进入余先生的博客,留言者每每达数百人之众,堪称博客世界之最,叹为观止!
只是,每去一次青城,都会为秋雨先生的名句犯傻。“拜水都江堰”,写得好!都江堰不论从什么角度,都是应该拜的。从世界科学发展史的角度,都江堰历时2400年,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人类最古老、最伟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河道清淤技术,远胜于解放后在黄河中上游建设的刘家峡、三门峡等水利工程,使我们不得不敬佩李冰父子卓越的智慧。从古蜀文明的发展角度,“天府之国”的美名,全都是拜都江堰之赐,缔造了灿烂神秘的蜀汉盛世。成都平原的富庶、兴盛,让天下人为之羡慕、妒忌。古有“少不入川”的名句,勾引了李白、杜甫等诗坛帝王,不怕“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也要到四川来“安逸安逸”。今有老谋子,将成都煽情得成了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与都江堰的赫赫盛名比肩,相隔咫尺的青城山,也是一座享誉中外的名山。青城更以其道教文化的发祥地,奠定了世界名山的地位。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张陵来青城山赤城崖舍,用先秦“黄老之学”创立了“五斗米道”,即天师道。张天师后来乘鹤而去,“羽化”山中,青城山便以道教发源地和天师道祖山、祖庭名标史册。唐王朝祟奉道教,唐僖宗封青城山为希夷公,亲草祭文,命青城山修灵宝道场周天大醮,设醮位2400个。除秦始皇封泰山之外,好像青城山就是第二个得到皇帝封赐的了。现今,青城山仍是弘扬中国道教文化的主要场所。中国道教协会于1995年在青城山举行中国全真派第二次传戒法会,全国各大道教名山住持参加传戒。青城山住持、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圆天被推举为“全真律坛嗣天仙正宗第23代傅圆天大律师”。
道教是原产于中国本土的第一大教派。虽然中国亦有儒教的说法,信奉儒教,礼拜“天地君亲师”者,远胜其他教派,儒家思想深入到几千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形成了一种集体的文化沉淀,代代相传。即使在现代文明的今天,还有不少的中国人潜意识领域,仍然有孔孟思想的影子。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儒教不是一种有组织形势的宗教,只能算是一种文化。而且,儒家学说讲求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训练人们积极投身于仕途正道。而当人们的这种参与热情屡屡受挫、厌倦红尘心灰意冷的时候,就需要寻找新的精神寄托,乃至向虚幻的精神世界发展。于是,修行、悟道、成仙,就成了人们高雅的选择。
幽幽青城,诞生了拯救人类灵魂的道教,经过数千年的修炼,也成了得道者心目中的圣地。秋雨先生遍历世界历史文化,博采中外众家英华,不仅文思敏捷、学富五车,而且才智过人、思想深邃,深受学界推崇、世人景仰。他是一个成熟的文化人,因此,既没有一般文人“粪青”的愤世嫉俗、慷慨激越,也没有消极文人的悲观厌世、归隐山林。我个人理解,他是站在入世与出世的顶端,俯瞰世间万象。他对“道”的认识,是追求思想的羽化。因此,可能他对道教,是带着欣赏,甚或是崇敬的心里,对青城山,是带着崇拜的心里。人对任何宗教的膜拜,在大自然的伟大胸怀里,往往都会回归到自然的震撼。于是,秋雨先生的青城山匆匆一行,便成就了他的“问道青城山”之名句。
进入青城山门,在长长的登山梯旁,有一块石匾,刻着一句道家明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常见游客念读,读完却是满脸的迷惘,真真是“玄之又玄”!
本人初读此文,亦是“玄之又玄”,在“可”与“非”、“有”与“无”之间绕过去绕过来,绕得我头昏脑涨,糊糊涂涂。翻看老子《道德经》,以及不同版本的注解,仍不得要领。干脆闭上眼睛想。看来,攀登青城真不简单,第一道题目就解不了。可是,秋雨先生是名满天下的文化人,他要去问道简单多了,自然有天师洞、上清宫的高人为其讲解“道”之要义,而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怎么去“问”呢?向谁去“问”呢?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就讲的是“道”。读完全部八十一章,还是讲的这个“道”字。美善之道、君民之道、圣贤之道、不争之道、盈亏之道、取舍之道、贵贱之道、虚静之道、智朴之道、无为之道、仁德之道,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但不管怎样,“道可道,非常道”,开篇第一句,就一句顶万句!“道”是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有无之间的`。如果可以用一两句话,甚或一篇文章就能说得清楚的,就不是“常道”、真正的“道”了;如果是哪一个人能够讲得出来的,也不是“常道”了。何况,此“道”非彼“道”,学有学“道”,文有文“道”,政有政“道”,商有商“道”,儒家有儒家的“道”,佛家有佛家的“道”,道家自有道家的“道”。“道不同,不相与谋”,各人有各人的“道”,岂是谁人能说得清楚,道得明白的呢?即使在青城这样的名山大川里修炼多年的真人、仙人,他们说出来的道,也未必就是真正的“道”。像这样,企求“问道”于青城高人,无异于“问道于盲”。
道,究竟是什么呢?在道教中,有多层含义,其中一层最重要的含义,就是超越时间、空间等物质属性的永恒存在,它很难用人类现有的语言概念描述得清楚的,真可谓在时空之外的“第三世界”。庄子亦言,“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也就是说,“道”并不像我们通常所感知的物质有形有状、有生有灭、而是超然于万物而存在,无始无终、无生无灭,存在于物质世界之外的一种永恒的东西。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就需要人们抛开一切物质的、空间的、时间的概念,去体会、去感悟、去冥思、去神想,整个的身心进入到玄妙的境界,才能打开“众妙之门”。
道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理念。道是一个人对自己走过的路,进行全面回顾、反思以后得到的感悟和体验,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升华,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从事的职业、人生的经历都不相同,自然,也就会悟出不同的道,也不会有终极之道、共同之道。有人将“道”解释为自然的规则、法则、准绳,如果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的东西,那很简单,经过人类世世代代的摸索和积累,规律性的东西是很容易发现的。但是,对人生道路而言,会有一个规律性、结论性、共同性的东西吗?因此,才有无数的高人苦修冥想,在玄冥之中追求永恒之道。
偶得一本小册子,为青城山鹤翔山庄推出的中国名宴《长生宴》。“长生宴”据传是东晋时期著名道教首领、“山中宰相”范长生所发明的道家名宴。本人有幸品尝,吃过以后,除了感觉一点药味之外,没留下特别的映象。倒是这本小册子扉页上一个太极图案的“道”字造型,让我有些感悟。从“道”字的结构来看,上者为天,下者为地,天地之间,则为阴阳之气,将上天下地融为一体。但要贯通天地,参透其灵气,则离不了外面的“走”字旁。也就是说,悟“道”者,必须靠自己身体力行,靠自己的实践,亲自去体验人生。只有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人生道路,才能感悟到自己的“道”,才能达到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
攀登青城山,通往上清宫的道路有很多条。道,是靠人们用辛劳的双脚走出来的,是靠自己去寻出来的。哪一条道才是适合自己的道路;怎么走,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全都靠自己。因此,“道”,并不是问出来的。怀着“高山仰止”的崇敬,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道”。
由此,我想斗胆将秋雨先生的名句改一个字:“拜水都江堰,寻道青城山。”
不知妥否。
相关文章
余秋雨山居笔记读后感1300字2023-06-06 10:28:59
余秋雨闲读梧桐练习及答案2023-06-08 01:22:15
余秋雨山居笔记赏析2023-06-10 15:22:58
余秋雨人生哲言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五篇)2023-06-14 09:46:25
余秋雨废墟原文欣赏2023-06-19 19:45:15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2023-06-15 14:15:3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