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余秋雨的文化思维
在中国的当代散文创作中,余秋雨的创作风格以其独到之处,在中国的文坛上留下浓厚的一笔,并开启了中国散文新篇章。
浅论余秋雨的文化思维
对于中国的文化,余秋雨先生有着深深的疑惑和深刻的的反思,或者说秋雨先生有自己的文化思维。他在《文化苦旅・自序》中写到的:“我们这些人,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窘迫了呢?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辉煌的知识文明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那么再过千百年,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总是和青春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我在这种困惑中迟迟疑疑地站起身来,离开案头,换上~身远行的装束,推开了书房的大门。走惯了远路的三毛唱道‘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没有人能告诉我,我悄悄地出发了。”就这样带着对现实中国文化中种种令人迷惑现象的疑惑,余秋雨先生走上了探求中国文化发展方向和痕迹的“苦旅”。
在他的漫漫文化征程之间,余秋雨以他敏感的文化嗅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荟萃了一篇篇发人深思的文章,并汇聚成一本本扣人心菲的文化经典。面对余秋雨散文的热潮,我们不得不进行一番思考:余秋雨散文的文化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 这些散文又是以什么力量轰动着当今的读书界?对此大家也多多少少地论及到这些问题。而在这些分析和见解中,我认为余秋雨自己的分析和回答直接指向了问题的本质。他说:“想不到我做行政工作期间因做不成学问而陆续写的那些东西竟受到如此厚爱,仅《文化苦旅》在台湾一年之内就重印了十一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是一个清醒的人,知道这小是署了余秋雨三个字,而足标示着社会对某一文化态度的需要,而我恰巧碰到、迎合了这种需要。”社会对于这种文化态度的饥渴导致了余秋雨散文的普遍认同。余秋雨正是以散文为载体昭示了他的文化态度,他说:“在我看来,现在的中国人特别需要寻找人类历史的整体坐标,以人类历史作为价值坐标去分析看到的各种文化现象。”《一个王朝的背影》就用这样的文化坐标,深刻地批判了姓氏正统论和民族正统论。
仔细体味过余秋雨散文的人一定有这样的感觉,厚重的历史感。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广泛地涉足历史的文化领域,他力图在历史文化的故纸堆里,通过对旧文化、旧遗迹、旧人物的缅怀和追思,建立起一种大气的豪放的有史学力度的散文思维。
从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探求文化兴衰的痕迹,使作者突然感觉到有必要更深层地“把历史意志与文化伦理千年厮磨中最关痛痒的部位选撷出来作系统的个案研究,让今天的读者一起感受中华文化中感人肺腑的辉煌和让人窒息的阴影”,于是创作出了一如既往的对文化追索的《山居笔记》。作者认为,“只有探讨感人肺腑的辉煌,才能把握中华文明的精华及合理内核;只有探讨让人窒息的阴影,才能知道中华文明何以步履维艰、被动挨打,才能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对历史的跟踪、追寻与反思,是为了今天能更好地前进,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于是,在《山居笔记》之后,作者开始思考这些历史的阴影在当今有没有溶解的可能性,他深深发觉“中华文化留给现代的最深的阴影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由此带来的处世观念”。
那么余秋雨这样的感悟到底出自何处?在《文化苦旅・自序:》中我们找到了答案:“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悠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历史气压罩在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喟叹。”历史托付于他,他又将历史反馈于历史痕迹之上。在《莫高窟》一文中作者同样提到了这个问题,“大凡至今轰传的历史胜迹,总有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秉性”。“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融会贯通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在这里,历史与文化相厮磨,便少了几分冷漠与严峻,多了几分活泼与洒脱,站在这一高度,文化便也成了历史的积淀。
对于余秋雨的文化思维,笔者觉得《论余秋雨散文的双重对话》?一文,有独到的见解。司马小雯从人本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余秋雨是对文明、文化有极强的感悟力的学者,是一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现代意识的作家――因此他的‘个人’就必然牵扯着厚重的文人观念、知识分子意识,这其中与中国传统文人一脉相承的便是对民族文化、历史使命、文明传播的强烈忧患意识”。彭志芳主要就民族、国家的宏观角度和人生的微观角度,阐释了余秋雨对中华文明、华夏历史的内蕴的挖掘。 “余秋雨把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来探索,对传统文化内在的生命力进行了苦心孤诣的梳理与显扬,并以令人信服的形式宣告:未来的民族文化之树,必然也只能植根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这样,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胸怀和不朽生命就具有感召人心的力量”。孟凡根对于余秋雨文化思维这样认识 “余秋雨作为具有强烈精英意识的学者,其散文充斥着道德理性是不足为奇的。他在对物欲横流、腐败滋生、道德沦丧、精神空间逐渐萎缩的时代,用散文进行了猛烈的批判,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现实的猥琐进行改造与重筑。”这正是余秋雨散文一直提倡的文化反思,同时也传达出了强烈现代意识。李瑞龙就现实意义角度阐释了余秋雨散文的内蕴的文化思维,“余秋雨的散文,除了他的`睿智妙语和历史厚实之外,还有一种博大精深的思想内蕴是不容小觑的。其实,每个人在读毽的文章之瑟,善先秀之震撼酶毖定是谴那独到的思想和精深的见识。”“他真的能够给予我们一种意绪,一种判断,一种感觉,一种状态,一静觅缝,诖入感悟剜人生的多艰,岁箕静多难,生命的智慧,以及思想的光芒。这正是大文化散文所时刻追求的最高要义,以及最需实现的主要任务。他常常让我们感慨,生命裔寂寞难醚偿需操守,岁胄有凭情变迁但终有启发。当你达到一个通灵人的境界时,你就可在平凡中见真谛,予无声处听惊雷了,郄该是一种多大的援意!两余秋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可以让你在这个方向不断前行,不断得到召唤和启发”。李敏霞就哲思角度,给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思维给予肯定,“余先生豹笔触进了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层,探入了我们传统文化的膏商。他的历史文化散文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丽强燕的轰麓,傀美翡文笔之外,深刻的耨愚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一经用自己的体悟来关照民族兴亡文化是非,那么,他的体悟再小也就变成大哲愚,他的文章有了大分量”。
余秋雨在《藏书忧》中说过:“有时,窗外朔风啸,暴雨如注,我便拉上窗帘,坐拥书城,享受人生的大安详,是的,有时我确实想到了古代的隐士和老僧。在石窟和禅房中吞吐着一个精神道场。”确实,他正像一位祈盼悟道的苦行僧或是一位背负沉重使命的山居隐士,思索着中国文化的根本。他的文化思维,在当代散文的发展的慢慢长路上,是有一定程度上触动与超越的。
参考文献:
《文化苦旅》--余秋雨;
《山居笔记》--余秋雨;
《莫高窟》--余秋雨;
《藏书忧》--余秋雨;
《论余秋雨散文的双重对话》--司马小雯。
相关文章
余秋雨散文这里真安静2023-06-08 07:36:57
乡愁余光中2023-06-02 16:34:25
世纪之辩 余秋雨2023-06-13 01:40:36
余秋雨都江堰教学设计2023-06-11 09:45:23
余光中的写给未来的你的原文以及读后感范文2023-06-09 18:29:11
余光中寻李白欣赏2023-06-11 20:09:0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